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1644年李自成山海关惜败?别自我安慰,农民军根本没有胜算

1644年李自成山海关惜败?别自我安慰,农民军根本没有胜算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自缢于景山,明王朝对全国的统治终结,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后因关宁军统帅吴三桂复叛,李自成率军与关宁军吴三桂、清朝多尔衮展开“山海关决战”,最终以清朝胜利落幕,李自成弃守京城退往西安,顺治帝迁都京城定鼎中原。

很多文章将李自成“山海关决战”称作“惜败”,本文将带您剖析山海关决战之时,农民军李自成与清朝多尔衮真实的较量。

山海关

李自成意气风发,却早已显露败迹!

李自成兵力是历史悬案,按照朝鲜记载“胡兵似倍于流贼”约八万,《南明史》记载“随李自成、刘宗敏前往平叛兵马约十万名”,《清史稿》记载“自成率众二十馀万”,《明季北略》则记载“率兵四十万,号八十万”。

最先排除朝鲜文献与《南明史》,因为考证明朝降将与新兵6万,若李自成直属亲军仅2到4万很难震慑,要知道吴三桂5万关宁军威名显赫,且处于更有利的防守态势,李自成欲以胜利彰显政权强盛,绝不敢以微弱优势贸然犯险。

《清史稿》二十馀万和《明季北略》四十万,显然夸大农民军规模,古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将运输劳力计入作战序列,因此本文参照《争议百年,李自成山海关决战,麾下究竟有多少兵力?》,李自成直属精锐12万,山海关决战总兵力18万。

山海关决战前,李自成除兵力上的优势外,辽东巡抚黎玉田投诚与降将唐通曾驻扎山海关,为李自成提供山海关的详尽情报,山海关防备薄弱点暴露,使吴三桂难以凭城固守,只能出城与农民军正面交锋,李自成"南临海、西就野、北据山",利于李自成麾下西北骑兵施展。

李自成

然而山海关决战,李自成从巅峰堕入深渊只用四步:

第一,战前招降无诚意:刘宗敏拷打明朝勋贵索取财物,李自成为政权稳定予以容忍,毕竟要犒赏功臣补充军需消耗,但吴三桂手握重兵且同意归降,李自成没能维护家眷失信吴三桂,当吴三桂折返山海关后,李自成迅速发兵有预谋之嫌。

第二,开战时分散兵力:吴三桂以河流减缓攻势,避免农民军全部投入战斗,尤其是骑兵难以作战,渡河后分兵攻取北翼城,指挥中军与关宁军交战,李自成麾下被分成唐通军、左翼城军、中军主力与后备援军四部分,难以短时间终结战斗。

第三,决胜未重视清军:唐通部21日晚与清军遭遇,在绝对优势情况下被击败,李自成应引起重视调整战术,即便22日山海关决战期间清军斥候往来,李自成仍采用长阵“自北山横亘至海”,清军与关宁军配合反击,是李自成轻敌大意的结果。

第四,战败后猜忌将领:李自成仅3万残部退回京城,怒杀吴三桂家眷34人结下死仇,火烧紫禁城和城中建筑京师怨恨,西归途中猜忌并诛杀李岩等将领,却无楚霸王项羽坑杀降卒的魄力,更未接管各部实际兵权,使明朝各部逐渐反叛李自成。

山海关决战

多尔衮沉着观战,八旗军终结战事!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率满蒙八旗精锐6万,于22日清晨率先抵达山海关外,多尔衮登上欢喜岭观战,即便吴三桂多次催请也未应允,世人评议多尔衮坐收渔利,却没看到多尔衮的苦衷。

半年前皇太极暴毙,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却未获多数王公支持,只能拥立福临(顺治帝)登基,与庄亲王济尔哈朗同为摄政王,朝政主导权由礼亲王代善掌握,肃亲王豪格等候时机取而代之,摄政王之位如坐针毡。

努尔哈赤父子征战半个世纪,唯有“浑河血战”堪称伤亡惨重,数百场战斗奠定清朝强盛,此次清朝倾国而出,男子上至七十,下至十二尽数征召,还拉来盟友漠南蒙古,吴三桂有地利优势,李自成兵精粮足,若两者联手伏击清军,清朝将遭遇灭顶之灾。

吴三桂用昼夜鏖战与大半伤亡,消除摄政王多尔衮的疑虑,剃发留辫接受册封表露忠心,摄政王多尔衮知晓战局危急,《清世祖实录》载,英王阿济格统万余骑兵,从北水门入;豫王多铎统万余骑兵,从南水门入;多尔衮自率主力三万余骑兵殿后,从关中门入;清军其余各部仍原地休整。

多尔衮

山海关决战之时,礼亲王代善与庄亲王济尔哈朗都留守盛京,豪格诋毁多尔衮削爵降为统领,多尔衮三兄弟掌握军事话语权,从最终结果看,多尔衮兄弟想独占盖世军功。

《清史稿·世祖本纪》自成率众二十馀万,自北山横亘至海,严阵以待。是日,大风,尘沙蔽天。睿亲王多尔衮命击贼阵尾,以三桂居右翼,大呼薄之。风旋定,贼兵大溃,追奔四十馀里。

这段记载有三个细节不能忽视:

第一,清军参战时前已起风,而李自成占据北翼城优势,清军优势在于八旗虽长途奔袭,但在山海关外修整完毕,反观李自成农民军疲敝,难以凝聚歼灭关宁军。

第二,清军骑兵发挥战斗力,“薄之”简而言之就是散开,骑兵惯性冲击力为避免关宁军误伤才如此喊,关宁军为辽东部众常年与清军交锋,领悟清军警告躲避攻击。

第三,农民军呈现溃败之势,清军参战午后便决出胜负,农民军十几万军队若拼死奋战,清军需调动更多军队和时间终结战事,而非风停后海边“死尸相枕”之惨状。

农民军的失败,源于李自成战略失误和战术僵化,但“大顺政权”不能接受失败结果,至少不能承认败给清军八旗,唯有将失败归于自然;清朝入主中原,用农民军衬托八旗军勇武,而气候由神明掌管,彰显清王朝君权神授。

清军八旗

总结: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必胜的基础上投入“山海关决战”!

多尔衮战后被尊为“皇父摄政王”,全面执掌清朝军政实权;阿济格封为“和硕英亲王”,独立掌兵功勋显赫;多铎封为“和硕豫亲王”,乾隆帝称赞"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两白旗将领获得封赏实力提升,多尔衮逝世后顺治帝将正白旗收编,取代正红旗成为清朝“上三旗”,其战功便源于“山海关决战”,两白旗是多尔衮兄弟朝堂立足根本。

多尔衮能够纵观全局,断定农民军处于崩溃边缘,清军八旗合理战术与强势实力,仅投入部分兵力便确保胜利的情况下,以两白旗投入战事,李自成“山海关决战”注定失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关宁,山海关,清朝,李自成,骑兵,吴三桂,清军,胜算,多尔衮,决战,观点评论,关宁军,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宁,山海关,清朝,李自成,骑兵,吴三桂,清军,胜算,多尔衮,决战,观点评论,关宁军,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宁,山海关,清朝,李自成,骑兵,吴三桂,清军,胜算,多尔衮,决战,观点评论,关宁军,山海关,李自成,吴三桂,多尔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