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宋江不招安有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还真有,清朝名臣给他支了一招

宋江不招安有没有第二条路可走?还真有,清朝名臣给他支了一招

宋江,混江湖,他能呼风唤雨;入官场,他却悲惨收场。看上去,他似乎是一个悲情人物,但他的悲情并不值得同情,因为他游走在两个不同体系的价值观中,自古江湖与庙堂就是两个世界,圈子不一样,怎能相容?

所谓江湖,著名武侠小说家梁羽生有一句经典定义,即众生扰攘的俗世也。也就是说,江湖文化是一种俗世文化,俗世就是大千世界,也就奠定了江湖文化的多样性。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是这个道理。

庙堂就不一样了,千百年来庙堂文化一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秉持着一以贯之的仁、义、礼、智、信,即便各个朝代提倡的内容有所差别,那也是在原基础上的进化,而不是另起炉灶。

江湖文化的多样性,庙堂文化的单一性,造成两者之间在内容与方式上的不对等。尽管两者之间也不乏融合之处,比如说大义、忠君等方面,但并不能因此将二者混为一谈。

所以,宋江虽贵为江湖领袖,在官场却混不开,其最大的错误就在于他想用江湖文化去征服传统的庙堂文化,圈子文化不一样,怎么可能相容?

梁山好汉们的确存在优势,比如在军事上占有优势,但一旦招安,转为庙堂中人,他们的优势就变成了缺点。

所以,宋江赢了又怎样呢?是你想加入人家的阵营,主动权在对方手里,规矩还是要按人家的来,让你干嘛,你就得干嘛去。

既然如此,单就宋江而言,除了入贼为寇受招安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有,而且还不止一条。再就梁山而言,在被朝廷“消费”了一番之后,有没有一条可以存活的路可走?也有,虽能保全性命,但可能宋江不愿意。

宋江有强烈的忠君思想,深受儒家文化熏陶,所从事的职业也算是在体制内的。但是有一条,他对现状很不满,不满的并不是社会如何的黑暗,而是自己空有一腔报国热情,却毫无用武之地。也就是说,他所不满的是自己的职位太低了,直白点说,就是想当官,或者大官。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就看你怎么出牌。如果走正规途径,按照宋朝的官吏制度,官与吏在体制内也是两个系统,宋江想从吏升级为官,还真不好办。

官是国家选派的,也就是通过考试正式录取,再进行分派工作的。而吏则是官员招募的,因此说,在宋代官和吏界限分明,一旦为吏终身为吏。

但是,凡事总有例外,古代为官并非只有科举一条路,除了科举和恩荫,宋代还有学校选官、军功补官、流外(吏员)入仕等方式。

比如,高俅为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高俅发迹之前,命运其实还是挺坎坷的,无业游民一个,因故被暴揍一顿不说,还被赶出了家乡,只好去投奔他人。

那么,从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到成为殿帅府太尉,高俅是如何做到的呢?不可否认,球踢得好是他的敲门砖,但前提是你也得找对门。

仁义礼智,信行忠良,这一套完全不合他的胃口。但论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顽耍,诗书词赋,他却不在话下。这说明他也不可能走正规途径入仕,所以他的仕途之路完全依靠的就是人脉。

他被赶出东京后,就去投奔了淮西临淮州的柳大郎,遇赦后,高俅吵着要回东京,柳大郎又将他推荐给了东京城里的董将士。

董将士嫌他是个破落户,于是又将他引荐给了学士府的小苏学士。苏学士也不想留他,于是就又给找了下家,便是驸马王晋卿府,小王都太尉就喜欢这号人。

王都太尉的来头可不简单,他是哲宗皇帝妹夫,神宗皇帝的驸马,高俅做了他的亲随,那露脸的机会可是多了。

果不其然,一次宴会为高俅与端王搭起了交往的桥梁,故而有了后续高俅在端王面前展示球技的机会,以一技之长征服了端王,并执意将他留在身边。

这端王就是后来的宋徽宗赵佶,在端王当上皇帝之后,他对高俅说了一个入仕的途径:

宋徽宗要高俅去建立边功,通过军功名正言顺地入职。果然,在皇帝的亲自安排下,不到半年,他就坐上了太尉的交椅。

由此可见,高俅为官运气成分有,但主要还是享受了人脉关系的红利,即便有个人技能也要排在人脉关系之后。

从高俅的发迹史来看,宋江完全可以向他学习。与高俅相比,宋江的起点还比他高,本人在体制边缘打拼多年,“吏道纯熟”,在交际方面也没什么障碍。

只要他肯钻研官道,积极向官场靠拢,不说走与高俅一样的升迁之路,至少可以通过结交权贵这条路实现他当官的梦想。

另外,宋江作为小吏,还可以通过宋代的年劳补官法,实现由吏转官的梦想。

年劳补官法,是宋代吏人授官的一项制度,俗称出职法,也称流外出官法。吏人任职只要达到法定年限,就有机会补授官职,甚至可以免试进入正规公务系统。枢密院、三司吏人,可补三班借职以上武官;内廷诸司主吏、三司大将,可补三班借职等。

这种吏转官的途径,为多年当小吏的人提供了进入编制的机会。不过这种途径,宋江八成是看不上的。因为通过年劳补官法入职仕途的官员,其官品是受到限制的,没有更多的机会往上走。

不过话又说回来,宋江绕来绕去,到最后其实还是走了与高俅一样的道路。梁山受招安后,被朝廷指派去执行各项任务,破大辽,平田虎,灭王庆,征方腊,有了军功之后,他才被加授了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所以说,他与高俅有什么本质区别呢?完全没有,反倒因为他的梦想,葬送了不少好汉的性命。不过也有一法,可保梁山安全,那就是借鉴曾国藩的经验。

宋江所处的历史环境与一个历史中的人物很相似,这个人就是清末的曾国藩。一个处于北宋末年,官场腐败,贼寇四起,外有强敌大辽;另一个处于清末,政治腐败,太平军肆虐,对外强敌如云。

曾国藩在清末崛起,凭借湘军一举平了太平军,加太子太傅,封一等毅勇候,成为清朝开国以来第一个封候的文臣,进入“晚清四大名臣”之列,死后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那么,曾国藩平了太平天国后,他是如何做到全身而退的呢?为了消除朝廷对湘军的忌惮,他向清廷提出了裁军,等于自己一手创立的湘军原地解散了,还让立了大功的弟弟曾国荃也回家保命。

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曾国藩消除了朝廷对他及湘军的猜忌,消除了朝廷内外对他的流言蜚语,成为孤家寡人的他,也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说回宋江,其实在梁山招安后,他也可以走曾国藩的路线,就地解散梁山队伍,只身前往朝堂受功,你孤家寡人前去,官家好意思将你灭了吗?

再者,受封之后,你也选择马上隐退,不受俸禄,在朝堂之上展示一下你的气概,消除宋廷对你的种种忧虑,这不也是一条保全的路子吗?

但是他不肯,从原文来看,但凡前去受封的都抱着与卢俊义一样的思想,那就是“图个封妻荫子”。

难道宋江不懂“飞鸟尽良弓藏 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吗?相信他是懂的,但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宋江及众好汉都被功名所掣肘,无法走出传统思想为他们设立的局限。

纵观好汉们的人生,但凡选择最后离开宋江的人,才真正称得上是江湖中人,如鲁智深、武松、燕青、李俊等人,他们不贪图名利,懂得适时放弃,为自己赢得了生存机会。

综上所述,宋江想当大官完全可以依靠自身实力去实现,即便入寇受招安,也有保全之法,只不过,他不愿放弃名利。说白了,金圣叹对他的评价不虚,“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也就是虚伪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庙堂,文化,端王,太尉,清朝,皇帝,江湖,名臣,高俅,宋江,观点评论,庙堂,端王,曾国藩,梁山,宋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庙堂,文化,端王,太尉,清朝,皇帝,江湖,名臣,高俅,宋江,观点评论,庙堂,端王,曾国藩,梁山,宋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庙堂,文化,端王,太尉,清朝,皇帝,江湖,名臣,高俅,宋江,观点评论,庙堂,端王,曾国藩,梁山,宋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