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唐隆政变”四大功臣为何结局悲凉?唐玄宗兔死狗烹还是另有隐情

“唐隆政变”四大功臣为何结局悲凉?唐玄宗兔死狗烹还是另有隐情

开元十五年(728年),长安皇宫太极殿内,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跪在唐玄宗脚下,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陛下您难道忘了当初我们一起战斗的岁月?怎么忍心将我抛弃荒野,这么多年不得登堂入室?当年的功臣如今全都离世了,仅剩下老汉我一个,陛下难道不怜悯我吗?”

如果将“陛下”换作“妈妈”,是不是像极了毛孩子跟家长撒娇?

是的,能跟唐玄宗用这种语气说话的人绝非等闲之辈,此人叫钟绍京,是唐玄宗旧邸心腹,也是“唐隆政变”的四大功臣之一。

唐隆元年(710年),中宗李显驾崩,太子李重茂登基,史称“唐殇帝”。

李重茂是中宗的幼子,时年15周岁,按理来说可以亲政了,但他其实只是韦后、安乐公主母女扶植的一尊傀儡。

不过韦后母女也不能随心所欲,因为她们面临着朝中另一派势力的掣肘——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

李旦与韦后叔嫂扳手腕,双方势均力敌,于是只好相互妥协,达成了一份协议:韦后临朝称制,李旦出任辅政大臣。

岂料协议墨迹未干,韦后就毁约了,她以李显的名义下了一份遗诏,任命李旦为太子太师,剥夺了他参政的机会。

李重茂本就不是韦后的亲儿子,而安乐公主一直在谋求“皇太女”的身份,按这个局势走下去,李重茂逃不掉被废的命运。结果应该是韦后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安乐公主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太女。

大伙儿冒着风险好容易才恢复了李唐王朝,没想到才短短五年,“韦氏王朝”又露出了狰狞的笑容。

与其如此,还不如先下手为强,干掉韦氏集团,拥立相王登基。这就是“唐隆政变”爆发的原因,发起者就是相王李旦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

参与密谋的核心人物除了李隆基还有四位:卫尉卿薛崇简、西京苑总监钟绍京、朝邑县尉刘幽求、长上果毅麻嗣宗。

薛崇简是太平公主的儿子,自幼与表哥李隆基交好,此刻他奉母亲之命,前来增援表哥。

钟绍京是三国时期大书法家钟繇的十七世孙,因为书法艺术卓越,他得以入直凤阁,任宫苑总监。

刘幽求进士出身,早年结识李隆基,是四人中与李隆基关系最亲密的一个。

麻嗣宗本姓“固麻”,百济人,早年随父入唐,他起家于利仁府折冲都尉,时任长上果毅。

想搞掉皇权在握的韦氏母女谈何容易?就在五人为找不到突破口而发愁时,突然天降“二宝”。

第一宝是个叫崔日用的兵部侍郎,此人出身豪族博陵崔氏,原本是韦氏集团成员。但韦后排挤李旦的做法,让崔日用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他决定反水自救。

于是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崔日用悄悄地加盟了李隆基。有崔日用这个“奸细”,韦后集团的一举一动尽在李隆基的掌握中。

第二宝万骑果毅葛福顺、陈玄礼、李仙凫。

万骑是唐朝禁军之一,是护卫皇帝的精锐骑兵部队,人数达一万人之多。葛福顺等人之所以倒戈,说起来都怪韦后用人不当,时任万骑将军韦播、高嵩不拿士兵们当人看,动辄责骂鞭打,早就搞得天怒人怨了。

小细节往往葬送全局,估计韦后打破脑袋也想不到万骑会背叛她。

李隆基的运气真是好到爆棚,一手烂牌,却想啥来啥,最后还摸了一张“百搭”,不赢都没天理。

但就在他们拉满弓,即将万箭齐发的时候,一个意外发生了,很惊魂!

唐隆元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一行人便装如约来到钟绍京的住所,准备在他的配合下进入宫苑,却不料被钟绍京喂了一餐“闭门羹”。

原来钟绍京临阵拉胯,他害怕了,想反悔了!

这还得了?宫内万骑已经刀剑出鞘,总指挥李隆基等人却被挡在了宫外。稍有迟缓必将功亏一篑,到时候所有人都难逃被灭门。

危急时刻,一个女人挺身而出。此人正是钟绍京的夫人许氏,她对丈夫说:“忘身徇国,神必助之。你已经参加了预谋,就算现在抽身,还能脱得了干系吗?”

是啊,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了,再迟疑的话,等不到韦后,李隆基现在就得宰了我。反正是死,莫不如赌一把。钟绍京浑身一震,抖落了胆怯。

于是钟绍京如约将众人带入宫苑,同时又埋伏进二百余名全副武装的家丁奴仆。

巧得很,当夜二更天,天上突然降了一场流星雨,星星点点亮如白雪。刘幽求大喜:“天意如此,时不可失,行动!”

葛福顺接令,拔剑闯入羽林大营,将士们跟在他身后蜂拥而入,不一会儿提着韦璿、韦播、高嵩的头颅走了出来。

李隆基在火光中一声高喝:“总攻开始!”

葛福顺与李仙凫各率一军,分别从玄德门和白兽门出发,同时向凌烟阁进攻,李隆基自率一军守住玄武门,而太极殿值夜的南衙军则从宫内接应。

那一夜,长安城内再次血光冲天,韦后、安乐公主以及其党羽纷纷身首异处。韦氏家族最惨,连襁褓中的婴儿都没能幸免。

两天后,太平公主逼迫李重茂禅位给叔叔李旦,皇位又从李显一脉回到了李旦一脉。

革命胜利了,接下来就要分享革命成果,唐睿宗李旦御笔飞花,对四大功臣予以重奖。

这些官职有的是一步到位,有的是唐玄宗即位之后又追加的封赏,不一一罗列。

对比他们之前的官职,四大功臣可谓一步登天。遗憾的是,这四个人的结局都很凄凉。

唐玄宗即位不久,钟绍京就被贬出京城,官职一降再降,最后仅仅当了个温州别驾,封邑被尽数剥夺。

先天二年,薛崇简被赶出京城,一路漂泊贬谪,十一年后,他以袁州别驾身份,凄凉地病逝于江西。

麻嗣宗同样被打发到边关站岗,在失去唐玄宗的信任后,他在默默无闻中孤寂离世,无人问津。

刘幽求最坎坷,先天元年,他被唐玄宗“出卖”,被流放于岭南,若非得到贵人舍身相救,差点就遇害了。开元元年,刘幽求又被召回,再度拜相。不料短短数月又连遭贬斥,第二年又被贬出京城,并被夺封。开元三年,刘幽求在赴任郴州刺史的途中抑郁而终。

看到四大功臣的遭遇,两个熟悉的词立刻蹦了出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真的是这样吗?还真不是,唐玄宗李隆基这个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重感情,绝不是那种薄情寡义、过河拆桥的人。

其实如果看了这四人的作为,您可能就会生出另一番感受:唉,自作自受啊!

我们还是从钟绍京说起,这伙计当了宰相后立刻飘了,将大权当作了私权,完全凭自己的个人喜好“恣情赏罚”,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

很快,上自臣僚,下到百姓,无不对钟绍京厌恶透顶。

这还都是“小事”,钟绍京越玩越出格,他将官帽子当成了自己私产,想赏给谁就赏给谁。有一次,钟绍京居然将唐睿宗的圣旨当垃圾扔了,按自己的意图改任了另一批人。

唐睿宗都被气傻了,这伙计难道是官场小白?这么不懂事?看来只配当个七八品的小官,得了,别说俺老李不够意思,去蜀州当刺史吧,四品,不低了。

唐玄宗即位后念及旧情,又将钟绍京召回京城,任命为户部尚书、太子詹事。

想想当初钟绍京差点当了叛徒,唐玄宗如此恩遇他应该知足了。可是钟绍京可能觉得自己以前是个宰相,现在才是个尚书,太委屈了。

于是他不断口出怨言,又跟宰相姚崇交恶。姚崇人家可是开元盛世的缔造者之一,钟绍京给他提鞋都不够格。

姚崇可不惯着钟绍京,在他的坚持下,唐玄宗只好叹口气,再度将钟绍京贬出京城。

不过钟绍京是个坚挺的男人,他整整熬过了十八个年头。唐玄宗其实一直惦记着他,扒扒手指头,这老伙计年近七旬了,不能再让他受苦了,于是一道圣旨再度将他召回京城,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唐玄宗被钟绍京的哭声搞得眼眶发红,不由心生内疚:留在京城吧,任太子右德谕,别嫌官职低,就当养老的消遣吧。

就这样,钟绍京又活了十八年,以87岁高龄病逝。

薛崇简比较倒霉,原因出在他母亲太平公主身上。

唐睿宗即位后,太平公主与李隆基走向了对立面,为了独霸朝政,她一心图谋废黜李隆基。

薛崇简却不赞成母亲这样做,并多次苦口婆心地劝说,不料却被母亲打得伤痕累累。

先天二年,李隆基抢先下手,一举消灭了太平公主集团,并逼杀了太平公主。事后李隆基下了狠心,他刨了姑父的坟,让姑姑无处下葬,又将他们的儿子全部处死,只放过了薛崇简。

薛崇简虽然因为反对母亲逃过一难,但他才是最痛苦的那个人,家里的人全被杀光了,李隆基事实上成了仇人。

估计李隆基的心结也难以解开了,他干脆将薛崇简赶出了京城,眼不见心不烦。

薛崇简的故事是一出悲剧,客观讲,作为胜利者,李隆基对他刻薄了些,虽然其中确实有难以化解的恩怨。

麻嗣宗的结局跟他的为人有关,这是一个除了“谲诡纵横”之术外,别无他长的阴谋家。我们不能一概否认阴谋的作用,但那要看针对谁,用在什么环境里,如果看谁都是阴谋诡计的对象,这将变得很可怕。

《旧唐书》说麻嗣宗是个“可与履危,不可与共安”的人,这话透着一点“兔死狗烹”的冰冷,但也点出了阴谋家的必然宿命。

这种人留在皇帝身边,早晚会制造祸端。因此,他被唐玄宗冷落也就不足为奇了,能让他的子孙世袭凉国公,也不算亏待他了。

刘幽求在这四人中能力最强,也最为李隆基所倚重,但很可惜,他跟钟绍京一样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变得恃功而骄、贪心不足。

先天元年,唐睿宗李旦禅位为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即位登基,刘幽求自认为功劳最大,满以为会被提拔为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令,却不料仅仅得了个“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的一把手,中书令是中书省的一把手,担任这两个职务的人相当于首辅,而加了“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平章事”的官员,虽然也是宰相,地位就差了那么一点,而“参知政事”或者“知军国事”则相当于“编外宰相”。

“三省”中枢机构一共就三个一把手,刘幽求一个人就想占俩,也不知道他哪来的这份自信。

巨大的落差导致他心怀不满,一脸的愤怒写在脸上。

此时,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的斗争也走向了白热化,有个叫张暐的右羽林将军找到刘幽求:咱联合干掉太平公主,你还愁不能升官吗?

二人一拍即合,同时由张暐将计划告知李隆基,并获得了李隆基的许可。

不料,张暐嘴上没毛办事不牢,事情还没咋地呢,却将机密泄露出去了。

李隆基大惊失色,这个时候要是被太平公主抓住把柄,他这个皇帝就当不成了。于是他只好采取丢卒保帅的策略,将刘幽求举报了。

本来刘幽求应该被判死刑,在李隆基的请求下,唐睿宗同意将他流放于岭南。

第二年,太平公主被杀,刘幽求被召回二度拜相。但没过多久,李隆基认为刘幽求不胜任,又罢免了他的宰相之职。

考虑到刘幽求的感受,李隆基特地改授他为二品的太子少保。虽然没了实权,但级别却抬高了,也算是一种补偿。但刘幽求却不能接受,于是他跟钟绍京一样,不断口出怨言。

李隆基彻底寒心了,不是不想做太子少保嘛,那就下放锻炼去吧。就这样,刘幽求郁闷死在了贬黜的途中。

讲完了四位大功臣的经历,你觉得他们冤吗?李隆基过河拆桥了吗?反正我不这么认为。

我们见识了太多“兔死狗烹”的故事,也常常因此怨恨君王的冷酷无情,但唐玄宗与这四位功臣的故事告诉我们:所谓的“兔死狗烹”大多不是君王单方面的责任,功臣们不能克制欲望,才是悲剧结局的最重要原因。

这或许就是人性的弱点吧,总是得寸进尺,逐渐忘记了当初的卑微,以为自己应该得到更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结局,钟绍京,李旦和,李隆基,政变,四大,韦后,韦氏,功臣,唐玄宗,故事传记,钟绍京,李隆基,韦后,刘幽求,唐玄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结局,钟绍京,李旦和,李隆基,政变,四大,韦后,韦氏,功臣,唐玄宗,故事传记,钟绍京,李隆基,韦后,刘幽求,唐玄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结局,钟绍京,李旦和,李隆基,政变,四大,韦后,韦氏,功臣,唐玄宗,故事传记,钟绍京,李隆基,韦后,刘幽求,唐玄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