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朝铜钱“不值钱”,为何有很多商人冒着生命危险走私它?

明朝铜钱“不值钱”,为何有很多商人冒着生命危险走私它?

明朝是中国封建王朝集权的巅峰之一,自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之后,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法律。明朝的法律相较于前朝来说可以说是完善备至,对于各行各业都有着全面的规划和掌控,对于作奸犯科之徒的处罚是相当严苛的。

然而明朝立国的近三百年,商人们的铜钱走私行为屡禁不止,严重的危害了明朝的经济发展,致使明朝后期经济崩溃,间接导致了明朝的覆灭。铜钱是明朝最基础的货币,其价值相较于黄金和白银来说并不值钱,为何大批的明朝商人依旧冒天下之大不韪,甚至弃性命不顾,纷纷下海参与走私呢?

明朝商人们冒着生命危险参与铜钱走私的原因

1.市场所需,国外需要

立国初期的大明朝,在经过洪武和永乐两位初代英明神武的帝王的治理下,其国力达到了顶峰。史书称其“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

这个时期的明王朝不仅仅内有盛世,并且万国来朝。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发生在明初的永乐年间。下西洋的壮举成功对外输出了大明王朝的文化。在当时的世界,那些围绕在明朝周边的附属国们对于大明王朝是相当崇拜和向往的,小国臣民们对于大明所生产的商品的热衷更是难以想象。

但是那些国力微小的撮尔小国们是无法通过战争去获取明朝的瓷器,茶叶等商品的。因此这些国家只能够通过正常的贸易渠道去进行购买。外国子民们想要购买大明王朝的商品无法使用他们本国的货币,所以就造就了他们热爱铜钱的情况,史记“爪哇国通用中国历代铜钱,旧港国亦使用中国铜钱,锡兰国尤喜中国铜钱,每将珠宝换易”。

另外,一些环绕在大明朝的一些国家由于其国家政权不稳定,其自身政府通常变化,这就导致发行的货币出现贬值现象,往往上个政权所发行的货币到了这个政权就无法使用。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这些小国的人民不得不储蓄一些稳定的货币,大明王朝强盛异常,其所发行的铜钱自然成为了这些小国子民们不二的选择。正如现今一些拉美国家的人民在接待游客的时候只收美元一样。

2.商人逐利,纷纷下海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王朝的时候,规定商人属于最低的社会阶层,所谓“士农工商”。整个社会对于商人的鄙视之风相当繁盛,这就导致了商人们的畸形心理。这些受到鄙视的商人们,就会通过去攫取更大的财富去证明自己的社会价值。

当这些对于财富有着极大热衷的大明商人们知晓了外国子民对于大明王朝的铜钱的喜爱,就如同下饺子般投入海洋去从事走私铜钱的行业 ,正如《史记 货殖列传》所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虽然大明朝有官方海贸的传统,但是对于民间海洋贸易确实禁止的,朱元璋就曾经规定“片甲不下海”。

因此,这些商人们为了铜钱贩卖只能进行走私,到了明朝后期铜钱走私之风日益严重,沿海地区的浙商和闽商,甚至私下建立商队,买通海盗为其保驾护航,建立起完善的铜钱走私利益链。

这种屡禁不止的情况,让大明王朝的统治者们相当的无奈,甚至加重对于铜钱及其他商品走私者的处罚,《大明律》中就有详细的规定“凡将马牛军需、铁货铜钱、缎匹细绢丝绵,私出外境货卖,及下海者,杖一百,挑担驮载之人,减一等,物货船车并入官,于内以十分为率,三分付告人充赏。”然而,不管国家规定的多么的严苛,这些商人们依旧前仆后继的向大海进发,可见铜钱走私的利益有多大。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有了百分之二十的利润便活跃起来,有了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就会铤而走险,有了百分之百的利润就敢践踏一切法律,有了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就敢冒绞首的危险。”

3.外邦技术,难以铸铜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心中可能会产生两个疑问,既然外国人民这么喜欢大明的铜钱,难道他们不能够自己铸造吗?难道当时有先进的假币排查技术吗?答案是“不能”和“没有”。

虽然当时没有先进的假币排查系统,大明朝内部民间私铸铜钱的情况虽然也有,但是外国人民的铸铜技术很难达到这一点。明朝陆容的《菽园杂记》所记载“每火平铜一料,用矿二百五十箩,炭七百担,柴一千七百段,雇工八百余。用柴炭装叠烧两次,共六日六夜。烈火亘天夜,则山谷如昼,铜在矿中既经烈火,皆成茱萸头,出于矿面,火愈炽,则熔液成驼(砣)。

这种“柴一千七百段,雇工八百余”,和“六日六夜” 的经济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是那些撮尔小国的商人和普通老百姓们可以承受的。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国家都拥有地大物博的统治疆域和物种繁盛的资源条件的,一些土地贫瘠,地缘狭小的番邦国家是不产铜这种矿石的。

综上所述,由于铸铜技术和自然资源匮乏的问题,需要铜钱的国家只能接受大明王朝走私商人们所贩卖的铜钱,这也进一步推动力大明王朝的铜钱走私业,让大明的铜钱走私情况日益严重。

铜钱走私对于大明王朝的危害

大明屡禁不绝的铜钱走私热潮,正像是钝刀子割肉慢慢的让大明王朝的国力衰退,随着时间的发展大明王朝失去了立国初期欣欣向荣的美好局面,王朝逐渐走向了覆灭的深渊。

1.铜钱流失导致社会混乱

对于一个稳定的王朝来说,完善的经济政策是重要的基础,货币政策是经济政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管子曾言:“物贱由乎钱少,少则重,重则加铸而散之使轻;物贵由乎钱多,多则轻,轻则作法而敛之使重。”。一旦货币政策奔溃就会导致王朝百姓生活困难,进而引发社会混乱。

我们知道金银铜是封建王朝常用的流通货币,铜钱虽然在封建王朝货币体系中处于最末位,但是在市场主要流通的不是金银而是铜钱。换而言之,在封建王朝中,广大的平民百姓是使用货币最多的人,而金银等高价值货币通常掌握在高门大户手中,所谓“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他们往往将金银埋于地下,这些金银是不会在市场流通的。

老百姓手中没有铜钱和金银,他们自然无法购物,也无法生存。明朝混乱的宝钞体系,也无法让平民百姓去相信纸币。失去了生存方式的老百姓们只能成为流民,寄托于高门大户的门下,或者成为盗贼等社会不稳定因素。一些激进的老百姓们甚至选择采用造反的方式去表达自身对于统治者们的不满,这让大明的国运受到了巨大打击,最终灭亡。

2.暴力打击走私货币让海防混乱

明朝施行的是海禁政策,这是朱元璋所定下的国策,整个明朝对于走私的打击是极为严重的。明初的时候,朱元璋就“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有规定民间““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凡番香、番货皆不许贩鬻,其现有者限以三月销尽”。

这种暴力打击走私货币等一切商品的行为,在民间形成逆反性是极大的。况且,海禁政策又只针对民间,大明官方依旧可以通过“郑和下西洋”去进行海外贸易。这种逆反性一旦压制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导致各种危害海防的事情发生。

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倭寇,所谓倭寇指的是当时在日本失去土地的武士阶级所变成的海盗,但是倭寇发展到后期,其中大多数人都是由普通的大明百姓组成的,史记“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倭战则驱其所掠之人为军锋”“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

这些百姓成为倭寇的原因就是无法进行走私货币等大明商品,所以他们才会铤而走险,和真倭们狼狈为奸,致使明中后期海防混乱。而明朝的统治者们为了打击倭寇们,只能投入大量的税赋去建设军队和海防,这给明朝后期本来就已经快要奔溃的财政系统又一打击。

结语:

铜钱对于古代的王朝来说其价值虽然无法和金银相比,但是其是作为构建货币体系的重要基础,多数的封建大一统王朝都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纵观明朝的各种史书,其铜钱走私现象几乎贯穿其统治的近三百年时间。

明朝的统治者们在进行铜钱走私打击和治理工作的时候却没有采取正确的措施,反而通过建立严苛的律法和加强海禁等政策去阻止走私铜钱的行为,这让铜钱走私行为日益横行,发展到后期,更是成为明朝经济奔溃的重要因素,成为了压死大明的一根稻草。

参考文献:

《明代铜钱私铸现象之分析》 冯 丰

《论明朝铜钱政策》 周玉英

《明朝那些事儿》 当年明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走私,国家,技术,明朝,小国,铜钱,货币,大明,情况,不值钱,观点评论,明朝,朱元璋,铜钱,货币,王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走私,国家,技术,明朝,小国,铜钱,货币,大明,情况,不值钱,观点评论,明朝,朱元璋,铜钱,货币,王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走私,国家,技术,明朝,小国,铜钱,货币,大明,情况,不值钱,观点评论,明朝,朱元璋,铜钱,货币,王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