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顾况很著名的一首六言诗:淡远清幽,元代马致远深受启迪

顾况很著名的一首六言诗:淡远清幽,元代马致远深受启迪

唐代涌现了无数杰出的诗人,他们才华超群、见解深刻,措辞精妙、风韵卓绝,后世不仅对他们无限景仰,而且还不断地学习和模仿其创作风格。

可是文意相袭、文辞相近,都是诗文创作中的大忌。所以韩愈就积极主张陈言务去,但也有很多高手却可以沿袭而愈工,甚至更加出色。

比如王安石就喜欢写集句诗,很多词句都是原封不动地采用别人的作品,但因为意境深邃,却耐人寻味。而黄庭坚有时学习古人作品,却因为太过于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反而变得晦涩难懂。

可见诗歌创作是一件艰苦的劳动,同时也需要继承和发扬,不可一味地模仿和照搬,必须有自己的独特创意和真知灼见。下面介绍顾况很著名的一首六言诗,淡远清幽,元代的马致远也深受启迪。

山家

唐代: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睛。

顾况,字逋翁,进士及第后曾当过几任小吏,后因作诗嘲讽权贵而被贬,晚年过着隐居生活,享年九十四岁。顾况是新乐府诗歌运动的先驱,他的感怀诗集中表现了作者豪纵不羁的性格、苦闷愤慨的情绪;有些抒情诗描写封建知识分子失意后的不平之鸣,悲愤激昂,也震撼人心。

诗人将自己的郁勃情怀、对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对自然界中种种现象的深刻观照,以铿锵激宕的音调、喷薄而出的方式发泄出来,令人痛快淋漓。

诗人晚年日子过着悠闲恬淡,这首诗就表达了他对乡村生活的赞美。首两句就展现出一幅宁静淡雅的乡居图,“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诗人闲来无事,外出散步,他缓步走在板桥上,桥下泉水叮咚、碧波荡漾;他又来到农家门前,此时恰好日过正午,茅草房前公鸡正在啼鸣。

作者在前两句中叠加了板桥、渡口、泉水,以及茅屋、红日、公鸡六个意象,形成了一种淡远清幽的意境,并以简练的笔墨,勾画出山家的地理环境,不仅显得真实贴切,而且为后文打下了很好地铺垫。

接下来就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睛。” 诗人悠悠地说,不要嫌怨烘茶时冒出青烟,应当庆幸晒谷正逢晴天。“莫嗔、却喜”,炼字讲究,既显得颇有诗情画意,又传达出丰富情趣。如果删除这四个字,就变成纯粹叙事,便丝毫不具诗歌的韵味。

一嗔一喜,对比鲜明,既显得行文顿挫,又让诗意灵动,读起来仿佛在拉家常,很有一种亲切感。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传达了对茶农的敬佩和尊重,更委婉地表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顾况的这首六言诗语言工丽,更具师心匠意。作者深入田间地头,体味到百姓们的勤劳朴实;又用生动的画笔,描绘了一幅清新淡雅的图画,令人忆旧念昔,感怀不已。晚唐的温庭筠有一首著名的《商山早行》,其中两句极其精彩: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对比顾诗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温诗虽有改造的痕迹,但又极其高明,没有丝毫的削足适履之感。

元代的马致远有一首《天净沙》,其中两句这样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形象地展现出羁旅愁情,虽然不着一个愁字,却充满幽怨之意。他一定是从顾况的这首绝句中得到启发,然后转换意境,又精心地打磨,才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生活,诗歌,显得,六言诗,马致远,意境,晒谷,元代,板桥,创作,美文,诗人,顾况,马致远,板桥,山家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生活,诗歌,显得,六言诗,马致远,意境,晒谷,元代,板桥,创作,美文,诗人,顾况,马致远,板桥,山家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生活,诗歌,显得,六言诗,马致远,意境,晒谷,元代,板桥,创作,美文,诗人,顾况,马致远,板桥,山家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