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竟下令米价继续涨,灾民:不愧是好官

北宋灾民买不起米,范仲淹竟下令米价继续涨,灾民:不愧是好官

在我们的印象中,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应该是一位勤政爱民,体恤百姓的好官。

可是灾荒年间,当百姓买不起粮食时,面对米商的坐地起价,范仲淹不仅不想办法压制米价,反而鼓励米商继续涨价。

即便如此,范仲淹仍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这是为什么呢?范仲淹又究竟一个是怎样的人呢?

一、勤学不倦

范仲淹身世坎坷,尚在襁褓之时,父亲范墉便抛下他们孤儿寡母撒手人寰。不得已之下,母亲谢氏只能带着范仲淹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范仲淹也改名为朱说。

范仲淹的养父朱文翰是北宋的低级官吏,由于职务变动经常搬家,所以范仲淹年纪轻轻就阅历丰富,结识了许多隐士和世外高人。

但他没有被这些隐士的出世思想影响,而是始终怀有一颗入世之心,希望能够报效国家,为民服务。当时,科举是读书人唯一的晋升之阶,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范仲淹开始了艰难的勤学之路。

山东醴泉寺旁的一处山洞,是范仲淹的读书之所。洞穴夏季闷热,冬季湿冷,普通人难以忍受,范仲淹却丝毫不以为苦。

由于囊中羞涩,范仲淹每日的伙食只有一锅粥。为了方便,他总是等粥凉了之后将其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再配上一点咸菜入口,就这样吃了三年。

后来范仲淹到河南应天府书院学习,仍没有改变每日吃粥的习惯。他的同学不忍心见他如此,特意给他送去美味的饭菜,他却一口不吃,任凭饭菜发霉。

别人问起,他表示自己一旦享受过美食,便很难继续安于吃粥的生活,所以才会拒绝同学的好意。

在书院里的所有时间,范仲淹都用来研读六经,同学们的娱乐活动他一概不参与。甚至有一次宋真宗路过书院,范仲淹都在心无旁骛地学习,丝毫没有朝圣的冲动。

同学们都十分不解,范仲淹回答:“日后自会相见,何必急于一时。”果然在不久后的大中祥符八年,范仲淹成功考取进士,获得了面圣的资格,也让他得以实现造福天下的夙愿。

二、忧国忧民

据史料记载,范仲淹年轻时曾到祠堂求签,祈愿自己将来能当上宰相。签文显示不可为宰相后,他又祈愿可以成为一位良医。

他之所以许愿成为宰相,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宰相才能辅佐君王、利泽苍生。如果进不了朝堂,当不了宰相,就在民间当一名医术高超的良医,悬壶济世,救人之所急。

可见从一开始,范仲淹就将天下苍生、万民福祉放在第一位,而在他的从政生涯中,也的确是事事以民为先。

天禧五年,范仲淹任泰州西溪盐仓监,当时泰州的海堤年久失修,每年海潮泛滥之时都会造成不小的灾情。

于是范仲淹冒着被弹劾的风险,越级向泰州知州张纶上书,请求他修复海堤。不久之后捍海堰修成,无数百姓因此免于受灾。后来人们将其中一节海堤命名为“范公堤”,用以铭记范仲淹的贡献。

明道二年,各地都出现了旱情,其中以江淮、京东一带最为严重。但宋仁宗刚刚亲政,诸事繁杂,无心理会灾情。

范仲淹大胆上谏说:“如果宫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一番话说得宋仁宗十分羞愧,派遣范仲淹前去赈灾,灾情有所缓解。

后来范仲淹因卷入宫廷斗争,被贬到睦州梅城任知州。在任期间,他修筑堤坝、疏浚西湖、还创建书院,为当地百姓做了很多实事,深受爱戴。半年之后范仲淹调任苏州,又在苏州疏导河道,缓解为祸已久的洪灾……

每到一处,范仲淹都从百姓的切身需要出发,为百姓排忧解难。每当他被朝廷调任时,当地的百姓都苦苦挽留,不舍得这位爱民如子的好官。

三、智调米价

范仲淹虽然勤政爱民,政绩突出,但因其刚正不阿,直言上谏,得罪了很多人,所以他的仕途一直起起落落,经常被贬到地方当知州。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先后被调往邠州、邓州任知州。皇祐元年,他又被调往杭州。

他刚到杭州不久,就遇上了杭州大旱。旱灾引起饥荒,一时之间,杭州饿殍遍地,无数灾民流离失所。

作为杭州知州,范仲淹当仁不让担起了救灾的重责。他一边制定救灾策略,一边鼓励民间多多举办赛龙舟之类的赛事,带领百姓大规模出游,引导寺庙修建佛堂和屋舍,同时使用官府收入大兴土木……

他的这些做法引起了很多官员的弹劾,认为他浪费国家的财政收入。实际上范仲淹是想通过这种方式,为灾民创造工作机会,让他们得以安然度过灾年。

可是即使有了收入,灾民们仍然吃不起饭,因为贪心的米商趁着饥荒大发国难财,将杭州的米价提高到一升一百二十文,大大超过了百姓的承受极限。

此时范仲淹却做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他不仅不向米商施压降低米价,反而鼓励他们将价格继续提高。

有了官老爷的首肯,米商更加肆无忌惮,将米价提升到每升一百五十文。

重利之下,不仅杭州的商人大肆收购粮食,外地的商人也闻风而动,带着大量粮食前往杭州售卖。

范仲淹一看时机已经成熟,一声令下,开始发放朝廷的赈灾粮。商人们花了大价钱将粮食运来,却无处售卖。

粮食的储存和维护都需要花钱,而且粮食放久了还会变成陈粮,价值大打折扣。

无奈之下,商人只能贱价售卖粮食,而官府则趁机收购,再发放给有需要的灾民。就这样,范仲淹用极少的钱帮助杭州人民度过了这次难关。

杭州人民都十分感动,纷纷夸赞他是位不可多得的好官。

结语

皇祐四年,范仲淹在颍州知州的任上去世。

宋仁宗十分哀痛,赐予他“文正”的谥号。司马光曾说:“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所以获得“文正”的谥号便成为了臣子们的最高追求。

纵观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一生,文正这个谥号,实至名归。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海堤,宰相,泰州,灾情,百姓,米价,米商,杭州,灾民,范仲淹,观点评论,宋仁宗,米价,米商,杭州,范仲淹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海堤,宰相,泰州,灾情,百姓,米价,米商,杭州,灾民,范仲淹,观点评论,宋仁宗,米价,米商,杭州,范仲淹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海堤,宰相,泰州,灾情,百姓,米价,米商,杭州,灾民,范仲淹,观点评论,宋仁宗,米价,米商,杭州,范仲淹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