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差一点成为武则天的韦后,到底差在了哪里?

差一点成为武则天的韦后,到底差在了哪里?

摘要:710年,“第四次玄武门之变”彻底扭转了从武媚娘执政之后,李唐皇室大权旁落的被动局面,李氏真正意义上将大唐的控制权把握在自己手里。

而这次政变,将韦氏集团一网打尽,更浇灭了专权和荒淫无度的后宫糜烂之火,唐中宗暴毙、面首把控朝政、男女关系混乱等一连串令人目不暇接、热闹如电影的事件令人无法想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段奇葩的历史。

武则天先后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可在那个母以子贵的唐朝,武则天却对四个儿子毫无情感,反倒对幼女疼爱得无以复加。

因为四个儿子与武后的骄横跋扈性格完全不同,太子李弘天性仁厚,心肠太软;次子李贤、三子李哲都十分宽厚,但缺乏威猛之气;四子李旦性格怯弱,不堪大事。而只有小女,虽是女儿身,但太平公主不仅相貌像她,远见卓识更是超出几位兄长,因此专享武后独爱。

太子李弘因失宠于武则天,加上天生体弱多病,于675年因肺结核猝死于合壁宫。

当年六月,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但李贤《黄台瓜辞》讽刺母亲武后,不仅被贬为庶人,684年被逼令自杀,年仅29岁。

“妃既囚,扃键牢谨,日给饲料。卫者候其突烟数日不出,披户视之,死腐矣。”

赵氏死得不忍直视。

寒门韦氏是个好女人。

三年后,唐高宗李治死,李哲即位,武则天成为皇太后,总揽朝政。

28岁的李哲即位,韦氏被立为皇后。正值壮年的李哲想做一番大事业,就要先改变武后所控制的朝局,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立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为侍中。

中书令裴炎不同意,李哲口不择言,说:“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而这句话正断送了李哲的皇帝之位。

武后听说了这件事,于是李哲即位还不“满月”,就被武后撸了下来。李哲莫名其妙,向母后哭诉:“我何罪?”武后回答:“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

“乾元殿首官毕集,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领虎贲千人入宫,排列于大殿两侧,中书侍郎刘袆之宣读太后敕书,废皇上为庐陵王。”

十几年之后,成为韦皇后的韦氏也像武则天一样,霸气到“能立你,亦能废你”。

面对着天壤之别的待遇,李哲毫无活下去的勇气,整日愁眉不展,寝食难安,可这时的韦氏,却充分展现出了自己的远见卓识。她一直陪在李哲身边,不离不弃,以女人的温情宽慰他,才让李哲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684年,李敬业因不满武则天临朝称制,他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集结了十万兵将,在扬州起事。

淡定的韦氏一旁劝解,宽慰李哲:

“祸福何常,早晚等死耳,无遽!”

直到徐敬业被武则天镇压下去,李哲的心才落在了肚子里。这段时间,家里的饮食起居都是韦氏一手操持,这把李哲感动得一塌糊涂,在心底里暗暗发誓“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便在一天晚上,与韦氏拉着手承诺:“等哪一天我重登帝位,你就可以为所欲为,没有人敢节制你!”

后来证明,韦氏也是这么做的。

697年3月,在狄仁杰的力请下,武则天借口李哲有疾,将他们一家召回京都。

前面说过,太子李旦胆小懦弱,对皇位丝毫不眷恋,这时正好见哥哥回来,激动地无以复加,便请求武后,将太子位还给李哲,武后竟然同意了。这样,李哲的命运再次发生转折,被立为太子,韦氏也再次封为太子妃。

当时的朝局,被韦氏看得透彻,武后身边把控朝政的,有“四大金刚”,他们几乎左右了整个朝政:

一是太平公主,得宠于武后,恣意妄为;二是武后的侄子“双武”,武承嗣、武三思;三是武后御前女官兰台令史上官婉儿,掌理朝中诏令文书。四是武后的男宠团队。

韦氏苦口婆心地劝告李哲,一定要小心,尤其是对武后的身边人,能巴结就巴结,千万不要再发生之前的悲剧。

重回庙堂,韦氏韬光养晦伺机上位。

在韦氏的劝谏下,李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温良恭俭让”,与武后身边的人物亲近起来。

其中,武三思也为巩固自己地位,正巴不得与太子处好关系,这对自己来说,无论现在还是日后,都是一份保障。李哲、武三思两家往来甚密,也正是这个时候,年逾四十的韦氏与帅气风流的武三思日久生情,两人开始了“地下恋情”,两人如漆似胶,相见恨晚。

除了献出自己,韦氏还打算以联姻来巩固李哲的太子地位。于是,将长女永泰公主嫁给了武承嗣的儿子武延基,幼女安乐公主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这场强强联合,更是巩固了太子李哲和武氏的地位。

李重润是李哲夫妇的独子,长得帅,性格好,尤其是和妹婿武延基关系不错,因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更是关心朝政时事,希望有一个风清气正的朝廷环境,他们对于出入宫禁的“二张”尤其不满,便商量着要把他们除掉。

张易之和张宗昌并称“二张”,是武则天的面首。他们听说自己要被除掉的消息后,立马向武后哭诉,武后岂能容忍?于是,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子嗣后代,毫不留情,下令将李重润、武延基连同武延基的妻子永泰公主予以捕杀。

李哲和武承嗣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儿子、女儿被杀死。武承嗣更是一病不起,撒手人寰。

李哲赔了夫人又折兵,二张更是嚣张跋扈,权倾朝野。大臣们实在看不下去了,宰相张柬之和直臣桓彦范、敬辉等人密谋易主,立太子李哲为帝,诛杀二张扭转局势。

705年正月,宰相张柬之等大臣,会同羽林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杨元琰、羽林将军李湛、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宫廷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后让位,拥太子李哲为帝。

当时,80岁的武后才慌乱,问道:“乱者谁邪?”张柬之答:“二张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恐有漏泄,故不敢以闻。称兵宫禁,罪当万死!”武后对李哲说:“乃汝邪?小于既诛,可还东宫。”桓彦范立即进奏说:“太子安得更归?昔天皇以爱子托陛下,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愿陛下传位太子。”

十个月后,一代女皇武则天逝世。

?韦皇后乱政,一代更比一代强。

李哲即位后,韦氏立为皇后,武三思任司空。唐休璟为仆射,张柬之、敬晖、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等五大功臣均加官进爵。在张柬之的力荐下,大臣们要求将武氏势力重新洗牌,尤其要将武三思杀掉。

但当时的韦后,正与武三思你情我浓,不仅没杀掉他,还说动了皇帝予以重用。武三思又向李哲荐举了和自己私通的上官婉儿,于是,上官婉儿被封为昭容,纳入嫔妃行列。

武三思得势后,通过韦后的枕边风进谗李哲,离间大臣们。李哲因为恋旧情,一味骄纵韦后,最后罢免了五人政事,封称为“王”,把他们撵了出去。这时,武三思成了朝政的实际控制人,不仅恢复了武则天时的旧政,甚至还把那五位功臣全都杀害了。一时间,武三思权倾朝野。

这时,朝政实际上已经把握在几个女人的手中:

韦皇后,应了那句话:“几十年后我就成了你”。她学习武后,垂帘于帝后,参与政事;中宗的妹妹太平公主,骄纵蛮横,中宗也只得唯喏听从;安乐公主作为最得宠的女儿,脾气暴躁,对她的要求也无不满足;上官婉儿被封授昭仪后,陪侍皇帝左右,对朝政更是有话语权。

而李哲就生活在这群女人中,任她们为所欲为。

韦氏自从当了韦后,一改之前的贤良淑德,变成了一个欢歌逐舞、通宵寻乐的女子。据说有一个西域来的和尚,法名慧范,擅左道淫术,被韦后喜爱,成为一个固定的面首。后来,韦后派人在民间广罗美男子,都被秘密送进后宫,供韦后享用。

朝廷的混乱,归根结底形成了太子党与武韦派的斗争。为了争夺皇位,双方寸步不让,中宗李哲有四个儿子,韦后所生的李重润和永泰公主已经被武后杖杀,而李重福、李重俊、李重茂都是宫人所生,李重俊虽被立为太子,但安乐公主最得中宗和韦后的宠爱,还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她甚至想取代皇太子,成为皇太女,继承帝位。

?太子求生心切,无奈父亲不给力。

后宫一片混乱。但上官婉儿异常清醒,她进奏中宗,亲临门楼,宣布太子叛逆,杀叛逆者重赏。于是,中宗在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的护卫下走出门楼,宣布太子谋反。太子手下的羽林军纷纷倒戈,太子李重俊、将军李多祚被杀。

“好了伤疤忘了疼”,大乱平息以后,宫里这些人依旧没有吸取教训,中宗依旧寻欢作乐,而后宫则更加放纵:太平公主、长宁公主、安乐公主接受采邑,各置官属,私树党羽,强征民居。长宁公主在府邸后建造昆明池,穷极奢丽;安乐公主建造定昆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上层统治阶级根本不管民生如何,宫中喜气洋洋,根本不理政事,沉浸在荒淫秽乱之中。

后宫已经乱得乌烟瘴气,可中宗李哲却一无所知,只顾自己行乐。“皇帝不急太监急”,反倒是底下的大臣们忍不住了。于是,朝臣和后党开展了激烈的交锋。

许州司兵参军燕钦融上书:“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宗族强盛。安乐公主、宗楚客图危宗社。”

不知道是真傻还是假傻,中宗李哲表现出极为惊骇的表情,召燕钦融当面对质。燕饮融一一列举事实,中宗信以为真。宗楚客见大事不妙,便假传圣旨,命武士将燕钦融推出宫门打死。

中宗感觉自己的脸面不挂,认为韦后的所作所为太过分,便有意废掉韦后。韦后得讯后,与安乐公主密谋作乱。韦后向女儿表示,自己想学武后临朝。安乐公主考虑到自身利益,母后临朝,自己做皇太女也未尝不可。于是,710年,母女合计俩在食物中放毒,将中宗在神龙殿毒死,享年55岁。

李隆基政变,韦后的皇帝梦破碎。

李隆基是李旦的儿子,面对着危如累卵的朝局,他和姑姑太平公主以及表哥薛崇简一直静观其变,眼看时机成熟,便密谋策划,欲先发制人。

710年六月,李隆基等人穿便服,进入禁苑,到苑总监钟绍京住处。可钟绍京临时反悔,拒绝参加这次政变,在其妻许氏坚定劝说下,钟绍京又再次答应,前往拜谒李隆基。夜间,万骑果毅李仙凫、葛福顺、陈玄礼等军官准备就绪,突袭羽林营,诛杀了韦后及其党羽。

守卫内宫的武士纷纷倒戈响应,宗楚客、安乐公主、武延秀、上官婉儿等人也陆续被杀,并于全城搜捕韦氏人员,凡身高高于马鞭的男性皆处死,史称“唐隆政变”。由此,韦后的皇帝梦彻底破碎。

?历史已经发生,容不得那么些如果。没有唐玄宗李隆基的这场政变,很难保证中国历史上不会出现一个新朝来代替它,所谓存在就是合理的。李隆基出生在那个年代,只有他勇敢的做了这件事,那就是天意,让他来书写辉煌的大唐。

参考书籍:《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父亲,武后,李哲,韦玄贞,韦后,武则天,韦氏,远见卓识,太子,朝政,观点评论,武三思,李哲,韦后,武则天,韦氏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父亲,武后,李哲,韦玄贞,韦后,武则天,韦氏,远见卓识,太子,朝政,观点评论,武三思,李哲,韦后,武则天,韦氏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父亲,武后,李哲,韦玄贞,韦后,武则天,韦氏,远见卓识,太子,朝政,观点评论,武三思,李哲,韦后,武则天,韦氏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