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宁宗赵扩:最能代表南宋王朝的皇帝,一个庸常无为的糊涂帝王

宋宁宗赵扩:最能代表南宋王朝的皇帝,一个庸常无为的糊涂帝王

(宋宁宗 赵扩)

历来皇帝出生,总是天上下大雨啊,地上冒红光啊,反正各种天文异象,地理奇观,宋宁宗赵扩也不例外。

他的母亲李皇后做过一个奇异的梦。

她曾梦见一个大大的太阳坠落在南宋皇宫内,梦醒之后没两天,自己就怀上了赵扩。

不久之后,赵扩呱呱坠地,降生人间,正式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

此时距离他当上皇帝,还有不小一段距离。

太上皇宋孝宗赵昚从小就不喜欢自己,而宋光宗赵惇作为皇帝虽然患有间歇性精神病,但身体素质很硬朗,丝毫没有要领便当的意思。

所以就算赵扩是正牌皇后嫡出,也似乎和皇位暂时也没什么关系。

绍熙五年,公元1194年。

为了南宋帝国奋斗一生的太上皇赵昚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驾鹤西去。

这件事对光宗皇帝的打击很大,导致他的病情更加严重,上朝的时候口吐白沫,胡言乱语,基本上就算是废了。

这回大臣们不干了。

作为臣子,他们能和贤明的君王携手并进,也能在昏庸的君王手下混混日子,更能在暴君的统治下讨个生活,但他们绝对不愿意在一个精神病手底下打工。

所以很快,在光宗皇帝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大臣们竟然集体拥戴赵扩,把赵扩从家里拎出来,送上了皇帝的位置。

妥妥的“人在家中坐,皇位天上来”。

当上皇帝的赵扩(即宋宁宗)非常感谢这帮拥戴他登基的大臣,其中有两位大臣,为了让赵扩登基,一直冲在最前边,所以皇帝相当重视,并且特别感谢,

这俩人一个叫赵汝愚,皇帝安排他做了宰相,一个叫韩侂胄,皇帝安排他做了枢密院都承旨。

赵汝愚(左)韩侂胄(右)

两位朝廷大员,虽然在拥戴赵扩的决定上保持一致,但在个人政见上却有所不同。

韩侂胄是武将出身,最瞧不起穷酸腐儒,但赵汝愚偏偏崇尚理学,和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还是好朋友。

文武不合,必然要大战一场。

文人羸弱,只会在嘴皮子上下下功夫,老韩同志可不惯着那个,三下五除二,就把赵汝愚给收拾了。

赵汝愚被罢相,从南宋总公司被调任到地方分公司,老韩在这场党争中大获全胜。

韩侂胄这个人虽然爱打压同僚,但并不能算是个坏同志。

他曾经告诉皇帝,北方的金朝政权之所以这么消停,是因为咱们南宋长期给人家发红包。

发红包虽然能换来暂时的和平,但这种行为其实是非常耻辱的。

身为作者,我插一句题外话,其实关于南北两宋总是给北方的辽金政权发红包这件事,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

很多网友认为,发红包这种事无可厚非,能用钱解决的事儿,干嘛非要动用武力呢?

南宋给金朝发红包,相当于爸爸给儿子发零花钱。

我非常不同意这种先入为主的比喻。

因为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面对一个不听话,总是调皮的孩子,一个父亲只会用发红包的方式来哄着,来抚慰孩子,不能说明这个父亲很聪明,很厉害。

只能说明他是一个懦弱的父亲,他没有能力教育好自己的儿子。

另外,如果你能用爸爸和儿子来比喻南宋和金朝之间的关系,那么我同样可以换成另外一种比喻方式。

南宋政府就像一个小学生,每天晚上放学回家都会被金朝这个社会青年勒索零花钱。

如果换成这样一种比喻方式,你还会觉得南宋搞这种怀柔的赔款政策是合理的吗?

宋宁宗赵扩当然也想明白了这一点,你别看他的庙号是“宁”,但他绝对不是一个宁静、安定的人。

经过韩侂胄这么一顿煽风点火,赵扩认为南宋天天给金朝送钱简直是一件奇耻大辱,于是立刻决定跟金朝翻脸,必须跟老金碰一碰,打一打,能不能收复河山无所谓,最主要是要把丢失的面子给找回来。

(金朝政权)

说干就干,赵扩立刻开始准备工作。

有人可能好奇,打仗就打仗呗,带上队伍冲过去就跟他们干起来呗,还要什么准备工作。

其实不然,出征之前的准备工作是不可或缺的。

皇帝虽然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但皇帝也不是想干什么就能干什么的。

比如,皇帝要纳妃,大臣会说皇帝沉迷女色。

皇帝要修个宫殿,大臣会劝谏皇帝要勤俭治国,不应该大兴土木。

皇帝想要去外地旅游,大臣们会说本来政务就繁忙,你还是好好看奏折,好好处理国事,别有事儿没事儿就出去玩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皇帝其实比这世上任何一个人都不自由。

他的身体是国家的,他的精神也是国家的,他一生的行为都必须和国家的利益紧紧依存,不能有半点私人想法。

所以当宋宁宗赵扩告诉大臣自己要出兵北伐攻金时,大臣们都懵了。

本朝自开国以来,也不是没和金朝打过架,但不都是去了之后让人家胖揍一顿就算完了吗?

现在好不容易年年给人家钱就能解决问题,你作为皇帝,应该继续发展这种和平友好的关系,怎么能主动挑起战争呢?

这个时候,“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就彰显出来了。

怎么个准备法呢?

赵扩把当年秦桧害岳飞的事情大说特说,并且再一次给岳飞平反,追封岳飞官职官位,同时大肆宣扬“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思想感情。

这么一番准备工作下来,大家群情激奋,人们陷入了一种狂热的爱国和复仇心态中。

而在这样的氛围下,反对北伐的呼声自然就小了。

但还是有头铁的大臣,坚持认为此时和金朝干起来是非常不理智的行为。

这个大臣的名字叫做叶适。

(叶适 画像)

叶同志是当时小有名气的文臣,皇帝要打仗, 要起草战书,找到叶适,叶适居然拒绝编诏,不仅如此,他还给皇帝上疏,认为北伐危险无比,去了就得凉凉。

大学生华岳,给皇帝上表,写了八个大字:

“师出无功,不战自败。”

华岳认为,主动去挑战金朝这件事本身就没有多大意义,所以军队不用打仗,就先失败了。

唱衰的人,不支持的人很多,但都阻挠不了宁宗皇帝的雄心壮志。

一意孤行的赵扩很快吃到了苦头。

自己虽然靠着对金军的突然袭击先拔头筹,吃点了甜头,但是平白无故挨打了的金人很快反应过来,平时我看你保护费交得挺勤,可怜巴巴的,我不收拾你也就算了,你现在居然敢趁我不注意偷袭我?

金军反扑,宋军一败涂地,北伐再次毫无意外的失败了。

失败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南宋政府实在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指挥官。

能打仗的不少,能冲锋的也不少,但是几乎没有能带兵,能谋划,能布局的文化人。

如此看来,网友们广为流传的“南宋缺将,北宋缺相”这句话也不无道理。

因为战争靠的绝对不是一鼓作气,鲁莽无畏的勇气。

论勇敢勇猛,谁比得过项羽?他不也还是输了。

金人本来就狡诈无比,宋朝政府一帮大老粗,连个文化人也没有,怎么能打得过?

被金军打败,迎来的又是我们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

割地、赔款、称臣,老三样。

但除此之外,金人还提出了一个非常苛责的要求。

那就是把挑起这场战争的主谋绑了,给我们送过来。

因为金朝政府明白,南宋的皇帝们历来懦弱,并无好战之心,之所以两国开战,一定是有好战的积极分子怂恿皇帝。

而这个积极分子,正是文章一开始提到的韩侂胄。

对老韩同志来说,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身为武将,想要收复河山,抗击外敌的初心是没错的,鼓励皇帝跟金朝政权英勇开战也没错。

从任何一个出发点来讲,韩侂胄都是忠臣良将。

哪怕战争失败了,他也是应该值得人尊敬的。

皇帝很犹豫,因为他也觉得,如果把韩侂胄绑了送给金朝,有点不够意思,也很不讲究。

但朝中的另外一位大员,礼部侍郎史弥远却认为,国家危难之时,牺牲个武将没什么大不了的。

(史弥远 画像)

他官位虽不小,但礼部并不是政府主要的权力机构,所以他很快就找到了皇后杨氏商量对策,

恰好杨氏也一直看不上韩侂胄,于是皇后和大臣联手,设计把韩侂胄骗出宫外,直接给就地正法了。

皇帝当然知道这件事,但皇帝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态度。

一个权倾朝野的朝廷大员就这么没了,非但皇帝,满朝文武似乎也全都当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君臣之间达成了一种特殊的默契。

大家都知道,韩侂胄必须牺牲。

他的头颅被砍下,送到金人手里,金朝政府这才作罢。

一切重归平静。

经过这一出闹剧,皇帝再也不提北伐了。

我们能理解赵扩,因为每个年轻人都曾经想干翻世界,但最后却发现世界永远存在,自己只能在一个瞬间和世界和解。

无论是南宋还是北宋,其实从建立之初,仿佛就已经写好了它们的结局。

空有雄心壮志,奈何天公从不作美。

此后,赵扩沉迷道教方术,连朝政也不怎么管了。

虚无缥缈的宗教信仰,成了皇帝最后的归宿。

公元1224年,宁宗病逝于临安城。

死之前,他进丹百粒,眼中满是遗憾。

遗憾什么呢?

我想各位读者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宁宗,赵汝愚,国家,赵扩,政权,皇帝,比喻,王朝,金朝,韩侂胄,观点评论,宋宁宗,赵汝愚,赵扩,皇帝,韩侂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宁宗,赵汝愚,国家,赵扩,政权,皇帝,比喻,王朝,金朝,韩侂胄,观点评论,宋宁宗,赵汝愚,赵扩,皇帝,韩侂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宁宗,赵汝愚,国家,赵扩,政权,皇帝,比喻,王朝,金朝,韩侂胄,观点评论,宋宁宗,赵汝愚,赵扩,皇帝,韩侂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