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北宋真正的弊病,他根本无力改变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北宋真正的弊病,他根本无力改变

1068年八月,司马光和王安石在延和殿进行了一场影响帝国后半生的辩论。

司马光说:“现在国库空虚,河朔地区又发了大水,朝廷今年居然出现了财政赤字,那么今年宰执大臣的岁赐就不发了吧。”

王安石轻笑一声:“当年唐朝宰相常衮说工作餐免了给国家省点钱,被人嘲笑辞饭不如辞位!一点点岁赐杯水车薪!国家没钱了就想办法搞钱啊!”

司马温公反驳:“即使常衮辞饭有作秀嫌疑,那也比尸位素餐的人强,从官员开始节约,是一个好的开始。”

王荆公这次换成了大笑:“那是你们丫的不会理财!”

“像桑弘羊一样的理财吗?他把文景以来的富饶盛世理成了一副残破不堪的衰败景象!”

“我说桑弘羊会理财了吗?真正的理财高手应该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胡扯!天下的财富自有定数,不是国家的就是官府的。官府多拿一点百姓就少一点。你要与民争利吗?”

诸位看官,你们觉得谁说得有道理?

王安石思想很超前,国家下场理财,通过刺激经济的方式使得经济迅速流动,进而生财。这几乎就是咱们现代的做法。可经济发展的根本不是刺激经济,是生产力的发展。宋朝确实是一个生产力相较前朝有飞跃的时代。可从太祖开国到神宗年间,100年过去了,这点进步早已经被消化干净了。所以司马光的说法虽然有局限性,但是不得不说,在当时,确实是正确的。

神宗时代是北宋发展到巅峰,生产力已经被榨干的时代。三冗问题从真宗朝就已经出现了。可当时因为生产力在发展,国家的财富在增长,所以三冗问题并不突出,三冗不就是费钱吗?我有的是钱。

北宋太宗年间的税收是1600万贯,仁宗年间飙升至6000万贯,可到了神宗朝,还是6000万贯。以前收入一直在涨,所以能拖着,即使是冗员冗兵一直在增加也能过得去,可神宗时代国家的收入涨不动了,冗员冗兵还在增加,这就不得不解决了。

宋朝的常备军在开国时只有十余万,太宗朝增长到了三四十万,到了仁宗朝直接飙升到120万,不得不说宋朝是真tama有钱。历朝历代,谁养得起120万常备军。

神宗掰了掰手指头,明年的赋税大概率还是6000万贯左右,可明年的常备军数量会少吗?不会,而且今年又发了水灾,国家人口也多了,到时候那些没钱没地又不想去做生意的人估计还会加入宋朝的大军。

直接裁?

神宗皇帝猛地摇了摇头!裁个三五千杯水车薪,裁个三五十万怕是要把我的赵家天下掀个底朝天!

后世的崇祯皇帝如果能多想一层,他也应该不会直接把驿站裁了。

这节约没法节约啊,光靠官员少吃一顿饭够干啥呢?

所以,宋神宗把目光移向王安石,听说你能“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你会变钱吗?”

“我不会,可我知道钱去哪了,我还知道怎么变钱。”

“君实(司马光字)说财富不在公则在民,可这天底下的地主有几家没人在朝廷里做官,这天底下的大商人哪个背后没有皇亲国戚?这钱最后都流到谁手里了,国库里没有,老百姓也不见得有多少啊!”

“要改革,要变法,咱们要让政府化身理财机器,从这帮国家蛀虫手里抢钱。”

“可就算这么做,也有抢完的一天啊。到时候该怎么办。”

“生财呀,抢来的钱不就是用来干这个的吗?国内没得发展了咱们去国外发展。国外不让咱们发展就揍到他让为止!”

截止到此,王安石变法的真相出来了。

有人说既然有三冗直接裁啊!

你敢裁吗?裁出几十万流离失所没有收入没有土地的人,宋神宗还想不想做皇帝了。

其实神宗年间,随着国家发展的停滞,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了。司马光也不是顽固派,只不过他认为改革应该从节约出发,慢慢来,苏东坡也主张变法,只不过他与王安石的变法方式不同。

而宋神宗之所以选择王安石,除了是因为他说他会生财外,他还说要用战争生财!又能开疆拓土又能挣钱,这活谁不干啊。

君臣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搞!

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均输法等等一套搞钱连招迅速上线。

“老王,这么干靠谱吗。”

“靠谱,我在地方当了十几年的官,这地主老财收百姓多少利钱我知道,这大商人囤货居奇捞了多少我也知道。这钱让他们挣了,真他娘可惜!青苗市易我早就琢磨透了,可能会误伤老百姓,但是搞钱绝对快,到时候咱们整一支无敌的军队,打下大大的疆土,让咱们的子民全去跑马圈地,他谁还不高兴啊!”

“老王,这么干靠谱吗?”

“绝对靠谱,我跟你说陛下,现在那些反对派一个个聒噪的很,干脆给他们都撵出去,咱们祖宗规定不能杀人,君实等人也确实没什么问题,就给他们在东京城外安排的舒舒服服的,好吃好喝把他们嘴堵上!还有,我搞了个置三司条例使司,把兵权、财权、政权都集中集中,以前干过太费劲了,到处找人批条子,现在所有的事我这个单位给你包圆儿,保证咱们变法又快又好。”

“老王,这不靠谱啊!”

置三司条例使司成立了一年就被废除,因为啥呢?兵、政、财三权你都要走了,下一步你是不是想要我屁股下的椅子啊。

“我说我的亲陛下,这君实不都被赶出去了吗,怎么他们的奏章还能递上来,这不给我添堵吗?”

“我说老王你别上火,我皇宋向来是与士大夫共天下,咱们得保证人家的人权啊!再说兼听则明吗!我肯定不会拆你台的,你安心给我搞钱就好。”

“那这奏章?”

“留着留着,这司马相公不就是骂你两句吗,这当年陈琳骂曹操曹操不也没说啥。”

王安石突然打了个哆嗦:“好好,你老大,你说了算。”

1071年,王安石拿着三年新政累积的巨量财富指派王韶进军吐蕃。

第一仗先揍吐蕃,打完吐蕃包围西夏。第二仗灭了西夏,打完西夏包围辽国,第三仗干掉辽国。然后经略西域,开疆拓土,在搞点旅游,修点城,开开矿,做点生意,我大宋不就又活了。

王安石在那盘算着。

“王韶将军大破吐蕃羌人联军,收复熙、河、洮、岷、宕、亹五州,拓边二千余里!”

捷报传遍大宋!宋朝军民举国振奋!

“王爱卿,这熙河收了,下一步是不是该西夏了。正好这段时间夏国的梁老妖婆把小娃娃李秉常给关了,夏国内部不忿的很啊,机不可失。”

“我这边拟了个五路伐夏的方案,效仿当年太宗皇帝,李宪出熙河路,种谔部出鄜延路,高遵裕部出环庆路,刘昌祚部出泾原路,王中正部出河东路。计划刘昌祚归高遵裕节制,二人合取灵州,王中正、种谔先于夏州会师,再攻怀州,最后四路合并拿下凉州,争取一战灭夏! 王爱卿你看没什么问题的话我就发给枢密院了”

“陛下的安排堪称完美,就是这高遵裕,人多言其气量狭小,虚荣心强,怕不适合节制刘昌祚。还有,此次战役至关重要,这后勤运输要不然就直接交给军队一并统管了。”

“咳咳,王爱卿,我那啥有点不舒服,今天就这样要不。”

“陛下,考虑好了吗?高遵裕贵为皇亲贵胄,实在不适合亲冒矢石,还有这后勤,万一和军队配合不当怕出事啊。”

“咳咳,王爱卿,下次再说”

宋神宗赵顼,北宋的第六位皇帝。有很多王安石变法的坚定支持者认为宋神宗是北宋为数不多敢拼敢打,锐意进取的好皇帝。

而事实上,宋神宗虽然是变法的发起者和推动者,但是在整个变法的过程中却一直在限制王安石,不愿意王安石因变法掌握太多的权力,始终认为变法就单纯的只是搞钱,真正的祖宗之法是绝对不能变的。所以五路伐夏高遵裕虽然是个超级衙内,但是他必须要做全军主帅,因为他是自己人。王中正和李宪身为宦官却在前线带兵,当然,不是说宦官就不行,李宪就非常能打,但是打仗这种事难道不应该交给更专业的武将做吗?宦官里又有几个李宪呢?王中正带着几万人在西夏境内溜达了一圈,杀了一百多西夏老百姓,自己却因为后勤补给不足折损两万余人。宦官领兵,绝大多数都是王中正的水平!再说后勤,五路伐夏战役中,每条战线都出现了后勤供给跟不上的问题,原因就是宋朝的后勤系统和军队居然互不统属。你打你的仗,我送我的粮,你打到哪是你的本事,能不能送到是我的本事!把后勤保障的权力还给军队更能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可帮助军队夺权的事,赵宋的官家是绝对不能干的。

最终,高遵裕的嫉贤妒能以及后勤无法及时补给军队导致灵州攻城战失败。宋朝最有希望灭夏的一场战争功亏一篑。

此一战给了宋神宗不小的打击,可能他并没有意识到问题出在哪。好在五路伐夏并非没有战果,李宪率军攻下兰州,登上天都山一把火烧了西夏的宫殿。种谔率所部沿无定河西进,先后攻取了西夏的米脂寨、石州、夏州、银州。这些地方都被纳入宋朝版图,西夏视为根本的横山山脉也被宋军夺下了诸多军寨。

纵然五路伐夏没有达成战略目的,但是西夏也已经奄奄一息。只要稳稳当当地再干他一回,西夏必亡。五路伐夏的第二年,种谔再次率军杀入西夏,这一次直接打到了西夏国都门口,可还是因为完蛋的后勤系统只能再撤回去。

此一战后,种谔发话了。

“就这玩意倒霉后勤,我就算打到李元昊的坟头上,也能把我给饿死!”

但是这牢骚话种谔是不敢跟宋神宗说的。她也终于明白了范文正公(范仲淹)到底有多伟大。

所以种谔另辟蹊径

“陛下,既然咱们主动出击总会遇到问题,不如咱们学当年的范文正公,沿着边境修城,边修边打边推进。一路把城池修到兴庆府。”

宋神宗此时对灭夏还是抱着希望的,所以他同意了种谔的建议,但是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种谔的想法是新占领的银、夏、宥等州因百余年来地形水系变化已经无法作为进攻西夏的基地。可以沿着横山山脉寻找地形险要,且水源充足的地方修筑多座城池,慢慢推进至灵州、兴庆府。

可突然有一个书生徐禧提出了异议,他不明白为什么要浪费那么多财物和时间沿着横山修城池,直接在银、夏、宥三州附近修筑一城用来屯粮驻军即可。神宗也认为徐禧的办法不仅省钱,见效还快。所以拨给徐禧二十万民夫以及上千万贯的物资筑城。

种谔只能苦笑

“我种家世代在宋夏边境作战,我会看不出来永乐川的位置吗?可永乐川三面绝崖而无水源!就别说在这里筑城了,行军至此都不能在这里扎营!”

种谔他爹当年修筑清涧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掘地三尺打井找水,这几口井后来成了清涧城的命根子。

种谔知道在永乐川筑城必败,他不愿意奋斗这么多年好不容易看到的希望破灭。于是他力谏宋神宗,坚决反对在永乐川筑城。

可宋神宗居然选择相信从来没打过仗的书生徐禧也不信在宋夏边境摸爬滚打多年的种谔。

宋神宗应该是着急了,毕竟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是搞钱用来开疆拓土。

可战场上可不是你着急的地方。果然,西夏人听说宋朝在永乐川筑城,发举国之兵来攻。永乐城因没有水源,被西夏围困数日后就无法坚持,上万民夫以及士卒被渴死,沈括等人拼命救援,也无法阻止永乐城陷落。

永乐城战败,虽然伤亡并不大,但是前前后后在这里投入的成本是巨大的。

更重要的是,国内快出问题了。

王安石变法的本质是压榨国家财富用于战争,再用战争所打下的土地以及资源继续推动国家的发展。

青苗法、市易法问题很大,虽然王安石的目的是那些官僚地主口袋里的钱,但是毫无疑问也波及到了普通百姓以及这个国家本身的发展,如果能及时开疆拓土以补偿国家,则问题不会暴露,但是现在五路伐夏没成功,永乐城又吃了一败仗。目的没有达成,透支的恶果就要出现了。

在宋朝国内,最被倚重的商品经济因被市易法、均输法抽水已经失去了活力,青苗法又让很多原本的小地主、上等富户破产。再想用这些政策搞钱已经很难实现。那些本就反对变法的保守派以及反对开战的人纷纷上奏章攻击王安石,宋神宗本人也失去了继续打下去的信心。

永乐城失败后,王安石变法其实已经宣告死亡。3年后宋神宗病逝,保守派上台,所有的新法,包括变法期间收复的土地全部被废。

最近我在网上看有些历史博主讨论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支持王安石的,把原因归罪于保守派实力强大,反对王安石的认为是他的新法有闭门造车之嫌,以及王安石本人执拗急躁的性格,没有考虑新法的弊端以及后果,几乎就是在拍桌子下决定。

实际上这些结论都很片面。

首先王安石的变法不是突发奇想,是非变不可!

其次保守派失去权力后他们顶多了也就上上奏章烦烦王安石,能做的并不多。

还有,王安石自考中进士后在地方当了十几年的官,宋朝有什么毛病他一清二楚,而青苗、市易、均输等一系列新法的弊端王安石绝对知道,他这么一个绝顶聪明的人不会考虑不到上面命令和地方施行的差距。

但是他还是要搞,目的很简单,就是要给国家搞钱,怎么样都要搞钱,哪怕伤害了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也要搞钱。

王安石变法的本质就是一场豪赌,通过各种敛财手段富国,然后训练强兵进行对外战争,再通过对外战争得到的土地资源反哺国内。

但是这么一来就又绕回来了,怎么个打法!

诚然,变法期间北宋打的那几仗都很漂亮,也体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可是武将以及军队的根本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在最关键的时候就会出乱子。

王韶开边,拓地两千里,可王韶每次回京述职新征服的土地都会发生动乱。那就让王韶安生在那待着不行吗?不行!

五路伐夏,用太监、用外戚,就是不用正儿八经的武将。就算用也非得给人家头上加一个紧箍咒。还有使终不愿意让军队自己建立后勤系统,导致最关键的时候因后勤混乱失败。

永乐城之战,宁愿相信一个书生也不相信一个身经百战的老将。

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败在宋朝延续上百年的对权力的拆分,对武将的控制,对军队的削弱。王安石高呼: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可这些根本上的事情,他永远也无法触动。

ps:本文的对话内容为本人演绎,比如1081年五路伐夏时王安石其实已经辞去了宰相位。但是人物的立场以及历史真实事件并未做任何篡改。本文出现的数据均摘自《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弊病,时代,理财,国家,神宗,王安石,问题,宋朝,司马光,的发展,观点评论,宋神宗,永乐川,永乐城,王爱卿,王安石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弊病,时代,理财,国家,神宗,王安石,问题,宋朝,司马光,的发展,观点评论,宋神宗,永乐川,永乐城,王爱卿,王安石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弊病,时代,理财,国家,神宗,王安石,问题,宋朝,司马光,的发展,观点评论,宋神宗,永乐川,永乐城,王爱卿,王安石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