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中亚强国请求并入中国,唐太宗婉拒,其理由足以证明他是千古明君

中亚强国请求并入中国,唐太宗婉拒,其理由足以证明他是千古明君

文|格瓦拉同志

在唐太宗的治下,唐帝国大力发展军事、开疆拓土,向四境进行扩张,短短十余年时间,便在东亚、中亚和漠北等地区取得一系列辉煌战绩,灭国无数。在此期间,中国周边的国家纷纷向唐朝称臣纳贡,其中便包括不远数千里来华、希望并入中国的康国。不过,对于康国的主动归顺,唐太宗却予以婉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东汉初期康居地图

康国的前身是秦汉时期的西域古国康居,极盛时拥有现在新疆北部及中亚部分地区,是个幅员数千里的大国,由从中国甘肃一带被匈奴驱赶到中亚的月氏人所建。汉朝建立西域都护府后,康居开始向中国称臣纳贡,直到晋朝年间还曾遣使来朝。然而,随着嚈哒人(匈奴人西迁中的变种,又称“白匈奴”)崛起并控制西域,康居开始遭受其奴役,并在南北朝中后期走向灭亡。

多年后,月氏人的后裔在今中亚阿姆、锡尔两河流域又陆续建立起9个国家,因祖先起初居住在祁连山以北的昭武城,因此被统称为“昭武九姓”(康、安、曹、石、米、何、火寻、戊地、史),而康国则是其中人口最多、实力最强的国家。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西域各国,向它们征收沉重的赋税和劳役,令昭武九姓苦不堪言。

昭武九姓分布图

当时,突厥分为东、西两大部,以控制漠北、中国东北等地区的东突厥势力最强。因此,当东突厥亡于唐朝的消息传至西域后,康国国王为求得唐朝的庇护、免除西突厥的欺凌,遂在贞观五年(631年)遣使朝拜唐太宗,请求将本国的土地、人口纳入中国的版图。对于唐朝来讲,不费一刀一枪便可获得大片领土,并可以在西突厥的背后打入一个“楔子”,真可谓“一箭双雕”的好事。

正因如此,对于康国的内附请求,大多数朝臣都采取支持态度,但唐太宗在斟酌再三后,却予以婉拒。唐太宗之所以婉拒康国并入中国的请求,原因在于唐朝虽然灭掉强大的东突厥,但战争付出的代价相当沉重,国力的恢复仍需时日,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休兵养民,“消化”新征服的地区,而非开拓新的疆土。

唐太宗画像

与此同时,唐太宗还考虑到康国距中原数千里,中间还隔着强大的西突厥,如果要接受对方的内附,势必要派军驻守。如此一来,唐朝肯定会与西突厥兵戎相见,彼时兵连祸结,会极大损害中国的实力,甚至会拖垮唐帝国。即使没有西突厥的阻拦,一旦康国内部发生动乱,唐朝从道义上也必然要劳师远征,而收获的却不过是一个“负责任帝国”的虚名而已,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正是基于以上种种考虑,唐太宗婉拒了康国的内附请求,并向大臣们解释道:“前代帝王往往好大喜功,喜欢接纳遥远的国家内附以博取‘天朝上国’的虚名,实属劳民伤财、无益于国家之举。现在康国请求内附,一旦它们遭遇内乱或外敌入侵,我们从道义上便不能不予以帮助。但是,万里出征只为博取一个虚名,并使士兵、百姓陷入困顿之中,朕不能这样做!”

隋炀帝因穷兵黩武而导致帝国灭亡

(贞观五年)康国求内附。上曰:“前代帝王,好招来绝域,以求服远之名,无益于用而糜弊百姓。今康国内附,傥有急难,于义不得不救。师行万里,岂不疲劳!劳百姓以取虚名,朕不为也。”引文见《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三》。

唐太宗的考虑极有见地,因为开疆拓土固然是好事,但也意味着更多的财富消耗、青壮年的损失,以及军事防线的不断延长,对于以农业立国的古代中国来讲,代价过于沉重。更何况,汉武帝、隋炀帝因为无节制的从事扩张结果导致国家或衰落或灭亡的“殷鉴”在前,更是让唐太宗不能不引起警觉。为国家的长治久安考虑,唐太宗只能拼命地压制自己的扩张欲望,拒绝康国的内附请求。

唐高宗在位时设置的安西都护府

正因为唐太宗这种冷静克制、不务虚名的精神,所以唐朝才能避免重蹈隋朝的覆辙,并在他的治下趋向和平稳定、强盛繁荣,开创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当然,康国最终还是成功地归附了唐朝,并以羁縻都督府(康居都督府)的身份接受中国管辖,但此时已是唐高宗灭掉西突厥之后的事情了,距离唐太宗婉拒其内附已过近30年时间。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西域,中亚,康居,理由,唐太宗,唐朝,强国,中国,千古,康国,观点评论,昭武九姓,西突厥,唐太宗,漠北,康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西域,中亚,康居,理由,唐太宗,唐朝,强国,中国,千古,康国,观点评论,昭武九姓,西突厥,唐太宗,漠北,康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西域,中亚,康居,理由,唐太宗,唐朝,强国,中国,千古,康国,观点评论,昭武九姓,西突厥,唐太宗,漠北,康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