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为了皇室的教育而设立,南北朝侍从讲读制度对人员有何要求?

为了皇室的教育而设立,南北朝侍从讲读制度对人员有何要求?

侍从讲读制度是自东汉时期就已经存在的一种陪侍帝王读书论学或者为皇子等授书讲学的一种制度,这个制度的产生原是为了皇室的教育而设立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侍从讲读制度也从最初的一种教育形式逐渐演变成了一个官僚制度。

南北朝时期的侍从讲读制度也在汉朝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侍从讲读制度里的侍从的工作发生了变化,南北朝时期对于侍从讲读的人员的要求也是需要德才兼备才行。

侍从讲读制度的存在的原因

侍从讲读制度在汉朝时期确立,他主要以侍从皇帝和太子读书为主要职责,而且自夏启把“公天下”转变为“家天下”开始,皇帝和太子的学业便得到重视,皇帝的能力关乎国家的盛衰,而太子作为皇位继承人,对于太子的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统治者以及储君的才能和品质是侍从讲读制度存在的主要原因。另外侍从讲读制度从南北朝时期开始便不仅仅只是陪伴皇帝和太子读书,发展到其他皇子读书也是需要侍从陪伴的,可见皇家对于教育的重视也是侍从讲读制度存在的原因之一。

南北朝时期侍从讲读制度的发展

上文已经提到了侍从讲读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已经发展成为陪伴皇帝、太子和皇子读书的教育形式了,虽说南北朝几乎是存在于同一个时期,但是南朝与北朝的侍从讲读制度却是不同的,北朝的制度相比于南朝发展得更加完善。

在侍从的职责这个方面来讲,北朝侍从比南朝侍从更加繁忙,涉及面更广,而且在北周末年,侍从讲读已经从一个称谓发展成为了一个特定的官职,而南朝依旧只是一个教育形式。但是总体来讲,南北朝的侍从讲读制度较之于前朝无论是在人员的基础上还是在地位上面都有所发展与创新,

1、南北朝设置侍从的人员扩大

在汉朝时期,侍从讲读制度仅仅只是皇家教育的形式之一,一般只给皇帝和太子设置。而南北朝都在此基础上增加并删减了侍从的讲读对象,南朝的侍从除了给太子配备之外,也为大量的皇室宗亲设置,而取消了为皇帝讲读的侍从。

史载:“南朝时曾为侍读者有13人,其中为东宫侍读者仅3人,其余均为宗室诸王侍读者。”而北朝则又是另一种情况,除了太子、宗室诸王设有侍读外,还为皇帝设置了侍读。

2、南北朝的侍从地位逐渐提高

在汉朝时期的侍从相比于皇帝的太师、太傅、太保以及太子的少师、少保和少傅之间差距巨大,侍从和侍讲者身份地位低下,而到了南北朝时期,侍讲者的地位提高了,皇帝对他们都是礼待尊重,

“值帝侍讲马敬德卒,乃入受经书。帝慎重之,以为侍读,与张景仁并被尊礼,同入华光殿,共读《春秋》。”除此之外,从开始的仅配给皇帝太子扩大了皇室的宗亲和贵族也可以有侍讲、侍读,“诸王有侍读。”

除此之外,在北周武帝时期,还发展成为了一种官职,有史记载:“后周诸王有侍读之官。”自此以后侍从讲读制度在各个朝代都被沿用,在《唐六典》里面记载着,“直学士,六品以下马直学士,

侍讲学士,其后,康子元等为侍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同直学士,无常员,以他官兼之。”可见在后世王朝当中侍从讲读制度越来越被重视,官职等级逐渐提高。

3、南北朝侍从的职责越来越多

在南北朝之前侍从讲读的工作就是讲授经义和侍奉皇帝或太子“释奠”讲论经义,到了南北朝时期国家在继承这个制度的同时还增加了陪读这个职能,侍从最常做的事也变成了陪读,而所谓的陪读其实就是陪伴他们和他们一起读书,

我们经常在电视剧里面看见那些有钱人家的少爷在读书的时候身边总会跟着一个年龄差不多大小的人,称之为书童,而这里陪读的侍从的工作和书童也是差不多的,有史记载,“陶弘景年十岁……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从这里可以知道年仅十岁的陶弘景的工作就是陪伴那些皇子皇孙读书而已。

4、逐渐开始从他官兼任中分离

在南北朝之前,被选为侍讲侍读的人都是担任着朝堂之上其他官职的人,而侍讲侍读只是兼任而已,类似于现在的副业,有史记载:“司马懿为太傅、以爽弟羲为中领军、训为武卫将军、彦为散骑常侍、侍讲。”

可见在魏晋时期,侍讲侍读都还是他官兼任的,而非专门选拔的人才,而到了南北朝时期,逐渐开始分离,开始选拔专门人才担任,“后主在东宫,世祖选善书人性行淳谨者令侍书,景仁遂被引擢。”

南北朝侍讲侍读的职责

上文已经提到侍从在南北朝以前就存在给皇帝和太子答疑解惑、讲授经义和侍奉皇帝或太子“释奠”讲论经义,而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两个工作没有撤销,依旧是侍从的工作范围,只不过增加了上文所讲到的陪读这个工作,让侍读的工作更加符合这个称谓。

1、给皇帝、太子和诸王答疑解惑和讲授经义

从侍从讲读这几个字我们就可以知道侍从讲读者的工作范围,就是需要对皇帝太子进行讲授经义,在南北朝时期侍读、侍讲也担任着老师的职责,有史记载:“北齐张雕武,……,及帝侍讲马敬德卒,乃入授经书。”

还有“后主既不好学, 敬德侍讲甚疏, 时时以《春秋》入授。”可见在南北朝时期侍从讲读不单单只是陪伴皇帝他们,更多的是给他们讲授经学,让他们学习知识。

2、侍奉皇帝和太子,在“释奠”讲论经义期间负责记录

侍讲、侍读虽然担任着老师的职责,但是在南北朝时期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个称谓,到了北周武帝时期才成为正式官职,所以他们还担任着侍从的职责,他们会在皇帝和太子去学校讲授经义期间去侍奉他们,

在晋朝时期皇帝和太子需要在太学里面亲授经义,以此来教化众人,而在南北朝时期继承了这个传统,他们的侍讲侍读不仅要去伺候他们还要把他们所讲的经学进行记录下来,有史记载:“北朝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行释奠礼,

李业兴与魏季景、温子升、窦瑗为摘句。”而且在南北朝时期,皇帝太子在释奠礼讲经需要配备侍讲侍读已经逐渐制度化,形成一个固定的规定,史载:“北齐时, 在行释奠礼时专为皇帝或太子设侍、讲二人”。

南北朝担任侍讲、侍读的条件

在南北朝时期侍从的职责不仅仅只是陪伴皇帝、太子以及贵族读书,他们还需要给他们答疑解惑,以及给他们讲授经义等等,可见这些对侍讲侍读的学识是有要求的,而且侍读,侍讲他们是陪伴这些皇孙贵族时间最长的,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那些侍讲侍读需要有良好的品德才行。

1、学识渊博,明习儒家经典

古人云:“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侍讲侍读虽然不是皇帝太子的正统老师,但是他们担任着老师的职责,他们需要对皇帝太子讲授经义和答疑解惑,这些职责决定了他们不可能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普通侍从,

有史记载:“少方雅好学,……,治三《礼》,《春秋左氏传》,精识强识,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答,世祖即位,迁通直散骑常侍,侍东宫读。”可见即便侍讲侍读的地位低下,但是要求却是极高的。而且自汉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儒家经典变成寒门登上朝堂的敲门砖,对于侍读侍讲给皇帝太子以及诸王讲授的也是儒家经典,所以担任侍讲侍读必须要熟读儒家经典,精通礼、乐、射、御、书、数这儒家的六艺,有史记载:“少通三《礼》,及长,

遍治《孝经》、《论语》、《毛诗》、《左传》。而起家晋安王国侍读,兼太学博士,侍湘东王读”在南北朝时期,侍读侍讲的选拔大多都是以儒家经典著作作为标准的,所以想要做侍读侍讲,熟悉了解儒家经典是必不可少的。

2、品德高尚

皇帝乃是国家统治者,皇帝的品德对于国家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太子又是储君,太子的德行也是关系着国家发展的,诸王是朝臣,可见侍讲侍读所要负责的人都关系着国家的兴衰,而且侍讲侍读每日都陪伴在他们的身边,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侍讲侍读的德行会对皇帝他们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侍讲侍读必须是情操、品德高尚的人才可以担任,有史记载:“祖谓周舍曰:为我求一人,文学俱长兼有行者,欲令与晋安游处。

舍曰 :臣外弟徐,形质陋小,若不胜衣,而堪此选,高祖曰 :必有仲宣之才,亦不见其容貌,以为侍读”在这里高祖就明确提到只要是德才兼备之人,即便外形不好看,依旧可以担任,这就是所谓的,重德才不重外貌。

总结

侍从讲读制度自东汉时期确立开始,各朝各代都有他的影子,随着时代的发展,侍从讲读制度不断发展适应社会,南北朝时期侍从讲读制度在前朝的基础上发展壮大,逐渐从他官兼任到专门从事这项工作,也逐渐从教育形式演变成固定官职,甚至为唐朝的侍读侍讲官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诸王,教育,时期,人员,皇帝,制度,侍讲马,工作,太子,南北朝,消息资讯,侍读,侍从,皇帝,太子,南北朝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诸王,教育,时期,人员,皇帝,制度,侍讲马,工作,太子,南北朝,消息资讯,侍读,侍从,皇帝,太子,南北朝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诸王,教育,时期,人员,皇帝,制度,侍讲马,工作,太子,南北朝,消息资讯,侍读,侍从,皇帝,太子,南北朝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