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火葬流行,理学兴起的宋代,为何民间流行火葬的习俗?

火葬流行,理学兴起的宋代,为何民间流行火葬的习俗?

“除却生死无大事”,这是很多中国人都信奉的理念。也正是因此,中国人对于丧葬事宜看得格外重要,为此,我国还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丧葬礼仪制度。

在这些规制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葬形式的确立。然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中,却有一个王朝率先打破了土葬的传统旧制,反而兴起了一直被认为有违礼法的火葬。儒学发展高峰的宋朝,为何违背礼制的火葬会悄然兴起呢?

火葬土葬之间的矛盾

1.入土为安的观念来源

有关我国礼仪制度最为完备的《周礼》,曾有这么一句话“死必归土”,这也意味着丧葬文化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乃至更早。在我国的考古挖掘过程中,考古学家曾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的土葬地点。这也表明了,中国丧葬文化确实有着更为悠远的历史。

那么,原始社会时期,为什么土葬的形式会如此盛行呢?

其实这一点可以从当时低下的生产力进行推断。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不能理解一切超出当时人类认知的事物,而其中能够促进社会生产的未知事物及现象更是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崇,如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

有关土葬形式的确定,很有可能和尸体中的营养物质导致周围植物生长繁茂的现象有关。原始社会时期,人们不能够理解其中的原因,只知道人们死了以后,掩埋尸体的地方,植物就会长得格外茂盛,这种异于平常的现象就成为了祖宗庇佑的神迹。

此外,土葬方式的合理性还得益于封建背景下,人们敬天尊地的观念。孔子曾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在古人看来,天地譬如所有人的父母,天是万物万事的规则制定者,代表着绝对权威与世界运行的规则。而地则更像是母亲的角色,默默无闻,包揽世间万物。人死后,入土为安不仅遵循自然天理运行,而且还是孝顺的一种表现。

因此,土葬的形式就成为了儒家孝道文化中的要求之一。而火葬这种丧葬式,自出现以来,一直以来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排斥。古代复仇中最为惨烈的莫过于掘坟鞭尸,挫骨扬灰。因此,在汉文化圈里,火葬一直以来都是受到质疑的。

即便是古代封建王朝的统治阶级,对火葬这种丧葬形式也是明令禁止的。可以说儒家文化越鼎盛,火葬这种观念就会被贬低的更狠。然而这一规律却在理学兴盛的宋朝失效了。

2.与理学相悖

重文轻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由于赵匡胤本身是武将出身,以及考虑到甚至历朝历代,武将对于中央朝廷的威胁,赵匡胤不得不阉割武将的职权。唐朝末期藩镇节度使的兴起让显赫一时的唐王朝都崩毁了,这让他非常后怕。

赵匡胤很有自知之明,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无法比肩唐朝的,因此就更亟需限制武将军权。然而另一方面,国家不可能没有武将,于是赵匡胤又开始大力提携文官集团对武将进行制约。

文人的兴盛直接导致儒学催生了一个新的理论,程朱理学。程朱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希望所有人都能以最高的道德标准去要求自己,加强对欲望控制与约束。

作为儒学核心精神的孝道,自然也被程朱理学再次加强,按理说,土葬这种合乎礼制的丧葬形式肯定会成为所有人都默认的方式。然而奇怪的是,在宋朝,火葬却开始在民间盛传开来。

火葬的传入与发展

1.佛教传入

其实火葬这种形式并不新鲜,在中原封建王朝发展的时候,很多少数民族就曾用过火葬的形式。而火葬真正开始出现在中原大地,是从佛教在中原地区流行开始的。

相传,当年释迦牟尼圆寂后,采用的丧葬方式就是火葬。教徒们将释迦牟尼火化后,从火堆中发现了84000多枚舍利子。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一些僧尼率先效仿释迦牟尼火葬,随后,这种丧葬方式在佛教徒中流行开来。

然而我们知道西汉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王朝,当时平民想要做官,最重要的方式之一就是“举孝廉”。因此,在西汉统治者看来,这些火葬形式的传播有违孝道,因此开始下令对火葬形式进行限制或禁止。

然而在佛教徒看来,法相无形,火葬也代表着不拘于肉身凡相,因此,火葬虽然受限,但仍然受到了各大僧俗的认可。

2.佛教文化在宋朝的传播

佛教自两汉时期传入中国,随后就在中国落地生根。南北朝时期,佛教更是经历过几番大起大落。到了隋唐时期,社会稳定,唐王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空前密切,佛教也在此时有了长足的发展。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佛教文化通过中国这个中转站开始在日本、韩国等地流行起来。然而要说佛教文化的发展巅峰,那就不得不提宋朝。

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推行,使我国的文化与经济在宋朝都达到了巅峰。宋朝政府每年甚至还会给一些寺庙专门拨一些款项,用于寺庙发展。除此之外,印刷术对于佛教文化的传播可以说是居功至伟,文化教育不再是上层的特权,宋朝底层百姓的文化素养因印刷术的出现而大大提高。

佛教的经文也在印刷术的加持下,传到了家家户户,佛教徒一时间遍布全国,他们从方方面面开始逐步规范,火葬的形式也由他们,从山门传到了民间。

土地矛盾是火葬流行的核心原因

1.南北宋时期的大迁移

宋朝是我国经济文化的巅峰,手工业的催生也让社会有了更大的容纳人口能力。根据史料记载,宋朝的人口比着前朝,足足增长了一倍多。这既是手工业发展导致的,同时也是严重的土地人口矛盾下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尤其是靖康之耻后,宋朝政权南移,人口越加集中。北方这些迁徙人口大多数都无法获得足够的耕地,尽管政府一直在主持开垦新田,但这远远解决不了剩下的人口土地矛盾。

失去土地作为支撑的人,生计尚且都成问题,又从哪里去找土地进行安葬呢?因此,火葬这种简洁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2.宋朝的繁华是上等人的繁华

从古至今,我们评价一个朝代繁华的时候,其实大多数都是少数人的繁华,中下层百姓的生活仍是苦不堪言。即便是在宋朝,手工业等行业发达,但也大都是为上层阶级服务罢了。

大多数的平民阶层还是依托土地在生活线上挣扎,而失去了土地的移民在南方只能给别人做杂活,他们的报酬往往十分低廉。由于其中大部分对于土葬文化的认同,因此,这些人在为亲人举行丧葬仪式时,大多数都是要举债办理,这些钱多用来购买埋葬的土地、办理白事宴席以及定制丧葬用品。

往往一场葬礼下来,一个家庭的储蓄会被彻底耗尽消耗殆尽。根据《清波杂志》记载,宋朝有人为了举办一场风光的葬礼,弄得家破人亡,最后只能以命偿债。随着这种悲剧的增多,人们的土葬观念不得不被强制打断,火葬逐渐成为了宋朝丧葬形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结论: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对于那些帝王贵族而言,土葬的形式一直未曾改变。其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能够支撑起土葬的成本,一些君王更是以山为陵,棺椁构造还特别注重防腐、防盗。这也说明了丧葬文化的演变其实和自身的社会财富是息息相关的。对于百姓而言,火葬只是他们不得不选择的一种方式。到了明朝,国家重新丈量土地后,人们又开始恢复了以往的土葬形式。

参考文献:

《礼记》

《孝经》

《宋要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文化,佛教,时期,土葬,形式,宋朝,中国人,丧葬,民间,理学,观点评论,赵匡胤,土葬,宋朝,程朱理学,丧葬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文化,佛教,时期,土葬,形式,宋朝,中国人,丧葬,民间,理学,观点评论,赵匡胤,土葬,宋朝,程朱理学,丧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文化,佛教,时期,土葬,形式,宋朝,中国人,丧葬,民间,理学,观点评论,赵匡胤,土葬,宋朝,程朱理学,丧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