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与衰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与衰

前言:

隋朝和唐朝是建立在国家分崩离析之上的大统一王朝,两个朝代的发展都是由鼎盛走向衰落,都曾拥有过前所未有的发展盛况。由于隋朝的时代较短,史学家常常将“隋唐”并称。望向悠远的历史长河,也许我们未能揭开每个朝代遮掩的面纱,看向它真正面容,甚至透过它的皮肉去找寻白骨。我们只能眯着眼睛找寻着河中的石头,透过石头的纹路看向它的兴盛与衰败,不管时间长短,纹路如何,都无法改变其前进的方向,和更替的脚步。

隋朝大统一

南北朝时期的最后一个朝代是北周,它是由鲜卑人建立的。在公元578年,北周的周武帝宇文邕驾崩,他的儿子宇文赟继位,也就是周宣帝。然而,周宣帝生性昏庸残暴,善疑,刚刚继位,就开始大肆地诛杀宗室和朝中大臣,使得朝中人心惶惶,人心渐失。周宣帝不仅在朝政上无所作为,在生活上也极其放肆,生性好色,荒淫无度,无问朝政。长此以往,周宣帝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次年,便将他的皇位传给他的儿子,即静帝,其自称“天元皇帝”,再一年,周宣帝病卒。

当时的周静帝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孩童,难当大任,于是大臣郑译等人请奏皇太后杨丽华,让其父杨坚入朝辅佐小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原是跟随北周太祖在关西起义,为北周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遂得赐姓,官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杨坚子承父位,其女又是当今皇太后,此时的杨坚在北周乃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曾经不敢肖想的东西就在眼前时,人的欲望总会逐渐膨胀,那颗野心也将不再安分,蠢蠢欲动。不管之前的杨坚对于皇位存在何等想法,此时权力无上的他也坐不住啦,他的手掌开始伸向其外孙屁股下的那张椅子。

在朝堂之上,他利用权力和地位逐步树立党羽,丰满其羽翼。桃李成熟,哪有不采摘的道理。公元581年,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改国号为隋,于大兴城定都。随后一路向南灭掉陈朝,结束了中国近三百多年兵荒马乱、分崩离析的局面。隋朝的统一,正如拼图,完成了最后拼凑的部分。

隋朝的兴盛与灭亡

开皇之治

由于隋文帝在建国之时并未太过耗损国力,因此,在隋朝开皇初期,便拥有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平稳局面。随后,隋文帝在将历经四分五裂已百年之时的中国成功统一后,又大刀阔斧地搞起了改革。无论是从选拔人才还是官僚体制方面都进行不同程度地改进革新,实行户籍编制,并对全国货币和度量单位进行统一,积极的发展生产业,并大力鼓励农业发展,在全国建立起完备的组织机构,使得中央高度权力集中,加快了办事节奏和效率,各司其职,各行其政。这一系列的举措,促进了整个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人口数量也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垦田面积不断扩大,当时的社会达到了民生富饶,百姓安居乐业,政局安定的盛世局面。

2.暴政下的灭亡

604年,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所离,大厦将倾,公元604年,隋文帝去世,其子杨广继位,后称隋炀帝。那时的百姓还不知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何等苦难的命运,太阳依旧照常升起,但当时的太阳已和昨天早已不同,照耀他们的光是热的灼痛,却又冷的冰寒。成为天下万物一切主宰的杨广,扔掉他之前在其父皇面前所有的伪装与假意,之前的善良与恪尽职守都掺杂着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冰渣,开始显露出他真实内心的丑恶与残暴。杨广本性贪图享乐,骄纵横纵,继位后满足其享乐私欲,便开始征用民夫近百万,大兴土木,修建新都,在后宫佳丽之间留恋忘返,不问朝政。杨广独爱江南美景,为此,他为了方便自己,便下令开凿大运河,征调了修建途中的壮丁和士兵近三百多万人。一时间,天下百姓苦不堪言,青壮年都被征去服劳役,家里只剩老弱病残,耕地荒芜,稀零的粮食无法满足一家老小的温饱,常有互换孩童路有饿骨的现象。另外,杨广意气用事,毫不考虑百姓疾苦,更不顾虑国家实际情况,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征用青壮男子数百万,连续数年对外战争,三征高句丽,均已失败告还。

此时的隋朝不复开皇时期的盛况,国库亏空,民怨四起,全国上下一片荒芜萧条之景,此时,隋朝踩着累累白骨走向了它的灭亡,用白骨堆建了一个朝代,同样用白骨摧毁了一个朝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支撑不是财富不是权利,而是人民,是最不起眼的劳苦大众,一旦支撑不住了,万倾大厦将会毁于一旦。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平民大众是最无声的也是最有力量的,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隋末后期,各地有志之士揭竿而起,大起义开始爆发。

隋炀帝过度残暴的征敛,导致民不聊生,积怨漫天,各地开始大规模起义,战乱不断,人口急剧锐减,随后,隋炀帝逃到江都,在叛军攻占江都后,自缢,仅存了几十年隋朝随之灭亡。

回首历史长河,隋朝如同夜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虽短暂也无法掩盖它曾经的耀眼。无论是妇孺皆知的京杭大运河、赵州桥等,还是其首创的沿用了千年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亦是奠定后世历朝历代律法基础的开皇律,都代表了它在历史画卷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痕迹。而之所以如此短暂,无异于统治者的昏暴苛政激起了民怨,激化了社会矛盾,失民心,丢民意,最后导致整个王朝的快速灭亡。

唐朝的建立

1.灭隋建唐

历史的更迭无法被阻挡,时间的车轮不会为任何一个朝代而停留,一个朝代的灭亡带来另一个朝代的新生,不仅有夕阳西下,黯然无光,明日的朝阳会更加的光芒四射,普照大地万物生。

在隋炀帝激发民愤落魄逃亡江都之时,此时有一个人开始悄悄发展自己的势力,招兵买马,在全国各地招揽不满隋炀帝残暴统治的勇谋志士,这个韬光养晦之人便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因为李氏家族在隋朝本是皇亲国戚,李渊有世袭了其父亲的爵位,拥有着盛名和威望,势力愈发的壮大起来,仅用了4个月的时间便攻占了长安,李渊不仅招揽天下之才还拉拢长安当地的汉族势力,与当地百姓团结起来共同反抗隋朝暴政,其兵马不断壮大的同时地位也不断稳固。公元618年,在杨广自缢于江都后,李渊乘机夺取帝位,改国号为唐。自此繁盛的唐朝走向了历史的舞台,用几百年的时光展现它富饶的美丽,成为无数人梦回几时的牵挂,又让多少后人为其倾倒。

2.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封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政务,封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兵出战,扩展疆土。建成自知功战威名都不及世民一二,遂心生忌惮,准备联手齐王李元吉,一起陷侮世民,朝中大臣也开始各自站队,形成党派,开始了针锋相对、明争暗斗,双方的矛盾到了剑拔弩张、不可调和的地步。李建成自认为武力和威信皆不可与世民相抗,于是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等待一个可以将李世民一举歼灭的时机,终于这个机会来了。公元626年,突厥进犯,李建成推荐由才略和智谋都比不上李世民的李元吉统率大军,由此抽调李世民手中的精兵强将,夺掉李世民兵权。建成的此番举动,点燃了双方之间的战火,拉开了玄武门之变的序幕。李世民在得知太子齐王想要杀害自己后,痛下杀心,连夜召集尉迟恭、长孙无忌等人,商量对策,决定先下手为强。李世民将兵马埋伏在玄武门之前,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到达玄武门时,将其一举歼杀。随后派人进宫告知李渊,太子和齐王叛乱已被秦王诛杀,李渊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最终让位于李世民。望着李渊孤独的背影,那是一个父亲的孤独与无奈,也许那时的他有过反思与悔恨,反思之后也许只留下一声生于帝王家,命运本如此的叹息。

唐朝的繁荣与昌盛

梦回大唐,那里存了多少人的梦,又留了多少人幻想的足迹。唐朝的诗文辞藻印记了历史的烙印,唐朝的繁荣鼎盛记录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贡献,唐朝的文化闪耀着中国艺术的光辉。唐朝,一个自由的国度,一个具有开创精神的国度、一个追求美和民族性的国度,前有玄奘西行、后有鉴真东渡……自由中饱含自信,交流中展现热情。

贞观之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控制长安。李渊深知形势不妙,唯有早早脱身权力的泥潭,才能保善其身,于是,李渊禅让帝位,成为不问朝政的太上皇。李世民继位后,开始修订原有的制度,励精图治、纳谏如流。鼓励农业发展,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在隋朝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正。唐太宗不论出身门第,广揽人才志士,招揽了一大批精明强干之大臣。另外,唐太宗常把百姓的疾苦放在心上,多次派人询问平民百姓的生活状况,对官员奖惩分明。《资治通鉴》记载,贞观四年(630年)一斗米不过三、四钱,全年死刑犯仅二十九人。唐太宗李世民也成为后世君主争相效仿和学习的对象。此时的唐朝,正如在走上坡路的马车,载着它千千万万的子民去攀登繁荣的高峰。如生于此时,必会带着无限的优越与自豪,因为他曾看到人人口中传颂的大唐盛世。

武后建周

唐太宗去世后,由唐高宗李治即位。当时的唐朝社会在贞观之治盛世基础上,国力进一步发展,史称永徽之治。高宗中期,皇后武则天逐渐控制了朝中政权,此时的武皇后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高宗去世后,唐中宗李显即位。武皇后与中宗多有不合,不久武皇后便将中宗废除,改立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随后,在690年废掉睿宗,即皇帝位,以大周为国号,成为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一位女皇帝。

在武则天称帝的期间,国家又有了更强大的发展。武则天大力提拔人才,开创出殿试和武举,继续推行均田制,推进农业生产。同时,文化艺术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705年武则天病重时,太子李显联手宰相张柬之与将领李多祚等人发动政变,李显重祚,唐朝复辟。之后,李旦的儿子李隆基在太平公主的帮助下发动了政变,并将韦后与武氏势力尽诛,并拥立睿宗李旦称帝。睿宗即位后,立其子李隆基为太子,并同意太平公主干涉朝政。712年,睿宗让位,太子李隆基登基,即唐玄宗。

反观武则天的一生是极具戏剧的,是霸气的一生。仍记得功与过留给后人评说的无字碑,她伤害了太多,承受了太多,又包容了太多,她将社会的发展带向了又一个繁荣昌盛的高峰。

开元盛世

对于唐玄宗李隆基,也许我们记忆深刻的是他与杨玉环“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凄美爱情故事,但是他的功绩也是不可掩盖的,他将唐朝的发展带向了巅峰,唐玄宗在位前期,经济高度发达,政治清明廉政,军事力量强大,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在此期间,唐代人口一度增长到五千二百九十余万人。国内交通四通八达,邻国争相派交流使团前来学习,对外贸易则不断增长,不同国家的商人纷至沓来,络绎不绝,长安、洛阳等各大都市商贾云集,街道之上不同肤色、不同服饰、不同语言的人来来往往,好不热闹。中国封建社会在此刻达到了全盛的阶段。

唐朝的衰败与灭亡

1.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成为唐朝由繁盛到衰败的转折点。上了年纪的唐玄宗开始贪图享乐,好大喜功。当时整个唐朝被藩镇割据、被外族入侵、宦官专权与牛李党争等团团包围,使得整个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水深火热之中。皇帝为了尽快了解战事,享于安乐,遂答应将安史降将封为节度使,以安抚之。为了公平起见,防止其他人造反闹事,又在全国各处设置节度使。而节度使兼管地方军事、政治和经济的权力命脉,可以与朝廷相抗衡,此番操作逐渐将完整的国家拆分成独立的部分,朝廷的权力变得越来越小。各部门争相斗争,边防军被调回平乱,使得外族有机会趁虚而入。最终,吐蕃占领陇西、攻入关中,长安沦陷。

2.宦官加权

唐朝初期,大多由皇帝与宰相掌控中央的政治大权,但天宝年之后逐渐转变成为皇帝与内廷宦官相互联合掌管朝政大权,内廷宦官的权力进一步扩大,反而,外廷宰相变成了政治权力上的傀儡。在泾原兵变后,皇帝对朝中武将极其不信任,开始将中央禁军交于宦官掌管。掌控军政大权的宦官一跃成为中央的幕后掌控者,唐宪宗之后的皇帝大多被宦官任意废立,决策也受宦官牵制,皇帝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傀儡,宦官成为幕后操手。 唐朝江山社稷在风雨中飘忽摇荡,岌岌可危。

3.残唐而亡

唐宣宗离世之后,由于继位的唐懿宗和唐僖宗是无能之辈,使得唐朝的国势更是一直走下坡,朝中大臣相互勾结营党,正所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唐朝的经济命脉-江南地区也被耗损殆尽,唐朝皇室的政权再一次被动摇,江山飘零,繁荣不再,它就像一个迟暮的老人,垂咽中度过它最后的时间。就像一根即将熄灭的蜡烛,不知几时的风能吹灭它最后的倔强与坚强。它只是在苦苦的撑着,苦苦的等待,也许亦有太多的无奈,不舍曾经的繁华,不甘此时的落魄,但不管如何都无法阻挡那根要压死它的最后稻草的到来。于859年继位的唐懿宗更是听信宦官谗言,极其骄奢淫逸,贪图享乐,不问朝政,激怒民愤,激化社会各阶层矛盾。最后,与凤翔李茂贞因为不能扩张地盘而开战,遂败,受制于李茂贞。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让帝位,标志着曾经繁盛的大唐王朝从历史舞台中退幕。

总结

望隋唐历史,寻发展规律。朝代由建立、发展、昌盛、衰败到最后的灭亡,就像一个人的一生,它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一个逃不过又走不脱的结局,是每个朝代固有的发展模式,而他们又在其各自的时间模块中演绎着不同的精彩。即使现在隋唐早已不复存在,我们仍不能忘记它曾经所描绘的每个画面,留下的每局诗歌,它的盛与衰都是历史的车轮所要走过的痕迹,是永不可磨灭的历史。

参考文献:

《隋唐五代》

《旧唐书》

《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隋文帝,隋朝,封建社会,周宣帝,朝代,北周,杨广,百姓,杨坚,统一,消息资讯,李渊,李世民,周宣帝,隋炀帝,杨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隋文帝,隋朝,封建社会,周宣帝,朝代,北周,杨广,百姓,杨坚,统一,消息资讯,李渊,李世民,周宣帝,隋炀帝,杨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隋文帝,隋朝,封建社会,周宣帝,朝代,北周,杨广,百姓,杨坚,统一,消息资讯,李渊,李世民,周宣帝,隋炀帝,杨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