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要大臣猎熊,汤和不去,众人不解,汤和亲信:把熊字拆开

朱元璋要大臣猎熊,汤和不去,众人不解,汤和亲信:把熊字拆开

近期,一部名为《山河明月》的电视剧刚刚播完,这部剧主要讲述了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朱棣从少年将军成长为一代帝王的故事。

而剧中,朱元璋与重臣徐达之间的兄弟情也令观众们留下了不少欢声笑语和感动的眼泪。

但电视剧终归是演绎出来的,经过了编剧艺术的加工,与真实历史还是有差别的。

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位帝王不是猜忌重重、东猜西疑的,朱元璋尤其如此。

晚年的朱元璋,为了稳固皇权,替自己那脾性软糯的皇长孙朱允炆铺平帝王路。

几乎将一直跟随在自己身边的近臣们全部拉下了马,甚至诛杀九族。

然而,却有一人安全地活了下来,他便是信国公汤和。

汤和为何能从帝王的猜疑中活下来呢?答案可以从洪武年间朱元璋率众臣打猎时的一件小事说起。

弃熊!保命!

朱元璋的帝王之位是一路打上来的,尚武的他十分喜欢打猎。只要来了打猎的心思,便会招呼上一众人上山畅快一番。

一次,朱元璋如以前一样邀请了和他一同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出发去打猎。

一切准备就绪后,朱元璋突然对众人说了一句掏心窝子的话:

大明的江山能有现在这般盛况,全靠诸位陪我一起奋死拼搏。而今,这盛世荣耀自当与尔等共享!

虽说帝王的这一番话无人会当真,但也着实令这些心腹们内心涌动、感激不尽。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恭维奉承起来,一派君臣和睦、其乐融融的样子。

到达围猎场后,朱元璋正准备操弓寻猎时,有一侍卫前来禀报,说是围猎场中正有黑熊出没。

且根据从周边百姓那里打探来的消息,这头黑熊凶猛无比,力气大得令人害怕,攻击意图也特别的强烈。

为了能顺利打猎,也为了周边百姓的安全,这头威胁性十分大的黑熊是必须要除掉的。

身为帝王的朱元璋自然是不可能亲自去猎杀这头黑熊的,那么这猎杀之人该怎么确定呢?

已是晚年的朱元璋看了一圈自己的这些臣子们,心里有了一番思索。

随后一直在静静等待帝王发话的臣子们就听到了这样一句话:

诸位爱卿,有谁愿意替朕去将此熊猎杀?

能替皇上办事,也就意味着在皇上面前又多了一次露脸的机会。这样一个明摆着立功的好时机自然是得到了大家的踊跃自荐。

看着热情高涨的大臣们,朱元璋虽是面露满意之色,但内心的真正想法也只有他自己清楚。

当朱元璋看到信国公汤和并没有积极参与到这件“美差事”,而是安静地垂手站在一旁后,勾起了他的一丝好奇。

朱元璋不禁问汤和:汤爱卿因何不愿帮朕捉熊?

得到的回答是:回陛下,并不是臣不愿意,而是臣年事已高,实在是有心无力。

且从去年开始,臣不知怎么看到刀剑这类兵器就会不由得感到心颤害怕,甚至还会浑身发抖。

接着朱元璋就看到正在说话的汤和脸色刷的一白,呼吸也急促了起来。

在陛下面前失仪的汤和十分惶恐地跪了下去,大呼:臣无能,愿陛下恕罪!

朱元璋本就没有为难汤和之意,见状,便命人将汤和带下去好生照料。

随后朱元璋继续关注着在围猎场里奋勇猎杀黑熊的众臣。

此事过后,汤和的亲信十分不解汤和拒杀黑熊的选择,面对亲信的异议,汤和只是一笑带过。

然而不久,汤和的亲信便理解了汤和的笑中深意。因为,朱元璋开始大量给身边的重臣们找罪名、下诏狱。

诸如开国功臣韩国公李善长、朱元璋的亲外甥大都督李文忠都成为了阶下囚,唯独信国公汤和是个例外。

直到此时,汤和的亲信才发现,朱元璋处罚的大臣几乎都是当时在围猎场上奋勇杀熊之人。

躲过生死一劫的汤和说出了他在围猎场上拒绝猎熊的真正原因。

汤和对曾经不解的亲信说道:“熊”拆开是“能”与“灬”。

“能”代表有能之人,“灬”代表着一点贪、一点怨、一点恨、一点愤。

因而得“能”弃“熊”是为明智; “能”“熊”兼揽实则是自做为“熊”,等着被抓。

然而回过头细想一下,汤和被朱元璋网开一面,仅仅是因为他在围猎场上没有出风头吗?

当然没有那么简单。

识时务者为俊杰

《明史·汤和传》里记载着这样一句话:“与太祖同里”。

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是汤和与朱元璋有着同乡这一层关系,不仅如此,汤和还是朱元璋参军的介绍人。

汤和自小便父母双亡,这样的处境让他不得不健壮起来,弓箭和烈马是他最喜欢的“玩具”。

在汤和二十六岁这一年,也就是元至正十二年,他带着十几个兄弟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

或许是因为儿时玩游戏时,汤和便是那孩子王般的存在,他在统领作战上面十分得心应手。

很快,汤和就从百户升为了千户,手底下掌管着一千五百多人。这时,汤和想起了在皇觉寺当和尚的儿时伙伴朱元璋。

汤和给朱元璋写了一封信邀他一同投入到军营中来,朱元璋欣然答应。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汤和是个打仗的能手,朱元璋自然也不是等闲之辈。

且朱元璋的升职速度比汤和还要快,担任镇抚之职的他级别是在汤和之上的。

不论是年龄上还是军龄上,汤和都比朱元璋的资历深。

然而身为晚辈的朱元璋职位却比自己高,通常来讲的话,汤和应当是极为不满的。

但《明史·汤和传》记载:“从取和州。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和长太祖三岁,独奉约束甚谨,太祖甚悦之。”

可以看出,汤和对于朱元璋在郭子兴眼中更受重用这一情况,并没有表达出任何不满,反而很是尊重朱元璋,心甘情愿听命于他。

汤和此举自然同样得到了朱元璋的信任和赞赏。此后,更是带着汤和屡屡建功。

从元至正十三年攻打大洪山寨升为万夫长,到至正十四年攻克滁州成为管军总管;

再到至正十六年仅用一天时间攻下镇江晋升为统军元帅;

后来又到了至正二十七年拿下了朱元璋的劲敌张士诚成为了大明王朝的开国将领。

汤和的平步青云归根到底都得益于他当年委身追随朱元璋这一识时务者为俊杰的举动。

然而人一旦长居高位,便会不由自主地飘忽所以然,进而犯错。

男人大多好饮酒,汤和更甚,且他的酒品并不是很好。汤和喜欢在喝酒之后处理公务,常常在酒意正浓之时错杀无辜之人。

于是汤和的属下想了一个办法,做了几个假人头,并泼上了红色的染料。

这样在汤和发酒疯的时候就可以顶上去,防止他再度错杀被政敌抓住把柄。

汤和的酒品不仅易怒,还易忘事。他的酒劲一旦过去了,睡醒便会忘记之前发生的一切。

但若他所犯的错误触犯了朱元璋,汤和必定是将错误时时刻刻揣在心底警醒自己。

《明史·汤和传》记载了汤和的所犯之事:

守常州时,尝请事于太祖,不得,醉出怨言曰:吾镇此城,如坐屋脊,左顾则左,右顾则右。太祖闻而衔之。

简单来说,就是汤和在驻守常州之时,一次喝醉了酒,放言炫耀到自己手中的权力如何使用,全凭自己说了算。

这明显大逆不道的话语自然会被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即便这只是汤和的醉话,但谁能保证不是酒后吐真言呢?

再后来,到了朱元璋为众臣封侯拜相之时,汤和非但没有加官进爵,还被削低了爵位。

更严重的是,汤和还在全朝的文武百官面前被朱元璋点名呵斥,直指那一次的酒后妄言。

汤和深知,丢了面子并不是什么值得计较的事情,他害怕的是从此失去帝王的信任。

为此,汤和行事越发谨慎。

等到汤和再度带兵打仗之时,汤和宁愿行事以谨小慎微为主而导致进兵不力,也绝不愿意留下丝毫被人打小报告的机会。

果然,那次伐蜀虽然没有获得巨大成果,但汤和也没有被朱元璋厌弃,相反还获赠了家乡濠州的五千亩官田。

经过酒后妄言一事后,汤和重新审视了他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清醒的意识到了朱元璋早已不是儿时玩伴,而是一国之主。

再从后来的汤和拒绝帮朱元璋猎熊一事中可以看出,他似乎早已洞察了朱元璋的收权之心,并为自己的未来做好了打算。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眼看着身边的昔日好友一个个沦为阶下囚、刀下魂,汤和前思后虑,最终决定主动向朱元璋上交兵权,功成身退。

《明史·汤和传》记载:帝春秋浸高,天下无事,魏国、曹国皆前卒,意不欲诸将久典兵,未有以发也。

基于此,汤和对朱元璋说:臣已年老,没有能力再堪当大任、为国效力。因而意愿还乡、颐养天年。

面对汤和的请求,朱元璋甚是大悦,连一丝挽留之意都没有,直接派了三百名侍卫护卫其安全,准予了汤和致仕。

回乡后,汤和仍旧处处约束自己,并定了一条准则:对朝廷之事守口如瓶,对地方官员敬而远之。

总之,就是让自己位于庙堂之外,不再踏进浑水之中。除此之外,汤和还再三嘱咐子孙后辈行事低调、不可张扬。

因为,汤和清楚朱元璋还没有完全相信自己,在他的周边一定有着朱元璋安排的眼线,时刻监督着自己。

为了让朱元璋安心,汤和每过个一年半就会进京向朱元璋汇报自己的近况。

每当这时,汤河都会带上一句“臣每天遥拜南京,祝愿着陛下龙体安康、王朝盛世太平,如此,才敢放任自己享乐。”

此话,虽说得过于夸张,但并不妨碍朱元璋爱听,且朱元璋也是清楚汤和回乡后的一举一动。

在听闻汤和的退休生活每日仅是围绕着美女、美酒、美食、美景后,朱元璋也就渐渐地放松了对汤和的警惕。

然而,汤和因为吃过一次亏,始终不敢放松警惕,朱元璋的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他的高度紧张。

有一次,李善长因为要修缮府邸向汤和借走了朱元璋派来的三百侍卫,却不曾想不久后,汤和就听到了李善长被朱元璋惩处的消息。

汤和虽然已经致仕,但依旧害怕被牵连到,一刻也不敢停地奔赴南京向朱元璋禀明此事。

幸好,汤和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而李善长则以胡惟庸党之名被朱元璋诛杀九族。

或许是因此事受到了巨大冲击,再加上是年事已高,同年年末,汤和在给朱元璋拜年的时候,突发急症,连话都不能说了。

明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的身体在经过四年左右的时间调理后,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病重。

朱元璋听闻,倍感哀伤。迅速命人将病床中的汤和稳妥地接入了宫中。

看着眼前被病痛折磨得不成样子的老伙计,朱元璋一下子从杀伐决绝的明太祖回到了汤和熟悉的幼年同伴。

朱元璋拉着汤和的手回忆起了二人在家乡时的时光,说着便留下了眼泪。

帝王的眼泪不是谁都能看见的,汤和心中虽起了波澜,但他明白过去的时光终究是回不去了,未来的日子也所剩无几了。

次年的八月二十八,恰是古稀之年的汤和于朱元璋赐下的安徽凤阳府邸去世。

作为朱元璋身边凤毛菱角的非人为死亡的大臣,汤和被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

另外,他的墓葬规制还享受了明朝臣子的最高规格。可见,汤和的一生还算是完满的。

结束语

回看汤和的一生,他大都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最正确的选择。跟随、知错、交权,恭维,汤和所走的每一步看似简单轻松,实则复杂艰难。

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有做错的,也总是知错就改,时时将错误铭记在心,禁止再犯。

总而言之,能在帝王的制衡之术下平安度过余生的汤和,必定是令人敬佩和值得学习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陛下,熊字,朱元璋,帝王,汤和,亲信,打猎,众人,黑熊,电视剧,消息资讯,朱元璋,帝王,汤和,李善长,汤和传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陛下,熊字,朱元璋,帝王,汤和,亲信,打猎,众人,黑熊,电视剧,消息资讯,朱元璋,帝王,汤和,李善长,汤和传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陛下,熊字,朱元璋,帝王,汤和,亲信,打猎,众人,黑熊,电视剧,消息资讯,朱元璋,帝王,汤和,李善长,汤和传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