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贵州发现南宋时期土坑墓,竟挖掘出土大量金银器,墓主人身份尊贵

贵州发现南宋时期土坑墓,竟挖掘出土大量金银器,墓主人身份尊贵

2014年5月,贵州省遵义市政府决定在新浦区修建一座大型的水利工程设施,按照以往的惯例,在建设之前需要对地下进行文物勘测,没想到这一勘测,竟然惊喜的发现一座从未被盗掘过的古墓。

但是令人失望的是这座墓葬的形制是一墓两坑的土坑墓,考古专家认为土坑墓一般是身份比较低的平民墓葬,极大可能挖掘不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但是接下来的挖掘工作却让考古人员们大开眼界,在清理到棺椁外围的时候,大量金器银器的出土,让考古工作人员们感到十分的惊喜,专家根据这些金银器的造型纹饰等特征,初步判断这是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墓。那么这座南宋时期的古墓主人究竟是谁?普通形制的平民墓葬为什么会出土大量的金银器?这其中究竟是何缘故?一圈三连,点个关注~

其实早在1982年的时候,在贵州省遵义市新铺村就已经考古挖掘了两座一墓两坑的墓葬,一座是杨铿夫妇,一座是杨烈夫妇。据史料记载,杨铿与杨烈分别是明朝时期贵州遵义播州区的第21世与29世的大土司。

土司制度是元朝时期开始设立的地方政权制度,官职可以世袭,相当于是一方诸侯。但是其实从唐朝开始已经有了这个制度的萌芽,当时是“土官治土民”的办法,土司制度在明朝时期发展到鼎盛期,后面渐渐衰弱,在解放后土司制度彻底废除。

由于本次发现的这座古墓的位置是在距离杨铿与杨烈墓葬的不远处,且一墓两坑的墓室格局也是跟杨铿夫妇与杨烈夫妇的墓葬格局是一致的,且在之前挖掘杨铿夫妇的墓葬时,出土的墓志铭上面有这样一句话“葬先人与洪江原七世祖 右”,大概意思就是告诉世人,在杨铿夫妇墓的附近葬有更早时期的杨氏大土司,而根据这座古墓出土的文物,说明这是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墓,而南宋就比明朝时期早,所以专家推测这座南宋古墓有极大的可能也是一座播州大土司之墓。

为了验证这个推测是否正确,考古工作人员兵分两路同时对墓葬的一号坑与二号坑进行挖掘。在一号坑中发现了一个大型的木质盾牌,在盾牌的周围发现了大量的兵器,比如说箭镞、箭囊,还有一把金光闪闪的宝剑,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墓主人可能是一位男性,而且带兵打过仗。那么在二号坑有没有什么代表墓主人身份的线索呢?

在二号坑出土的一件器物一下子解开了墓主人的身份,这是一只银烛台,关键是银烛台上面的铭文“乙卯田都统司公用”,乙卯唯一的指向是公元1255年,二号坑的墓主是一位姓田的女性,考古专家翻阅大量的史书典籍,发现杨家与田家在当时长期保持通婚的关系,所以根据时间上以及一些其他的证据都表明,一号坑的墓主人很可能是播州地区杨氏家族的十四世土司杨价。

说到播州杨氏家族,它是中国西南历史上的一个土司政权,唐朝贞观十三年,播州被南诏国攻陷,一个叫杨端的人带领大量人马为朝廷夺回了播州,当时在位的唐僖宗为了奖赏杨端,任命杨端为播州首领,世代镇守播州。后来杨端去世之后,他的儿子世袭继续统治播州地区,久而久之形成了播州地区的一个家族政权。

而杨价就是这个杨氏家族的第十四世继承人,杨价此人骁勇善战,忠君爱国,名留青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青野原之战”。

在公元1235年宋理宗在位时,蒙古大军攻打四川,将宋军围困在青野原这个地方,正当宋军毫无招架之力,四川即将沦陷之时,杨价亲率5000播州兵并且自备干粮支援宋军,虽然说带的军队人数并不多,但是播州军是一支只可战死不可战败的军队,所以在杨价的带领下,播州军浴血奋战,最终解了宋军之围。

杨价随之声名鹊起,宋理宗闻之赐封杨价为“武功大夫”,并为播州军赐名“御前雄威军”。既然杨价生前事迹如此辉煌,且又身为播州大土司,深受朝廷的倚仗,那为什么他死后的墓葬却是等级不高的土坑墓呢?

根据对杨价棺椁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杨价的棺椁用的是昂贵的楠木,其造价比其他土司墓葬的造价还要高上很多。

根据史料记载,播州地区盛产楠木,一直向朝廷进贡的贡木也是金丝楠木,且当时是属于战乱年代,杨价又是突然病逝,所以在修建墓室的时候可能就是就地取材,用楠木来建造杨价的墓室。杨价死后举国悲痛,当朝皇帝追封杨价为“英烈侯”,史书上也对杨价评价极高。那么杨价为杨氏家族创立的辉煌基业为什么会在明朝后期渐渐衰败呢?

在发掘杨价夫妇墓葬的同时,另外一拨考古人员在贵州遵义市的余庆县一处地台上发现了一大型的明代遗址,经专家研究确认这是一处明朝时期余庆长官司衙署的所在地,相当于是当地一个土司的办公地。

余庆这个地方世袭的土司是毛氏家族,唐朝时期,朝廷曾征调毛巴将军协助杨氏家族的杨端平叛,后因为毛巴将军战功显赫,朝廷封赏其世袭余庆土知州刺史,成为世袭的土司。所以余庆长官司隶属于播州大土司,受到播州大土司的管理。

但是经过查阅相关史料,在明朝万历二十四年,杨应龙却将这个余庆长官司的衙署烧毁了,那杨应龙是何许人也,他又为什么要这么做?

杨应龙是播州地区第三十世大土司,1957年,他从父亲杨烈手中继承了土司的职务,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统治时期。其祖上二十九代土司已经在播州这个地方统治了700多年,在当地可谓是盘根错节,势力庞大不容小觑,说是播州的“土皇帝”也不为过。

但是杨应龙作为家族的第三十代掌门人,非但没有将家族继续发扬光大,反而让家族在自己手里走向灭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在刚当上土司的那些年,杨应龙对朝廷还是比较顺从的,曾经多次帮助朝廷评定云贵川区域发生的叛乱,也多次受到朝廷的封赏。但是随着杨应龙受到的封赏越来越多,身边溜须拍马的人也是越来越多,他也是越来越膨胀,此外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杨应龙此人虽说遗传了杨氏家族的骁勇善战,但是他为人却狡诈多疑,爱好杀戮,在播州乃至周边区域结怨甚深。

后来有一次因为听信一位妾室的谗言,在酒后将身为诰命夫人的原配妻子张氏与其岳母诛杀,张氏家族在当时可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听闻此事就联合当地的其他世家大族一起将杨应龙告到朝廷,要知道随意诛杀诰命夫人可相当于是藐视朝廷。

但是当时的皇帝万历皇帝却小惩大过,只是加以训斥。之后杨应龙非但没有收敛反而是更加猖獗,因为张氏的事情,他与当地别的氏族更是水火不容,开始对各大土司和氏族进行武力镇压和侵略,上文提到了余庆毛氏家族的衙署被烧就是受到了杨应龙的欺压,渐渐的杨氏家族下属管辖的五个长官司都不堪其辱,纷纷选择叛离,杨应龙此时在当地已经失去了民心。

但是杨应龙并没有认识到他的所作所为已经注定要走向灭亡,1590年的时候,杨应龙不仅在播州当地关系紧张,与明代朝廷的关系也是急转直下。

1599年6月,杨应龙公开反叛,打出“擒王剿叛”的旗号挑起战乱,在綦江区域将城内五千官兵全部杀尽并屠城,并将尸体投入江中,血染整个綦江,杨应龙的这种杀人屠尸的做法让当朝皇帝和官员都闻之一惊,随后朝廷开始派人围剿杨应龙。

在战争刚开始,由于明王朝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杨应龙势如破竹大败朝廷军队,令朝廷大受震撼。但是随着明王朝对这次战役的重视,加上当地其他氏族的倒戈相向,杨应龙率领的播州军逐渐溃不成军。

1600年,在杨应龙的最后据点海龙屯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播州军与朝廷军队双方相持对峙四十余天,最终播州军战败,杨应龙自杀身亡,“平播之战”历时114天,就此画上句号,统治播州地区700多年的杨氏家族也从此消亡。

对于杨价夫妇墓葬的挖掘结果还在进一步研究中,但是对于杨氏家族土司墓葬的发掘也让世人知晓了在中国古代,云贵川等偏远地区土司制度的兴衰,为我国的历史制度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墓葬,明朝,杨价,身份,时期,主人,土坑,制度,播州,考古,观点评论,杨价,杨铿,杨氏,播州,杨应龙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墓葬,明朝,杨价,身份,时期,主人,土坑,制度,播州,考古,观点评论,杨价,杨铿,杨氏,播州,杨应龙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墓葬,明朝,杨价,身份,时期,主人,土坑,制度,播州,考古,观点评论,杨价,杨铿,杨氏,播州,杨应龙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