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包拯后代现在过得怎么样?35代后人不外出打工,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包拯后代现在过得怎么样?35代后人不外出打工,一辈子只干一件事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这句流芳千古的诗便是出自于宋代著名的包青天。

他一生执政清廉,刚正不阿,是我国传统人物中正直公正的代表。

很多京剧中,都出现黑脸的包拯,他额头上画着一颗月亮,宛如神仙下凡,他的表情严肃,不苟言笑,象征着威严,主持人间公道。

史料记载,这位大名鼎鼎的包拯一生中有四个子女,他最终也得以安然离世,那么时至今日,包拯有没有留下后代呢?他的后人又身在何方,做着什么样的工作呢?

年轻时的包拯就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他父母生病,他为了留在父母身边尽孝道,甚至放弃了做官的机会,甘愿留在家里,陪伴二老。

他学习成绩优异,年轻时就当了个官做。

当时有很多官员进贡砚台,工匠们辛辛苦苦制作成功,多余的砚台则由官员自己留下,只有包拯,每次命人制作的砚台,恰好够进贡的数量,从来不自己留下。

他倍受百姓尊敬,从不多拿一针一线,因此他两袖清风的作为很快就传到中央,将他升了官。

包拯多次进谏改变当时的科举制度,给很多寒门考生一个机会,而不是仅对富家子弟敞开大门,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收到真正有才能的人。

当时百姓面对苛捐杂税,生活困苦,还要砍伐树木,为朝廷供给木材来建造寝宫。包拯同情民间疾苦,上奏废除这项制度,让百姓停止供应木材,不用再缴纳多余的苛捐杂税。

边疆连年战事不断,很多多余的牧场和土地都荒废了,包拯见很多百姓过着吃不饱饭的生活,就请求将这些肥沃的土地送给百姓,让他们种田来维持生计。

包拯为人正直敢言,做官时,他多次揭发同事平时的一些罪行,而自己则始终清廉正直,以身作则,他受封礼部侍郎,却因为顾及朝廷内别人对自己的言论而拒绝了。

在很多民间故事和电视剧中,包拯被人们塑造成了一个神仙下凡的人物。

他站在天地之间,集结了一个好官应当具备的所有品质,他一心关爱百姓,救济世人于疾苦之中,可以说是人们心中的神。

明代《龙图公案》,等一系列以包青天为主人公的小说或剧作,都足以见得百姓们对他的尊敬和崇拜。

包拯活了六十多岁,他不仅为官正直,且对待婚姻感情还较为认真。

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很正常的事,尤其是对于当官的人来说,很多人建造奢华的府邸,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平时还经常纳小妾,生下很多个孩子。

但是,包拯却不一样。

他早年有一位正室夫人,姓李,却年纪轻轻就因病过世了,包拯再娶,第二位夫人姓董,嫁过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个陪嫁的小姑娘。

两位夫人分别为他生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直到包拯后来身居高位,也没有再纳妾。

包拯的第一个儿子早早就过世了,次子继承了父亲优秀的基因,年纪轻轻就当了官。

史书记载,包拯次子和他性格很像,为官正直清明,言谈举止都不俗,他视金钱财宝为浮云,两袖清风,后人猜测他最后很有可能是饿死的。

包拯次子生了四个孩子,这得以让包青天的血脉不断延续下去。

几百年后,包玉刚出生于浙江宁波市,他小时候就成绩很好,头脑聪明灵活,长大后成为一位船商,在我国造船业中发挥了卓越的贡献,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包玉刚成为富豪后,并没有享受奢侈的生活,而是将自己的一部分钱全部捐献出来,投资学校,设立了宁波大学。

直到有天他看到包拯的家谱,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他第二十九代的玄孙,包家的血脉从宋代一直延续至今,还出了这么一位杰出的人物。

如果包拯在世,一定会为这么一位如此优秀的子孙而感到自豪吧。另一位包拯的后人,不同于包玉刚如此这般光鲜亮丽,卓尔不群。

他名为包先良,是包拯的第三十五代玄孙。

他现在已经七十多岁,头发花白,从二十多年之前,他就选择放弃赚钱的工作,留在了老家,专心地守在那里,保护包拯的祠堂。

包拯的祠堂位于安徽合肥地区,处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如果不是包先良多年以来苦苦经营和打理,这里早就已经落满灰尘,被村里人当作一个废弃的小屋了。

他的一生都献给了这座小山村,献给了包拯的祠堂,包先良发自心底热爱自己的老家。

在多年来一直充当着导游之类的身份,每当有游客前来参观,他都会热情地为他们引路到饲堂去,给他们讲解有关包拯的丰功伟绩,让更多年轻人触碰到传统的文化精髓,感悟他的精神理念。

很多人对这第三十五代玄孙的行为产生了质疑,认为包拯是一个忠心耿耿、专心政务的人,并非游手好闲,想必他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有一份起码的稳定工作。

甚至还有很多人认为包先良没有出息,一辈子只靠祖先的名气生活,连工资都没有。

可是包先良并不在意这些流言蜚语,他坚持自己的想法,定期来打扫祠堂,将这里作为内心深处的一个家。

每当看到祠堂上面的包拯人像时,包先良的内心都会升起一种向往与平静。

就是这种心情,使他能够打破世俗流言,坚守自己的初心,守护祖先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有些人建议包先良多多宣传一下这座山村,让这里成为旅游景点,这样的话商机不就跟着来了?可是包先良却并不同意这种意见。

原因就是他不希望现代的一些开发措施破坏了这里的宁静,也不希望原本纯朴的文化思想沾染上一层物质的阴霾。

包先良继承了包拯执着、清明的性格,他的理念值得我们尊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包拯,生活,包玉刚,人物,包青天,百姓,工作,包先良,祠堂,后代,观点评论,包拯,包青天,包先良,祠堂,包玉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包拯,生活,包玉刚,人物,包青天,百姓,工作,包先良,祠堂,后代,观点评论,包拯,包青天,包先良,祠堂,包玉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包拯,生活,包玉刚,人物,包青天,百姓,工作,包先良,祠堂,后代,观点评论,包拯,包青天,包先良,祠堂,包玉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