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丨探析唐代散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丨探析唐代散官制度的发展历程

唐朝沿袭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官员制度分得也很详细,比如职官、散官、勋、爵等。

简单来说,职官就是有实权的官职;散官是有名无权的官职,勋是荣誉称号的官职、爵则是士大夫传下来的职位。

举例说明,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中写道:"第十三叔银青光禄大夫、使持节蒲州诸军事、蒲州刺史、上轻车都尉、丹阳县开国侯真卿……其中,银青光禄大夫是文散官,丹阳县开国侯是爵位,上轻车都尉是勋,蒲州刺史是职官。

浅析散官在唐朝的演变,可以很好地了解唐朝的变革和官职的区分。

一、散官的由来——改变士族格局

西魏时期,宇文氏为了巩固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抗衡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进攻,建立了胡汉混杂的关陇政权。

这一政权对于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它没有士大夫的文化传统,也没有实现和名门望族的联姻,因为成为了"贵而不清"的现象。

为此,唐朝统治者在建国初期试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利用门第,跻身清流阶级

根据《新唐书·裴寂传》中记载:唐高祖曾经说,我们家族是陇西的旧族。世代跟其他贵族联姻,起义时一呼百应,不到三个月就拥有了天下。

从这段历史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帝王很喜欢夸耀门第,认为自己的家族是顶级士大夫,认为"无德之时尤其重门荫"。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人们重视门第,鄙视寒门的等级观念。

2、压制旧士族

唐太宗在《氏族志》中明确提出"不论数代以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唐朝建立初期,山东崔氏为一等,但是唐太宗对此不满意,因为唐太宗跟崔氏有旧嫌,并且认为以旧时士大夫为一等,不利于中央集权,也不利于加强皇权。

于是,为了破坏旧士族声望,唐太祖利用皇权,将山东崔氏从一等变成三等,把自己李氏家族升为一等。

为了遏制旧士族,唐太宗还颁布了"禁卖婚诏",也就是限制唐朝官员和山东大户通婚。

这样从根本上杜绝了旧士族利用社会声誉,影响朝廷格局,从而加强了唐朝的统一管理。

然后,事与愿违,在唐朝初期,虽然旧士族经过了几次打击,但是实力并没有削弱。

唐太宗为了持之以恒地加强对旧士族的打压,实行以今天的官职确定阶级的政策,唐朝实行了稳定并且严密的散官制度。

散官制度开始于隋朝,在隋朝有实际职务的官称叫职事官,有官名没有职事的官称叫散官。

散官在唐朝并没有真正的权力,只是用来代表官员身份高低的"品位概念"。

二、散官的作用——散官决定了唐朝官员的衣服颜色

在封建社会,人们穿着衣服的颜色代表了阶级的等级。在唐朝,三品及以上穿紫色,四五品穿绯红色,六七品穿绿色,八九品穿青色。

唐朝的散官,从下九品的将仕郎到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一共29级,官职决定了官员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

按照道理,江州司马是从五品下,应该穿绯红色官袍,可是白居易当时穿的衣服是最低等级颜色青色的,难道是白居易写错了?

不,江州司马是职事官,白居易的职事官升得快,但是他的散官升得慢,还是从九品下降仕郎,所以他只能穿青色官袍。

大多数情况下,各个级别的散官只能穿对应颜色的衣服,有特殊情况,又会不一样。

例如,唐朝伟大诗人杜甫,他是剑南西川节度参谋,宣义郎、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此刻,杜甫的散官官阶是宣义郞,从七品下,只能穿绿色官袍,但他是赐绯鱼袋,所以他可以穿绯红色衣服。

鱼袋,在古代是用来装官员身份证鱼符的。当皇帝为了表示重视某个官员,或者给予他奖励,就会恩赐给官员一个比他高一级的颜色官袍,这种行为就叫做"赐×鱼袋"。

当官员有了这个鱼袋后,就可以穿比自己更高一级颜色的衣服了。

由此可见,散官在唐朝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官员的穿着更是至关重要。一个人的身份地位的确定需要靠散官来决定。但是在唐朝初期,散官进阶很慢。

三、散官的特点

存在即合理,散官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散官的官职越高,和职事官的结合就越紧密。

在低级散官中,还会有职事官和散官分离的情况,但是到了高级散官中,散官都可以成为本品,消除了职事官和散官分离的现象。

其次,"职事则随才录用,或从闲入局,或去高就卑。迁徙出入,参着不定",由此可以看出,职事官是跟着国家需要随时变化的,而散官则一般不会变化,轻易不会升降。

不过也有特殊案例,在唐宪宗时,李绛被提拔为宰相,但是他的散官是朝议郞,为了能够让他的散官匹配上他的职事官,皇帝很快升了唐绛的散官职。

再次,只有散品没有职事的散官,他的地位仅仅比平民高一点,只有成为了职事,才能论等级。也就是只有成了职事官才能有高的社会地位。

最后,虽然散品和职事品都是九品,但是散品的阶级越高,限制越多,要求也越多,当然享受的福利也越大。散品能清楚明了地显示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散官制度本身就是为了长期稳定社会等级,去除之前旧的士族大夫,建立新的等级制度。

四、散官的消亡

在唐朝初期,散官完成了它的使命——削弱了旧士族的声望,培养了新士族。

在唐朝,封爵、亲戚、兹荫是以门荫为依据的,就是奖励和分封唐朝的新贵。在唐朝初期,获得高级散品的人大多数是靠跟皇帝出生入死打江山的关陇贵族。

门荫也就是一品到五品的官员可以关照自己的子孙,从而加强了唐朝中央集权,福祉可以荫庇延续到他们的后代。

唐王朝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摧毁了旧士族的观念,建立起了以唐朝皇室为核心的社会等级制度。

以散品为纽带,将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改变士大夫的格局,从而和平稳定地更换社会格局,实现了唐太宗"以今日冠冕为等级高下"的目的。

到了武则天时期,散官制度又进行了改革,出现了"泛阶级"。所谓的泛阶级指的是所有的文武官员不用进行考核就可以直接加阶。

这是因为在唐初时期,散官职位比较高的都是跟随高宗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将,他们不仅享受显赫的地位还能享受特权,从而会保护唐朝政权的利益。

而当武则天当政时,这些拥有特权的人不听从她的指挥,成为了她的政敌,为了巩固特权,武则天发展科举制度,为庶族和地主创造条件,培养自己势力,分封散官。

随着时间推移,到了唐末,散官没有实际意义,分封随意,加封泛滥,高级官员多于低级官员,人员多,结构庞大,再加上政治腐败。散官的作用一天不如一天。

散官在唐初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管是唐太宗还是武则天都用散官稳定了自己的政权,加强了中央集权,平衡了各个阶级的关系。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散官的弊端又出现了,当随意分封和加阶,散官变得廉价而无用,很多时候,散官成为了可有可无的职位。散官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历史的选择。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探析,帝王,唐朝,唐代,武艺,制度,衣服,士族,官职,的发展,消息资讯,职事官,唐太宗,唐朝,散官,官员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探析,帝王,唐朝,唐代,武艺,制度,衣服,士族,官职,的发展,消息资讯,职事官,唐太宗,唐朝,散官,官员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探析,帝王,唐朝,唐代,武艺,制度,衣服,士族,官职,的发展,消息资讯,职事官,唐太宗,唐朝,散官,官员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