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明朝最大悬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死没死?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明朝最大悬案,建文帝朱允炆到底死没死?

本栏目由三味工作室承制出品

本期导读

明朝史上第一悬案,建文帝朱允炆究竟结局如何?

职场逆袭的典型案例,七品小官杨荣一句话改变命运……

/栏目主理人/ 邵圣懿

— 配合本期节目阅读文章 —

靖难之役的起兵造反,朱棣经过三年从北平一路南下打到了南京城下,李景隆最后开金川门迎降。这样在1402年的时候,靖难之役在军事上就结束了,因为朱棣破了当时的首都金陵,也就是今天的南京。但是虽然军事上这一仗打完了,但是对于朱棣来说,想要登基成为皇帝,对自己的侄子建文帝取而代之,其实这个斗争才真正的刚刚开始,挑战还在前面。

01

明朝第一悬案,朱允炆去哪了?

首先最大的问题就是现任皇帝建文帝你打算怎么办?因为你是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我帮你皇帝清除身边这些谗臣,以这样的名头来起兵的,这说得过去。你现在破了南京城,你怎么办?

当时朱棣的做法是破城之后对皇宫围而不攻,这应该是他一个如意算盘。因为他觉得围而不攻,我就给你朱允炆两个选择:第一个,你要么出皇宫投降,那我就把你抓起来、软禁起来,我有各种办法、各种理由可以取而代之;第二种可能,你朱允炆如果真的是硬骨头,你有气节的话,我把你首都都破了,你自裁,这皇帝自杀殉国了!这国不可一日无君啊,这样我朱棣就有理由取而代之了。

朱棣如意算盘打得很好,但是没想到指挥打仗、政治手腕都很弱的朱允炆这一下做出了一个让朱棣出乎意料的选择,他没按套路出牌。他点了一把大火烧了皇宫,这一把大火直接造成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悬案没有之一,就是建文帝下落不明了。

朱允炆自焚(剧照)

为什么说是个悬案呢?因为关于这件事儿,各个版本的历史书写的说的都不一样。同样一件事,大家描绘完全不同,那就一定有人在说谎,这毫无疑问。所以这就是历史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历史,大家别觉得史书写的一定都是真实的,每个写史书的人他有不同的立场、代表不同的利益、有不同的目的在里边,所以就会造成史书当中有些“事实”,它完全是偏离历史真相的。

02

三个版本故事,哪个更靠谱?

比如就这件事上,在朱棣统治的永乐年间写的史书,关于这件事的描绘是建文帝放火自焚,死于这场大火。而朱棣听到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死于大火,痛哭流涕说:贤侄,我就是来帮你清除谗臣,来帮你稳固江山统治,你怎么能做出这样不理智的事情来呢?这是朱棣统治时期那些史官们写的。

民间的版本呢,像清朝有一本叫《明史纪事本末》当中写的版本就非常像小说了。说的是当燕军围困皇宫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太监告诉朱允炆说,“皇上!先帝留下了锦囊。”结果打开锦囊宝盒一看,其中有和尚用的袈裟、度牒、僧袍僧衣、僧帽都准备好了,还有十两白金,还指明了逃亡路线。于是建文帝朱允炆就打扮成和尚,最终逃出生天。

这故事怎么听怎么像是个小说,而且应该是一个电视剧特别好的剧本,因为细节描绘的太过传奇了,反而降低了它的可信度。

另外一个版本相对是比较客观的,是清朝写的二十四史之一的《明史》,官修的正史。是这么写这一段,叫“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葬之。”也就是说大火烧起来之后,建文帝下落不明了,燕王朱棣让太监把朱允炆和他皇后的遗体从火场当中找出来,过几天埋葬了。

《明史》中关于建文帝的记载

大家听到这可能会觉得,这有点前后自相矛盾了,前面说朱允炆下落不明,后边说朱棣把他的遗体找出来,又过几天埋葬。其实这前后一点都不矛盾,这前后你要把它分开来看。前面说的是建文帝在大火当中下落不明了,这是第一个事实,没有问题;后边说的是朱棣让太监把建文帝的遗体从火场当中找出来并且下葬了,这也是个事实,也没有问题。其实解开这个矛盾的要素,就在于朱棣让人找出来的遗体到底是不是建文帝?

朱棣(剧照)

你想大火烧完之后面目全非,本来就难以辨认,另外当时现场有谁?一是朱棣的燕军将领就是他的部队;第二个,宫中的太监。在那种情况底下,朱棣指鹿为马,说这是建文帝的遗体他就是。而且你得考虑朱棣当时的现实情况——他想篡位,想取而代之,必须要把之前的皇帝建文帝死死的攥在手里,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要么软禁起来,要么就把他干掉。

你绝对不能说建文帝失踪了,在失踪的情况底下你得找啊!失踪了你凭什么朱棣自己取而代之?那你就是摘不掉帽子的篡逆了,这是朱棣是断然不敢做的。所以咬死建文帝已经死于这场大火,并且我已经把他下葬了,这是对于朱棣来讲最现实、也是最符合他诉求的一个选择。

朱棣(剧照)

因此综合来看,到清代官修的正史《明史》对于这件事情的描述还是比较客观的,而且这个说法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就是建文帝在这场大火当中实际上是下落不明了。这事其实在朱棣心里就落了个心病,为了解决心病,之后他做了一系列的事情,后面咱们还会再涉及到。但不管怎么说,当时建文帝不见了。朱棣一口咬定他已经死于大火,这给自己的夺位扫除了障碍,于是他决定时机已到,我可以进城称帝了。

03

职场逆袭的典型案例,提意见的正确方式

紧接着在这儿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小故事、小插曲,各位可以把它当成是一个职场晋升的成功的模范案例来听。因为当皇帝这跟咱们没什么关系,但是职场晋升是很多人的目标,这事绝对会给你启发。

当时朱棣骑着马进入南京城,准备去即位登基称帝,突然有一个翰林院编修叫杨荣拦住了他的马。翰林院编修是个正七品官员,你大概可以比照理解成今天的正处级干部。其实不是特别大的一个官员,甚至平时你都没有机会上殿上朝去见皇上。当时杨荣面对即将要称帝的朱棣,就勇敢的拦住了他的战马,他就说了一句话叫:“殿下,先遏陵乎?先即位乎?”

杨荣画像

这一下朱棣如梦方醒,一语点醒梦中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殿下您是先去拜陵——去拜朱元璋的陵,您还是立刻即位登基?

对于朱棣来说,因为打了三年的靖难之役,非常艰苦,最后也是破了南京城,而且给朱允炆扣了一个被烧死的帽子,这时候眼看着皇位就在眼前,内心的激动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有点乱了方寸。但是杨荣这一提醒,让他马上想起来了,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把自己篡位这件事变得合理、合法、正当起来。

你想你起兵的理由叫“清君侧”,如今仗也打赢了、“君侧”也可以清了、朱允炆你也声称他烧死了,这时候如果你朱棣马上即位登基,你这狼子野心不全暴露了吗?你到了南京,破了南京城,你不得赶紧先去拜拜你老爷子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墓,跟他说说:“老朱啊,我替你维护了江山永固的统治,我替你扫除了奸党,我给你汇报汇报我的思想。你看看现在因为建文帝已经死了,我是不是即位登基来领导大明江山比较合适?”你不得跟老爷子先去对个话?所以这一提醒让朱棣如梦方醒。

各位看看职场上怎么给领导提建议,尤其当领导要犯大错的时候,如临深渊就要掉下去的时候。这时候不说话、不提醒,眼看着他掉下深渊肯定不行,因为后边你们所有的下属都没有好果子吃;但是对领导你又不能一针见血、直指要害,领导不要面子的吗?所以你看杨荣同志提供了一个完全可以供大家参考的完美答案,提问式的给两个选择:殿下,您是先去拜陵还是先即位?

这一下子就让朱棣全反应过来了,于是他调转马头立刻去拜了明孝陵,就是在南京的朱元璋陵墓,之后等了几天才真正的即位登基做皇帝。

朱棣(剧照)

杨荣这一提醒,非常艺术化的方式,避免朱棣掉进一个大坑,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职场上你看一个小机会抓住的话,就完全让你的职业通途扭转了。

从此朱棣是重用杨荣,一个小小的七品翰林院编修,在朱棣即位登基之后迅速进入内阁,而且仕途是一路畅通。最终官至正一品,到了太子少傅——就是教太子读书,包括也成为了永乐大帝时期的第三个内阁首辅,就是内阁的首席大学士。

当然杨荣也非常能干,最终朱棣在第五次北伐的途中去世。那个时候朱棣正好两个皇子朱高煦和朱高炽之间还有皇位之争,正是杨荣做出了秘不发丧的决定,把这事安排得非常妥贴,让朱高炽能够顺利的继位接班,这是朱棣的身后事。也正是因此朱高炽对杨荣也非常信任。

朱高炽、朱高煦(剧照)

杨荣终其一生总共是辅佐过四位明朝的皇帝,他经历了“永乐盛世”,经历了之后的“仁宣之治”。可以说在他辅政的时期,整个明朝还是政通人和的。而且开创了明初这个“三杨辅政”——杨士奇、杨荣、杨溥这三个非常重要的阁臣,在明朝初期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杨荣,一个经典的职场逆袭案例,一句话彻底改变自己的职业前景,各位可以好好学习说话的艺术。

好,咱们已经说到了朱棣宣称朱允炆已经烧死,所以自己即位登基。从他登临大位开始,他为了强化自己统治的合法性,要不断的抹去自己篡位谋逆的事实,就开始大肆地篡改历史,导致明初很多的历史被他改得乱七八糟。甚至从他即位登基之后颁的诏书就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出来,那完全就是胡说八道。咱们下期就来说说永乐大帝登基诏书里头撒了哪些谎?

朱棣(剧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悬案,历史,皇帝,版本,皇宫,朱允炆,遗体,朱棣,大火,观点评论,建文帝,杨荣,南京城,朱允炆,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悬案,历史,皇帝,版本,皇宫,朱允炆,遗体,朱棣,大火,观点评论,建文帝,杨荣,南京城,朱允炆,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悬案,历史,皇帝,版本,皇宫,朱允炆,遗体,朱棣,大火,观点评论,建文帝,杨荣,南京城,朱允炆,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