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悠悠生死别经年,在马嵬驿赐死杨贵妃,李隆基的下场就能好了吗?

悠悠生死别经年,在马嵬驿赐死杨贵妃,李隆基的下场就能好了吗?

李隆基就是唐玄宗,开创了“开元盛世”的那位,相对于以前的他来讲,确实晚年生活凄惨。

但是相对于更多的老百姓来讲,他的所谓的凄惨生活,也是普通百姓穷尽一生,可望而不可及的。

但如果把赐死杨贵妃,跟李隆基的晚年凄惨,搞成因果关系,那就错了。赐死杨贵妃,和李隆基的晚年凄惨,其实是并列关系。并不是因为赐死了杨贵妃才导致的他晚年凄惨,这两个都是果,并不是因。

前几年有一部电影拍得不错,叫《妖猫传》,虽然将杨贵妃弄成了外国人(中法混血)的模样,还那么瘦,还那么玄幻。但我觉得前一段也确实拍出了长安城的繁荣,后半段也拍出了唐玄宗的无奈。

是啊,长安城一度如此繁华,作为当时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都市之一,地位超越如今的北京和上海。走在长安城中,随处可见外族和外国人士,杜甫也作过一首诗: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然而,唐玄宗活得时间太长了,人岁数大了,就有点偏听偏信了,政治上变得昏暗起来,奸臣当道,各种原因纠缠在一起,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此之后,大唐盛世再也没有了,因此,杜甫又写了一首诗: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安史之乱爆发仅仅半个月时间,长安城就失守了,李隆基带着少数重臣,少数宦官,以及禁卫军,再有就是心爱的杨贵妃和少量皇室成员,放弃了这座曾经异常繁荣的都市,踏上了逃亡之路。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李隆基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杨贵妃之死和他晚年场景凄凉,都是在这个因上,所引发的果。当然,掐指算来,这一年的李隆基也已经七十多岁了,已经属于晚年,没多大奔头了。

因为从逃亡的那一刻起,不管是皇亲国戚,还是随行的将士,都是一肚子的火没处撒的。是啊,谁愿意抛妻弃子,饥一顿饱一顿的一路逃亡,情绪自然需要宣泄。

这时候暴露的第一个果,便是杨国忠一家的被杀!

此时,一行人来到了大唐国内很不起眼的一家驿站,叫马嵬驿,如果不是这回事,这所驿站几百年都等不来皇帝,更不会被记入史册,成为一所名驿。

因为大军走到这里的时候,各种矛盾积攒在一起,士兵怒了,他们急需一个交代。此时的禁军长官陈玄礼一看大事不妙,强压是不可能了,舆论已经起来了,看来得有人出来祭天了:

“今天下崩离,万乘震荡,岂不由杨国忠割剥氓庶,朝野咨怨,以至此耶?若不诛之以谢天下,何以塞四海之怨愤!”

果然,长官最了解士兵,士兵一听自己的上级这样说,心中也舒服了一点:

“念之久矣,事行身死,固所愿也!”

士兵们要杀丞相杨国忠,却不用通过皇帝同意,这其实已经表明,唐玄宗已经失去了对军队的控制。当时他听到外面乱糟糟的,还特意开门探头出来问咋回事,随行的宦官战战兢兢地回答:

“听说宰相杨国忠谋反,已经被士兵们杀了。”

其实,士兵们并非仅仅杀了杨国忠本人,包括他的儿子和老婆也惨遭杀害。

可是,仅仅杀害一个杨国忠,及其一家,这群士兵们就满意了吗?

当然不能满意,唐玄宗本以为他们目的达到,会回营歇着。可是任凭他嗓子喊破,大家都不动弹,仍然是死死盯着皇帝,从他们的眼神中能看到阵阵杀意。

唐玄宗害怕了,急忙派高力士去问问,他们究竟还想干嘛?

可是不一会儿,高力士就从禁军首领陈玄礼那里带来了答案,虽然不好开口,但还是得说:

“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

杨国忠被杀,李隆基已经是如坐针毡,焦虑万分,这次将士们又提出杀掉杨贵妃,这对于他来讲无疑是五雷轰顶。但他毕竟是皇帝,也算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此时还是能故作镇定,试图跟将士们讨价还价:

“贵妃长居深宫,安知国忠反谋?”

是啊,杨贵妃一直在朕的身边,怎么可能谋反呢,况且她就是一个妇人,谋不谋反,朕当然清楚啊,还是希望能留下她的性命。

可是,唐玄宗就没有想过,将士们已经杀掉了杨贵妃的亲哥杨国忠,如果留下杨贵妃的话,那么,就如同留下了一枚定时炸弹。一旦皇帝重握大权,杨贵妃再吹吹枕边风,他们还怎么活?

关于这一点,高力士也看出来了:

“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慎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

是啊,杨贵妃本来就没罪,你知我知,大家都知道,可是将士们已经将杨国忠杀了啊,自然要斩草除根,如果不能答应大家的请求,想必陛下的安危,也难保。

说得再白一点,要么今天你跟杨贵妃一起死,要么你就跟她割裂,让她去死,你自己看着办吧!

唐玄宗无奈,最终答应了高力士的请求,高力士拿着三尺白绫,套在了杨贵妃脖子上,从此之后,这个曾经香艳了整个大唐的女子,从此香消云散。

但,死了个杨贵妃,唐玄宗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当然不能,后面的叛军还在追他呢,于是他们一行人,跌跌撞撞地就逃到了成都,到这时,才站稳脚跟。究其原因,就在于,太子在灵武即位了,并派军跟叛军决一死战。

唐玄宗也算识时务,知道自己大势已去,与其占着皇位不放,不如主动放权。事实上,此时他想占着也没用了,已经被太子遥尊为太上皇了,为了让太子安心平乱,他让人带着传国玉玺和传位诏书,正式册封李亨为帝,是为唐肃宗。

册封后的第二年,唐肃宗就在郭子仪、李光弼等诸位大将的努力下,收复了长安,第二天唐肃宗又派人去蜀地迎接太上皇。

虽然父子相见,也上演了一场哭戏,但人生如戏,更何况在帝王之家。唐玄宗的大权是不可能回来了,这倒也没什么,人家老头子该吃吃,该喝喝,倒也落得个清闲自在。

回到长安后,李隆基以太上皇的身份,搬进了兴庆宫,在这里开始了三年无忧无虑,自在的生活。

说是无忧无虑,其实也有忧愁的,当初回长安途中,再次经过马嵬驿时,他就很难过了,回到兴庆宫,同样在思念冤死的杨贵妃: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为此他还偷偷派人重新安葬贵妃,宦官们也很给力,还给他带回一只贵妃的香囊,李隆基将其藏在衣袖中,每每观望,流下眼泪:

“朝夕视之而欷歔焉。”

好在,他还有一些忠实的手下,毕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在兴庆宫,他还可以继续由高力士照顾,还有一心陪在他身边的龙族大将军陈玄礼,虽然当初在马嵬驿要求处死杨贵妃,但也是迫不得已,若没有陈玄礼从中斡旋,搞不好,太上皇都没得做。

在这里,李隆基仍然可以招待旧臣,仍然可以受百姓瞻仰,仍然可以发号施令。他在痛快的同时,有些人就不痛快了,比如李辅国。

你看人家的名字起的,不愧是唐肃宗一朝著名的大宦官,因为有拥立之功,所以他也算是实权派,平时飞扬跋扈,无人敢说不字。

偏偏,李隆基宠爱的大宦官高力士,敢跟他顶,说白了,当初高力士在玄宗一朝耀武扬威的时候,哪里有李辅国什么事?

可此一时非彼一时,李辅国也算是善于揣摩圣意,知道唐肃宗也有类似的想法。当初李隆基想光明正大将杨贵妃重新安葬,就是他极力反对,故意膈应他们。这次又想借力打力,彻底消除威胁,于是某一天就设了一计,以肃宗的名义邀请李隆基去太极宫游玩。

结果李隆基一行人,还没到太极宫呢,就被半路杀出的五百军士拦住,从此之后,李隆基就再也回不到兴庆宫了。

此事之后,李隆基被李辅国软禁在了甘露殿,其亲近之人,比如高力士被流放巫州,王承恩被流放播州,陈玄礼被赶走,玉真公主则被勒令出宫回玉真观。

这之后的李隆基彻底抑郁了,甚至一度绝食抗议,但无济于事,毕竟唐肃宗也不愿意见到这个太上皇没事老是跟一群旧臣在一起,干嘛,想复辟啊?

李隆基在孤独寂寞中熬了两年后,终于郁郁寡欢,病故,终年78岁,没想到的是,几个月后,他的儿子唐肃宗,也就是李亨也跟着他去了,终年52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生死,陛下,杨贵妃,马嵬,李隆基,杨国忠,下场,皇帝,唐玄宗,将士,观点评论,杨贵妃,李隆基,杨国忠,高力士,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生死,陛下,杨贵妃,马嵬,李隆基,杨国忠,下场,皇帝,唐玄宗,将士,观点评论,杨贵妃,李隆基,杨国忠,高力士,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生死,陛下,杨贵妃,马嵬,李隆基,杨国忠,下场,皇帝,唐玄宗,将士,观点评论,杨贵妃,李隆基,杨国忠,高力士,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