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诸葛亮失街亭是因为谍报战失利吗?使用间谍可是从夏朝就开始了的

诸葛亮失街亭是因为谍报战失利吗?使用间谍可是从夏朝就开始了的

#三国时期,郭嘉比之诸葛亮,谁更出众#

中国古代有间谍机构吗?

诸葛亮街亭兵败是因为情报有误吗?

相信大家猜到了,最近在看《风起陇西》。

不过今天不聊剧,顺着这个话题聊一聊我国古代的谍战故事。

可能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间谍并不是个近代才有的概念。在先秦的文献中就有大量关于间谍活动的记载。甚至连间谍这个词都是那时候就有的。

比如相传是姜子牙所著的兵书《六韬》中就出现了间谍一词。

“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六韬》·龙韬·王翼 姜尚(西周)

就是说间谍是以游客身份出现的人,专门负责监视敌人动向,还要懂得人情世故。

这详细的,放今天的招聘网站上能直接当工作描述用了。

《左传》中更是有大量描写间谍活动的桥段。

比如公元前666年,楚国进攻郑国,郑国派出间谍侦查楚军动向。郑国的人本来已经想跑了,但因为间谍发回了楚军已经撤退的消息,所以就不跑了。

(“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子元、斗御疆、斗梧、耿之不比为旆,斗班、王孙游、王孙喜殿。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左丘明(春秋))

公元前706年,晋国攻打原国。因为晋军只带了三天的粮草,但三天还没打下来就打算撤军了。这时候潜伏在城里的晋国间谍说原国将领已经决定投降了。

(“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左丘明(春秋))

由此可见,在春秋时期的正面战场上,各国就已经开始频繁运用谍战情报来左右战事了。

更远一点的也有。

《左传》里还写了一个夏朝的谍战故事。夏朝的第六任君主少康,为了复国派出了两个间谍。一个叫女艾,是个女间谍,被派到篡位者其中一个儿子身边刺探情报。另一个人叫杼,是少康的儿子,也是夏朝后来的国君,被派去篡位者另一个儿子身边。这次间谍的运用也成功帮助夏朝复国。

(“使女艾谍浇,使季杼诱豷,遂灭过、戈,复禹之绩。”——《左传》·哀公元年 左丘明(春秋))

那三国时期呢?会不会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有专职情报人员呢?

三国志原文中也有关于间谍的记载,不过并不多。

东吴地界有一个叫董嗣的盗贼很猖獗,吾粲、唐咨领三千人去打他都没打动,周鲂派了个间谍就搞定了。这个间谍不但杀了贼首董嗣,还吓得董嗣他弟赶紧投降了。

(“贼帅董嗣负阻劫钞,豫章、临川并受其害。吾粲、唐咨尝以三千兵攻守,连月不能拔。鲂表乞罢兵,得以便宜从事。鲂遣间谍,授以方策,诱狙杀嗣。嗣弟怖惧,诣武昌降於陆逊,乞出平地,自改为善,由是数郡无复忧惕。””——《三国志》·吴书·贺全吕周锺离传 陈寿(西晋))

还有一次,司马昭刚死,东吴君臣正在商量要不要趁这个机会北上偷袭一下,东吴的车骑将军刘纂建议孙皓还是先派个间谍监视下晋国动静再说吧。

(“宜遣间谍,以观其势。”——《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陈寿(西晋))

《三国志》中有关间谍的记载就这么两条,都是吴国的。反而电视剧里那两大阵营曹魏和蜀汉没有相关记载。

不过曹魏到真是像剧里演的那样,有个内部的监察机构。曹魏和东吴都设过一个叫校事的官职,职能很像明朝时候的东厂。魏、吴很多高官都被校事查过。

至于为什么蜀汉没有这个官职,可能是因为蜀汉的职场风气比较好,不像那两边动不动就夷个三族啥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董嗣,东吴,左传,子元,谍报,春秋,间谍,情报,三国,晋国,消息资讯,董嗣,左丘明,间谍,郑国,晋国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董嗣,东吴,左传,子元,谍报,春秋,间谍,情报,三国,晋国,消息资讯,董嗣,左丘明,间谍,郑国,晋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董嗣,东吴,左传,子元,谍报,春秋,间谍,情报,三国,晋国,消息资讯,董嗣,左丘明,间谍,郑国,晋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