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膝下无子,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包拯60大寿时感叹自己膝下无子,儿媳突然跪下:您其实还有个儿子

自古以来,忠孝两难全。

宋仁宗五年,28岁的包拯考中了进士。这可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但是,此时的包拯却犯了难。因为包拯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由于他担任的官并不在本地,而是在千里遥远的他乡。而父母年老体弱,经不起长途跋涉,不愿随包拯去外地生活。这让包拯十分不放心。思量再三后,包拯辞官不做,回了老家照看年老的父母。

多年后,包拯的父母相继去世。守孝10年后,中年的包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这才重回仕途。直到后来,才有了众所周知的“包青天”。

谈到“孝”字,古人认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虽然包拯的父母已经过世,但是每次提到父母总是伤心不已。又加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到了六十岁时,包拯仍然没有为包家留下后,这让包拯十分的伤心。

就在包拯悲伤之时,守寡的儿媳却跪下说道:“您其实还有个儿子,已经被我藏起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整件事的详细经过。

包拯一生有过两任妻子。第一个就是他的原配夫人,李夫人。因为她去世的时间很早,没有留下一个孩子,所以历史对于李氏的记载并不多。包拯的第二位夫人叫董氏。董氏出身官宦之家,又是名门小姐,故有教养,通情达理,与包拯有很多共同语言。她是一位难得的贤妻良母。

包拯在做官之前,董氏就已经嫁给了他。包拯辞官回家时,董氏也是随着包拯一同回到了乡下,在二老的身边伺候,多少年来毫无怨言。

董氏嫁给包拯以后,多少年一直没有身孕。直到包拯35岁那年才给包家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包繶。老来得子的包拯,自然十分疼爱。而包繶从小就很聪明,很讨人喜欢。

此后,包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培养儿子的身上。 19岁那年,包繶娶了三朝元老吕蒙的孙女崔氏为妻。第二年,崔氏还生下一子取名为包文辅。然而,就在儿子生下不久,包繶却意外去世。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包拯十分悲痛。此后,包拯只能把包家的希望寄托在孙子包文辅的身上。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包家的最后一棵独苗在四年后夭折了。这时,包拯已经58岁了,很难再生育孩子。

包拯虽然为包家无子嗣而难过,但是他不忍心年轻的儿媳妇崔氏寡居,多次却其早日改嫁。贤惠的崔氏知道公公失去了儿子和孙子,坚持不肯改嫁,并决定一生侍奉公婆。包拯夫妇被崔氏的孝心感动,一家三口住在一起。

崔氏守寡20年。宋哲宗曾下旨,封她为“永嘉郡君”。诏书为当时大文豪苏轼所撰,收录于《东坡全集》。

1058年,包拯在家过六十大寿。许多亲戚朋友前来祝贺。包拯立下规矩,不收重礼。为了防止有人送礼,他还特意命人守在衙门门口,谢绝寿礼。

可谁能想到,第一个寿礼竟然是当朝皇帝的。前来送礼的是皇帝身边的老太监。看门人十分为难。因为当朝皇帝的礼物要是不收,那就是抗旨。这可是杀头的大罪。但是收下的话,必定会被包拯责怪,甚至还有可能丢了工作。

无奈之下,守门人赶忙跑去告诉了包拯。不久后,守门人手里拿着一张红纸交到了老太监的手中,只见红纸上写着:“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老太监看完后,一时间说不出话来,只好拿着礼物和一张红纸回了宫。

包拯寿宴上,众人听说当朝天子都前来送贺礼,却遭到了包拯的拒绝。许多人都为包拯的廉洁奉公大为赞赏,一群人有说有笑,也让寿宴变得热闹起来。

看着前来为自己庆生的人群,包拯心里也很高兴,但也时不时地发出感叹声——爱子、爱孙相继丧生,包家恐怕再无后了!

然而,就在包拯悲伤之余,儿媳妇崔氏却突然跪下道:“你其实有一个儿子,被我藏了起来。”不久后,崔氏从人群中抱出一个一岁多的男孩,指着孩子便说,这就是你的儿子。

原来,包拯一生中,除了两位爱妻以外,还有一位妾室——孙氏。

孙氏是董家特意安排的陪嫁丫鬟。因为孙氏犯了错,包拯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没想到孙氏被赶出家门时,已经怀孕了。崔氏得知后,偷偷寄了一笔钱给了孙氏,让她不用担心自己的衣食住行,让孩子顺利出生。这个孩子就是包拯的次子。

当时包拯正气头上,崔某没有将孩子的事情告诉包拯,而是私下藏了起来。她希望在包拯高兴之日,将此事告诉于他。

包拯得知真相后大喜过望,并给小儿子取名包綖。然而,包拯却没有陪伴这个儿子多久便早早地去世了。包拯死后,崔氏这位贞洁的烈女接过了抚养这位叔叔的重任。在包家37字《家训》的告诫下,逐渐把包綖抚养成人。

包綖长大以后,把名字改为了包绶。包绶并没有辜负父亲和嫂子的期望,他跟随包拯的脚步,入朝为官,并官职六品。而包绶一直秉承着家训,从不中饱私囊,成为百姓爱戴的清官。

可惜的是,包绶41岁就去世了,只留下四个年幼的儿子和三个女儿。别人收拾他的东西时,发现包绶家里的东西最多的就是书本和笔墨,除此之外再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包绶兜里只有四十六枚铜钱。

包拯的孙子包永年后来做了七品官。他也继承了父亲和祖父的品格,为官清廉。就连死后的陪葬品,也只是普通人陪葬的瓷碗、铜镜等物品。

在包拯孙子辈当中,还有一位入朝为官者,这个人就是包永年,包永年也像爷爷、父亲一样,成为了一位清廉的好官。

结语

包拯墓位于安徽合肥,紧挨着包拯墓的是他的几位重要亲属的墓:董氏、长子包繶、长媳崔氏、次子包綖等等。陵园旁,尚存刻有“家训三十七言”的石碑。

他的这些亲戚,与包拯一起,共同践行“三十七字家训”,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大家族,而这个家族拥有着优秀的家风。时至今日,每次想起他们,总会心生敬畏之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大寿,崔氏为,父母,儿子,包家,包绶,孩子,儿媳,膝下,观点评论,包拯,崔氏,包家,董氏,孙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大寿,崔氏为,父母,儿子,包家,包绶,孩子,儿媳,膝下,观点评论,包拯,崔氏,包家,董氏,孙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大寿,崔氏为,父母,儿子,包家,包绶,孩子,儿媳,膝下,观点评论,包拯,崔氏,包家,董氏,孙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