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电影姜子牙热播,历史中真实的他又是什么样子?从封神演义说起

电影姜子牙热播,历史中真实的他又是什么样子?从封神演义说起

中秋偶遇国庆,在全国人欢度佳节的时候,本来在今年年初春节档上映的《姜子牙》,那也终于在这个时候和大家见面了。

作为封神演义中的核心人物,姜子牙对于很多中国百姓来说,已经是一个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从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到拉车八百步奠定周朝800年国祚的典故,上至八旬老翁,下至七八岁的稚童都能讲上几句。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姜子牙也有极高的地位,我们知道中国的文圣是孔老夫子,而武圣呢,在近代中一直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关云长,但关羽被尊为武圣,也就是最近几百年而已,那么在此之前武圣又是谁呢?大家不妨猜一猜。

没错,在汉唐时期,中国武神的地位一直是姜尚,也就是我们刚刚说的姜子牙。

姜子牙是西周开国功臣,在时间上就要早于孔子数百年,在汉唐时期祭祀文圣和武圣的时候,武圣的地位是要高于文圣的。这对于后市不断壮大的文人集团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所以才出现了我们后来知道的武圣换人的情况。

姜子牙呢,也因此从高高在上的武圣,一转身成为一部玄幻小说的主人公。

《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只是一个凡人,却能够混迹在神仙队伍当中,甚至还可以号令众仙人,真的可以说是很拉风啊,但真实历史中的姜子牙又是什么样的呢?我们不妨试着来猜想一下。

历史中真实的姜子牙

虽然史料有限,我们却可以从和他有很多相似性的两位历史人物参考推断一下。这两位便是楚汉争霸时期的范增和韩信,不得不说姜子牙跟这两个人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或者说的更准确些,姜子牙简直就是范增跟韩信二人的合体。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船夫来帮大家来对比一下。

首先范增和姜子牙出来做官的时候,年纪都很大了,二人最先辅助的对象都是后来失败的一方,范增辅佐的是项羽,姜子牙最先是在商朝当官,二人后来都很不得志,范增被项羽赶了出来,姜子牙呢,则是由于不明原因离开了商朝的公务员体系。

只可惜范增死的太早,不然他很可能被塑造成为第二个姜子牙,还好范增还有一个替代他的人物,那就是韩信,韩信虽然在年龄上要比姜子牙和范增要小很多,当官的时候啊才20多岁,但他和姜子牙相似的地方就更多了,韩信同样是先在项羽那里当了一个底层军官,后来投奔刘邦后呢,主要负责呢是军事指挥,不论是职位还是工作都和之前的姜子牙极为相似。

如果我们忽略韩信的年龄化,韩信就是第二个姜子牙。

看过船夫之前节目的人一定会有印象,在评价范增和韩信时,根据对历史资料的分析,船夫得出这二人能力都被夸大了的论,后世文人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为了凸显出项羽无法任用贤能,所以才失败了,一次告诫帝王要重视人才,说白了也就是重视我们这些文人。

但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范增一生当中给项羽叔侄出了两个主意,首先是找楚国王族后裔当傀儡,结果差点导致项羽叔侄的一番努力,成为别人的嫁衣裳,第二个主意则是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而这也是个实打实的昏招,首先刘邦并非项羽当时最大的威胁,其次,如果杀掉刘邦的话,很可能引起各路诸侯的忌惮,甚至群起而攻之。好在项羽不傻,巧妙地利用事先安排好的鸿门宴,既威慑住了刘邦让他主动让出关中之地,又堵住了各路诸侯的悠悠之口,没有背上卸磨杀驴的骂名。

再来看韩信,在整个楚汉争霸过程中,韩信一直是避实击虚,即便有和当时的最强战斗力,秦朝正规军打过仗,也没有和项羽的主力部队死磕过,当然最后的十面埋伏时,项羽的主力部队已经被打残了,自然不能算数。

韩信在军事人才众多的项羽阵营中会说是十分鸡肋的角色,但在几乎没有军事人才的刘邦阵营中就成了香饽饽,这就好像一个受过严格军事化训练的军官,一下子放到了一个由屠夫车夫和流氓组成的杂牌军中,立刻便仿佛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管窥出了历史中真实的范增与韩信,我们便有理由猜想一下历史中真实的姜子牙了。

在历史课本中,周武王推翻商朝统治是一场正义之战,但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周武王的胜利并不怎么光彩。首先商朝是一个十分成熟的封建王朝,其掌握当时中原地区最先进的科技,同时也是最先进生产力水平和文化的代表,社会也很开放自由和平等(商朝百姓不包括奴隶)。

举个例子,商朝初年不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仅有的女元帅妇好,同时商朝在祭祀祖先时,男性先祖也与女性先祖是享受同等地位的,而现在我们知道,在宗教祭祀上是只有男性没有女性的,这个历史倒车便是周朝开的。

从客观来看,商朝在当时是最文明,最先进以及最开化的一个国家,而与此相反,周朝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组织,或者说的更准确些,是当时的周部落。因为周部落的祖先之所以能够得到封地,便是因为英勇善战,其文化水平可想而知。

在真实的历史中记载,当周武王逼近朝歌的时候,由于害怕纣王的权威,而中途退兵了,是纣王的哥哥微子派人通风报信,周武王才得知商朝主力在东线作战都成空虚,才装起胆子来搞偷袭。

这就是为何牧野之战出现大面积倒戈的真相,其实并非是倒戈,而是当时的商朝国都,根本没有多少正规军,于是不得不和后来秦朝镇压陈胜吴广起义那样采用了刑徒兵,不过商朝用的是奴隶,这些从来没有上场打过仗的奴隶,被赶鸭子上架,自然很容易临阵脱逃,这就是所谓临阵倒戈的真相。

我们不妨想象一下,一个十分野蛮崇尚武力的周部落,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水平能好到哪里去呢?这时候一个经验丰富的官场老油条姜子牙的到来,便显得十分重要了,他只需要将商朝成熟的行政体系直接嫁接到周部落,便可以发挥十分巨大的作用,而这才是姜子牙之于周朝的真正价值。

所以事实的真相很可能是并非是姜子牙多么厉害,而是周部落在当时实在是太落后了,这个跟韩信之于刘邦的队伍是相似的,并非韩信的军事才能有多么厉害,而是刘邦的队伍实在是太水了。

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记录往往都是被美化过的,但在汉唐时期,人们看到的历史记录很可能比现代留存下来的更加真实,所以我们会发现在汉唐时期,乃至到了宋朝,会有很多不得意的文人或官员,跑去野蛮落后的部落里寻求发展,其实呢,他们很可能是读到了姜尚的发家史,去走了姜子牙的老路。

但高回报意味着高风险,像姜子牙和韩信那样,最开始站错了队,后来又能翻盘逆袭的人,几千年来似乎就这两个。

同样的故事,纣王和项羽为何有着完全不同的人气?

说完姜子牙和韩信,我们顺便再来说说纣王和项羽,这两个人呢,也有惊人的相似,他们都被扣上了不重视贤能的大帽子,他们有都钟情于一个女人,在最后呢,他们也都自杀了,前者是自焚于鹿台,后者是自刎于乌江。对比一下不禁感慨,后世杜撰史书的文人,真的是连编段子的创意都没有了。

二人究竟是否是自杀,已经很难去探究了,那我们去可以分析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二者都被描述成一个很昏庸的形象,为何纣王成了万人唾骂的角色?而项羽却成了很多人怀念的历史人物呢?

这就要多亏于我们开头提到的,由姜子牙主演的《封神演义》这部玄幻小说了。

要知道古代人的识字率是很低的,以至于写封书信都需要去街边雇人为自己代写,而即使是这些代写书信的人,也不是所有文言文都能看懂的。换言之古人编写的那些史书资料都是文言文,老百姓是看不懂的,所以即使文人将某个使人物描述成极为可恨的形象,老百姓看不懂,你又能怎么办?

但通俗的演绎小说就不一样了,它不但语言粗俗易懂,而且即使对大字不识的人来说,依然可以通过街头巷尾的说书先生来管窥全貌,所以商纣王的暴君形象便借助《封神演义》这本小说,在明清时期深入人心了。

也不是那些文人不想选项羽,可是实在是项羽的履历太短了,从公元前206年巨鹿之战走上历史舞台,到公元前202年乌江自刎,满打满算才4年,而在这4年当中,项羽除了打仗就是打仗,几乎可以说是马不停息,从来没休息过。

试问,一个全年996,甚至007的工作狂人,还是时刻就有身命危险的打仗,有人说他想贪图享乐,你信吗?

估计连路转历史的文人自己都不信,所以没办法选项羽,只好选择商纣王这个人物了。为了凸显出商纣王的众叛亲离,在封神演义这部小说中,还杜撰出了殷蛟等身为商纣王的儿子却十分憎恨自己父亲的形象,这一点啊,真的可以说是文人自漏马脚。

因为在真实的历史记录中,是有关于商纣王的儿子记录的,那便是武庚。东汉经学大师郑玄所著的《诗谱·邶鄘(bèiyōng)卫谱》中记载:

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庶民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自纣城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

前文提到在周武王偷袭商朝的时候,纣王的哥哥微子起到了很大作用,甚至可以说,正是微子的出卖,捅了纣王最致命的一刀。所以按照战后的论功行赏,微子应该是灭商的最大功臣。

但有意思的是,周武王在分封诸侯的时候,反而将商朝都城最重要的土地封给了纣王的儿子武庚,而丝毫没有提到微子,这个结果啊,就很耐人寻味了。

最可能的结果是,微子出卖纣王的行为太不得人心了,因为它几乎是出卖了整个商王朝的贵族和百姓,所以即使周武王想封微子当商朝遗民的诸侯王,也不得不顾及民心所向,最后不得不妥协封了纣王的儿子武庚来安抚民心,毕竟此时商朝的正规军应该已经陆陆续续返回故土了。

故事还没有完,在周朝建立后,不久便爆发了三监之乱,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便是刚刚被封为诸侯王的武庚,我们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当初纣王真的是众叛亲离,试问他的儿子又为何在自己的父亲死后不久,便开始为他报仇呢?

所以伟人毛泽东在会在同吴芝圃等人的谈话(1959年6月22日)中提到:

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见注释1)

如果身为商朝贵族的巍子背叛了商朝,可以称作汉奸,那么同样曾经为商朝官员的姜子牙,何尝不是一个汉奸呢?

不简单的小说,不仅左右了人心,还影响了历史

通过上面的描述,我们或许已经管窥了一下历史中真实的姜子牙、微子以及商纣王,之所以造成诸多误解,很大成分都是因为《封神演义》这部玄幻小说,那么这部小说蓄意混淆历史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不妨看一下《封神演义》这部小说出现的时间,虽然仍旧存在一些争议,但封神演义出现的时间大致是在万历年间,而我们知道,万历年间出现的一个最大争议便是万历与文臣之间的国本之争。

这起历史事件,表面上看是废立太子的问题,但本质上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叫板,此时项权已经依靠科举制度积累并形成了庞大文官集团,他们是无法忍受,也是不允许皇权再一次崛起的,所以才会在废立太子这件事上跟万历皇帝过不去。此时太子是谁已经不重要了,祝愿老师要将逐渐抬头的皇权再一次打压下去。

但精明的万历皇帝也不是轻松服软的主,在多次博弈中,皇权与相权逐渐焦灼起来,甚至一度难分上下,这个时候底层百姓的民意就显得很重要了,那么如何让底层百姓支持自己呢?

文官想出了自己的招数,那便是小说《封神演义》,表面上这是一部充斥着玄幻仙侠的小说,但实际上现在通过各种方式告诉百姓一个浅显的道理,那就是身为一国之君,如果过于宠幸一个妃子,甚至要为她废立太子,那么他就是昏君,是要亡国的。

所以千万不要小看那些只会动笔头的文人,从某种角度上看,很多历史大势形成最初的蝴蝶翅膀,都是由他们煽动的。

我是船夫,本期内容就到这里,喜欢的帮我点个关注,我们下期见。

注释1:见《党的文献》1995年第4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刘邦,样子,历史,项羽,范增和,姜子牙,韩信,热播,时候,观点评论,项羽,纣王,姜子牙,韩信,范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刘邦,样子,历史,项羽,范增和,姜子牙,韩信,热播,时候,观点评论,项羽,纣王,姜子牙,韩信,范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刘邦,样子,历史,项羽,范增和,姜子牙,韩信,热播,时候,观点评论,项羽,纣王,姜子牙,韩信,范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