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高煦:爸爸朱棣给他忽悠出皇帝梦,儿子朱瞻圻为坑爹暗示他造反

朱高煦:爸爸朱棣给他忽悠出皇帝梦,儿子朱瞻圻为坑爹暗示他造反

明成祖朱棣的次子朱高煦,常以李世民自比,他还在做藩王时,就丝毫不隐藏自己的野心。

朱高煦当时所作的《感兴》(其二)中,从其中一句“予才虽未逮,有志当期伸”可以看出,他心中所愿,只有那把龙椅。

为了实现这个愿望,朱高煦成了明朝的造反专业户,只是他数次造反,却从未成功。

白居易发出过“最是无情帝王家”的感叹,朱高煦对此一定感同身受。

他少年时被爷爷朱元璋厌恶,成年后被父亲朱棣忽悠,壮年时和儿子相互举报,最终被侄子用铜缸扣住,活活烧死。

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长女徐氏,温文尔雅、端庄大方,朱元璋听说后亲自上门,希望徐达把长女嫁给他的儿子朱棣为妃。

徐达自然乐意跟皇帝结为儿女亲家,当场叩头谢恩,同意了这桩婚事。

洪武九年,15岁的徐氏与17岁的朱棣成亲。

据《明史》记载,朱棣共有4个儿子,其中3位为徐氏所生,分别是长子明仁宗朱高炽,次子汉王朱高煦,三子赵王朱高燧

朱高煦与大他两岁的朱高炽,虽然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性格、长相等方面却有着天壤之别。《明史纪事本末》记载:

意思是太子朱高炽长得胖,脚还有毛病,走不稳,经常摔倒。

由于身体原因,加上自小喜爱读书,朱高炽养成了好静不好动的性格。

与宽厚仁慈的朱高炽不同,朱高煦“性凶悍”,不爱学习。在父亲朱棣和外公徐达的影响下,他喜欢争勇斗狠,骑马射箭无所不能。

人们往往会喜欢跟自己性格相似的后代,比如汉高祖刘邦,他偏爱性格跟自己比较像的如意,不喜欢懦弱的刘盈。

与朱高炽相比,朱高煦更像朱棣,朱棣的性格又跟朱元璋比较像。

按理说,朱高煦应该更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可事实并非如此。朱元璋对朱高煦没有喜爱,厌恶倒是有不少。

根据史料记载,洪武年间,诸位皇子被派往全国各地驻守,朱元璋想念孙子,朱高煦、朱高炽等皇孙就被送到了京城,在朱元璋身边学习。

朱高炽、朱允炆勤奋好学,深受朱元璋喜爱。

而朱高煦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经常惹怒朱元璋,他言行举止都很轻佻,被朱元璋厌恶。《明史·朱高煦传》曾提到此事:

讨厌朱高煦的不止朱元璋一人,朱高煦的亲舅舅徐辉祖对自己的这个外甥也没什么好感。

建文元年,朱元璋的第一个祭日即将到来。按照规定,藩王必须待在自己的封地,没有命令不能随意离开。于是,朱棣派儿子们前往南京,替自己祭奠父皇。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朱允炆继位,他担心藩王势大,有作乱的可能,便协同大臣齐秦、黄子澄削藩。朱高煦三人进京时,朱允炆正愁处理不了朱棣。

齐秦建议将朱棣的三个儿子抓起来,逼朱棣就范。但黄子澄认为此举不妥,他觉得如果真按齐秦说的做,损害建文帝的名声不说,还会打草惊蛇。

双方僵持不下时,朱高煦三人的亲舅舅徐辉祖得知消息,慌忙赶到皇宫,希望朱允炆把朱高煦等人关起来。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徐辉祖当时特地把朱高煦拎出来评价了一番:

徐辉祖说朱高煦勇猛剽悍,是个无赖,他为人不忠,连自己亲爹的话都不听,如果不趁这个机会把他除掉,以后一定会变成朱允炆的心腹大患。

朱元璋曾经认为朱允炆太过柔弱,并且没有主见,不适合当皇帝。事实证明,朱元璋是对的,朱允炆不忍心关押三位堂弟,拒绝了徐辉祖的提议。

后来的靖难之役证明,徐祖辉对自己这个侄子的评价是非常准确的。

朱允炆削藩,使朝廷与中央的关系势同水火。朱棣不想被中央朝廷蚕食,于建文元年起兵造反,发动了靖难之役。《明史·朱高煦传》记载:

按照朱棣的安排,朱高炽负责镇守后方,朱高煦作为先锋,跟随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

朱高煦率领朱棣的燕军,同朱允炆的南军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他屡建奇功,数次救朱棣与危难之间。《明史》记载:

比如,白河沟之战中,南军兵强马壮、人多势众,又有平安、瞿能父子等骁勇善战之人,燕军被打得毫无招架之力。

朱棣的处境相当凄惨,战马屡次被敌人击中,接连换了3匹战马。朱棣人困马乏,准备退出战场,瞿能发现朱棣要撤,对他紧追不舍。

在朱棣几乎被瞿能追上时,朱高煦率领数千精锐骑兵及时赶到,一马当先冲至阵前,将瞿能父子斩于马下,救了朱棣一命。《明史·朱高煦传》记载: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燕军在这对英雄善战的父子俩的带领下,屡战屡胜,久而久之,开始掉以轻心。

同年十二月,朱棣犯了轻敌的大忌,在东昌受敌方将领盛庸引诱,陷入南军的包围。

燕军大将朱能拼死护着朱棣突出重围,名将张玉不了解战况,冲入包围圈被杀。

燕军撤退,朱棣落单,幸亏朱高煦再次带兵赶到,击退了朱允炆的南军。《明史·朱高煦传》有云:

这场大战被称为东昌之战,是朱棣在整个靖难之役中败得最惨的一战。

朱棣给朱高煦画饼的事,发生在浦子口之战。建文四年,朱棣的燕军,与老对手盛庸率领的南军在浦子口开战,大败而归。

这场战争的失败,令朱棣产生了跟朝廷议和的念头,正在这时,朱高煦又一次及时到场。《明通鉴·卷十三》:

朱棣看到朱高煦赶来,喜不自胜,亲切地摸着儿子的背说道:“加油呀,你大哥体弱多病。”

朱棣这话什么意思呢?他暗示朱高煦,你大哥身体不好,很可能英年早逝,你现在拼尽全力帮我夺下江山,以后这一切都会是你的,不让你白干。

朱高煦听了父亲这番话,作战更加勇猛、不顾生死,成功击退盛庸率领的南兵。此后,燕军长驱直入,兵不血刃入主应天府。

作为失败的一方,建文帝朱允炆自焚而亡,朱棣成为新任皇帝。朱棣坐上皇位后,并没有像当年暗示的那样立朱高煦为太子。

原本朱高煦对皇位并不感兴趣,早年朱元璋下旨,封朱高炽为朱棣爵位的继承人,这是朱高炽作为嫡长子应有的权利,因此朱高煦没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朱棣浦子口之战时,一句“勉之!世子多疾”,给朱高煦忽悠出了皇帝梦,却又不肯为他圆梦。

朱高煦已经对皇位生出觊觎之心,如今不能从父皇那里得到,就只能靠自己争取了。为了实现皇帝梦,朱高煦成了明朝的造反专业户。

永乐十五年,朱高煦实在太想当皇帝,命人给自己做了一套皇帝、太子才有资格享用的装备,比如车马、服装等。

朱棣知道后大发雷霆,要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二儿子贬为庶人。

已经成为太子的朱高炽心地善良,在他的苦苦哀求下,朱棣这才放了朱高煦一马,只把朱高煦赶到乐安作为惩罚。

朱高煦身在乐安,依然对皇位念念不忘,为了掌握京城的最新消息,儿子朱瞻圻被他留在京城做眼线。

朱瞻圻是朱高煦的嫡次子,关于这对父子的关系,朱棣的评价是:你们父子俩怎么忍心呢?

早年,朱瞻圻的母亲因惹怒朱高煦而被处死,朱瞻圻因此对父亲怀恨在心。

为了帮母亲报仇,他屡次私下收集父亲朱高煦的罪证,并向爷爷朱棣告发。《明史·朱高煦传》记载:

对于自己儿子和孙子的所作所为,朱棣痛心疾首地说:“尔父子何忍也”。有这样的父子关系,朱高煦把朱瞻圻留在京城当眼线,可不是明智之举。

朱棣驾崩后,朱瞻圻变成了大孝子,不遗余力地帮朱高煦打探京城的消息,为了将朝中风吹草动全部告知父亲,他加派人马往返于永乐和京城之间,每天晚上能派出六、七批人马。

朱瞻圻的“孝心”其实包藏祸心,他传给朱高煦的消息,有一些是自己胡编乱造的。比如朱瞻圻告诉朱高煦:

他骗朱高煦朝廷准备发兵攻打乐安,想撺掇自己的亲爹起兵造反。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朱瞻圻想坑爹,但他爹也不是省油的灯。朱高煦比朱瞻圻更绝,他把儿子这段时间写给自己的密报,一股脑儿交给了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把朱瞻圻叫来骂道:“你在父子兄弟间挑拨离间,我看你年幼,饶你一命。”虽然命没丢,但朱瞻圻还是被贬为庶人,发配到凤阳看守皇陵去了。《明史·朱高煦传》记载:

不久以后,朱高煦造反,朱瞻圻被他痛恨的父亲被牵连而死。

为了得到皇位,朱高煦“锲而不舍”,努力多次,始终无果。朱高煦的每一次尝试,都会惹得朱棣勃然大怒。

多亏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战功卓著,以及大哥朱高炽苦苦求情,否则一条命肯定不够他用。父亲和大哥的包容,令朱高煦有恃无恐,愈发嚣张跋扈。

后来,朱棣去世,朱高炽继位,可惜他命短,只当了10个月皇帝就驾崩了。不巧的是,此前朱高炽计划迁都,把太子朱瞻基派到南京视察去了。

皇帝去世,太子不在首都,这对朱高煦来说,简直是喜从天降。他得知消息后,迅速派出杀手潜伏在南京通往北京的路上,截杀侄子朱瞻基。

不过,由于朱高煦准备得不够充分,加上朱高炽的妻子张皇后故意隐瞒丈夫的死讯,导致朱高煦的消息有些滞后,朱瞻基因此得以活着回到北京,顺利继承皇位。《明史》记载:

朱瞻基登基后,效仿父亲,厚待朱高煦,“凡有求请,皆曲徇其意”。可惜他的示好并没有浇灭朱高煦的狼子野心,反而让朱高煦更加肆无忌惮。

朱高煦心想,父亲当年夺了他侄子朱允炆的江山,我为什么不能跟我的侄子抢一抢?宣德元年,朱高煦模仿朱棣,以“靖难”为口号,起兵造反,史称“高煦之乱”。

网络图片

朱高煦有朱棣的野心,却没有朱棣的脑子。因为朱高煦选择的帮手,是当时的第一朝臣张辅,人家大权在握,过得安安稳稳,怎么可能陪他冒险。

因此,张辅收到朱高煦的求助信,第一时间就当作证据交给了朱瞻基。证据确凿,朱高煦谋反的罪名已经坐实。

如此一来,朱瞻基发兵平叛就师出有名。他接受大臣杨荣的建议,率领30万大军,御驾亲征。叛军见皇帝亲自领兵,气势瞬间弱了几分,还没开打,朱高煦麾下大将就跑了一半。

朱瞻基来到朱高煦的老巢乐安,围而不攻。城中叛军人心惶惶,很多人产生了活捉朱高煦,献给皇上的想法。《明史·朱高煦传》记载:

此刻的处境,令朱高煦再也没有以前的嚣张,他身着素衣,偷偷从密道出城,跪在自己的侄子面前请求原谅。朱瞻基的平乱,就这样轻松地完成了。

历朝历代,造反者从来没有好下场。参与“高煦之乱”的文臣武将,都为此丢掉了性命,但始作俑者朱高煦,仅仅失去了自由。

朱瞻基把朱高煦贬为庶人后,专门修了一个名为“逍遥城”的院子,把他全家关在这里。朱高煦在逍遥城,吃喝不愁,除了不能出门,没什么不好的。

网络图片

朱瞻基顾及叔侄情分,不过多计较,朱高煦能平平安安活在逍遥城还挺好的。可朱高煦偏不,他非要把自己做死。

某天,朱瞻基带着一个太监到逍遥城看望叔叔,朱高煦不知怎么想的,一个“扫堂腿”,把侄子绊倒在地。《国朝献徵录·汉庶人传》记载:

朱瞻基忍无可忍,派人找来一口300斤重的铜缸,把朱高煦扣在下面。朱高煦孔武有力,竟然硬生生把铜缸举了起来。

网络图片

这下朱瞻基更生气了,直接让人在缸周围生火,把朱高煦烧死在缸里。事后,朱高煦的九个儿子被任性的父亲牵连,也丢了性命。

从靖难之役中所向披靡的猛将,到铜缸里的一块烤肉,朱高煦有这样的结局,归根结底是因为贪婪。

父亲、大哥、侄子都给了他悬崖勒马的机会,哪怕他抓住一次,也不会落得这个下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朱高炽,朱瞻圻,朱元璋,明史,皇帝梦,朱高煦,儿子,朱允炆,朱棣,爸爸,朱高炽,朱瞻基,朱瞻圻,朱高煦,朱棣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朱瞻圻,朱元璋,明史,皇帝梦,朱高煦,儿子,朱允炆,朱棣,爸爸,朱高炽,朱瞻基,朱瞻圻,朱高煦,朱棣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朱瞻圻,朱元璋,明史,皇帝梦,朱高煦,儿子,朱允炆,朱棣,爸爸,朱高炽,朱瞻基,朱瞻圻,朱高煦,朱棣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