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何武则天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要合葬乾陵?暗藏心机

为何武则天不单独给自己建造一座陵墓,而要合葬乾陵?暗藏心机

武则天称帝一直遭受非议,她去世后的评价更是一边倒。如宋代诗人金朋说在《武则天》中评价她:“唐代司晨有牝鸡,灭残宗室殆无遗。”

大意为她在称帝的过程中手段残酷,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更是将李氏宗亲斩尽杀绝。其实无论如何评价,当时人的出发点都基于男性主义,极力从她执政的过程中找到缺点,然后验证女性不能领导社会的“合理性”。

对于这一方面,宋代理学派直接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将道德的压力捆绑到女子身上,从而让她们无法站立起来。武则天虽然成为皇帝,开创“贞观遗风”的盛世,却改变不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看法。

从去世前就安排的后事来看,武则天非常明白享受君王待遇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因此在在下葬方面,可谓是别有用心。那么,这里暗藏什么样的心机呢?

提出合葬方案遭到反对

载初元年(690年)九月九日,准备已久的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元“天授”,去唐成周,将都城确立在洛阳,改名为“神都”,唐朝传统都城长安为“陪都”,于不久后上尊号“圣神皇帝”。

天授二年腊月,有人试图谋反,为稳固统治,武则天特别导演一出“宣诏幸上苑”(《唐诗纪事》)的大戏,整个过程都贯穿“天授”的含义,此后基本上朝堂中没有人敢再谋反。

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已经久病缠身的武则天在上阳宫里的仙居殿内卧床不起,身边没有可说话之人,只有宠臣张昌宗和张易之(“二张”)陪伴着左右。

看武则天已经不能翻云覆雨,宰相张柬之同大臣敬晖等众多忠诚于唐朝元老带着人马冲向仙居殿内将二张杀死。看大势已去,她只能被迫让位给李显,但依然获得“则天大圣皇帝”的尊号。

李显稳固统治后就复辟,改周复唐,将“神都”改为“东都”,首都重新确立在长安。同年11月26日,82岁高龄的武则天病逝,15年的武周统治结束。

据《唐会要·陵议》记载,虽然不再拥有干涉政权的能力,但武则天在临终前还是交代了自己的后事。儿子李显、李旦,女儿太平公主和侄子武三思等都被召集到病床前,听她说完最后的交代。根据要求,要去除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死后同李治合葬。

对于会长安,李显和大臣们都表示赞同,但认为合葬不合适。唐朝有“尊者先葬”的传统,皇帝可以打开先死于自己之前的皇后的墓穴,但皇后不能打开先亡皇帝的墓。再者,武则天曾是天子,有尊贵的地位,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一是没有先例,二是地位不符。武则天武则天很清楚这些,她是如何力排众议的?

力排众议要求合葬

给事中严善思首先提出反对,认为武则天改称太后,应当遵守唐朝传统,不宜“以卑动尊”,以免后世效仿,影响唐朝统治。

其次,他还认为乾陵太坚固,重新开陵需要一定的工程,同时还可能惊动到“神灵”,会给唐朝带来大灾难。此外,他认为汉朝以后就没有合葬的传统,应当不要开这一个先例。

对此,严善思还给出解决方案,认为可以在乾陵的旁边选择“吉地”,重新建立一座陵墓,既可以满足武则天陪丈夫的愿望,也能凸显她作为天子的地位,可谓是一举两得。

对此,唐中宗表示赞同,于是诏令“群臣详议”,想看群臣的意见。会议中,握有大权的武三思获得武则天的授意,坚决反对“别起一陵”,为给李显带来影响,他还特别动员上官婉儿和皇后韦氏,让她们共同说服李显。

在上官婉儿和皇后韦氏两人的软磨硬泡之下,李显最终反对严善思的意见,决定“准遗制以葬之”,对此不再复议。

虽然已经被架空,但影响力还在,武则天当时可以轻而易举地另建一座豪华陵墓,为什么会授意侄子推动合葬建议?

合葬背后的目的

从“无字碑”上来看,武则天的墓地就已经非常清晰,她不想在去世之后受到打扰,更不想让后人知道她的存在。那么,为什么这么做呢?

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杀戮太重,担心遭到后人的报复。林语堂在《武则天正传》中做一个统计,还没有称帝之前,武则天已经杀戮很重;登基以后,手上更是沾满鲜血。

在位期间,她先后重用库利27人,其中戾气最重的是俊臣,他先后杀害大小官吏近2000余人,灭族1057个,除掉五位宰相和10多位将军,令朝堂中人人自危。

李唐宗室是武则天登基的最大障碍,因此几乎被屠戮殆尽,高祖、太宗和高宗的没有继承权利的子孙后代都被屠杀,仅是亲王、郡王、国公等就有几十位被杀或自尽。

此外,她连自己的亲生骨肉及有血缘关系的后代都没有放过。毒死皇太子李弘,逼迫二儿子章怀太子李贤自杀,赐死孙子懿德太子李重润,下令让孙女永泰公主李仙蕙自杀,杖杀夫君武延基等。如果她当时没有留下李显和李旦,基本上李氏王朝已经没有继承人。

所以,再有大臣、将军及李氏宗亲,内有亲生骨肉和血缘后代,武则天基本上都对他们开刀,得罪了所有人,并不会受到与这些人有血缘关系的其他人的敬爱和拥护,肯定在死后遭到极其严重的报复。

她就曾经将宰相郝处俊和开国功臣李勣(徐懋功)的墓穴发掘出来,并焚尸以示“惩戒”。如果她自己不与唐高宗葬在一起,后果应该就和他们一样。

为保全自己,所谓的名利富贵又有什么用?她在生前已经享受过,死后就不会怎么讲究。因此,才有降低身份重新成为“李家媳妇”、反对众议地同李治合葬的要求。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武则天要求合葬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全自己的坟墓和尸骨,免遭后人掘墓羞辱。同李治合葬在一起,在舆论上不会遭到掘墓的可能,毕竟李治还葬在里面。

神龙二年(公元706年)正月21日,李显护着她的灵柩同李治葬在一起。

结语

对于无字碑,许多人都感到相当不理解。武则天生前是身份显耀的皇帝,开启“贞观遗风”的大唐盛世,给后人留下许多佳话。有如此贡献,为什么不堂而皇之地建立一座规模宏伟的陵墓呢?

毕竟她是有条件这么做。也许从登基开始,武则天就已经下定决心同丈夫李治合葬在一起,当时她就给自己取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独自创造“曌”(zhào),意为“日月当空”,没有表现出独裁统治的意思。在杀戮的路上停不下来,但李治是唐朝宗室承认的正统,可以给她很好的庇护,不至于墓穴被挖掘出来,尸体遭受凌辱。所以,无字碑、合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让死后得到安宁。

参考资料

《后唐书》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称帝,评价,统治,传统,唐朝,皇帝,武则天,李显,陵墓,合葬,观点评论,李治,武三思,武则天,李显,乾陵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称帝,评价,统治,传统,唐朝,皇帝,武则天,李显,陵墓,合葬,观点评论,李治,武三思,武则天,李显,乾陵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称帝,评价,统治,传统,唐朝,皇帝,武则天,李显,陵墓,合葬,观点评论,李治,武三思,武则天,李显,乾陵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