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北族风云系列之五·中原王朝与突厥人的“三国志”

北族风云系列之五·中原王朝与突厥人的“三国志”

在上一篇中,我们说到了突厥人艰苦卓绝的崛起之路,后来酋长阿史那土门借助于西魏的资助迅速崛起,并在552年大破柔然,建立突厥汗国,称雄漠北。突厥人取代柔然称雄漠北之后,成为中国新的、巨大的威胁。

是时中国北方当时处于分裂对峙的状态,无法集中实力,西魏北周,东魏北齐政权纷纷屈身奉献,以致突厥人更加跋扈,但随着隋王朝的建立和中国统一进程的推进,中原王朝对于突厥人便改弦更张,中国与北方便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和战,就像一千多年前的匈奴人那样,而这一次剧情却更加的精彩,除了战争之外,各种战略、计谋也被施展开来。

一、复杂、微妙的北周、北齐突厥的“三国志”

阿史那土门在大破柔然后的次年(553)就去世了,其子阿史那科罗即位,但没有多久就去世了,科罗的弟弟燕都(又名俟斤)继承了汗位,号木杆可汗。据中国的史书记载,燕都长的非常奇特,他有着着非常大的脸盘,脸色非常红,大眼睛就像琉璃一样泛着光芒;燕都性格刚勇,多有智略,善于用兵,俨然是一位雄主。而当时南方的北齐(取代了东魏)、北周(取代了西魏)却各有盘算:

北齐蓄意构建两强对峙之局:柔然被打败之后,突厥已经成为新的草原之主,柔然在漠北只是苟延残喘。这个时候,一度与柔然人互相攻伐的高氏掌权者转而扶持力量变弱的柔然,希望在北方草原维持两强相争的态势,以维持北方疆域的稳定。高氏集团的主要目的是连弱以制强,凭借强盛的国势迅速向击败北周,继而建立北齐、突厥、柔然的三国志。

北周着意构建夹攻北齐之局:柔然既败,北周承袭西魏之旧,继续示好于突厥,纵然突厥有时反复无常,北周始终坚持示好突厥。北周的目的主要就是拉拢突厥,以希望连突厥以制北齐。北周缘何如此,只因当年六镇之乱以后,北魏遗产所得无几,国力较弱之故。

当年,北魏分别在阴山——燕山一线设立了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等军镇(具体参见《北族风云系列之三·欲迎还拒的北族汉化之路》),六镇之乱后,士卒散落,宇文氏割据关中,地域虽广,然沃土仅有渭河平原一线,国力孱弱。

而高欢一族得六镇之五,控制关东大部分地区,地广民众,无论是在领土面积、经济实力、人口数量、兵力规模等方面,高氏都大大优于宇文氏。宇文氏所控制的西魏(西魏名为元氏,实柄于宇文氏之手)——北周政权,是故在内便推行“关中本位政策”,以期凝聚出超越山东的力量,对外则示好突厥,以对北周形成夹攻之势,最少也要破坏的北齐的战略。

木杆可汗阿史那燕都能力卓越,553年冬再次大败柔然汗国,柔然部落惊慌南逃,举国奔齐,破坏了北齐的布局,使得其“二虎竞食的”布局难以实现。此时齐国也有问题,高洋在2年前,才迫东魏孝静帝禅位,建立北齐政权。554年春,面对柔然危若累卵不利的局面,正在大举攻伐契丹的高洋,决定在击溃契丹主力之迅速后率军迎战突厥,并保存柔然部族。

当时,突厥首领阿史那燕都以为齐国主力不在,便纵兵饱掠。然而,齐国大军突然杀到后,突厥人惊慌失措,勉强草草组织军队临阵御敌,自然被打的大败,仓皇北逃。高欢的部队一直把突厥追到今天内蒙后,突厥人被迫上表称臣,才收兵回国。高洋把柔然余部安置在雁门关一带,并给了他们很多的粮食布匹,让柔然人成为防御突厥的仆从国。

554年春,在阿史那燕都能力超群,但他被更猛的猛人高洋杀的大败而归后,便害怕起北齐来。突厥人虽知北齐强盛,需要多与北周相亲,纵使北齐反复示好,突厥人虽能与北周互相通婚,但不肯大举南下夹攻北齐,即便与北周约好合攻北齐,但也仅是出功不出力,不时骚扰北齐边境,断不敢大举南侵。而当时,北齐朝廷,也想到了这一问题,每年便也给予突厥人一定的布匹粮食,维持与突厥的关系。后来,突厥人干脆就利用北齐、北周的这种对峙状态,两边捞好处,其势力变得更为壮大。

二、突厥人势力的极速扩张及其内部问题

突厥首领阿史那燕都(木杆可汗)在位时期(553―572),凝聚漠北诸部族势力,利用北周、北齐输送的资源,西败囐哒、东却契丹、北并契骨,凭威势使塞外诸国屈服,使突厥疆域扩展到东至辽海以西,西接西海万里,南抵沙漠以北,北达北海五六千里。木杆可汗为了控制西部地区,把国家分为两部,东部地方由自己亲自管理,突厥汗国的西部地区则由封其叔叔室点密(土门之弟)为叶护(仅次于可汗)。

这一处理,西突厥部分虽以自治的态势存在,并臣服于东方,因为那里大概是现代蒙古的疆域,该地区是传说中狼穴和祖先圣地的帝国心脏。这种双头的实体,使得突厥帝国包括东西方两个权力中心,东突厥想东攻打契丹,而西突厥则与南方的波斯人打了起来,甚至还有联合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东西夹击波斯的外交行为。

当时突厥人虽然地广、人多、势众、但内部问题极多,归纳而言,略有以下三点:

第一,突厥汗国的幅员极为辽阔,内部民族矛盾、文化矛盾极为尖锐。就拿铁勒来说,我们上一讲中说到,突厥一度是冶铁的铁勒诸部之一,后来靠背刺才取得了诸铁勒的领导权,此后,铁勒诸部虽然臣服于突厥,但也是口服心不服气,突厥主力外出时还存在会有后顾之忧。

与突厥相近的铁勒诸部都是如此,更不要说现在新疆、中亚地区的各种绿洲文明、各类小国了,此类政体大多小国寡民,往往依附于强者,谁强盛起来便臣服于谁,故而突厥人虽收获诸部族部族邦国的臣服,但无法深入统治。

第二,不合理的部众分配制度,使得内部山头林立。众所周知,草原部落需逐水草而居,不可能数十万人聚合在一起放牧,他们平时分为多个小部落,战时再汇集到一起。每个小部落都需要有首领,突厥人的可汗领袖便在自己的兄弟子侄成年时,从可汗本来部落中分出一些部众,让其统帅。

各分出的兄弟子侄也称汗,由于突厥人没有明确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突厥自木杆可汗以来,多以弟代兄,以庶夺嫡,失先祖之法,不相敬畏”,这样一来,按法理上来说,诸位兄弟子侄之汗都有继承可汗之位的权力。

第三,缺少明确的法规,突厥势庞大但不强悍。公元564年正月,北周大将杨忠(隋文帝之父)一次与突厥人联合对北齐作战,发现了突厥大而不强的弊病。杨忠撤军返回后,对宇文邕说:“突厥士兵凶恶,赏罚很轻,首领虽多而没有法令,怎么能说难以控制呢?”杨忠甚至还认为派去的使者在妄言突厥强盛。

可见,突厥人因为明确的赏罚系统,而致使士兵有时难以控制,突厥貌似强健,实际上很容易对付。杨忠取消对突厥示好的建议虽未被采纳,但突厥的问题却暴露出来。

统治突厥达二十余年之久的首领木杆可汗(阿史那燕都),在他临死的时候,却不允许自己猛于作战的儿子继承王位,而选择更有智慧的弟弟阿史那库头继承可汗,因为他知道这个庞大的草原帝国,单靠武力已经无法解决所有的难题了。

阿史那库头继位后,称佗钵可汗(572~581年在位),但是木杆可汗的的儿子却不怎么服气,对突厥王庭若即若离,不过这也反映出突厥汗国离心的倾向。

此时的突厥人却自恃强大,虽在厚赠之余,时而恭敬,却不时翻脸不认人,袭扰中国的边境。西魏对突厥“岁给缯絮、锦綵十万段。对突厥在京师者,又待以优礼,衣锦食肉,常以千数”;北齐也争相结好于突厥,“惧其寇掠,亦倾府藏以给之”。突厥可汗他钵恃其强盛,非常傲慢,有一次,竟对他身边的人说:“但使我在南两个儿子(北齐、北周)孝顺,何优无物邪!”

北周联合突厥合击北齐的策略,由于突厥人阳奉阴违,出功不出力,于是北周转而进行内部的不断改革(关中本位政策、均田制度、府兵制等)而逐渐强盛,是时北齐统治集团变得极度腐朽而国势日衰,最终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

周灭北齐后,北齐宗室范阳王高绍义从马邑北逃突厥,突厥他钵可汗出于牵制北周的目的,便支持高绍义称帝,并凡是在突厥的北齐人,都交由他来管理,集聚力量,准备反攻中原。

突厥他钵可汗在几次南侵,均无所收获之后,转而向北周示好,请求和亲。此时北周为消灭北齐残余势力,集聚力量南下灭陈,便同意和亲。当时,北周朝廷派出长孙晟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完婚,长孙晟利用这次机会,竟然发现了突厥人的弱点。

三、长孙晟塑成隋朝和突厥人的“三国志”

长孙晟(551-609年)是关陇贵州集团的重要人物,历仕北周、隋两代,是唐太宗长孙皇后和太尉长孙无忌的父亲。580年,二月初二日,佗钵可汗派遣使者向北周进贡,并且迎娶千金公主,六月,北周静帝宇文阐派遣汝南公宇文神庆、司卫上士长孙晟护送千金公主到突厥完婚,并要求佗钵可汗把北齐余党高绍义送到北周。

佗钵可汗先是不同意将高绍义交还北周,但在收取一定好处后,便假装约高绍义到南面边疆打猎为名,把高绍义给卖给了后周。客观来说,高绍义是突厥人牵制后周的重要棋子,然而佗钵可汗却利令智昏,失信于北齐余部,解北周心腹之患,更使得依附突厥的部落另生旁心,着实不智。由是可见,佗钵可汗是小聪明而无大智慧。

581年,佗钵可汗病死,突厥内部发生了汗位继承的争执,沙钵略可汗最终为众人所认可,而此时,南方的后周政权亦被杨坚所夺取,建立隋朝,是为隋文帝。同年十二月,沙钵略可汗因隋朝对其礼薄,便借口为其妻千金公主(北周公主,匈奴人实行收继婚制),屡次兴兵侵犯代周而建的隋朝,当时突厥人主要劫掠财富,并不在于攻占土地,延边百姓深受荼毒。

长孙晟通过出使突厥,知道了沙钵略可汗、达头汗(室点密的儿子)、阿波汗(木杆儿汗的长子)、突利汗等叔侄兄弟各统强兵,都号大汗,分居四面,内怀猜忌,外示和好,对他们难以力征,容易离间。于是上表隋文帝,详细分析突厥内部的情况,并针对此情况提出“远交近攻、离强合弱”的提议。

隋文帝看表后大喜,因此召长孙晟来和他说话。长孙晟口述形势,手画山川,写出突厥的虚实,都了如指掌。隋文帝听后对他叹赏不已,全部采纳他的计谋。隋文帝派遣太仆元晖出伊吾道,让他拜访达头可汗,特赐狼头纛,假装对他很钦敬,对他很礼貌。达头可汗回访时,隋文帝故意将其使者处在沙钵略可汗的使者之上。

反间计实施后,沙钵略可汗与达头可汗之间果然发生猜疑。隋文帝任命长孙晟为车骑将军,出黄龙道,携带大量钱财赐予奚、契丹等部族,让他们当向导,得以到处罗侯的住处,与他深深交好,引诱他内附朝廷。 如此一来,突厥内部受到分化,甚至反目成仇,沙钵略可汗变得孤立起来。

583年5月,达头汗和阿波汗联合起来,反叛沙钵略可汗,他们互相攻打,用兵不断,各派使节到长安向隋朝称臣,并且求援,隋王朝见离间之计已成,突厥已经分裂东西两部,便都不答应,让突厥人不断内耗。

沙钵略可汗部常年作战损耗日重,于是就向隋朝称臣,千金公主亦上书请求改姓杨氏,做隋文帝的义女,于是隋文帝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赐姓杨氏,将其编入隋朝宗室名册,并派长孙晟等出使突厥。

沙钵略可汗接见隋使时,称身体有病而不能起立,并且说:“从我父亲那辈以来,从不跪拜别人。”千金公主私下对使者说:“沙钵略可汗豺狼本性,过分与他争执,激怒了他,就会咬人的。”

长孙晟便对沙钵略可汗说:“突厥可汗与隋朝皇帝都是大国天子,礼相匹敌,可汗不肯起身跪拜,我们做使节的怎敢违背您的意愿。但是可贺敦是隋文帝的女儿,那么可汗您就是大隋天子的女婿。女婿怎么能不尊敬岳父!”

沙钵略可汗笑着对属下达官贵人说:“看来必须跪拜岳父”,于是起立跪拜,继而对隋称臣。隋朝虽然给了一点赏赐,但并没有具体援助。

直到585年,沙钵略可汗部被西突厥打的大败,隋朝这才出兵救援东突厥,赶走了西突厥的军队,并使得东突厥不被消灭,此后东突厥便臣服于隋朝,隋朝也得以抽出军队南下平定陈朝,并在589年完成中国的统一。

结语

隋王朝的基于突厥内部的问题成功离间了东西突厥,也就使得北方出现了两个敌视的政权,正如北齐未能成功构建的突厥与柔然强对峙的设想。其实,在沙钵略可汗虚弱之时,当时隋文帝次子晋王杨广镇守并州,请求乘突厥内外交困之机出兵讨伐,隋文帝没有同意。

时候来看是极为高明的,因为即便击败突厥人,以当时的条件也无法在漠北长期大量驻军,而突厥人的分裂,使得隋朝、东西突厥之间形成新版的“三国志”,对于中国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结果。

如果如杨广之言,击垮东突厥部,任由西突厥统一突厥部的话,就会使得离间计谋前功尽弃,中国边境的安全也就无法保证。然而这种和平,是建立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的,杨广即位后穷奢极欲,隋朝衰落,东突厥又开始频繁侵扰内地,成为新的威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西魏,风云,系列,燕都,中国,中原,北周,突厥,王朝,阿史那,观点评论,隋文帝,高绍义,北周,突厥,孙晟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西魏,风云,系列,燕都,中国,中原,北周,突厥,王朝,阿史那,观点评论,隋文帝,高绍义,北周,突厥,孙晟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西魏,风云,系列,燕都,中国,中原,北周,突厥,王朝,阿史那,观点评论,隋文帝,高绍义,北周,突厥,孙晟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