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何唐朝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还会使用“布帛”来当货币

为何唐朝的商品经济高度发达,还会使用“布帛”来当货币

“生民理布帛,所求活一身。”——白居易《重赋》

在白居易的诗中,一方面抨击了百姓生活之艰,但另一方面也点到了唐代经济之特点。如文中所说,百姓不是上交钱粮,而是上交布帛,布帛似乎成为了交易的核心。

在史书中也有记载,唐代频繁出现以布帛进行交易的现象,似乎布帛拥有的和货币等同的地位。例如,白居易的另一首诗有言:“半匹红稍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可以直接利用布帛来买下木炭,可见布帛似乎拥有了货币的作用。

唐代商品经济明明如此发达,理应以货币为交易核心,但却沦落到了以布帛为一般等价物,那么这背后有何讲究呢?

一、布帛交易的落后

客观来说,以布帛来交易,本质上是以物易物。而据史书记载,以物易物是原始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时代,所进行的一种交易方式。交易过程极为繁琐,而且交易商品经常出现不对等和不公平现象。

例如,在高中教材政治中有记载,如果没有一般等价物,那么交易双方根本不清楚对方所需要的物质,经常会因为需求的不对等而导致交易的失败。甚至因为狗急跳墙,所以以价值极为不等的方式来勉强交易,结果两边都没有很好的成交满意度。

所以,以物易物是商品经济极不发达,经济结构极为落后的时代的产物。

当然了,在唐朝,布帛交易或许会略有进步,因为布帛在唐朝约等于一般等价物,可以交换任何商品。不过可惜的是,一般等价物也需要符合以下三大特点,那就是便于携带和交易,而且还要便于保存。

那么布帛是否符合这些要求呢?答案是不符合。布帛的个头过大,根本不便于收入怀中,而且数量过多,不利于携带。而且,布帛在交易的时候不便于切割找零。最后,布帛还不能长久保存。

因此,理论上来说,唐代以布帛进行交易,犯了经济制度倒退的错误,而且还严重的违反了市场的规律。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唐王朝会出现这一怪异的现象呢?

二、布帛盛行的原因

关于布帛盛行的原因,其实关键还是因为,历史的遗留问题,唐王朝的错误政策,以及早期的商品贸易欠缺。

历史遗留问题。在隋唐以前,中国处在一个极端混乱的年代,当年五胡乱华以及南北朝对立。因此在这种混乱之中,南北两方的政府经济制度十分混乱,而且为了战争,政府更是不遗余力的通过经济手段来掠夺百姓财富。

据史书记载,当时虽然货币依旧以铜钱为主,但政府却大规模发行劣币,以此来铸造更多的铜钱。而且,政府强行的提高货币价格,通过政府法律的形式,来强制提高购买力。

在这两种手段的作用下,不仅同钱大规模贬值,而且大量的良币被政府收割,并且大批的物资被劣币席卷。

在这种极端痛苦之下,百姓迫于无奈,只能拒绝政府货币,并且开始以实物进行交易。以物易物虽然原始,但当时经济十分凋敝,而且可以避免被撕裂被盘剥,因此在当时成为一种风尚。

此后虽然大隋王朝建立,但隋朝寿命过短,很快又是天下大乱,北方三大政权并立,因此百姓被迫将以物易物的传统保留下来,一直延续到唐开元天宝年间才停止。

商品贸易的不足。一般来说,唐王朝的确是非常繁荣,而且商品贸易十分发达。但在史书记载中,自从唐高祖开元时代以来,一直到贞观末年,唐代的商品贸易一直处在萎靡不振之中。

虽然贞观年间,唐代获得了空前的强大,在政治军事方面达到了亚洲第一。但可惜的是,唐太宗年间经济实力终究还是有所欠缺,即使大唐盛世之时,唐代也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关中饥荒,连玄奘大法师也被迫随百姓开关外出乞讨。

因此当年商品经济不发达,大宗商品交易数额极少。因此,除日常生活中的铜钱交易以外,只有一些中型的交易,完全可以由布帛来完成。据记载,在贞观11年,一匹布帛的价值可抵300文铜钱,虽然不可抵押大宗商品,但应付中小型交易绰绰有余。

因此,当时的布帛充当了交易的金额上限,因此在特殊的背景下,可以被当成一般等价物。

错误的政策。以上这两大原因,都是因为长期的动荡以及战乱,所以经济不发达,这才导致了布帛盛行。按理来说,唐代在开元天宝年间已经走上了鼎盛,商品贸易已经非常发达。但在史书记载中,开元天宝年间依旧有人使用布帛进行交易。会出现这样有趣的现象,很明显这是政府的政策出了问题。

据学者统计,自唐太宗的贞观以后,唐代经过了漫长时间的休养生息,很快商品经济伴随着文化交融快速崛起,大批的外国商人往来于广州之地。有史书记载,当年庞勋起义曾祸乱广州,结果因此事而死的波斯阿拉伯商人,居然高达十几万人,可见唐代商业之繁荣。

而且,在天宝13年,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唐朝人口已经增长到了5000多万,已经达到了唐代历史的巅峰。

有以上两个现象出现,唐朝应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钱币发行量。但可惜的是,在天宝年间,唐朝只发行了3亿2700文钱,以平均而论,每人每年约有6.2文钱,这根本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人口以及快速发展的商品经济。于是这导致了可怕的钱荒现象,因此,商品经济开始倒逼钱币,这就使得布帛又有了使用的市场。

三、布帛的退场

布帛彻底的退出历史舞台,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当时北方经济一片糜烂,但是南方经济却是方兴未艾。特别是唐代宗上位以后,积极整顿盐政,因此江淮地区的盐和茶生产经营获得巨利。据史书记载,唐代宗年间,天下财政曾达到1200万贯,而盐政收入就高达600万贯。

伴随着盐贸易的崛起,因此江淮地区成为了商品经济的中心。但江淮地区不是丝绸主要产地,而且当时的商品贸易数额剧增,江淮商人进行大规模的茶盐交易时,布帛已经不再适用于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慢慢的布帛就从历史上退出,沦为了普通的商品。

就这样,盛行了那么久的布帛,最终终结于江淮的崛起,而唐代的商品贸易,也终于进入到正轨。

结语

回顾唐朝的这段尴尬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唐代经济发展的轨迹。虽然唐朝是一个商品经济十分发达的王朝,但它也有一个适应周期。早期的唐王朝商品经济不仅不发达,而且还因为商品经济的不足,居然使得经济制度倒退到了原始状态。

而且,唐代以前经历了太多的战乱,长时间的混乱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增长,一直到唐太宗贞观政治,以至于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的休养生息,这才终于慢慢的恢复过来。而且伴随着人口和商品经济的增长,唐代发达的商贸体系才真正确立。因此,唐朝的繁荣不是一天建成的,唐朝前期也的确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强悍,即使是贞观末期,也只是捉襟见肘,真正的繁荣还是要等到开元天宝以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政府,布帛,交易,唐朝,唐代,商品经济,百姓,货币,年间,史书,观点评论,经济,商品,江淮,布帛,唐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政府,布帛,交易,唐朝,唐代,商品经济,百姓,货币,年间,史书,观点评论,经济,商品,江淮,布帛,唐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政府,布帛,交易,唐朝,唐代,商品经济,百姓,货币,年间,史书,观点评论,经济,商品,江淮,布帛,唐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