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十六个字中却包含两个精准预言,至今无人得知辛弃疾是如何做到的

十六个字中却包含两个精准预言,至今无人得知辛弃疾是如何做到的

十六个字中却包含两个精准预言,至今无人得知辛弃疾是如何做到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大家一看就知道,这首词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辛弃疾代表作之一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他的词最大的特点就是风格多样,沉雄豪迈中却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故有“词中之龙”的美誉,因此,很多人都将他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与所有时代词人不同的是,辛弃疾是以英雄的身份登上词坛的,从二十三岁起兵抗金,手刃叛徒义端,并且率领五十骑兵于万马军中生擒叛徒张安国,然后率部千里归宋,这样传奇般的经历,不但在文人中绝无仅有,即使在那些行伍出身的戎马一生的将军之中,也足以成为光耀千古的壮举。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一生以恢复故土河山为己志的辛弃疾却命运多舛、壮志难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气概,一次又一次的受挫于南宋朝廷的庸人统治,无奈之下,只能把满腔激情和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忧虑,全部寄寓于词作之中。

不过,很多人可能只知道辛弃疾词做得好,却不知道他曾经说过一句话,这句话只有短短十六个字,却包含了两个非常精准的预言,一直到今天,都无人能够解释,辛弃疾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这则预言见载于南宋景定年间,谢枋得任江东转运司贡举考试官的时候所拟策问试题中,犹记乾道壬辰,辛幼安(即辛弃疾)告君相曰:“仇虏六十年必亡,虏亡而中国之忧方大。”

前半句“仇虏六十年必亡”中的“仇虏”指的是金国,辛弃疾说这话的时候是公元一一七二年,果不其然,六十二年之后,也就是公元一二三四年,金国被蒙古所灭,前后只不过相差了两年而已。

而后半句的“虏亡则中国之忧方大”则更不得了,意思是说金国灭亡以后,南宋并非就此高枕无忧,而是忧患变得更大了,事实胜于雄辩,南宋果然在四十五年后,也就是公元一二七九年,被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所取代。

要知道,辛弃疾说这句话的时候,距离铁木真创建蒙古汗国还有三十多年的时间,当时蒙古草原的各部落还处于一片动荡之中,然而,辛弃疾不但准确预言了金国的命运,似乎还预见到了蒙古才是南宋的真正威胁,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可惜的是,尽管辛弃疾把他的这个推断写成书面报告呈送给了南宋朝廷,却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重视,南宋灭亡后,曾有一个叫周密的宋末著名词人,在整理南宋历史资料时无意间发现了这份报告,当他看到这句话以后,忍不住发出了一声长叹:“惜乎斯人之,不用于乱世也”。

至于说辛弃疾为何能够做出这样的预言,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是个谜,不过,倒是有人分析,很有可能因为辛弃疾是从北方来的,并且专门对北方军情民情、山川地理做过翔实的侦察,这是任何一位南宋官员所不及的,另外,就是辛弃疾具有顶级政治家的非凡洞察力,才让他做出了如此精准的预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辛弃疾,英雄,命运,千古,蒙古,公元,叛徒,金国,时候,预言,故事传记,万马军,辛弃疾,蒙古,词人,金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辛弃疾,英雄,命运,千古,蒙古,公元,叛徒,金国,时候,预言,故事传记,万马军,辛弃疾,蒙古,词人,金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辛弃疾,英雄,命运,千古,蒙古,公元,叛徒,金国,时候,预言,故事传记,万马军,辛弃疾,蒙古,词人,金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