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登峰造极的唐朝宦官专权:弑君欺主,废立皇帝于股掌之上

登峰造极的唐朝宦官专权:弑君欺主,废立皇帝于股掌之上

序言

从安史之乱以后,宦官专政成为贯穿唐朝中后期发展的主流,唐穆宗李恒以后的八位皇帝有七位为宦官所立,另有两位皇帝唐宪宗李纯和唐敬宗李湛被宦官所杀。

唐代宦官专权程度为历代最高,践踏皇权,败坏朝纲,无恶不作,如:“欺压皇上的老奴”李辅国,逼宫弑帝的俱文珍与王守澄、发动甘露之变诛杀宰相软禁皇帝的仇士良以及被称皇帝之“父”的田令孜。

一、宦官集团的崛起

唐初时期的统治者充分吸取东汉宦官乱政的教训,对宦官有着极为严格的限制,其职责不过是看守宫廷,洒扫内院。

即便是执掌内侍省的最高级别宦官,品级也不过四品,但是这一天花板却被玄宗时期的高力士打破。

高力士幼年入宫,在李隆基还是藩王的时候就侍奉左右,由于参与平定韦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玄宗宠信,高力士开始帮助其处理政务,唐代宦官干政从此开始。

史书记载:

“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后进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决。”

高力士在天宝年间已权倾朝野,就连诸王公主都称呼其为“阿翁”、“爷”,不过高力士处理政务的能力还不错,虽然干政但不专政。

到了安史之乱后,公元756年唐肃宗李亨继位就不一样了。

在李亨是太子的时候,身边也有一位侍奉左右的太监叫李辅国,据传其样貌奇丑无比,只不过是在安史之乱中对李亨忠心耿耿才被信任。

而且与高力士仅掌握行政不同,李亨把军权也交给李辅国,俗话说:枪杆子里边出政权。一旦军权交出去,事情可就不好预料了。

757年李亨收复长安,迎回李隆基,李亨与李辅国怕李隆基复位,在李亨默许下,李辅国竟强令李隆基迁到皇宫内宫,将高力士等心腹流放,只留下几个老弱病残。

正是在李辅国的欺压下,李隆基在寂寞凄凉中走完自己的一生。

对于朝政,李辅国更是到了大权独揽的地步,对内勾结张皇后把持宫廷,对外朝臣所奏之事要先经他手,然后才告知李亨。

宰相及朝中大臣想见皇帝都须经过李辅国的安排,皇帝的诏书也需要李辅国的署名才能施行,群臣不敢提出不同意见,权势之大远非高力士可比。

当时的宗室贵人以“五郎”尊之,宰相李揆甚至称其为“五父”,而仁义懦弱的李亨竟因无法收权而一病不起。

在此期间,李辅国与张皇后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发生尖锐冲突,李辅国支持太子李豫登基,而张皇后则策划越王继位。

后来张皇后密谋暗杀太子,但被李辅国发现,手握重兵的李辅国竟冲进皇宫,将越王及其支持者百余人全部抓起来。

张皇后逃入重病中的李亨寝宫,被李辅国抓住,而李亨竟因受到惊吓而当天死亡。

李辅国干脆将张皇后、越王一党一并斩首,太子李豫在李辅国的拥戴下即位,是为唐代宗。

李豫上台后册封李辅国为司空兼中书令,李辅国成为大唐第一个宦官宰相,这使得李辅国气焰更加嚣张,甚至对李豫说:

“大家但内里坐,外事听老奴处置。”

李豫却只能忍气吞声,还不得不尊其为尚父,不过李豫比他的父亲要高明许多。

为了干掉李辅国,李豫利用另一个有拥立之功的禁军首领宦官程元振的不满,削夺了李辅国的权力,不久,李辅国被人刺杀,割下头颅扔到茅厕中。

随后李豫又利用朝臣对程元振的不满,将其削官流放。对于另一个统领神策军的大宦官鱼朝恩,李豫则与宰相元载密谋,以讨论军国大事为名,将鱼朝恩留在宫中,后将其缢死。

宋人苏辙称赞李豫“去三大奸如杀犬羊,中外不惊,上下厌服。”

虽然李豫顺利诛杀李辅国等大宦官,但也不过是借助一派打另一派,就算是杀鱼朝恩,也需要宰相秘密配合,暗中杀害,稍有不慎皇位不保。

皇帝对待宦官已不能按照正常途径去处理,只能偷偷摸摸,利用非常规手段,可见皇权已被宦官分割,受到极大削弱。

二、宦官集团的鼎盛

779年,李豫病逝,李适继位,是为唐德宗,李适执政初期尚能遏制宦官,但在781年奉天之难后,李适逐渐改变了对宦官的态度。

原因是他信赖的禁军将领在叛军进城时竟然不能召集一兵一卒保卫宫室,而他仓促逃亡时身边最可以依靠的,竟然是自己在东宫时的宦官,宦官的忠心与朝臣的背弃给李适以深深的刺激。

于是在784年,李适重返京师三个月就任命窦文场和霍仙鸣两大宦官为神策军统帅,并在786年扩建神策军,使神策军凌驾于羽林军等传统禁军之上。

由此宦官掌管禁军成为定制,中央军权牢牢控制在宦官手中,李适对宦官态度的转变,使宦官由刑余之人转变为口含天宪,成为李适以后晚唐政治中枢的重要力量。

805年李适驾崩,太子李诵即位,是为唐顺宗。

李诵此前已当了二十五年太子,多年储君生活的压抑,使李诵极端忧郁,在即位前身体状况已十分不乐观,甚至中风丧失语言能力。

但是他继位后深感宦官专政的危害,不顾重病在身,重用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进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遏制宦官势力,史称“永贞革新”。

但改革动摇了宦官的利益,导致宦官进行疯狂反扑,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与太子李纯合谋,日夜聚集在李诵周围,逼其让位。

身体本来很差的李诵竟然惧于俱文珍等人的逼迫,把军国大政交给太子并禅位,只做了七个月皇帝的李适就这样被俱文珍逼宫退位了,王叔文等改革派大臣也纷纷被贬,806年李诵郁郁而终。

李纯继位后,是为唐宪宗,李纯在位期间锐意进取,整顿吏治,打击藩镇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史称元和中兴。

但即便如此,也逃不过宦官影响,在和藩镇的战争中,李纯竟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将军,作为统帅带兵出征。

这是宦官第一次统领大规模军队对外征战,宦官势力增大,有的大臣劝说李纯要防止宦官权力过大,他却回答:

“吐突承璀只不过是一个家奴,不管给他多大的权力,我要除掉他,还不是如同拔掉一根毛那样轻而易举。”

晚年李纯迷信长生不老,因经常服金丹,导致脾气躁怒,宦官往往获罪被杀,最终被陈弘志等宦官害死。

李纯暴死后,神策军中尉梁守谦以及王守澄等宦官拥立太子李恒继位,是为唐穆宗。

李恒整日声色犬马,不理朝政,一切政务全由王守澄等人把持,皇权基本被架空,824年李恒吃丹药毒发身亡,年仅30岁。

此后长子李湛继位,是为唐敬宗,在位期间耽于玩乐,沉迷蹴鞠和打夜狐,玩乐程度比他的父亲更加疯狂,而朝政任由权宦王守澄把持,826年宦官刘克明趁李湛酒醉更衣,将其杀死,年仅17岁。

之后刘克明竟伪造遗旨,欲迎唐宪宗李纯之子李悟为帝,两天后,王守澄、梁守谦又指挥神策军入宫杀死刘克明和李悟,拥立李恒次子李昂为帝,是为唐文宗。

李昂一心想铲除宦官势力,便从下层提拔郑注、李训为御史大夫和宰相,然后利用宦官之间的矛盾,任命王守澄部下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掌管部分禁卫军,以削弱王守澄的军权。

接着又削去王守澄的兵权,下令王守澄饮毒酒自尽。

之后李昂又与李训等合谋想杀死仇士良,835年以观看甘露为名,将仇士良等宦官诱至金吾仗院,准备一举歼灭,可惜被仇士良察觉。

仇士良等宦官趁乱劫持李昂,并立即展开血腥报复,宫廷内逢人就杀,死者六七百人,接着关闭宫城各门搜捕,又杀千余人,李训等朝廷宰相大臣全部被捕杀,经过这次宦官大屠杀,朝廷几乎都空了。

而李昂也被软禁起来,仇士良更是视其如傀儡。史称:

“自是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宦官气益盛,迫胁天子,下视宰相,陵暴朝士如草芥。”

而李昂只能整日饮酒买醉,他对当值学士周墀慨叹,自己境遇都不如汉献帝,因为汉献帝被强臣挟持,而自己却受制于家奴。

后来李昂病重,诏命太子监国。仇士良知道消息后,竟闯入宫中,声称:

“太子年尚幼,且有疾,请更议所立。”

随后不顾朝臣反对,竟假传圣旨,把太子降封陈王,立李昂之弟李炎为皇太弟。

李昂死后,仇士良扶持李炎上位,是为唐武宗。而仇士良则在李炎和新任宰相李德裕的联合打压下,于843年以老病为由提出辞职。

李炎顺势解除其军权,在他退休不久就在自己的府邸死去,仇士良历经六朝,专权二十余年,史称“挟帝有术”。李炎算是暂时剪除了宫中的宦官势力,加强了皇权。

从唐德宗李适到唐文宗李昂的六十年时间里,宦官专权达到高峰,皇帝犹如提线木偶任其摆布,皇权交接没有宦官的支持几乎不可能,宦官废立甚至弑杀皇帝易如反掌,欺凌宰相大臣更是家常便饭。

三、宦官集团的衰弱

从840年至859年,唐武宗李炎和唐宣宗李忱两任皇帝执政的近二十年是宦官相对消停的时间。

一来是因为这两个皇帝比较有进取心,手段强硬,将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二来两任皇帝重用朝廷大臣,抑制宦官势力过分膨胀。

唐朝在他们的努力下呈现中兴局面,先后经历武宗“会昌中兴”和宣宗“大中之治”,尤其是唐宣宗李忱,在位时国家相对安定,直至唐朝灭亡,百姓仍思咏不已,称其为“小太宗”。

但即便如此,宦官仍然牢牢掌握中央禁军的军权,宣宗李忱对此虽苦恼不已,但却无可奈何。

859年李忱病逝,宦官集团一如既往地掌握皇帝废立,神策军中尉王宗实矫诏立李漼继位,是为唐懿宗。

李漼身上一点也没有父亲宣宗的影子,他游宴无度、骄奢淫逸、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宣宗时期取得的成果几乎全部丧失,浙东、安南、徐州、四川相继发生动乱,而李漼对这一切毫不关心。

873年弥留之际,李儇在宦官田令孜的拥戴下继位,是为唐僖宗,由于他即位时年仅12岁,政事全由宦官田令孜把持,而且李儇自幼由田令孜照顾起居,感情上还很倚赖,甚至称呼田令孜为“阿父”。

李儇的昏聩更加助长了田令孜的气焰,不仅日常政务自己说了算,甚至连四品以上高官的任命也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喜好,根本不上报皇帝。

不过好景不长,公元874年,黄巢起义爆发。起义军势如破竹,一路攻到长安,田令孜在没有与皇帝及朝臣商议的情况下,便率五百神策军保着李儇逃离长安,急急如丧家之犬奔向成都。

四年后黄巢起义失败,田令孜带着皇帝回到长安,但昔日繁华的长安城已成为一座空城,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全国形成。

经过黄巢起义的浩劫,神策军遭遇重创,主力几乎丧失殆尽,而李儇被田令孜压迫却无力反抗,只能以泪洗面。

不过此时的田令孜已是穷途末路,虽然名义上挟持皇帝,但在内缺少军权,在外无法号令藩镇,宦官集团已是一个空架子。

田令孜的专权跋扈激化了各种矛盾,在李克用、朱玫为首的藩镇军阀支持下,僖宗下令削田令孜的官爵,将其流放到岭南,后被唐昭宗李晔杀死。

不过可悲的是,李晔也是在另一个大宦官杨复恭拥立下上位的,后来李晔为了重振朝纲,与杨复恭的矛盾逐渐加深。

891年李晔直接下诏夺杨复恭的兵权,恼羞成怒的杨复恭派人将宣旨的使臣杀死于归途中,同时他还指示节度使亲信“积粟练兵,不要进奉”,公开和李晔抗衡。

李晔得知杨复恭造反后,派兵前去逮捕,但杨复恭竟然令其家兵抗拒,双方大战,从白天一直打到深夜。

不过最终杨复恭还是寡不敌众带家人逃跑,双方互相纠集节度使的兵力又打了一年,杨复恭才被杀死。

经过一系列斗争,李晔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骄横跋扈的宦官集团,使宦官多年来第一次遭受重创。

公元900年,以中尉刘季述为首的宦官垂死挣扎,进行最后的抗争,他们发动兵变囚禁李晔。

不过此时以朱温、李茂贞为代表的藩镇势力已经坐大,朱温听闻李晔被关后,将实行政变的宦官们全部暗杀,903年朱温攻进长安,将宫中所有宦官杀掉。

至此困惑中晚唐一百五十年之久的宦官问题终于被朱温解决了,但是李晔也完全落入了朱温之手,并于904年被朱温暗杀。继位的唐哀帝李柷于907年被朱温鸩杀,唐朝灭亡。

小结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宦官作为一个特殊的政治力量贯穿中国始终,东汉、唐朝和明朝是宦官最为猖獗的时代,其中又以唐朝最甚。

东汉晚期宦官不过是借皇帝年幼或凭借其信任,以侍中、中常侍等秘书身份揽权,只要皇帝稍加控制,宦官权力就被收回。

明朝宦官如王振、刘瑾、魏忠贤,虽以“批红”或厂卫特务机构擅权朝政,但也不过是代行皇帝权力,对抗文官集团,只要皇帝动动手指,宦官势力就被轻易扳倒。

唯独唐朝宦官最难对付,皇帝不仅难以动手,还处处受制于宦官,生杀废立全由宦官掌握。而晚唐宦官集团的消亡主要是因为黄巢起义使其掌控的禁军遭到大清洗,藩镇军阀凭借强大武力割据地方,架空中央权威。

归根结底,宦官专权是因为控制了军权,中央禁军为宦官“私有”,当皇帝的旨意无法调动自己的军队就意味着自己的命运被彻底交代出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豫,宰相,李隆基,李亨,皇帝,宦官,李适,力士,李辅,太子,观点评论,李豫,李辅国,李亨,宦官,李适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豫,宰相,李隆基,李亨,皇帝,宦官,李适,力士,李辅,太子,观点评论,李豫,李辅国,李亨,宦官,李适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豫,宰相,李隆基,李亨,皇帝,宦官,李适,力士,李辅,太子,观点评论,李豫,李辅国,李亨,宦官,李适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