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蒙古帝国的济南王竟是汉人?成吉思汗都夸他牛

蒙古帝国的济南王竟是汉人?成吉思汗都夸他牛

本文较长 关注再看 回味悠长

这个叫张荣的济南人,若早生四十年,命运或许大不一样。

比如,那位比张荣大四十一岁的同乡,祖父因“累于族众”,无法随宋室南下,只能仕于金国。但是,那颗宋朝的心,随着祖父的信念一直传给了他。当祖父带着他一次次“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时,他就立下了报国雪耻的远大志向。等到二十一岁,他聚集了两千人马,加入一支声势浩大的起义军,与金国作战两年,二十三岁,投了南宋朝廷。

同样生在历城县,张荣没见过辛弃疾。或许,他的父亲能和辛弃疾有些交集。史料记载,张荣的父亲叫张衍,以周济困急,称于乡里。按说,张衍的年纪应该比辛弃疾也小,张家和辛家是否有交集,无从考证,但在一个历城县,辛弃疾的事迹,张荣一定是听说过的。辛弃疾南下,也不过是张荣出生前不到二十年的事情。

那是公元1161年,冬天,金朝的第四位皇帝完颜亮率大军南下,准备一举灭掉南宋。完颜亮下了死命令:“三日渡江不得,将随军大臣尽行处斩。”严酷的军令激起兵变,在自己的军帐内,完颜亮中了一箭,接着被叛将缢杀。金元气大伤的次年,辛弃疾南下,与南宋朝廷联络,归来途中,听到自己的义军首领被叛徒张安国所杀、部队溃散的消息,便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建康。

完颜亮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但他诗词水准颇高,雄浑遒劲,气象恢弘,上承苏轼、黄庭坚等人,下启蔡珪、辛弃疾。其雄霸之气非凡人所能企及。“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合。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

接替完颜亮的,可以说是金朝最优秀的一个皇帝完颜雍,他执政期间,通过与南宋和谈,为金朝争取了和平发展的契机,金国人口二十年间从三百多万猛增至六百七十余万,“家给人足,仓廪有余”。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定之治”,其本人也被称之为“小尧舜”。

张荣就出生在这个时期,应该有一个富裕优渥的童年,同时代的济南文人王绘,也在诗句中抒发过自己的好心情:“梧叶重胜迎日露,荞秧薄要护霜云。”可惜,在张荣八岁时,完颜雍去世,金朝的黄金时代过去了。

有时,我会感慨我们这代人,经历过童年的贫瘠,又赶上了一个跨越发展的大时代,是一种难得的幸运。正因于此,也很难理解,甚至不愿去想象,一个拥有美好童年的人,当他历经沧桑,发现时代非但没有进步,日子确实一年不如一年,会是怎样的心态?

张荣,就赶上了这么一个时代。

人没有办法改变时代。就算是刘邦、朱元璋这样的人生逆袭,也不可能让他们的时代出现相对论,发明互联网。但时代可以成就人,不管是什么样的时代,都会有人在风云际会中脱颖而出。

那个时代,造就了猛人张荣。

张荣猛到什么程度?《元史》记载,年轻时,他曾有一段军旅生涯,一次战斗中,他被箭射到了脸上,没有办法直接拔出来。于是,他让人用脚抵着自己的额头,把连着血肉的箭,生生拽出来,整个过程,他神色自若。

这个故事难免没有夸张,即使他在剧痛的时刻面不改色,也有可能是被满脸的鲜血遮罩了痛苦的表情。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件事让他有了巨大的名声和值得信赖的资本。后来,在群盗蜂起的山东,张荣以乡民为基础,拉起了一支队伍,率领众人上了黉堂岭。

黉堂岭的具体位置,今天有诸多说法。据说东汉大学者郑玄曾在此著书立说,宋代的范仲淹也曾在这里生活。因为名气甚大,所以,就连不同年代的《章丘县志》,说法都截然不同。

明代至清乾隆年间的《章丘县志》认为“黉堂岭”位于梭庄以东、黉山前村以北,是一处高峻的山岭。而自道光《章丘县志》开始,以后的史料记载都认为“黉堂岭”位于石龙庵以西、东皋村以东,是一处不起眼的小土阜。

张荣所在的黉堂岭,应该像元代李裕的诗中所写:“危峰茂草木,险径蚀苔藓。方踰重岭高,又涉清溪浅。”否则,他很难以此为根据地,占据了章丘、邹平、济阳、长山、辛市、蒲台、新城及淄州之地,不管是金兵还是蒙古部队,都拿他没有办法。

彼时的金朝,最大的威胁并非此起彼伏的民变,而是蒙古人的铁骑。公元1226年,蒙古人即将灭掉西夏,成吉思汗临终前定下“联宋灭金”的战略。这个战略对于南宋王朝来说,就像当初联金灭辽一样,为后来的加速亡国埋下了伏笔。对于张荣来说,则也面临着一个充满矛盾的选择。

从民族大义上来看,他也许应该像曾经的同乡辛弃疾那样南投宋室,然而,他一定知道辛弃疾人生的高光时刻,其实止于投宋,然后一直不得重用,郁郁而终。传说十九年前,辛弃疾临终前还大呼杀贼,但那颗热血澎湃的心或许已经凉透了。据说,辛弃疾身故之后,仅留下生平诗词、奏议、杂著、书集,也没有留下余财给子女,只是嘱托孩子们:自己不像陆游那样“但悲不见九州同”,不过“万事云烟忽过,一身蒲柳先衰。而今何事最相宜,宜醉宜游宜睡。”,你们好好生活,“早趁催科了纳,更量出入收支。乃翁依旧管些儿,管竹管山管水。”

张荣没什么文才,论武功,却不比辛弃疾逊色。他的理想,不像辛弃疾那样“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是早早就照进了现实,对他来说,“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划地割据多年,当蒙古大军攻克东平府、顺天府,几乎占了整个山东的时候,张荣归顺了蒙古人。

通过引见,他见到了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嫌他归附太晚。

张荣很实在,说:“地广人稠的山东都归了您,我没有办法继续独立,也没有倚恃,否则,仍然不会归附。”

成吉思汗喜欢张荣这样的性格,让他走近,抚拍着他的背,说:“真赛因拔都儿也。”

不知道张荣是否能听懂,成吉思汗的意思就是:“这哥们,牛逼!”

成吉思汗给张荣封了官职:“授金紫光禄大夫、山东行尚书省,兼兵马都元帅,知济南府事。”张荣也终于有了一方诸侯的名份。这个名份,身心俱疲的金朝不会给,纸醉金迷的南宋也不会给,能够被一代天骄赏识,张荣还是幸运的,尽管,他身上流淌的是汉人的血液。

在知济南府事期间,张荣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禁止盗墓。“时贸易用银,民争发墓劫取,荣下令禁绝。”那时,他不知道,自己的墓,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多次被盗,直到2022年,在济南被无意中发现。

张荣的墓,已经不是第一次“被发现”了。

2005年,济钢一工地施工时,突然挖出一些石雕人像、墓碑等元代古物,其中的一个碑帽上,有篆体书写的“张公之墓忠显校尉”八个字,据考古人员介绍,极有可能与张荣有关。

2017年,济南历城区唐冶街道原章灵二村东北部龙骨山发现一座古墓,当时认为是张荣的墓,后经过发掘,确认此墓年代更早,并非张荣之墓。

这一次,是在2022年, 在济南历城区凤凰路附近,雪山万科城A13地块,发现了全国最大的元代砖雕壁画墓。济南市考古研究院前院长李铭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初步断定这是张荣的墓葬。”

因为这座墓被盗掘过,目前还没有办法认定张荣是万科的“老业主”,文物保护部门正在进行考古发掘,工地现场封闭,我们不必打扰,可静候佳音。

继续说张荣,在蒙古灭金的战争中,他一次次立下大功。

公元1230年,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成为了新任蒙古大汗,派遣三路大军攻打金国,张荣自告奋勇做先锋,窝阔台大喜,赐衣三袭,位列诸侯之上。

一次次浴血奋战,一回回攻城拔寨,对张荣来说,胜利的欢乐或许能让他感到复仇的快感,但内心深处,一定有别人难以体察的阴影。

历史聚焦的永远是一将功成,其实,万骨不仅会枯在青山荒冢,也会枯在胜利者的心里。

虚构的小说反更让人觉得真实。比如金庸的《射雕英雄传》,蒙古的金刀驸马郭靖就曾感叹:“我中原锦绣河山,竟成胡虏鏖战之场。生民涂炭。”悲从中来,不禁泪下。在济南府的一个小镇,丘处机告诉郭靖,“蒙古兵与金兵在山东一带鏖战,当地百姓久受金人之苦,初时出力相助蒙古,哪知蒙古将士与金人一般残虐,以暴易暴,烧杀掳掠,也是害得众百姓苦不堪言。”

张荣不是百姓的救世主,但他尽力保护了这片土地上的人。公元1232年,元军至黄河边,张荣率死士晚上渡河,守者溃走。到了早上,敌兵整阵至,张荣驰之,望风披靡,夺战船五十艘,大军抵北岸,渡过黄河,众军继进,乘胜破寨,俘获万余。

蒙古大将阿术鲁恐生变,准备把俘虏“尽杀之”,张荣“力争而止”。第二年,元军攻克汴梁,张荣随阿术鲁为先锋,攻打睢阳,阿术鲁又准备杀俘虏,“烹其油以灌城”,张荣再次阻止,城下之后,张荣单骑入城,安抚其民。

金朝很快就灭亡了,然而,对于张荣来说,等待他的不是卸甲归田,安享余生,而是继续上战场,帮助蒙古消灭南宋。

公元1236年,张荣随元军攻打南宋枣阳、仇城等三县。这时,河南的流民北徙济南,张荣立刻下令,“分屋与地居之”,并资以树蓄,将旷野辟为乐土。当年的朝廷中书考核,张荣为天下第一。

对于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张荣是一片赤胆忠心。曾有汉人将领暗地拉拢他,被他拒绝了送来的马蹄金,并义正言辞地呵责:“身既许国,何可擅交邻境!”

张荣的国,是属于蒙古人的国。他知道,汉人的《史记》上写着:“以国士待之,必以国士报之!”

给张荣送马蹄金的,叫李璮。和张荣不同,他尽管和蒙古人进行了政治联姻,但一直“恫疑虚喝,挟敌国以要朝廷,而自为完缮益兵计”。公元1262年,李璮出兵济南,这时的张荣已经八十二岁了,守济南城的是张荣的孙儿张宏,因兵力不过千,张宏带着爷爷张荣弃城出奔,途中遇到元军,遂充前锋回攻济南。

几方重围中,李璮全力作围兽之斗将近一月,先“取城中子女赏将士,以悦其心”。以后粮饷日渐不支,又“分军就食民家,发其盖藏以继”。直至粮尽力竭,城破之日,他手刃爱妾,乘舟跳了大明湖。

李璮的结局有些黑色幽默。那天,大明湖并未接收他这个不安的生命,水浅,李璮未死,又被元军捉获。因为弃信背盟,他被砍去两臂,次除两足,开食心肝,割其肉,方才斩首。

本想死成一个饺子,最终还是被吃了刺身。

原本,李璮占领济南时,盼着北方的汉人世侯能够响应,共抗元军。但那时的北方,以宋为正朔的观念已然淡漠。历时近六年的襄阳大战即将开场,宋军里没有会降龙十八掌的郭靖,更没有神雕大侠,终因孤城无援而失陷,被元军打通了南下的重要通道。再过六年,就是那场灭亡南宋的崖山海战,丞相陆秀夫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汉人王朝退出了历史舞台。“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张荣没有看到这一切。他也不像辛弃疾那样倔强,“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六十一岁时,他乞致仕,皇帝不许。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授张荣济南路万户,封为济南公,才允许他告老还乡。

张荣很长寿,活了八十三岁。公元1263年,张荣病逝,追封“济南王”,谥号“忠襄”。

他的七个儿子,四十个孙子都享其荫佑,有的在济南袭爵位,有的在各地做官。

在济南养老时,张荣营造了一处府邸,就在今天的珍珠泉,修建了著名的白云楼。这座今天已经消失了的建筑,至少存在了一两百年,直到明代,还有诗句提到:“白云楼下水溶溶,滴滴泉珠映日红。渊客泣来无觅处,恐随流水入龙宫。”

张荣死后的第七年,寒食节前后,张养浩在济南历城县出生,尽管同姓张,张养浩的祖父也曾有过一段戎马生涯,但也无从考证和张荣的交集。

公元1288年,十九岁的张养浩登上白云楼,作《白云楼赋》。文章写成后,人们争相传抄,山东按察使看到,眼睛为之一亮,破例接见了张养浩,并推荐他做了东平学正,从此,张养浩正式走上仕途。

“又疑大鹏九万失羊角,踞兹胜境而不去兮。翼截华鹊之烟雨,背摩霄汉之日星。”华丽的辞藻,豪迈的气概,在这个天才少年的笔下淋漓尽致。对张荣的功绩,他也充满了崇拜:“忆昔我公分符握节尹东土,声名遐迩流芳馨……惜余才疏生晚后,机会不及奋笔为拟燕然铭。”

那时的张养浩意气风发,直到一天,他才明白:“千古转头归灭亡。功,也不久长,名,也不久长。”

这一点,张荣早看透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辛弃疾,黄金时代,于金国,济南,章丘,汉人,办法,南下,金朝,张荣,观点评论,张养浩,辛弃疾,济南,成吉思汗,张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辛弃疾,黄金时代,于金国,济南,章丘,汉人,办法,南下,金朝,张荣,观点评论,张养浩,辛弃疾,济南,成吉思汗,张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辛弃疾,黄金时代,于金国,济南,章丘,汉人,办法,南下,金朝,张荣,观点评论,张养浩,辛弃疾,济南,成吉思汗,张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