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天子守国门的背后,是明朝的无奈与隐患

天子守国门的背后,是明朝的无奈与隐患

早些年读明朝史,特别喜欢明朝的硬气,虽然它不是最强的,在当时的我看来绝对是最有骨气的,尤其是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每次读起来都有特别的感觉,皇帝亲自守边,就是为了让百姓们睡得安心。

但是后来随着对明朝了解不断加深,阅读大量的书籍和史料,这才真正的发现,明朝把国都放在离边境那么近的地方,根本就是无奈之举!

这背后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朱元璋对于功臣集团的大清洗。

很早朱元璋就开始对帮助自己打天下的淮西将领们起了防备之心,之后借着胡惟庸案蓝玉案等名头,对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下手,这造成的一个局面就是明朝的军事实力断崖式的下降,这从后来的靖难之役中建文帝手中几乎无将可用中就能体现出来。

缺少有能力的将领不仅是让建文朝廷覆灭这么简单,之后百年间明朝一直深受影响。

但是之后,徐达汤和等名将先后病死老去,朱元璋又对其它将领进行清洗,明军失去了远征草原的能力,或者说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将军有能力带大军出关了。

等到朱棣时期,就发现,最后得自己上了。

朱棣时期的将领大部分都是卫所中成长的军官,与明朝那些领兵数十万指挥大规模作战的将军们没有任何可比性,军事素质与能力更是难以比及。朱棣也不是没有派人去远征,结果大败而归,最后没办法只能自己上。

结果朱棣后来五征漠北,但也没有真正消灭蒙古的势力,随后的明朝皇帝也没有朱棣的能力,朱祁镇倒是想像他祖辈一样金戈铁马,结果一场土木堡之变,连他本人都被抓了当俘虏,吓得后来的皇帝都不敢出去了,只有明武宗朱厚照还有胆子上战场,即使如此,大臣们也千方百计的阻止,生怕再来一次土木堡。

如果北京迁走了,那么北方的局势会更加溃烂,因为朝廷在这里,皇帝也在这里,所以粮草军备,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边关城墙也会第一时间修理。若是迁回南京会怎么样?朝廷在南方安享繁华,北方就很危险了。

造成这个尴尬局面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明朝太缺少战略纵深了。

终明一代,明朝都没能彻底打服北方蒙古部落,边境线始终在长城附近,有的时候长城就是边界。

强盛的国家会把边境线推得离首都越远越好,比如大唐。

长城可以被突破的地方太多了,光守长城是不可能守得住的,明朝花重金打造的九边体系到了后期,财政无法维持的时候,就失去了作用,嘉靖时期蒙古就一路打到了北京城下,之后女真人更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天子守国门此刻宛如一个笑话。

可惜的是,明朝与蒙古部落打了两百多年,最终也没能彻底决出胜负,除了建国初期明军主动出击外,之后基本上都是在防御,蒙古人打过来,明朝防守,偶尔的几次出关远征也不过是千人万人的小规模,那种十万铁骑纵横草原的场面却是再也没有发生过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国门,防御体系,明朝,朱元璋,时期,皇帝,蒙古,长城,朱棣,北京,观点评论,明朝,朱元璋,蒙古,长城,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国门,防御体系,明朝,朱元璋,时期,皇帝,蒙古,长城,朱棣,北京,观点评论,明朝,朱元璋,蒙古,长城,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国门,防御体系,明朝,朱元璋,时期,皇帝,蒙古,长城,朱棣,北京,观点评论,明朝,朱元璋,蒙古,长城,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