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明代最跋扈的外戚:一门两侯爵,敢在皇宫奸污宫女,偷戴皇帝御冠

明代最跋扈的外戚:一门两侯爵,敢在皇宫奸污宫女,偷戴皇帝御冠

朱元璋开国后,曾经总结历朝灭亡的原因,最多的无外乎两点,宦官与外戚。所以朱元璋在即位后,极力打压宦官、外戚(后宫)干政。

从结果上看,朱元璋是失败了,明代也重蹈了前朝的“阉寺之祸”。但是在外戚方面相对还是比较成功的。除了开国之初,为了稳定国家政权不得不跟开国功臣联姻。

自明成祖徐皇后之后,明代皇室后妃大都出自底层官吏、平民之家。为的就是防止后宫与外戚相互串联,祸乱朝政。

本朝后妃多出民间,勋戚大臣皆不得立,亦其势使然,顾于国家有益。——《谷山笔麈》

为了不使后妃家庭太过寒酸,皇帝都会量授官职给后妃家族。到了明代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这位仁厚的大胖子,开启了为后妃家族封爵的先例,而且都是世袭罔替的世爵。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后世皇帝纷纷效仿,似乎给外戚封爵已是常态。

这些外戚都只是“食禄不治事”,几乎没有危害性,大多数外戚也相对比较安分。

当然,也有恃宠而骄,飞扬跋扈的外戚。有明一代最跋扈的外戚当属明孝宗张皇后张氏家族。张氏一门,侯爵就出了两个,恩封其他张氏族人多达上百人,一个小妾都封了六品诰命夫人。

偏偏张氏族人还是谋财害命、屡违国法的主,最终的结局也是相当悲惨。今天随笔者看看孝宗张皇后的家族,是怎样把自己作死的。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成化二十三年,明宪宗下诏礼部为皇太子朱佑樘(明孝宗)选取太子妃。前文说了明代后妃多出自平民家庭,朱佑樘也不例外。礼部为他选取的太子妃,是国子监生张峦的女儿。

这个张峦本身只是个秀才,因为在河北老家薄有才名,被地方官府保送到国子监读书的。女儿被选为太子妃后,张峦陡然从一个监生被进封为从三品的鸿胪寺卿。真是祖坟冒青烟了!

皇太子祐樘天赋纯资,学全睿德年,长已冠宜谐室家。尔张氏鸿胪寺卿张峦之女,夙蕴闺闱之秀,克遵姆傅之箴,时及于归天作之合。兹特授金册立尔为皇太子妃。——《明宪宗实录》

张峦想

明孝宗与张氏成婚后,夫妻二人伉俪情深,如同民间普通夫妻一般,同起同卧,朝夕与共。而且明孝宗一生只有张皇后一个后妃,这在古代历史中简直是异数。

明孝宗对张皇后有多宠爱,对张氏族人也就有多宠爱。

明孝宗剧照

弘治三年,张峦被女婿明孝宗进封为寿宁伯。弘治五年,以外孙朱厚照册封为皇太子,进封为寿宁侯。短短五年时间,身无寸功,竟然被封侯。

可惜张峦福薄,在弘治五年便早逝了。明孝宗给他建造的坟茔规格也是远超普通勋戚,直逼皇室亲王坟茔的规格。

针对张氏的恩赏不止于张峦一人。他的夫人金氏常年住在皇宫之中,人称金夫人,在宫中也是飞扬跋扈得很。张栾的长子袭爵寿宁侯,次子也在弘治十六年由建昌伯进封为侯。

张峦的妹婿、连襟、侄子、结拜兄弟、义子、堂侄、堂弟等亲戚都被封了锦衣卫千户、百户等官职。张峦的小妾汤氏在去后,也被明孝宗追封为正六品安人。

啧啧,这种滥封程度,有明一代实属罕见。

跋扈异常的二张兄弟

张氏家族除了张峦为人低调,恭谨有度,明史称:“峦起诸生,虽贵盛,能敬礼士大夫。 ”其它张氏族人,他的夫人金氏、儿子张鹤龄、张延龄等人都是嚣张跋扈之辈。

甚至张皇后本身也不是什么好人,对于家人的违法行为总是偏袒纵容,毫无约束。都说明代出贤后,张皇后可以说是明代后妃之中最差的一位。比起太祖马皇后,成祖徐皇后,仁宗张皇后这些贤妃,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张氏家族的覆灭,张皇后绝对要负绝大部分的责任。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孝宗张皇后像

○与长宁伯周彧争利斗殴

弘治九年,寿宁侯张鹤龄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厉害的一次弹劾。朝廷六部尚书、督察院等大员的集体弹劾。原因是寿宁侯张鹤龄与长宁伯周彧聚众斗殴。

这个长宁伯周彧也不是普通人,他是外戚英宗周皇后的弟弟,也就是明孝宗的舅公。而且此时太皇太后周氏还在世的。两家超级外戚平时就相互看不顺眼,这次因为生意上争利的事情大打出手。

长宁伯周彧、寿宁侯张鹤龄两家以琐事忿争,聚众竞斗,喧传都邑,上彻宸居。盖因平日争夺巿利,已蓄忿心,一有所触遂成讎敌,失戚里之观瞻,损朝廷之威重。——《明孝宗实录》

你能想象身为朝廷勋戚,各自带领上百号家丁在京城闹市相互斗殴的盛况吗?影响实在恶劣,实在有失朝廷威严。

一面是祖母的弟弟,一面是皇后的弟弟。纵然被六部九卿大员集体弹劾,明孝宗也只能和稀泥了事。

如果仅仅是争名夺利也就罢了,后面的桩桩件件可都是杀人害命、天理难容的罪状。明代外戚之中还真找不出第二家有如张氏兄弟这般残忍嗜杀的主。

明世宗剧照

○偷戴皇帝御冠,奸污宫女

还是因为姐姐张皇后受宠的缘故,张鹤龄、张延龄两兄弟出入皇宫犹如进自己家门一般。

皇宫之中赏灯聚会,孝宗皇帝与张氏兄弟共饮一桌。期间孝宗尿急,随手把御冠扔给随侍太监。可是张氏兄弟喝了点酒,就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二人竟然把皇帝的御冠抢过来戴在自己头上。换做旁人,这种僭越行为,不死也要发配充军。

一日二张入内观灯,孝宗与饮,偶起如厕,除御冠于执事者,二张起,戴顶之。——《万历野获编》

最过分的是一次醉酒之后,张延龄公然在皇宫大内强奸宫女。宫内旁人都是敢怒不敢言,只有宦官何文鼎挺身而出,拿起侍卫的金瓜就锤。还是孝宗皇帝的宠信太监李广出面,张延龄才夺门而逃。

次日,何文鼎不顾安危向明孝宗奏报此事。史称:“外戚擅权天下有,内臣抗疏古今无。”意思是,古今外戚作威作福的比比皆是,但是连宦官都看不下去,都忍不住要去弹劾,这在历史上都是少见的。

果然,明孝宗大怒,把何文鼎下诏狱,拷问他是谁指使他弹劾二张兄弟的。张文鼎答:有二人指使,但是没人能拿的了。又问:哪二人。张文鼎答:孔子、孟子。

明孝宗也明白何文鼎的意思,知道他是一个正直的宦官。为了张皇后的面子,只能把何文鼎关在诏狱之中。可是张皇后心胸狭小、不分是非,竟然派人把何文鼎仗死在狱中。事后明孝宗也是后悔不已,下令赐葬何文鼎。

明孝宗与张皇后剧照

○私放高利贷,杀人害命

孝宗皇帝在世时,曾经多次给二张兄弟赏赐庄田、房店。张皇后出于对幼弟的宠爱,张延龄一人就有一万六千七百五十多顷。更遑论其它赏赐了。

就算如此,还是贪心不足,私自在外放高利贷。有指挥使司聡,因为借了张延龄的高利贷,逾期未还。张延龄就把司聡诓骗进府中囚禁,被拷打而死。而且逼迫司聡的儿子司升焚烧老爹的尸体,司升迫于淫威只能照办。

又有府中婢女,为了施舍门外的僧侣,偷了府中的东西。被张延龄知晓后,婢女跟这个僧人双双被仗死。庄田里的佃户也有数人被张府之人给逼死。可见张延龄这厮,为人着实有些残暴。

一朝天子一朝臣

因为有姐姐张皇后的存在,二张兄弟罪行总是被宽宥。举报之人也会被张皇后报复,如李梦阳、李东阳等名臣因为弹劾二张,张皇后总是吹枕头风要皇帝惩罚弹劾之人。好在孝宗皇帝并不是糊涂蛋。也足见张皇后为人如何了。

偏袒的越厉害,积累的怨恨也就越多了,下到百姓、官员,上到皇帝,都对二张兄弟痕的牙痒痒。明孝宗去世后,明武宗也对两个舅舅相当厌恶,史称:“上于外氏素疏”。

明武宗剧照

在正德十年的时候,曾经有人举报张鹤龄、张延龄兄弟事涉当年刘瑾谋反案。明武宗相当重视,把举报人关进诏狱审问。奇怪的是举报人莫名的死在了狱中,据一些史料记载,也是张皇后派人害死了举报人。

这种酒廊饭袋,谋反肯定是没有的,明武宗也只是想借这个机会打压一下二张兄弟。张皇后却护弟心切,容不得弟弟受半点委屈,把人给毒杀了。明武宗虽然愤怒,也只能不了了之。

正德十六年,老顽童明武宗因落水突然暴卒。在张皇后、杨廷和等人商议下,决定以兴王朱厚熜入继大统。张延龄被派遣去兴王府邸迎接朱厚熜入朝即位。

朱厚熜即位后,以定策功进封张鹤龄为昌国公,这也是张氏最巅峰的时刻,一个外戚家族竟然出了一公一侯。

当然,明世宗朱厚熜也是从骨子就非常厌恶张氏家族,包括张皇后。因为是以外藩即位,张皇后多次颐指气使的对待明世宗母子。明世宗入宫时向张皇后请安,张皇后视而不见,竟然拂袖而去。甚至逼迫明世宗的生母蒋太后以跪拜礼觐见张皇后。

要知道明世宗即位后,蒋太后也是太后了,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兴王妃了。可见张皇后毫无政治头脑,近乎愚蠢。

可是当时张皇后影响力还是巨大的,而且对明世宗有拥立之恩。明世宗又让张氏家族潇洒了十余年。十余年间,二张兄弟如孝宗、武宗时一样,多次代替皇帝谒陵,似乎宠信如故。

嘉靖十二年,明世宗已由十五岁少年成长为合格的帝王,朝局尽握其手,已经不在惧怕张皇后了。终于开始对张氏家族对手,为了把张氏斩尽杀绝,彻底打入尘埃,多次小题大做问罪张氏。

明世宗像

○第一次问罪

事情还是正德年间因为房贷杀指挥使司聡的案件引起的。这起案件有一个叫董至的人深度参与其中,他害怕受到张延龄的迫害,便公然状告张延龄及其家奴曹鼎、马景等人图谋造反。这么多年杀人害命、欺男霸女、侵夺资产等罪也一并抖了出来。

这个董至有没有可能是明世宗派人指使的并不清楚。但是明世宗绝对乐意看到有人状告二张,张延龄被关进大牢。

当时审理此案的是刑部尚书聂贤。老聂其人还算公允,因年代久远,并没有有力证据能证明张延龄谋反。明世宗非常愤怒,竟然说出了:“夫谋逆者,只论谋与不谋,岂论成否耶?”的话。这句话跟“莫须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见明世宗是多么厌恶张氏之人。

满朝文武也看出明世宗的想法,就是想安个谋反罪一网打尽。朝臣们也厌恶二张,但是谋反罪是要牵连九族的,到时候置张皇后于何地?你皇帝还是人家张皇后拥立的,是不是太凉薄了?在张璁为首的大臣力保之下才算勉强保住了张延龄。

大学士张孚敬亦为延龄请,帝手敕曰:“天下者,高皇帝之天下,孝宗皇帝守高皇帝法。卿虑伤伯母心,岂不虑伤高、孝二庙心耶?”孚敬复奏曰:“陛下嗣位时,用臣言,称伯母皇太后,朝臣归过陛下,至今未已。兹者大小臣工默无一言,诚幸太后不得令终,以重陛下过耳。 夫谋逆之罪,狱成当坐族诛,昭圣独非张氏乎?陛下何以处此!”冬月虑囚,帝又欲杀延龄,复以孚敬言而止。——《明史后妃传》

张璁像

谋反罪虽然不成立,但是其他的罪名是实在实在的。张延龄以“多杀无辜,僭肆不法”定了一个斩监侯,张鹤龄因为受到牵连被革掉国公爵位,降为南京锦衣卫同知带俸闲住。

因为张延龄的身份背景,在刑部大牢之中并没有过的特别从惨,刑部提牢主事沈椿是他的亲戚,张延龄在狱中滋润的很。沈椿调任后又结识了继任的主事罗虞臣,在狱中还结识了河北老家的同乡死刑犯陈邦宪,入狱的大同将领郃永、王禄等人。这些人经常在狱中喝酒聚会,与常人无异。(有钱有权,真的可以为所欲为。)

○第二次问罪

嘉靖十五年,张延龄已经被关入刑部大狱三年了。有一个被关在刑部狱中叫刘东山的人,因为提劳主事罗虞臣曾经多次殴打他。为了报复罗虞臣,刘东山状告张延龄“逆恶阴谋,贿结边官为外援”,以及刑部牢中官员包庇等罪。

因为刘东山的状告,此案牵连上百人,全部被逮入诏狱审问。

同一时间,又有一个叫刘琦的人想敲诈勒索于张氏,状告张延龄“谋附权阉,贿赂真人邵元节,结交边关将领意图谋反。”

经过锦衣卫查问,刘东山、刘琦二人诬告的谋反罪名都是没有的。也正是这二人状告开始,诬告张延龄好像成了政治正确。或为邀名,或为敲诈。

○第三次问罪

嘉靖十六年,又有地痞班期、于云鹤二人,状告二张用旁门左道“魇镇”。而且辞连在宫中的张皇后、宫廷宦官、众多外戚,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诬告与否,明世宗心里应该是有数的,但是他相当乐于见到别人诬告张氏家族。任何打压张氏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明世宗再次小题大做,把在南京闲住的张鹤龄也逮入诏狱审问。

事情的真相当然是诬告,班期、于云鹤二人以诬告罪问罪。而张鹤龄经不起拷打,竟然死在诏狱之中。

○第四次问罪

嘉靖十七年,先前诬告张延龄的刘东山,因为打伤舅舅再次被捕入狱。为了逃脱罪责,再次诬告张延龄“诅咒魇镇皇帝”。又有不少奸民同声附和,群起攻之。

明世宗依然乐此不疲,再次审问张氏族人,结果依然是没有。但是这次张氏家族氏彻底败落了,爵位铁券诰命全部被追夺,家产全部充公。

就这样张延龄一直被关在刑部大牢,明世宗还在等待着机会把张延龄一撸到死。他的宠臣张璁才多次担保张延龄绝对没有谋反的心思,您就别在折腾了。

延龄事,臣之心天日可鉴,如真得其情,岂不愿正国法,正虑万一非真,未免于圣德有累耳。——《明世宗实录》

嘉靖二十年,孝宗张皇后去世。明世宗唯一的顾忌也没有了,张皇后三年丧期过后,明世宗就迫不及待的在嘉靖二十五年把张延龄拉倒西市斩首。

张皇后故里纪念碑

据此张延龄已经在刑部大牢关了十三年之久。有人疑问张皇后难道就没有搭救一下弟弟?

不是没有,是有心无力。从嘉靖七年,《明伦大典》一书成,代表明世宗礼仪派的胜利,也代表明世宗的胜利。明世宗就对张皇后冷眼相待,减少她的衣食用度,在政治上也尽量贬低打压她。

张皇后曾经穿着破烂衣裳、蓬头垢面跪在地上请求明世宗放过弟弟,明世宗依然不为所动。张皇后甚至贿赂明世宗的皇后,让她去向皇帝求情,明世宗直接把皇后给废了。嘉靖十六年明穆宗出生,张皇后趁此机会带着礼物去求见明世宗,明世宗直接不见,遣使祝贺也是不见。

可以看出明世宗并不是单纯的厌恶张鹤龄、张延龄兄弟,而是针对张皇后本人的。张皇后也没想到当初的冒失举动,明世宗会记恨一辈子。错虽然在张皇后,可明世宗也太凉薄了。

最后,张鹤龄、张延龄兄弟冤吗?不冤,毕竟杀人害命、欺男霸女的事没少干。但是看到张氏家族如此惨败,实在令人唏嘘。真是伴君如伴虎啊!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家族,张氏,皇太子,弘治,皇帝,寿宁,皇宫,侯爵,张峦,外戚,消息资讯,明孝宗,张氏,张皇后,明世宗,张延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家族,张氏,皇太子,弘治,皇帝,寿宁,皇宫,侯爵,张峦,外戚,消息资讯,明孝宗,张氏,张皇后,明世宗,张延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家族,张氏,皇太子,弘治,皇帝,寿宁,皇宫,侯爵,张峦,外戚,消息资讯,明孝宗,张氏,张皇后,明世宗,张延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