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太平天子落寞谢幕:太上皇的日子也难熬,揭秘唐玄宗的最后岁月

太平天子落寞谢幕:太上皇的日子也难熬,揭秘唐玄宗的最后岁月

中国历史上太上皇并不多,过得最潇洒的应该是清朝乾隆皇帝,虽然名为太上皇,其实还是他说了算,搞得嘉庆毫无存在感。唐朝历史上最知名的两个太上皇:李渊和李隆基,前者被儿子逼迫退位,后者更是稀里糊涂成了太上皇。今天笔者就来说说这个李隆基当太上皇后的故事。

唐玄宗李隆基乃唐朝中兴之主,在位前期拨乱反正、励精图治,开启了唐朝第二大盛世--开元盛世,可惜后期逐渐怠慢朝政、贪图享乐、宠信奸臣,结果导致了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让唐朝由盛转衰。他于公元712年继位,公元756年于马嵬兵变后被迫当上了太上皇,于公元762年逝世,被称为50年太平天子。

公元756年,因安禄山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仓惶出逃四川避难。在经过马嵬驿时发生了史上著名的“马嵬驿兵变”,他被迫处死了杨国忠和爱妃杨玉环后继续逃往成都,而他的太子李亨却逃往朔方军,李亨到达朔方军三天后就在灵武称帝(即唐肃宗),遥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唐玄宗本来还在成都筹划如何平叛,却突然收到灵武送来的奏表,愕然之后只好接受现实。《旧唐书.玄宗本纪》记载:癸巳,灵武使至,始知皇太子即位。丁酉,上用灵武册称上皇,诏称诰。不仅如此,为向儿子示好,他还专程派宰相韦见素和房琯去灵武说明自己的立场:”朕称太上皇,军国大事先取皇帝处分,后奏朕知。候克复两京,朕当怡神姑射,偃息大庭。“意思是以后有事皇帝决定就好,给我说说就可以了;收复长安、洛阳之后,我就回京怡养天年了,表明自己承认儿子的皇帝之位,不会与其争权的态度。

公元757年,郭子仪收复长安、洛阳。李亨给李隆基上了一表章,说:“托赖天威祖灵,我已收复了两京,请您赶快还京。回京您继续当皇上,我还继续当太子。”李隆基收到这个表章后紧张不已。按理说收复两京是他所希望的,而再次当回皇帝应该也是他梦寐以求的,他应该欣喜若狂才是。可事实上,这份表章明显是李亨对他的试探,太不真诚了。当年李亨才去灵武3天就招呼不打地称帝了,现在形势变好了却不想当皇帝了,这鬼话谁信啊?多年的政坛老狐狸李隆基当然明白这其中的猫腻,于是他回复说:“儿子啊,你还是把剑南道封给我吧!我就在这儿养老,不回去了。”他不能回去,答应回去就表示他想继续当皇帝,和儿子争权;不回去吧,又怕儿子担心他割据四川,因此他左右为难,紧张不已。

幸好没过几天,李亨的奏表又来了,这次是以群臣的名义写的,《资治通鉴》记载奏表上有这么几句:”自马嵬请留,灵武劝进,及今成功,圣上思恋晨昏,请速还京以就孝养。“李隆基看了后立即收拾开始返京。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封奏章表达了三层意思,打消了李隆基的担忧:第一层意思是说马嵬驿李亨所以未和李隆基一起走、灵武李亨所以称帝,那都是我们大臣劝的,李亨并非心甘情愿,他不是不尊重您唐玄宗,是被迫而已。这虽然是鬼话,但给了李隆基一个台阶,又起到缓和他们父子关系的作用。第二层是”及今成功“,说现在的局面是李亨带领将士浴血奋战打下来的,他当皇帝理所当然。历来皇帝都在乎自己的合法性、正统性,这也给李隆基传递了一个信号,因为李亨这个皇帝合法,所以他不会对您怎么样,不会猜忌您的。第三层意思就是打父子亲情牌,说李亨对您朝思暮想,想要孝敬您,您快回来吧。既然都这么说了,李隆基想不回去也不行了。

虽为父子,但一开始就互相斗法,李隆基想安度晚年,又怕儿子对自己不放心;李亨呢,既不想背上骂名,却又免不了猜疑之心。于是父子俩你来我往、相互试探、见招拆招,好不精彩!那么回京之后,父子俩的关系就缓和了吗?答案是肯定没有。

李隆基还没回到京城,李亨就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他刚到扶风(今陕西凤翔),李亨就派人来接驾了,迎接的人有3000名精兵,而李隆基的随从亲兵仅600人。刚一见面接驾的精兵就收缴了600名随驾亲兵的兵器,说:”现在有我们了,你们自便吧!“就地将这600名亲兵解散了。李隆基虎落平阳,只好笑着说:”本来到这里我也安全了,用不着你们护驾了。“这下李亨也放心了,他到长安的望贤宫迎接父亲,他见到父亲后,扯掉了身上的皇袍,穿上了作为臣子穿的紫袍,向着宫楼上的李隆基”拜舞“(唐朝的一种礼节),李隆基跑下来一把搂住儿子,李亨跪在地上抱住父亲的脚,父子抱头痛哭。哭了一会儿,李隆基又把皇袍要过来给儿子穿上,李亨挣扎着不肯穿,李隆基说:“天数人心都在你这边,我能回来也是拜你所赐,你这个皇帝是理所当然的。”李亨这才将皇袍穿上。父子经过这场表演,皇帝和太上皇的名分就从明路上定下来了。

回长安的路上,父子继续飙演技,李亨自己不骑马,自己牵着李隆基的马前进,李隆基也不敢托大,赶紧说:“儿啊,你也上马吧!”可李亨上马后却既不和父亲并行,也不走正道,他走在斜前方给父亲引路,《资治通鉴》上记载了李隆基此时的感慨:“吾为天子五十年未为贵,今为天子父,乃贵耳。”什么当天子不如当天子父亲尊贵,他是以这番鬼话又一次对儿子表示了对权力的放弃之意:你看当太上皇比当皇帝好,我哪里还会再想当皇帝呢?

回到长安后,李隆基被安置在原来他做临淄王的府邸兴庆宫,在这里他虽然衣食无忧,但心情却不大好。皇位没有了,心爱的女人也没有了,白居易的《长恨歌》里说”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写出李隆基在宫内思念杨贵妃的心情,曾经也是叱咤风云的皇帝,如今物是人非,还要小心翼翼地生活,如何不”泪垂“?

可是就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多久,又出事了。先是李隆基想重新给杨贵妃迁个墓,毕竟当时就是草草埋了,可李亨没同意(当然是借大臣之口表达出来的),《旧唐书》记载有一个大臣上书说“龙武将士诛国忠,以其负国兆乱,今改葬帮妃,恐将士疑惧,葬礼未可行”,就这样给否决了。

后来李辅国又出来作妖了,他认为李隆基住在兴庆宫时与三类人交往密切,可能有所图,因此上奏李亨要让太上皇搬到太极宫。唐玄宗与哪三类人交往呢?一是长安城百姓,兴庆宫身处闹市,李隆基有时无事就会与百姓闲聊,偶尔也会大摆宴席宴请过往行人,图个乐子;二是剑南道奏事官,李隆基曾避难四川,这些旧下属来京奏事,免不了想拜见一下,李隆基念是患难之交,自然也愿意见面;三是禁军首领郭英乂,原本李隆基当皇帝时就挺赏识他,所以当了太上皇后偶尔也有来往。本来李隆基就是无聊,为消磨时光与人交往,却被李辅国抓住把柄,虽然李亨表面上“不许”(《资治通鉴》说李辅国要李隆基搬家时“上不许”),但也没有强烈反对,于是李辅国就带了500百名甲士去安排李隆基搬到太极宫,明晃晃的刀剑把李隆基吓得差点落马,要不是高力士挺身而出,李隆基当时可就相当尴尬了。《新唐书》对此事作了精彩的描写,高力士当时厉声问:“五十年太平天子,辅国欲何事?”让李辅国下马,李辅国一怒之下,就杀了李隆基一随从,还骂高力士不懂事。高力士一看,这不行啊,于是向将士们喊话:“太上皇问将士们好!”士兵们毕竟还是惧怕上下有别,人家毕竟是皇帝的父亲,于是“纳刀呼万岁,皆再拜”。高力士进一步让李辅国给李隆基牵马,李辅国没办法只好和高力士一起为李隆基牵马,这才让李隆基安安稳稳搬到了太极宫,事后他对高力士说:”微将军,朕且为兵死鬼。“李辅国权力再大,也不至于如此猖狂啊?他之所以敢这么干,就是因为背后有唐肃宗李亨撑腰。

为什么要把李隆基安排到太极宫呢?一个兴庆宫,一个太极宫,有何奥妙?其实这里面是有大文章的。兴庆宫是藩王府邸,在皇城外,身处闹市,四面都是民宅市井,比较自由;而太极宫却是大内宫殿,既然是皇宫内苑,安全肯定是第一位的,它四周都是被围起来的。北面是禁苑,南面是中央官员办公的衙门,西面是宫女住的掖庭宫,东面是太子宫。李隆基一住进太极宫,想与人交往就没那么容易了,基本上相当于被软禁了。

李隆基住进太极宫之后,日子更难过了,不仅被软禁,而且身边可以说说话的亲信高力士、陈玄礼也被处理掉了。李亨手段之狠辣,就连高力士被贬之时想向李隆基辞别这样的人情小事,都被他拒绝了。李隆基自此之后,郁郁寡欢,于公元762年去世,走完了他最后的岁月。《旧唐书.玄宗本纪》说”高力士、陈玄礼等迁谪,上皇浸不自怿“,《新唐书》也说”自是太上皇怏怏不豫,至弃天下“,可见他在太极宫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煎熬,或许死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解脱。

人说”无情最是帝王家“,虽是骨肉亲情,但一为权利一为保命,李隆基父子勾心斗角,却又相互演戏,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宫斗戏。最终父亲凄凄而亡(虽然生活上富足,但心理上煎熬),而儿子在位也不过数年就追随父亲于地下,就不知父子二人黄泉路上是否重逢?如果重逢,李亨又该如何面对父亲呢?

搜寻历史的点点滴滴,一起感悟中国五千年历史沉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父亲,李隆基,李亨,唐朝,日子,皇帝,儿子,天子,唐玄宗,太上皇,观点评论,李辅国,李隆基,李亨,高力士,太极宫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父亲,李隆基,李亨,唐朝,日子,皇帝,儿子,天子,唐玄宗,太上皇,观点评论,李辅国,李隆基,李亨,高力士,太极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父亲,李隆基,李亨,唐朝,日子,皇帝,儿子,天子,唐玄宗,太上皇,观点评论,李辅国,李隆基,李亨,高力士,太极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