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朝杨家将一代不如一代,金国入侵时去了哪里?可惜了打仗基因

宋朝杨家将一代不如一代,金国入侵时去了哪里?可惜了打仗基因

历史上真实的杨家将,辉煌在宋太宗、宋真宗时期,对应的两位代表性人物是杨业、杨延昭。宋仁宗、宋神宗时期,杨文广也留下了自己的事迹,再往后,则不见于史籍。

到了宋徽宗、宋钦宗的时候,金兵入侵,大厦将倾,为什么反而不见杨家将出来力挽狂澜了呢?

其实,按照已知的史料,可以得出合理的推论:北宋末年,杨家有人在禁军中、在烽烟四起的战场上奋勇拼杀,只不过,他们是最低级的军官,没有战争的决策权,影响不了大局。

这一结论可从杨业、杨延昭的遭遇,以及他们去世后,下一代的待遇看出端倪。宋朝官员的选拔由科举及荫补组成,科举考试的影响力巨大,但大多是针对文官,他们占据了朝廷高官的大部分位置。荫补则是官员告老还乡、因功牺牲等情况,对其子弟和亲属进行封官。但荫补的官员晋升机会小,升迁速度慢。

杨业是并州太原人,在北汉因为英勇善战,人称“杨无敌”,由保卫指挥使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北汉灭亡,宋太宗看重杨业的能力,授予他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刺史。后又因为杨业在边防上富有经验,调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

辽景宗率兵十万攻打雁门,杨业亲率数千骑兵从西陉出发,绕到雁门关以北,在契丹人的背后发动了突然袭击,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此战之后,杨业名声大噪,辽国边军望旗而逃,杨业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依然兼任郑州、代州的职务。

雍熙北伐,西路军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杨业为潘美的副手,北伐辽国。连克云、应、寰、朔四州。但中路、东路兵败,皇帝诏令退兵,同时将各州百姓迁往内地。

杨业献出可行的移民撤军计划,却被监军王侁否定并质疑其胆怯,怀疑他对宋朝的忠诚。杨业为证清白,只得正面出击。临行前,已知必败的杨业恳请主帅潘美守住陈家谷,己方交战不利败退到此时能有一线生机,但潘美军与王侁军都爽约退走。

战败后被辽军追赶的杨业,回到陈家谷,却没有接应,力竭受伤被擒,三日绝食而死。

事后追究责任,潘美连降三级,王侁削去官职,流放边地。

为了表彰杨业,追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家人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升供奉官杨延昭为崇仪副使,殿直杨延浦、杨延训为供奉官,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担任殿直。

供奉官为从八品,殿直应该是武官中的九品或从九品。

杨延昭是杨家将第二代中的杰出人物,雍熙北伐杨业领兵进攻应、朔时,杨延昭带头冲锋,箭穿手臂,仍带伤攻城,终于攻下朔州,后因养伤避开了陈家谷的悲剧。

朝廷以杨延昭为崇仪副使身份外任景州知州,又受命处理江淮灾情。

武将建功在战场,杨延昭在遂城遭到辽国军队的袭击。契丹萧太后亲自督战,遂城城小人少,大兵压境,危如累卵。杨延昭善用天文地理,趁天寒地冻,连夜以水泼城。天亮,一座冰城出现攻城队伍面前,辽兵目瞪口呆,只得退去,杨延昭因功升任莫州刺史。

又一年冬季,辽兵南侵,杨延昭在羊山设下伏兵,亲自诱敌、且战且退,将辽军引入埋伏,伏兵四起,打了大胜仗,进升本州团练使。

杨延昭与辽常年作战,令辽兵畏惧,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天狼星为将星,杨延昭是天狼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1004年杨延昭任宁边军部署,手下的军队已达万人。

澶渊大战,杨延昭在敌后率孤军进攻辽境,攻破古城,俘获敌人极多。战后,被任命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后又晋升为保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

杨延昭的官职,相当于省军区副司令,去世后,儿子杨传永、杨德政、杨文广都被录用为官,但官职也许是比“殿直”还小的官吏。

之所以做出如此判断,是因为杨家将的第三代表人物是杨文广,第一次参加军事行动因为军功被授予“殿直”,可见最初的官职应该是从九品的、最底层的官。

狄青南征广西,平定侬智高的叛乱,杨文广随军从征,累有战功。后来,他又到西北参加对西夏的战争,朝廷预备修筑筚篥城,杨文广采取声东击西,吸引西夏的注意,然后趁其不备,急至筚篥,昼夜施工。西夏军反应过来时,寨栅已初成,只得搬请援军来战,又被杨文广杀败;杨文广受到嘉奖,后又被调往河北,最后官至定州路副都总管,升侍卫步军都虞侯。

史书中杨家将到了杨文广就戛然而止,也没有他后代的记载。也许是因为品级较低,后代没有直接荫补为官。而杨业、杨延昭的级别更高些,能够使儿子得到优待。

杨家第二代、第三代都有荫补为官的子弟,只有杨延昭、杨文广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提升。杨延昭前期还战事频繁,杨文广时打仗的机会少了很多,他的后代更是和平时期,没有了通过战争显露才华的机会。

另外,宋代官员升迁还要有高官荐举或皇帝的赏识,如狄青先有范仲淹的举荐、后有宋仁宗提拔,也许杨文广之后的杨家子弟没有遇到这样的伯乐,只能在基层默默无闻了。

宋朝的国策就是重文轻武,许多开国元勋的后代都弃武从文,广义上说,杨家的第四代,杨业的弟弟一系出了个进士,文臣杨畋,官至龙图阁学士、知谏院,也曾带兵打仗,不知是否应算在杨家将的范畴。

但杨业一系,从军的传统应该是会传承的,杨家有记载的三代军人,起点越来越低,第四代的起点不会超过第三代,应该是比“殿直”更小的官吏,甚至是普通的禁军士兵。

以后的杨家子弟没有延续下叱咤风云的名号,只有保家卫国的铁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杨文广,辽国,杨家将,部署,一代,入侵,基因,金国,杨业,杨延昭,观点评论,杨文广,辽国,杨家,杨业,杨延昭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杨文广,辽国,杨家将,部署,一代,入侵,基因,金国,杨业,杨延昭,观点评论,杨文广,辽国,杨家,杨业,杨延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杨文广,辽国,杨家将,部署,一代,入侵,基因,金国,杨业,杨延昭,观点评论,杨文广,辽国,杨家,杨业,杨延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