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真的是秦桧谋杀了岳飞吗?究竟谁才是“岳飞之死”的幕后黑手?

真的是秦桧谋杀了岳飞吗?究竟谁才是“岳飞之死”的幕后黑手?

在诸多民间俗语中,有一个俗语:秦桧还有三个好朋友!

也就是说,无论一个人的人品有多坏,他都会有人赏识,都会有人信任,也都会有人帮忙。

关于秦桧害死岳飞一事,还真有好朋友给他帮忙,但是时过境迁之后,帮助秦桧害岳飞出力最多的万俟卨(mò qí xiè)却先和秦桧翻脸了……

岳飞被害入狱的时候,秦桧就让自己的死党万俟卨出马,他们先是诬陷岳飞和岳云指使张宪谎报军情,而后又诬告岳飞在淮西战场上拥兵自重,贻误军机。

因此,秦桧和万俟卨二人就一个在台前演戏,一个在后台撑腰,同流合污、无恶不作。

岳飞死后,宋金议和成功了,万俟卨一度认为自己也立有大功,于是逐渐膨胀了。

而后,万俟卨被宋高宗赵构任命为“金国报谢使”出使金国,回到宋朝之后,秦桧便让万俟卨在高宗皇帝的面前为自己说好话,说金国人都在夸赞他,如果没有他,宋金议和就不可能成功。

岂料,万俟卨当面回绝了他,一下子使得秦桧惊讶不已,两个人友谊的小船也彻底翻了。

那么,和秦桧一样背负着千古骂名的万俟卨,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为何会在陷害岳飞的过程中出那么大的力呢?

为了与金国达成协议,秦桧心中的主意已定:必须要杀掉岳飞。

但是,秦桧当时只是一个文臣宰相,以自己的一己之力要把名闻四海的大将军岳飞杀掉,确实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因此,岳飞最终命运的裁决权,还是在南宋的当朝皇帝宋高宗赵构那里。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

岳飞当时的功劳虽然很大,但是金国还存在,来自金国的威胁也同样存在。

按理说,对于南宋的君臣来讲,如岳飞一样的武将们都还是有用的,而南宋一朝的削兵权已经成功了,岳飞也不属于高宗皇帝的心腹之患。

高宗皇帝最终将岳飞杀掉,主要还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①:作为武将,岳飞曾主动向他提及宗庙之事,他劝宋高宗赶紧立一个储君,已经深犯了当时的政治忌讳。

②:岳飞整天都在说要恢复旧土,要迎返钦徽二帝,毕竟他的兄长宋钦宗还活着,如果钦宗皇帝被迎了回来,那高宗皇帝自己得往哪摆呢?

③:南渡之后的“淮西军变”也好,“苗刘事变”也好,全都使得宋高宗赵构对军将们非常不放心,很想拿人先开个刀,用来杀鸡儆猴。

由此,君疑臣、臣必死,有了宋高宗赵构这个奸帝,岳飞想不死也难。

事情就摆在面前,当时的皇帝、文臣、武将,三方面都是心照不宣:想要弄死一个人!

因此,下手速度也就更快了……

当时,秦桧费尽心思挑来挑去,终于让他找出了一个先前与岳飞有过节的大臣,此人就是时任谏议大夫的万俟卨。

那么,岳飞和万俟卨之间到底有什么过节呢?

常言道: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

岳飞在宣抚荆湖的时候,万俟卨时任湖北提刑,由于岳飞没有太拿他当回事,因此就使得万俟卨对他是恨之入骨。

于是,在秦桧的指使下,万俟卨马上上疏弹劾岳飞。

而后,秦桧又指使御史中丞何铸、侍御史罗汝楫一起上弹章,指斥岳飞如下罪名:今春金人攻淮西,岳飞暂至舒蕲而不进,比与张俊接兵淮上,又欲弃山阳而不守。

得知朝中有人弹劾自己,岳飞也感觉到自己的祸事要来了。

因为在宋朝的时候,但凡有人被弹劾,即便你是宰相,也必须马上先辞掉官职再说。

由此,岳飞只得急忙向朝廷归还自己两镇节度使的权节,而当时在他的身上仅落了一个虚衔——“充万寿观使”。

实际上,如此情况在宋朝的时候,就是一个官员要倒大霉的前奏了。

岳飞什么实权都没有了,秦桧却还是不肯善罢甘休,因为当时的宋高宗赵构和秦桧想要的并不是岳飞的官,而是岳飞的命。

于是,秦桧就指使军头张俊威胁岳飞的部将王贵,让王贵首先去告发岳飞。

作为岳飞的部下,王贵曾经因为岳飞军纪严明遭受过他的鞭打,但在最开始的时候,他也不想把这位老上司给出卖了,最终还是张俊以王贵的宗族性命为要挟,他才只得服从了。

可是,光有一个王贵还不行,所以张俊又买通了岳飞手下一个名叫王俊的副都统,让其先上书告变:声称岳飞的部将张宪和岳飞的养子岳云,他们二人一直在暗中勾结准备军事行动,其最终目的就是想让岳飞重新回到军中,重操大权。

大家要知道,在宋朝的时候,但凡手下军将为了主帅能够重掌他从前的军队而在内部暗地串联,那就相当于谋反。

于是,秦桧等人又暗中串通、大肆安排,岳飞案也就浮出了水面,在掌握了一切“证据”之后,秦桧马上派人逮捕岳飞父子。

忽然看见朝廷使者气势汹汹地来到门前,岳飞预感非常不妙,但还是故作镇定,一脸苦笑地叹息道:“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可见,大英雄岳飞当时的苦笑,其实就是无奈的笑,凄凉的笑,英雄末路的笑。

明知此去临安是自投罗网,可岳飞依旧跟随使臣赶往了杭州。

实际上,在岳飞被削职闲住的时候,他心中已经产生了不祥的预感,因此当时他还作有小词一首:

《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

欲将心事付瑶琴(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被押到杭州之后,秦桧首先就派御史中丞何铸作为主审官来审讯岳飞……

进入厅堂,看到四座官员和满院衙役,岳飞没有说话,而是一下子撕开了身上的衣服,露出后背上深入肤理的四个刺字——“尽忠报国”。

何铸弄了一大批人,连续审了岳飞好几天,根本就无证无据,其实他的心里也知道岳飞是无辜的,于是只得秦桧汇报。

秦桧得知后大怒,可又不好直说,顿了半晌只好对何铸说出了实情:“此上意也。”

也就是明明白白地告诉何铸:真正要把岳飞定罪的是当今皇上。

岂料,何铸为人还挺正直,他马上对秦桧说道:“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那么,何铸的口中为什么要说“区区一岳飞”呢?

大家要知道,宋代的文臣是一直都看不起武将的,因此何铸才会说“区区一岳飞”。

当时,秦桧闻言也是低头不语,他心里知道,如果继续让何铸当主审官的话,岳飞肯定死不了。

因此,秦桧又把自己的心腹兼死党万俟卨推上了前台……

万俟卨不但深恨岳飞,而且还非常会找案件的切入点,于是他就诬称岳飞与其养子岳云曾经写信给张宪,让张宪虚称金人又来进攻,以此来吓唬朝廷,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岳飞重还旧部继续掌兵。

但是,万俟卨弄出的这一个指控也不能成立,因为所谓的岳云和张宪之间的来往书信根本就没有实证,毕竟原始信件并不存在。

万俟卨对此还挺有方法,他对外声称岳飞父子和张宪的来往书信都被他们自己给烧毁了。

总之一句话:万俟卨就是要置岳飞于死地。

可以想见,如万俟卨一样的宋朝文人,确实坏到了骨头里!

原本,岳飞和万俟卨二人之间只是一个小过节,并非什么杀父污母的深仇大恨,就是因为岳飞当时对万俟卨这个基层小官员不怎么待见,就被他给恨上了。

由此,万俟卨还成为了宋高宗和秦桧手下最得力的打手。

经过多方找碴儿、巧妙盘算,在秦桧等人的推动之下,岳飞一案很快就得到了南宋官府的正式裁决。

当然了,至于最终到底要如何处理岳飞,还是要请宋高宗赵构做最后的定夺。

于是,宋高宗赵构下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应多差兵将防护,余皆依断。

我们从史书中的这段话就可以看出,即使当时依照秦桧等人的意思,对岳飞案进行推审的大理寺各级官吏们,他们在最初的定案当中只判了岳飞和张宪的斩刑,至于岳云和其余被卷入此案中的从犯们,也只是想充流刑、罚铜一类比较轻的处罚。

不得不说,宋高宗赵构的心的确非常狠毒,为了除掉后患,因此才在此案做最后批复的时候御笔亲题,将岳飞的养子岳云也改为斩刑,而且还加重了其余涉案人员的处罚。

南宋之后,由于民间戏曲、评书,包括一些不熟悉史实的读书人渲染,还有那种“皇帝无错”的愚民心理,使得很多人都认为:岳飞之死都是秦桧一个人作恶,宋高宗赵构只是受了秦桧的蒙蔽而已。

其实,秦桧先前在情急之下对何铸说的那一句“此上意也”已经泄露了天机:宋高宗赵构才是最终能杀岳飞的最大的幕后指使人!

大家要知道,岳飞被逮捕入狱两个多月,案件依旧是不能成立的,而岳云、张宪虽说在狱内经过严刑拷打,但此二人却也是铁骨铮铮,始终都不承认岳飞干过任何对不起朝廷的事。

反而是高宗皇帝对此案件批复之后,监狱方面就得令了,他们派遣了两个大力士进入囚室,假装称请岳飞出去沐浴,等他们把岳飞带到一个密室之中就忽然暴起,猛击岳飞的双肋。

当然了,关于岳飞的死还有另外一种说法,说当时给岳飞赐了毒酒,岳飞就被毒死了。

但是,“折肋”的说法,也就是史书上称的“拉肋”处死岳飞却是最有可能的,有一点也非常肯定,岳飞绝对不是斩首而亡。

岳飞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九岁,当时是绍兴十一年阴历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141(2)年。

杀掉岳飞之后,经过宋高宗赵构的首肯,秦桧等人才向天下宣示岳飞所谓的罪状,也就是说他们当时是先杀人,后出判决书。

时至今日,我们都难以想象,大英雄岳飞被自己人猛击肋部的时候,当时是何种心情、何种表情,在他临终充满血幕的目光中,我宁可相信:当时所闪现的不是对王朝的怒火,不是对宋高宗的怨恨,而是“饥餐胡虏肉”这种壮志未酬的苦痛,以及对国土未复的深深遗憾。

岳飞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殊时代的特殊人物,其实他所拥有的人格魅力和质朴的忠君爱国思想,也要感谢北宋王朝一二百年来对于文化的浇灌,以及对于道德伦理的培育。

大家想一想,作为一个佃农,岳飞最后成为了国家方面的大帅,成为民族英雄,可以说是时代成就了岳飞,岳飞也成就了时代。

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秦桧成为了奸叛的符号,宋高宗赵构也只是一个笑料,是一个精神和肉体的残疾患者,而那些林林总总的王朝大将军们也都黯淡地成为了时间的碎屑。

唯独大英雄岳飞,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成为了中国人的一种骄傲,在无数个世代,还必定会烁烁闪光,而且肯定也会越来越受到后人的敬崇!

岳飞被囚禁的时候,有很多大臣都曾替他喊冤,而且当时担任大理寺丞的李若朴等人都说岳飞无罪,最后他们都被万俟卨弹劾,因此丢了官职。

当时,宗正寺的官员及百姓们也都纷纷上书替岳飞喊冤,而这些人最终也都被秦桧等人给整治死了。

得知岳飞被处决的事情,韩世忠大感不平,于是亲自去到了宰相府质问秦桧,秦桧当时就回答他:“岳飞之子岳云与张宪书莫须有。”

韩世忠当时就愤言:“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莫须有”三个字是宋朝人的口语,也就是说不一定没有,还有、或许的意思。

秦桧当时之所以那样说,其实就是不把韩世忠当盘菜,信口搪塞他。

而我们后人往往会凭空想象,认为韩世忠怒气冲冲地去质问秦桧,秦桧肯定非常心虚,因此才颤颤巍巍地说了“莫须有”三个字。

实际上,当时的情况全然相反……

首先,秦桧的背后有宋高宗赵构撑腰,他完全就是理直气壮。

其次,宋朝宰相根本就不拿武将和元帅当回事,更何况当时的韩世忠还是一个被削了兵权的将帅,压根就干不出什么大事来。

因此,秦桧口中所谓的“莫须有”三个字,在当时充满着轻蔑与不屑。

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金国军队破辽灭北宋的时候兵势甚锐,他们首先遭遇的最大失败,应该是绍兴十年的顺昌大败。

当时,金军被刘锜率领的宋军在原本特别适合金人作战的平原地区,一下子杀掉了几万强兵,但是那时候正值大热天,金兵又是远道而来非常疲惫,因此失败之后还有借口。

而后,郾城大战、颖昌大战,岳家军在秋天,也就是金军力量最强的时候大败金军,从而显示了宋军当时真正的战斗力。

当时,正是因为有了岳飞率领军队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南宋的高宗皇帝赵构才真正拥有了和金人议和,自己偏安一地的资本。

岳飞死后,由于高宗赵构和秦桧二人的意旨,因此宋廷就销毁了大量史实记载,其目的就在于抹杀岳飞的功劳。

因此,我们现在看岳飞的功绩,不仅不是我们夸大渲染,而是宣传得不够,挖掘的也不透彻。

当然了,由于民族立场不同,后来的大清皇帝康熙还曾发布过一系列的奇谈怪论,表示不相信岳飞能在朱仙镇得胜之后恢复故土:金兵破辽之后,兵已满万,人强将猛,非宋之所敌,明矣。若论李纲之忠言不听,岳飞之丹诚不用,设使谏行言听,则必胜金兵于朱仙,生还二帝于汴京,朕实不信也!高宗赵构偏安社稷,犹存一线之脉络,若为雪耻复仇,同死于国难者,犹不知与明末同乎?

不得不说,康熙皇帝也算是个明主,但他的这一番话却完全是戴着有色眼镜来看人,实际上就是在贬低岳飞,贬低李纲,同时也贬低南宋军民的复国能力。

而且,康熙还为当时的宋高宗赵构涂脂遮丑,意思是说当时的赵构如果真是玩了命地想恢复从前的境土,想报仇雪恨,那么他的下场就和明朝君臣的下场是一样的。

由此可见,康熙皇帝非要把南宋初期和明朝末年的史实生拉硬拽在一起,绝对是缺乏可比性和可信性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这位清朝帝王的偏心和庸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高宗,岳飞,张俊,皇帝,宋朝,淮西,万俟卨,秦桧,赵构,时候,观点评论,宋高宗,岳飞,张宪,秦桧,赵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高宗,岳飞,张俊,皇帝,宋朝,淮西,万俟卨,秦桧,赵构,时候,观点评论,宋高宗,岳飞,张宪,秦桧,赵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高宗,岳飞,张俊,皇帝,宋朝,淮西,万俟卨,秦桧,赵构,时候,观点评论,宋高宗,岳飞,张宪,秦桧,赵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