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灭北汉时杨业屡战屡败,投降后为何受宋太宗重用,屡次大破辽军

宋灭北汉时杨业屡战屡败,投降后为何受宋太宗重用,屡次大破辽军

杨家将的故事渊源流传,自宋元之后便成为古代民间话本故事的重要来源之一。故事讲述了以杨业为首的杨家将忠勇为国的传说,受到历朝历代百姓的追捧。清朝初年由于异族入主中原的社会背景,杨家将抗辽的故事更是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创造了评书界"金呼家,银杨家"的传说。

然而翻开历史的典籍,可以发现杨家将在投降宋朝前后差别极大,尤其是在战绩方面,完全呈现两个极端。在宋灭北汉的战争中,作为北汉侍卫都虞侯的杨业在宋军面前屡战屡败,落荒而逃。可投降宋朝后,却被宋太宗赵光义重用,在抗辽战线上立下赫赫战功。这种前后差距极大变化,让读者感到非常的费解。

毫无疑问,杨业在宋灭北汉战争中的表现让人难以接受,也成为很多黑子喷杨家将的素材之一。这不但与他在北汉建立的"杨无敌"的名声不符,也与在北宋抗辽战争中的抢眼表现自相矛盾。因此有不少人对杨家将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宋朝官方故意炒作的故事。如果只看历史典籍上宋灭北汉这一段,的确会给人这样的误解。但是将杨家将的历史记载,尤其是杨业本人的人生经历结合起来,就可看到杨业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是另有原因的。杨家将在北汉和宋朝的巨大差异,实际上是两个国家政治背景不同所导致的结果。

在北汉的时候杨业还不叫杨业,他的名字叫刘继业,是北汉皇帝刘崇的义子。在五代十国的时代,收义子是各方藩镇军阀的常态。这既可以培植亲信,拉拢军队中的精英人才,也可以控制这些精英人才背后的将门世家。杨业就是将门世家出身,他的父亲杨信是麟州刺史,算得上是个小藩镇。麟州地处北疆,与契丹辽国接壤,经常遭受到异族铁蹄的侵略,所以必须依附于强大的藩镇才能存活。于是杨家一方面与周边的小藩镇联姻抱团,如府州折家,另一方面将自家的麟州纳入北汉版图,杨家之主便是北汉的麟州刺史。

因此杨业作为杨家的长子就得到北汉的都城太原当人质,于是他便成了北汉皇帝刘崇的义子,改名刘继业。在刘崇时代,杨业是受到重用的,被委任为保卫指挥使,后来因军功被晋升为建雄军节度使,创下了大名鼎鼎的"杨无敌"称号。杨业的这些军功和战绩并非是与后周或北宋的战争中建立起来的,而是与契丹的战争中打出来的,所以契丹人非常忌惮杨业。由此可以看出杨业成名很早,是实打实的军功,不存在虚名炒作的问题。而契丹军队对杨家将的敬畏也是来源于此,就连"杨无敌"的称号都是契丹人改的。

由于北汉国小民贫,不得不与契丹联合抵抗南方强大的后周,所以契丹人不断对北汉朝廷进行渗透。刘崇为了和后周对抗,接受了契丹的封号,这才成为北汉皇帝。但是刘崇对契丹也不是言听计从,双方也存在矛盾冲突,甚至兵戎相见。刘崇在与后周的高平之战中战败后,不久之后便忧惧而死。契丹便扶持刘崇的次子刘钧为皇帝,刘钧对契丹还上表自称"男",契丹下诏便称呼他为"儿皇帝",于是北汉就成了契丹人扶持的傀儡政权。而在与契丹战争中大出风头的杨家将,自然受到北汉朝廷的排斥,并不受重用。

刘钧去世后无子,由养子刘继恩继承皇帝位。刘继恩是刘崇女儿与前夫薛钊所生,本是刘钧的外甥。由于刘钧无子,便将他过继为养子。刘钧去世后,契丹人扶持刘继恩为皇帝,朝政都被权臣郭无为掌管。后来刘继恩在于郭无为的争权重被杀,契丹人又立了刘继恩的同母异父弟刘继元为皇帝。在此期间北汉的朝政由契丹人和郭无为掌控,杨业在军队中逐渐被边缘化。从他在宋太祖赵匡胤征讨北汉时,每次出战领军不过一千就可以看出,他的兵权基本上被剥夺了,所带的兵马只是杨家将的私兵而已。

与此同时北汉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后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麾下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将后周改组为宋朝。而作为杨业老家的麟州也随之而改变,先是父亲杨信脱离了北汉依附于后周。杨信去世后家族传到弟弟杨重勋手里,杨重勋又带着麟州军民投靠了宋朝,他便成了宋朝的麟州刺史。

在这种情况下,杨业在北汉失去了外部支援,日子过得非常难受。不久之后宋太祖赵匡胤率军北伐北汉,宋灭北汉之战的第一次战争开战。而在这次战争中,杨业先是在团柏谷不战而逃,然后又在突袭宋军时被名将党进击败。最后随郭无为出击时堕马受伤,再次败退回太原。

可以说这一仗杨业打得非常窝囊,简直就是废物一个,丝毫没有一代名将的风范。从杨业的整个人生来看,这场大战是他最窝囊的一次,也是最被人诟病的一次。从他以往和以后的战绩来看,很难相信他打出如此扯淡的战争场面。当时的宋军虽然强大,但还不至于对杨业产生如此大的差距。而以杨业的性格,也不是还没见着对方旗帜就不战而逃的人。因此对此这场战争的判断,可以将其作为特例来看。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可以认为杨业是在战争中故意放水,甚至有主动投降的行为。

从在历史典籍中,可以看到战争中杨业对宋朝和契丹的态度截然相反。战争初期杨业对宋朝屡战屡败,还没见到旗帜就望风而逃,比山野草寇还不如。数百骑兵突袭正在扎营的党进军队,竟然一触即溃,仓皇的逃回太原。到了战争后期,由于太原城池兼顾,契丹援兵到来,再加上气候条件恶劣,迫使赵匡胤不得不选择退兵。然后杨业居然来劲了,跟上了发条似的,积极向刘继元进言,要求领兵出征。最奇葩的是,杨业提出的攻打目标不是正在撤退的宋军,而是刚到太原且立足不稳的契丹军。

杨业在战争初期和末期判若两人,对宋朝和契丹的态度判若两人,这反差也太大了。从战争的态势看,契丹还是北汉的援军,他竟然提议以契丹军队骄纵和劫掠百姓为由和友军开战,这种表现也太不可思议了。可是我们从整个历史的角度看,杨业的行为又是可以理解的。他被契丹人排挤,在北汉完全被压制,对契丹自然没有好脸色。而自己的家族早就投靠了宋朝,他再继续为北汉效力根本没有什么意义。而北汉又是契丹人的傀儡政权,坐视契丹人劫掠汉民百姓而不管。同时赵匡胤的大军因久攻不下正在撤退中,杨业的目的昭然若揭了。

很显然杨业是有着很重的投降倾向,战争初期出战都是在放水,他本不愿意与宋军作战。宋军撤退时,他提议驱逐契丹军,目的是让北汉与契丹开战。只要北汉联军内讧,赵匡胤必然停止撤退,转头攻打太原。如此一来,北汉将不攻自破,而杨业也达成了他投靠宋朝的心愿。

杨业这怎么做最大原因是不愿意跟随北汉继续给契丹人当奴隶,而是有着强烈的汉民族信念。他与契丹人作战,就是为了保护北汉的汉民不受契丹人的奴役和劫掠。可北汉成了契丹的傀儡政权后,却对汉民受到的掠夺和残杀视而不见,这让他怎么能够接受?

跟着弟弟杨重勋投靠宋朝,还是继续留在北汉帮着契丹人残害百姓,只要稍有良知的人都知道怎么选?从后来宋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的经过可以看出,杨业一直是积极劝告刘继元投降宋朝的,这也是在《宋史》上记录了的。我们常听说杨业拒绝投降宋朝,那是来自于《续资治通鉴》的说法。而这部书并非正统的史书,而是宋朝文人搞出来的模板书籍,目的是给宋朝君臣制作人生目标。所以这部史书中掺杂了大量主观成分,也被作者夹带了大量私货。作者宣扬杨家将的忠勇,却又不愿意让杨家将降宋被人诟病,所以才篡改了说法。

因此杨业在第一次宋灭北汉战争中的屡败屡战是主动放水的结果,根本不是其真正战力的体现。而他在与契丹人作战中的赫赫战功,才是他真实的作战指挥水平,也是被宋太宗赵光义看重的要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杨家将的战斗力超群,而忠勇更是为人所称道。但这都不用在汉民的内战中,而是用在抵御外侮的战场上。有人认为杨业的选择是对北汉的不忠,可这也恰恰说明的他对整个汉民族的忠诚。而北汉自甘堕落的给异族当狗腿子,欺压和残害自己的同胞,这样的政权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杨业的选择不但是杨家将的选择,更是大多数被契丹人欺压的北汉军民的选择,是符合天下大势的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后周,契丹,投降,杨家将,北汉,宋朝,宋太宗,何受,战争,杨业,观点评论,契丹,刘崇,北汉,麟州,杨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后周,契丹,投降,杨家将,北汉,宋朝,宋太宗,何受,战争,杨业,观点评论,契丹,刘崇,北汉,麟州,杨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后周,契丹,投降,杨家将,北汉,宋朝,宋太宗,何受,战争,杨业,观点评论,契丹,刘崇,北汉,麟州,杨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