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被严重忽视的芈启:平嫪毐首功,任丞相十载,后反秦称王大败秦军

被严重忽视的芈启:平嫪毐首功,任丞相十载,后反秦称王大败秦军

被严重低估的芈启:平嫪毐首功,任丞相十载,后称王大败秦军精锐

""《大秦赋》中似乎有意忽略了楚系一派在秦国的影响,不仅低估了华阳太后的影响力,更严重低估了芈启的力量。事实上,从宣太后芈月开始,楚系一派在秦国能量巨大,华阳太后作为楚系一派的核心力量,对大秦朝堂拥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而芈启则是直接实施这种影响力的关键人物之一。""

历史上,芈启可是平定嫪毐之乱的首要功臣,接替吕不韦担任大秦丞相十余载,期间灭过韩、赵、燕三国,后来叛变秦国成为楚王,直接与嬴政作对,导致秦军20万精锐一败涂地。可惜的是,在《大秦赋》中,直到快40集了,芈启从来只是个默默无闻、偶尔出场露个面的小角色。

01楚人熊启甘愿留在秦国当官

在春秋战国及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是家族共有的符号,而氏则因封地、官名、职位名等有所区别,具体到楚国,虽然都是芈姓,但也有屈、景、昭、熊等氏上的区别。

芈启,确切的说应该是熊启,属于华阳太后楚系一派,在大秦历史上是个重要人物。《大秦赋》虽然有许多虚构的成分,但一些关键人物不能缺席,比如熊启。芈、熊本是一家,再加上芈启在剧中与华阳太后的关系,因此芈启便是熊启,否则后面的故事就算演下去也无法自圆其说。熊启在秦国被封为昌平君,是楚考烈王之子。在《史记索隐》中有记载:

""楚悍有母弟犹,犹有庶兄负刍及昌平君。""

楚考烈王去世后,其子熊悍、熊犹、负刍和昌平君熊启都做过楚王。熊启楚人和丞相的身份,在《史记索隐》中也有明确的记载:

""昌平君,楚之公子,立以为相,后徙于郢。""

既然熊启是楚人,为何在秦国当丞相呢?原来,楚考烈王熊元,同当年嬴政的父亲嬴异人一样是质子,只不过嬴异人在赵国为质子,而熊元在秦国为质子。巧合的是,后来熊元也是设计逃回楚国称王的,可见当时质子的处境并不好过,经常会成为各国之间交易的筹码,弄不好还会命丧黄泉。

在秦国的时候,熊元娶了秦女,并生下熊启。熊元比嬴异人幸运,他在秦国有华阳夫人等楚系一派的帮助和支持,日子要好过一些。至于熊启为何后来没有回到楚国,原因一是因为熊启同华阳夫人一样,按照秦律法属于秦人,二是因为熊启是庶子,回到楚国还不如留在秦国发展。

由于华阳太后的楚系一派需要在秦国要职上安排人,而嬴政也需要华阳太后一派抗衡赵太后与吕不韦,因此熊启在秦国受到重用,且职位并不低,这从平定嫪毐之乱中就可以看出来。

02平定嫪毐之乱首要功臣

嫪毐叛乱时,秦始皇遭遇空前的危机。当时嬴政正在雍城举行加冠之礼,都城咸阳空虚,嫪毐偷用玉玺,调用秦军,加之嫪毐本身也是长信侯,平日里门客众多,在咸阳城势力也不小,一旦成功,将严重威胁嬴政的王位。关键时刻,嬴政派遣吕不韦、昌平君和昌文君带兵,前去咸阳平定嫪毐叛乱。《史记》记载:

""令相国、昌平君、昌文君发卒攻嫪。""

吕不韦当时是相国,大秦的丞相,而昌平君仅排在吕不韦之后,根据大秦的官制,昌平君应当是御史之类的""副丞相"",在秦国地位很高。即便如此,为何又说昌平君是平定嫪毐的第一功臣呢?

吕不韦虽然权倾朝野,但只是文官,唯一一次带兵打仗是消灭东周,但当时东周毫无还手之力,秦军压境,稍作抵抗便投降了。所以吕不韦并不擅长直接带兵打仗,在平定嫪毐叛乱时,应该主要是昌平君和昌文君带兵直接与嫪毐对抗。

况且,嫪毐本是吕不韦的家臣,也是他将嫪毐介绍给赵太后,所以嫪毐之乱的根在吕不韦,他平定嫪毐之乱属于自己应尽职责。这样说起来,还是直接去对抗嫪毐的昌平君立了首功。

03接任吕不韦丞相之位十余载

破铜烂铁中,竟然藏着大秦的惊人真相。平定嫪毐之乱后,因为吕不韦与赵太后、嫪毐的特殊关系,被罢免了丞相一职,一年后在嬴政的压力之下自我了断生命。那么吕不韦之后是谁接任丞相呢?史书之中一直找寻不到,直到1982年,考古专家在一堆破铜烂铁之中发现了真相。

在准备回炉熔化的一堆破烂中,专家意外发现一个铜戈,这上面刻有""十七年,丞相启、状""等字样。据考证,这是大秦的铜戈。在位超过十七年的秦王只有两位,一位是秦昭王,一位便是秦始皇,而秦昭王十七年的丞相是魏冉,所以这位启是秦始皇的丞相,也就是熊启。

此时的李斯,还只是大秦的廷尉,地位远在熊启之下,秦始皇统一之后又过了几年,李斯才当上丞相。李斯是受到嬴政的赏识,但在《大秦赋》中,明显将其美化和神话了。

嬴政亲政之后,大秦武有王翦,文有熊启,在嬴政的带领下开启了消灭六国的统一之路。熊启在位时间大约有11年,在这11年里,熊启辅佐嬴政消灭了韩、赵、燕三国,为大秦立下赫赫战功。

但就是这样一位对大秦有功的丞相,为何后来反叛嬴政,还导致了20万秦军全军覆没呢?

根据《史记》记载,昌平君熊启是在秦王政21年迁徙到郢陈的,从嬴政身边的丞相到秦楚边境的郢陈,昌平君事实是被罢了相权的。与熊启一起被罢免的,还有大将王翦。一文一武,为何同时被罢免?

原来,此时嬴政在消灭了韩、赵、燕等国之后,开始对老牌强国楚国动手了。楚国也曾带甲百万、人口众多、地域辽阔,虽然实力衰落,却也""瘦亡的骆驼比马大""。在对楚国动武一事上,李信只要20万秦军,王翦却要60万秦军,年轻气盛的嬴政认为王翦老矣,于是罢免王翦,任用李信统兵。

楚国是昌平君的母国,楚国大力扶持楚系一派,也是希望能够保全楚国。因此,昌平君应该是不同意嬴政对楚国动武的,或者是有不同意见,惹恼了嬴政,才被嬴政派到郢陈,事实上相当于流放了。嬴政将昌平君下派到郢陈也是有深意的,《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

""二十一年,韩王亡。昌平君居其处。""

原来,韩国灭亡后,韩王安被俘虏,安置在郢陈一带,后韩人作乱,大秦将其处斩。郢陈原先是楚国,后来被秦占领,因此在秦楚边境。郢陈一乱,楚国蠢蠢欲动,因此嬴政派昌平君到此地,既有惩戒之意,也有令其安定郢陈人心之意。

05成为楚王大败20万秦军精锐

嬴政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让昌平君到郢陈却为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深受嬴政信任的李信,带领20万秦军精锐,从郢陈出发,先后占领楚国多地,眼看就要占领楚国全境,秦军胜利在望。

可就在这关键时刻,昌平君在郢陈叛乱,直接威胁秦军大后方。李信被搞了个措手不及,急忙回师,回防郢陈,却不曾想被项燕的楚军伏击,项燕和昌平君内外夹击,大败李信,20万秦军伤亡惨重。

田余庆先生在《说张楚》一文中逻辑严密,分析到位。按说这李信此前在灭赵国和燕国之战中也立下赫赫战功,战略战术并不差,若不是昌平君熊启在背后突然捅了一刀子,说不定李信早就消灭楚国、胜利班师回朝了。

其实王翦复出之后,攻击楚国的路线基本和李信相同,只不过这次王翦先是派出部分秦军围攻昌平君所在的郢陈,大部队则一路杀奔楚国,一直打到楚国都城寿春,楚王负刍也当了俘虏。

昌平君熊启面临的压力也很大,被迫撤到淮南。因为身上有楚王室血脉,在楚国灭亡后,熊启被项燕拥立为楚王。当年的同僚王翦依旧不依不饶,根据《史记》记载:

""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亡,项燕遂自杀。""

结束语

作为大秦的昌平君、嬴政的丞相、末代楚王,熊启本应是《大秦赋》中的重要演员之一,可惜的是在剧中出场并不多,地位也没那么高,倒是名不见经传的阳泉君成了重要角色。其实,昌平君熊启所做的事情,比阳泉君要多太多了。

不管是秦人还是楚人,昌平君身上都有股血性,在楚国要遭秦军进攻时敢于顶撞嬴政,在李信大军威胁楚王时敢于作乱,在成为末代楚王面临秦军时敢于战亡。也许正因如此,在当年熊启和项燕战亡的地方,陈胜吴广才借他们的名声奋起反抗大秦暴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嬴政,丞相,大秦,称王,秦国,吕不韦,昌平,熊启,平定,华阳,消息资讯,嬴政,吕不韦,熊启,昌平君,楚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嬴政,丞相,大秦,称王,秦国,吕不韦,昌平,熊启,平定,华阳,消息资讯,嬴政,吕不韦,熊启,昌平君,楚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嬴政,丞相,大秦,称王,秦国,吕不韦,昌平,熊启,平定,华阳,消息资讯,嬴政,吕不韦,熊启,昌平君,楚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