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郑和下西洋28次用了7年时间,明朝没有发动机,却能横渡国外洋

郑和下西洋28次用了7年时间,明朝没有发动机,却能横渡国外洋

郑和曾作为大明王朝的使者,前后带领船队七次远赴海外。这支船队规模庞大,尤其是郑和所乘的宝船,被人们称为“万吨巨轮”。郑和所到之处,人们无不为之感到震撼。这次海外探险,是中华向海洋伸出触角的重要开端,也是中外文明开始碰撞融合的重要催化剂。

可这也让我们疑惑,古代科技并不发达,而世界上第一个发动机在十九世纪才被发明出来,这个时间距离郑和下西洋有四百多年,在没有发动机的明朝,郑和的船只又是如何横穿国外洋,到达非洲的呢?

根据《郑和航海图》记载:“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换算成现代的数据是郑和的船高55米,长125米,宽50米,这在当时就是“航空母舰”。

其实当时的人们,对地理、气候已经研究颇深。他们发现,只要每年开始吹东北季风时,顺风而去,顺着海水的流向,路上确定好方向,就可以解决动力的问题。等来年,再次顺着海流和季风,就可以重新返回。这就是我们在地理上学到的季风和洋流,早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智慧,让这些巨轮在大海上驰骋。

古代轮船的运行主要靠人力和风力,人力就是一群人在底仓划桨,通过大量的人力,来实现轮船的航行;风力就是借助风的力量,风吹船帆的时候,会给轮船一个力,这力让轮船运动了。当时这种“之”字型的行船方式,是非常考验航海者的功底的。这种行船方式,也被称为“抢风行船”。

不管当初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什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此次的航海远行,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它不仅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洋探险活动,而且建立了以明朝为核心的东南亚政治体系,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激励了更多国家开始进行海上探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季风,时间,郑和下西洋,明朝,古代,发动机,航海图,轮船,人们,探险,八卦爆料,季风,轮船,郑和,行船,西洋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季风,时间,郑和下西洋,明朝,古代,发动机,航海图,轮船,人们,探险,八卦爆料,季风,轮船,郑和,行船,西洋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季风,时间,郑和下西洋,明朝,古代,发动机,航海图,轮船,人们,探险,八卦爆料,季风,轮船,郑和,行船,西洋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