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李渊退位时留下14个字,李世民不以为然,16年后字字应验

李渊退位时留下14个字,李世民不以为然,16年后字字应验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秦王府的李世民,和太子党这边的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在长安太极宫的北门——玄武门附近发生冲突,拉开“玄武门事变”的序幕。

当时,秦王李世民已经买通了玄武门值守的将领,带着几个人全副武装埋伏到玄武门内一个小树林里头,等待着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的到来。

这天,太子和齐王接到一条命令,说他们的父亲,也就是唐高祖李渊,召他们两个人进宫谈话,于是两个人毫无戒备就来了。

走到玄武门,李世民跃马而出,张弓搭箭,一箭亲手将李建成射死。李元吉一看情况不妙,策马就向东往小树林里逃跑,李世民在后面紧追不舍。这时发生了意外,李世民被树枝给剐了一下,从马上掉了下来,李元吉一看机会难得,掉过头来,上前要夺李世民手中的弓,想勒死李世民。

这时,李世民手下的猛将尉迟敬德飞马赶到,一声大吼,吓得李元吉掉头就跑,尉迟敬德追上,一刀把李元吉杀了。

太宗所乘马又逸于林下,横被所繣,坠不能兴。元吉遽来夺弓,垂欲相扼,敬德跃马叱之,于是步走,欲归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杀之。《旧唐书》

听闻玄武门发生兵变,太子党长林军出动了,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将领率领2000人赶到玄武门,与秦王府的人展开激战,秦王府人少,处于劣势。这时尉迟敬德砍下李建成的头颅,登上城楼,展示给下面的人看,见太子已死,长林军立即溃散。

其宫府诸将薛万彻、谢叔方、冯立等率兵大至,屯于玄武门,杀屯营将军。敬德持建成、元吉首以示之,宫府兵遂散。《旧唐书》

尉迟敬德先是一刀杀了李元吉,又砍了李建成的头颅,此时满脸肃杀,浑身是血。李世民又交给这位最得力的爱将一个任务,进入皇宫,囚禁李渊,夺取大唐的军权。

此时李渊正和大臣们在海池泛舟,看到杀气腾腾的尉迟敬德进来了,把皇帝吓坏了,李渊忙问:“是谁在外面作乱?”尉迟敬德回答说:“是太子和齐王作乱,但是秦王已经派兵把他们给杀了。秦王担心陛下受惊,派我来保护您。”

上方泛舟海池,世民使尉迟敬德入宿卫,敬德擐甲持矛,直至上所。上大惊,问曰:“今日乱者谁邪?卿来此何为?”对曰:“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恐惊动陛下,遣臣宿卫。”——《资治通鉴》

当时尉迟敬德不是一个人进的皇宫,而是带着一支军队进来的。李渊连同他的一班大臣,相当于已经被囚禁起来,丧失了人身自由。面对如此情况,李渊询问身边的大臣:事已至此,当如何处置?

宰相裴寂没有发声,反倒是萧瑀和陈叔达站出来说:“李建成就没有什么功劳,现在又搞阴谋;李世民功劳大有威望,应该让李世民当太子,把国家的事情全部委托给李世民。”

李渊的反应很有意思,李渊说:“哦,这正是我的夙愿啊!”

李渊说出这些话,也是形势所逼,他除了交权,别无选择,就下了手敕,把军权交给秦王。

玄武门事变,李世民的军队在清晨开始设伏,战斗打到下午结束,当天的申时(下午四点左右),李渊下达了《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伏诛大赦》,其中宣布:“国家庶政,皆取秦王处分。”

所以说在玄武门事变当天,李世民就获得了军权和行政权,完全控制了朝廷。

军权是最重要的,剩下的事就水到渠成了:

六月七日,李世民当上了太子。

六月十六日,李渊成为太上皇。

七月,秦王府的主要人马掌管了朝廷关键岗位。

八月九日(甲子),李世民即皇帝位。

事变后两个月零五天,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年号“贞观”,开启了长达23年的“贞观之治”。

李世民成为了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可他的权力是从父亲手里强取的,玄武门事变的发生,彻底地决裂了李渊李世民父子之间的感情,李渊从武德九年(626年)退位,到贞观九年(635年)去世,一共当了9年太上皇,没有任何权力,那么,李渊当太上皇的日子过得怎么样呢?如何处理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呢?

退位之初,李渊的待遇还是不错的,武德九年(626年)八月初九,李世民继位登基,而登基地点是在他做太子时居住的东宫显德殿,登基后的一段时间,李世民仍然在东宫处理政务。

而将父亲继续奉养于太极宫甘露殿中。

太极宫是唐朝皇帝的寝宫,是唐朝建国之后,将前朝的隋朝的大兴宫改名而成。

李世民没有逼着李渊给他腾房子,虽然父亲做了太上皇,但是在生活上给他像皇帝一样的最高待遇。

玄武门的杀兄夺权,是一个心结,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渊对于自己的孩子们自相残杀的事情依然无法释怀,而李世民在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之后并没有停手,还将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的子女也全部杀掉。李渊在痛失儿孙的同时,找来李世民,愤怒地对他说了14个字,准确地预言了李世民儿子们的下场。

一日,李渊和李世民谈话的时候,对他说出了14个字,“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在李渊来看,江湖上欠下的账,早晚要还的,今日他李世民杀掉自己的亲兄弟坐上皇位,他日李世民的子孙后代也必然会遭受这一劫。

然而此时的李世民正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对李渊的话嗤之以鼻,毫不在意。

李世民没有在意李渊对他说的话,此时李世民的注意力都放在哪呢?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刚刚成为新任皇帝的李世民,也放了他的三把火。

“三把火”也就是三个方面的改革:分别是政策上、风气上、人员上。

第一,李世民废除了李渊在位时颁布的大部分政策。

李渊在执政时候,颁布过一个宗教政策,淘汰过多的佛教和道教人员。全国每个州只留下一个寺院,长安只留下三个寺院,剩下的全部拆掉。当时全国佛教、道教的教徒,加在一起得有三、四十万人,这些人都成了李渊改革政策的受害者。李世民即位后就宣布,这些僧人道士不用淘汰了,寺院道观也不拆了,现在都保留下来。这个政策一经宣布,几十万的佛教和道教中人都成了李世民新政权的拥护者,这是可想而知的。

第二,改变朝廷的风气。

李世民公开抨击,父亲李渊执政时期朝廷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说朝廷中存在行贿受贿问题,“武德之际,贷贿公行,纪纲紊乱。”再一个是政策和刑罚都有一些差错,导致朝政松弛、纪纲紊乱。“武德之时,政刑纰缪,官方弛紊。”

李渊执政时期,各地总要按时献上奇珍异宝,珍禽猛兽,后宫豢养了很多珍稀的小动物,像是鹰犬什么的。李世民为了跟父亲的政权划清界限,也为了减轻人民负担,下令各地不许再进贡了。

紧接着,他又下令放出去三千多名宫女,李世民说皇宫里的宫女太多了,太暴殄天物了,不能让她们在后宫中孤独地度过余生,让她们出宫各谋生路,把她们都放回家,让她们嫁人,这是人性化的表现。

李世民宣布要在宫廷中减少玩乐,要多发表治国理政的看法。而且官员对朝廷的建议,不用经过层层上报,可以直接上报到李世民这里,更有效率了,而且大臣如果提出了好的建议,还会封官加赏。

第三,人员上处理一批朝廷旧臣。

李世民上台之后,开足马力打压武德旧臣。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先后罢免了杨恭仁、陈叔达、萧瑀等人的职务。

至于唐朝开国元勋、李渊的心腹、位居三公的裴寂,卷入了一起和尚法雅的案子,这个和尚说他“货贿公行,政刑纰缪”,就是说他行贿什么的,稀里糊涂的被贬出了长安,最终病死他乡,李渊的挚友不在了,他的生活更加孤寂。

李世民这哪是“三把火”,这是啪啪啪打了三下李渊的脸,按理说太上皇还健在,公开抨击他的政绩本不太妥当,但是李世民还是毫无顾忌地说出来了。

李世民这样做有他的目的,主要有三点:第一是消除父亲李渊对朝廷的影响;第二是自己皇位得来的不正当,需要及时树立威信;第三是向李渊发出强烈的暗示——请主动迁出象征皇权的太极宫,让自己搬进来。

李渊也很识趣,看来,自己是没有理由继续待在太极宫了。

李世民当了皇帝后的第三年,在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四月,李渊向儿子提了一个要求,说想搬家了,搬到太极宫外北苑的弘义宫。李渊给出的理由是:“弘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说那里景色好,有山有水,风光秀丽,正适合做养老院,自己早就想搬那里去了。

弘义宫,其实我们很熟悉,是李世民做秦王时所居住的地方,也就是秦王府。当年李世民屡立战功,李渊为了表彰他,也为了提防他有夺嫡的打算,在武德九年给他修了这座弘义宫,没承想,时过境迁,造化弄人,李渊本人也来到这里养老。

弘义宫无论在无论建筑规格、占地面积还是庭苑规模都远远不及太极宫,甚至远不及东宫,里边也没有什么好景致。而且地势低洼,闷热潮湿,房子也年久失修,居住条件非常之差。

总之,李世民终于迁入了他心心念念的太极宫,李渊迁入弘义宫后,改名叫大安宫。

李渊居住的地方,规模太狭小了,条件太差了,有大臣看不下去了,监察御史马周提出建议,在太极宫东北部地势高敞的龙首原上,为李渊另建一座宫殿,这就是后来的大明宫。

李世民也同意了,但是直到贞观九年,当了九年太上皇的李渊去世,大明宫还未完工,建造工作半途而废。后来,唐高宗李治又重新修建,这才逐渐完成,等于说这座宫殿给李渊建的,但是李渊也没有在大明宫住过一天。

除了居住条件差以外,出行也受到限制。李世民限制了父亲李渊的行动自由,在弘义宫居住期间,李渊几乎是足不出户。不是他不想出来,是李世民不让他出来。只有重大的宫廷宴会的时候,李渊才会被允许出席,史书中记载这样的机会有两次:

比如说在贞观四年,搬到弘义宫的第二年,李渊听到了一个好消息:朝廷派出“托塔天王”李靖平定了东突厥,擒获颉利可汗。李渊听后太高兴了,也被允许一起参加庆功宴会,他在宴会上喝酒,跳舞,还弹弹心爱的琵琶什么的,但是这样的机会很少。

三年以后,贞观七年(633年)的十二月,李世民在未央宫设宴,再一次邀请李渊,跟东突厥的颉利可汗等人喝酒。但是史料记载李渊当了太上皇以后,出来参加宴会就这两次,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弘义宫被监视,孤独地度过。

在弘义宫越住越憋屈的李渊,心情非常压抑,心怀不满的李渊对他的儿子李世民非常怨恨,于是开动脑筋,想用歪法子治治他。

李渊想到的这个歪法子就是:生孩子!

在弘义宫的六年时间,李渊化愤恨为生产力。搬家后的李渊虽然年过六旬,却生育力旺盛,整整六年时间,有五年时间都致力于耕耘,生了三个儿子和好多个女儿。

根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李渊一共有41个孩子,包括22个儿子和19个女儿。

在这22个儿子中,有4个是窦皇后所生: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剩下的像李智云什么的都是庶出了。

在女儿中也有长沙公主、襄阳公主、平阳公主这些比较有名的。

在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一箭射死了大哥李建成,这样一来,李世民就成了这些弟弟妹妹们的长兄了,俗话说“长兄如父”,李世民既要抚养这些弟弟妹妹们长大,还要给他们封王封地。

李世民的弟弟妹妹们,让他操碎了心。

先说他的弟弟们,这些弟弟们让李世民极为苦恼,他们长大后给李世民惹了不少麻烦,比如李渊的第六个儿子李元景,李世民封他做荆州都督,后来卷入了房遗爱谋反案,被下令赐死;李渊的第七个儿子,汉王李元昌,李世民把他任命为梁州都督,其在任上放荡不羁,他还想发动对李世民的叛乱,结果李世民和大臣们联手演了一出戏,最后以儆效尤,下令将李元昌处死。

还有李渊最小的儿子,我们熟悉的滕王李元婴,历任滕州、苏州、洪州刺史,每到一地都横征暴敛、欺压百姓、大兴土木,干过的荒唐事不可胜计。除滕王以外,高祖第十五子虢王李凤、第二十子江王李元祥也都品行乖张,所以在百官中流传一句顺口溜——“宁向儋、崖、振、白,不事江、滕、蒋、虢”,就是说宁可流放岭南,也别给这四位亲王当属下。

再说妹妹们,眼看一个个都到了出嫁的年纪,需要找婆家啊,尽职尽责的长兄李世民,不仅要给妹妹们找婆家,比如说李渊的八女儿九江公主,下嫁执失思力;九女儿庐陵公主,嫁给了乔师望,这是第一任安西都护;十三女儿真定公主,下嫁崔恭礼,小说《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一个崔器,其曾祖就是崔恭礼;十四女儿衡阳公主,下嫁著名的阿史那社尔;十五女儿丹阳公主,嫁给了薛万彻。

既然让妹妹们生活的幸福,也要注意门当户对,还要考虑政治上的因素。最关键的是还要准备一份丰厚的嫁妆钱,弄的大唐国库一次次大出血。

李世民就这样,至死都在为自己老爹给自己留下的弟弟妹妹们操心。

不仅李世民的弟弟妹妹们让他操心,李世民自己的孩子们也没让他省心。这就呼应上了16年前,父亲李渊告诫他的那句话:“汝杀吾子孙,他日汝子孙亦复如是”。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让他的父亲很头疼。李世民的儿子长大后也相继谋反,让李世民练练摇头。

贞观十六年,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是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生的第一个儿子,八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太子,可后来太子之位争夺激烈,他深感威胁,想模仿李世民发动政变进而篡位,结果被李世民及时发现,废掉了他的太子之位,被流放到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两年后孤独地死去。

李世民的四儿子魏王李泰,也是长孙皇后生的,本来李世民很看重他,废掉李承乾后,想立他当太子,但是李世民担心他为人凶狠,会对其他兄弟下手,结果被打发到了均州(今湖北省均县)。

随后李世民的三子李恪、五子李佑、六子李愔、七子李恽等先后因为谋反的罪名或者被贬、或者被流放、或者被赐死。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最终活下来,得以善终的只有九子李治和被过继出去的李福。

李世民的儿子们

套用一句经典用语,16年后的李世民坐在那里,看着这些儿子们的叛乱,满眼望过去,都是自己当年的模样。

李世民后来发生的种种轮回报应,也验证了李渊的预言。李世民在谋取最高权力的时候,杀掉了两个兄弟,逼得父亲禅位,他成为最大的获利人。然而在玄武门事变的16年之后,他的儿子们也开始模仿着他造反,甚至还想从他手中夺得皇位,真是令人唏嘘不已,难怪《旧唐书》感叹道:“子弟作藩,磐石维城。骄侈取败,身无令名!”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李渊,父亲,事变,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秦王,字字,李建成,太子,消息资讯,李渊,弘义宫,李世民,李元吉,尉迟敬德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李渊,父亲,事变,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秦王,字字,李建成,太子,消息资讯,李渊,弘义宫,李世民,李元吉,尉迟敬德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李渊,父亲,事变,李世民,齐王,李元吉,秦王,字字,李建成,太子,消息资讯,李渊,弘义宫,李世民,李元吉,尉迟敬德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