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别被周文王儒雅的外表骗了,真实的他,早已把阴谋阳谋用到家了

别被周文王儒雅的外表骗了,真实的他,早已把阴谋阳谋用到家了

历史上,周文王总是给人以儒雅文弱的形象,那么历史真的如此吗?真实的周文王是什么性格,他又是怎样开疆拓土,为周朝的建立奠定基础的?

忍常人所不能忍

但凡成大事者,总有过人之处。周文王有什么过人之处呢?能忍,而且不是一般地能忍。这点跟周人长期的生存环境有关。

周人的祖先弃曾做过帝尧的农师,到了帝舜时期,甚至有了自己的封地,还有了后稷这个封号。一直到夏朝初期,周人的先祖都过着安逸的生活。但夏王朝不太重视农业生产,再加上一连出了几任败家子,周人的先祖就被罢官去职了,跑到戎狄之间去讨生活。

戎狄和华夏之间,生活环境不同,生活习惯和习俗也截然不同,更重要的是,戎狄以游牧为业,很难找到可耕种之地。这就存在一个什么问题呢,周人必须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这一改就是很多代。直到商朝晚期,古公亶父才在泾渭之间找到了一块地盘,建立起小小的城池,才开始复兴后稷之业。可以说,隐忍已经融入到周人的血脉里,这一点在周文王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周文王的隐忍,要从他的父亲季历说起。当年商王帝武乙在周国境内打猎时被雷劈死,他儿子太丁就把仇算到了季历头上,趁季历朝商之机囚禁了他,导致季历克死他乡。文王就在此时继位。本来应该为父复仇,毕竟季历是冤死的,但是文王只能忍:一是戎狄在畔,强敌环伺,他不能拿父祖艰难开创的基业作赌注;二是周还不具备与商抗衡的实力,况且商王为天子,周为诸侯,倘若复仇必定是以下犯上,这样一来非但天下没有人同情他,反而还会招致灭族之祸。所以他只能不动声色,暗中壮大实力。

《史记》中给周文王的评价用了“阴行善”这三个字。阴并不是贬义词,而是说周文王在暗地里悄悄地帮扶小诸侯国并秘密笼络人才。譬如裂缝的蛋壳,光芒同样会从裂缝中折射出来。所以说是金子总会发光,但这个光带来的并不一定都是幸运。

很快,同为诸侯国国君的崇侯虎因嫉妒文王日益壮大的实力,便向商王帝辛告黑状。没想到,帝辛也害怕文王做大,于是二人合谋将文王抓到朝歌并软禁在羑里。这是赤裸裸的欲加之罪,文王只是据理力争,并没有运用一兵一卒来解救自己。这就是他人生中第二次隐忍。无故被囚七年,他就忍了七年,而且还在狱中研究出了六十四卦,这心态真是无敌了。

然而,世上之事,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商周之际,以质子来控制诸侯国是一辈子惯用的政治手段。文王被囚羑里之时,正赶上长子伯邑考在朝歌做质子。这位大公子也是个没眼力见的,老爹都被囚了,还不低调行事,省得父子俩双双落难。结果伯邑考言语顶撞了帝辛。帝辛正愁没机会整治他们这一家子呢,这回可是送上门来了。帝辛一高兴一跺脚,干脆把这小子杀了,看姬昌就不就范。

这可是杀子之仇啊,没想到文王照旧心平气和,照旧不动声色,气得帝辛是咬牙切齿,一点儿办法也没有。等到散宜生、南宫适等番臣进献美女以赎文王时,帝辛无计可施,也只得答应放了文王。

杀父之仇、杀子之恨、囚禁之辱,能忍下这些的人,必然不是寻常之辈。世人只看到文王的万般隐忍,但却没看到隐忍背后的另一面。

周文王也有另一面

世人皆以为文王儒雅文弱,不善武事,实则不然。文王的征伐之路是从得到吕公尚助弼开始的。

吕尚是一位实干家,为人多奇谋,而且善用兵布局。自从有了这位军师,周人就像开挂一般,先是灭了近邻昆夷,次年又灭了入侵的北邻密须氏,紧接着是黎国。地盘扩充之迅速,连商人都为之震惊。这些都不算什么,文王灭掉崇国,才真正展现出了他的另一面。

崇国的国君就是那位与帝辛狼狈为奸、把他送入羑里的崇侯虎。杀子之仇、囚禁之辱顿时涌上心头,文王还能对他手软吗?

不过,崇侯虎也不是吃素的,仗着地形优势,据险固守,猛烈抵抗,搞得周军一时也占不到便宜。文王甚至用了钩梯、冲车连番强攻,一连三十天,还是没攻下崇国都城。

眼见久攻不下,文王怕折损了士气,便暂时回兵休整,来看再战。这一次,文王玩起了心理战,不与对手硬碰硬,而是颁布了几条军规,比如禁止军队乱杀乱烧,不得填井,不得伐树,不得抢百姓牲畜等等,全是崇军常犯之错。如此一来,周军大获民心,没费多大力气就灭了崇国,而崇侯虎这个宿敌自然难逃就俘被杀的命运。到此,文王终于报了当年之仇,也算是他临终之前夙愿得偿吧!

周文王的阳谋和阴谋

古代帝王讲究生前用号死后用谥,谥号一般是对帝王一生功绩的概括。“文”这个谥号是什么意思呢?王莽在《训谥》中讲,“经天纬地曰文。”够资格用这个谥号的帝王并不多,不是开国之君,就是对教化万民有重大贡献的,比如汉文帝刘恒、魏文帝曹丕、晋文帝司马昭等。当然,这些后世帝王的德行操守跟周文王那是没法比的。

文王善用谋略,却被后人称赞,这是因为他用计多为阳谋,行正大光明之事。如果非要说阴谋的话,父亲冤死朝歌、他临危受命之时曾暗中笼络诸侯、广大天下之才,也只能勉强称之为阴谋。其余皆为阳谋。

比如,帝辛曾封九侯、鄂侯和周侯(文王)为三公,后因故冤杀其二,又派崇侯虎前去刁难他,给他出了个两难问题。文王无论怎样作答,结局都一样,所以干脆以情答之。同样是被囚禁,他为义献身,却能博得天下人的同情。

再如,文王刚被家臣散宜生救出羑里时,自知帝辛对自己的仇恨未减,只是找不到借口灭掉西岐,为不给帝辛落下口实,便主动献出了洛西之地。这是比较肥美的水草地,适宜养马。帝辛自是乐得收下。不过,文王知他疑心过重,便借机劝他去除炮烙之刑。予取予求,这笔买卖貌似帝辛赚了,文王却博得仁义美名,赢得了天下诸侯之心。这也是妥妥的阳谋。

再如,文王杀崇侯虎灭崇国,虽然难洗泄私愤之嫌,但却高举着正义之旗,列举崇侯虎蔑侮父兄、不敬长老、断狱不公、分财不均等过错,为自己找了一个不可辩驳的理由,连崇国百姓都觉得文王是替天行道。

总之,文王的阳谋也好,阴谋也罢,无不站在为天下苍生计的道德高点上,这不免使人肃然起敬。即便他杀了仇敌,灭了他国,仍然被世人称道,真是把阴谋阳谋都玩到家了。

特别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崇侯虎,周文王,帝王,阴谋,诸侯,周人,季历,外表,隐忍,观点评论,崇侯虎,周文王,季历,文王,崇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崇侯虎,周文王,帝王,阴谋,诸侯,周人,季历,外表,隐忍,观点评论,崇侯虎,周文王,季历,文王,崇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崇侯虎,周文王,帝王,阴谋,诸侯,周人,季历,外表,隐忍,观点评论,崇侯虎,周文王,季历,文王,崇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