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从喜欢到批判,王阳明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为什么大转变

从喜欢到批判,王阳明对佛教和道教的态度为什么大转变

明代大儒湛甘泉和王守仁,两个人交谊深厚,曾经一同讲学,后来各立门户。他在为王阳明写的墓志铭里这这样总结:“初溺于任侠之习,再溺于骑射之习,三溺于辞章之习,四溺于神仙之习,五溺于佛氏之习。正德丙寅,始归正于圣贤之学。”在湛甘泉和正统的儒家看来,王阳明早年的这些爱好都不是做圣人的正道。王阳明在三十岁之前,曾对求仙问道和学习佛教保持着极高的热情,在养生方面有过很多心得,在佛学方面更是有着深厚的造诣。但最终,他认为儒家学说最为简易直接、博大精深,从而对道家和佛教进行了批判与扬弃,将其精华融汇到儒家学说之中。

《传习录·萧惠篇》中记载过一段王阳明和他的学生萧惠之间的对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佛教和道家的态度。

王阳明有个学生叫萧惠,喜欢道家和佛教。王阳明就警告他,说:“我以前也很喜欢佛教和道教的东西,以为自己很有收获,儒家的东西不值得去学。后来我在龙场住了三年,悟到了儒家的学说,又简单又博大精深,因此后悔之前浪费了几十年的时间在佛教和道教上面。佛教和道家的精妙之处与儒家差不多。你现在只是学了佛教和道家的一点渣滓,就自以为喜欢佛教和道家,就好像猫头鹰喜欢死老鼠一样。”

萧惠于是问王阳明:“佛教和道家的精妙之处是什么呢?”

王阳明说:“我刚才告诉你我悟到儒家学说简单而又博大精深,因此后悔在佛教和道家上浪费了时间。你现在为什么不问我悟到了什么,却偏偏问我后悔的东西?”萧惠于是惭愧不已。

由此可知,王阳明在中年以后,对佛教和道家是持批判态度的。虽然王阳明年轻的时候曾经向往神仙之道,也深入研究过佛学,对道教和佛家都很精通,但他中年时候笃信儒学,越来越觉得佛教和道家存在很多不足。在他看来,只有儒家之道才是真正的大道。

道家最擅长的是养生之术,王阳明早年修习道家的养生之术,但一无所获,他认为道家讲的“精气神”儒家也可以做到,只要专心致志、涵养道德、本着自己的良知做事就自然会有精气神,达到养生的效果。所以,道家的养生之术,儒家也可以做到。

至于佛教,王阳明首先批评了佛教执着于“相”,也就是执着于现实的形态。君臣、父子、夫妻都是客观存在的人伦关系,可是佛教却认为这些是繁琐的,不必执迷于此。佛教否定它们的存在,倡导四大皆空,一心想着要从这些关系中逃离出来,求得清净,结果反而刻意执着,陷入了佛教所说的“着相”——也就是执着于现实的形态。而儒家承认人伦关系的客观存在,顺势而为之,追求高尚的道德,反而是“不着相”,超越了现实的形态。

其次,王阳明批评佛教把动和静分开,喜欢静而不喜欢动。虽然儒家和佛教都主张动静结合,但佛教却以静为主,不喜欢动。王阳明认为,“循理之谓静,从欲之谓动”,动静取决于内心是否遵从天理,如果人的内心遵从天理,那么不管是在静坐还是在做事情,都是静的状态;如果人的内心不遵从天理,那么不管他是在做事情还是在静坐,就都是动的状态。所以,王阳明强调的是人的内心要服从天理,达到“静亦定,动亦定”的状态。这个天理,也就是王阳明后来提出的“良知”。

再次,王阳明还批判了佛教的利己主义。他认为佛教追求的是宁静,是无欲无求、无善无恶的一种境界,而儒家追求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佛家修炼的目的是清净自在,超越一切世俗的东西,而儒家提升自我的修养目的是为了明辨是非,区分善恶,更好地治理国家为百姓造福。所以比较起来,佛教是自私自利的,不能修齐治平,无益于苍生社稷。

在王阳明看来,除了儒家以外的所有学说都是异端,应该加以排斥。道家和佛教具备的优点,儒学都具备,但道家和佛教的缺点儒家却没有,儒学有的许多优点道家和佛教也不具备。王阳明打了一个比方——儒学就好像一个大厅,厅里面共有三个房间,许多儒家的学者不知道整个大厅三间房子都是自己的,于是看到佛教就把左边的一间分给他,看到道家又把右边的一间分给他,剩下中间的一间留给自己,然后竟然以为自己只拥有这三分之一。

而王阳明呢,他要把三个房间全部都收回来,全部归为儒家。他认为儒家的圣人和天地万物同为一体,不管是佛教的还是道家的,不管是老子的还是庄子的,所有一切的学说都包罗其中,为我所用,所以称之为大道。而佛教和道家只是为了一己之私,所以是小道。说到底,王阳明是要以儒学为主,三教合一。就好像儒家的亚圣孟子所说的“万物皆备于我”,也颇有些鲁迅所说的“拿来主义”的意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王阳明,道家,佛教,学说,天理,道教,萧惠,东西,儒学,儒家,观点评论,王阳明,道家,佛教,萧惠,儒家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王阳明,道家,佛教,学说,天理,道教,萧惠,东西,儒学,儒家,观点评论,王阳明,道家,佛教,萧惠,儒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王阳明,道家,佛教,学说,天理,道教,萧惠,东西,儒学,儒家,观点评论,王阳明,道家,佛教,萧惠,儒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