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论唐代进奏院状报读者构成特点及影响

论唐代进奏院状报读者构成特点及影响

01 唐代进奏院的作用

唐朝时期进奏院状报大概在唐肃宗时期开始成型,一直到唐朝后期以及五代时期都在深刻地影响着古典中国政治的风格。在北宋时期,进奏院的状报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进奏院这个信息传播媒介机构以及其接纳者的研究,是对于唐朝时期政治结构的直观体现。要想研究这一点,就要分清唐朝时期状报的作用以及其接纳者的身份。

对于状报的作用来说,基本上都是在传递朝廷与地方的信息。

这是朝廷对于地方控制和保持影响性的方法,也是唐朝时期皇帝对于地方官员的考察。进奏院状报的接纳者也就是看状报的人,一般都是各地方的节度使。

除了节度使以外,各地方的官吏以至于幕府的属臣都有机会观看进奏院的状报。

状报在这种情况里,就发挥着朝廷传达政令的作用。而有的时候,进奏院的状报也会形成一种考察地方的作用。进奏院的状报到达地方后,地方官员根据状报的命令办事。

对于状报的命令是否能够执行优异,是朝廷十分看重的一件事情。唐朝时期进奏院状报的基本接纳者一般都是各地方的主要官员或者是节度使,比如各州的刺史或者是各道的御史。

唐朝时期的边疆各州,在立国初期设置了一些总管府。管理边疆各州的军政事务,以此来控制防御计划。

在唐朝中期以后,因为总管府演化到节度使的原因导致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程度大大降低。进奏院的状报在此时的作用与之前也有了些许的改变,从传达中央的命令变为安抚与地方之间的关系。

这样的改变是因为朝廷与地方之间关系的变化,也让进奏院状报被改变了作用。

进奏院的状报从传达命令变成了联系商议,朝廷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已经从上下级变成了近乎于平级的局面。

在唐朝中期之后,虽说地方的藩镇节度使做大从而影响了国家的统一与朝廷的权力。但在地方也有不少州是直接归属于朝廷管辖的,这些朝廷的直辖州也就是直隶州也会设置进奏院。比如直接归属于朝廷管辖的齐州、商州、汝州等州,也都有设置自己的进奏院。这些在京城的驻守人员,也会对各州下达状报。

状报在这个时候,依旧是保持了之前朝廷对于地方管理和考察的功能。朝廷对于地方各州的控制,从进奏院的状报当中就能看出来一二。

对于割据一方的藩镇节度使,进奏院的状报就只能当作联络的方式而已。对于朝廷直接管辖的直属州也就是直隶州,进奏院的状报则有很强的监管作用。

对于各地方进奏院状报的接纳者来说,藩镇与直隶州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来讲,进奏院的状报只可以被各地方的军政长官观看。

但是对于藩镇唐朝中期之后的藩镇与朝廷存在着合作而又对立的情况,这个时期的藩镇与其说是朝廷的军政衙署倒不如说是藩臣。

作为藩臣的性质,藩镇对于朝廷的防范之心很强。

在唐朝中期的几次朝廷对地方藩镇的战争当中,就能够看得出这些藩镇对于朝廷的态度了。两湖和江浙一带的藩镇还能够被朝廷控制,除了唐朝晚期的全国性的农民起义战乱时割据一方以外在其余的时期还是基本上可以听命于朝廷的。

但是中原与河北的那些藩镇,则是与朝廷对立和相斗。尤其是割据最严重的河朔三镇,卢龙镇、魏博镇、成德镇这三个藩镇一直以来都是唐朝中期朝廷的心腹大患。

唐朝中期朝廷对于河朔三镇的战争时常发生,唐德宗与唐宪宗时期都发生过对于河朔三镇的讨伐。这些藩镇割据一方,朝廷对于他们基本上都难以控制。

而这些藩镇因为要搜集朝廷的情报,或者是与朝廷保持一定的联系也需设置进奏院这个机构。进奏院的状报一方面是藩镇对于朝廷情报的了解,另一方面也是朝廷与藩镇之间联系的保持。

02 藩镇进奏院的意义

藩镇管辖内进奏院的状报,一般来讲有很强的情报价值。节度使来讲,其幕府的幕僚或者是属下的官吏们也可能有机会观看进奏院的状报。

藩镇对于国家的影响是强大的,对于朝廷来说藩镇算得上排在首要位置的目标。藩镇的节度使拥有幕僚,这些幕僚都只对节度使效劳听命。

对于朝廷的各种政令,藩镇节度使的幕僚一般都是弃若敝履的。一般来讲,藩镇进奏院的状报是只能够由节度使本人接纳的。

但藩镇节度使与其幕僚可不会响应朝廷的命令,藩镇进奏院的状报很多幕僚也可以作为接纳者进行阅览。

这些藩镇节度使的幕僚们在阅览进奏院的状报后,就可以与作为幕府主的藩镇节度使研究内容。藩镇进奏院的状报都是重要的情报来源,藩镇节度使一般不会自己进行研究。

藩镇进奏院的状报里,除了对于朝廷政令的告知以外大多数都是京城地区的变化。比如朝廷的官员任免、京城地区军队的调度态势,这些都在藩镇进奏院的状报范围之内。

藩镇进奏院对于唐朝中期京城地区的情报收集,是藩镇节度使与朝廷博弈的重要方式。

03 京畿和都畿进奏院的意义与影响

地方进奏院主要是针对地方与朝廷之间的利益与关系进行连接,在朝廷的京畿地区也有进奏院的设置和功用。

唐朝时期的京畿道与都畿道也设置了进奏院,其作用也与地方的机关相差甚小。唐朝时期的京畿与都畿与各地的道或藩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实际上京畿与都畿根本不应该被称之为道。

但是京畿与都畿在设置的时候,其长官大多就是与各道观察使或者藩镇节度使级别相同的官员担任。

作为当时的一种特殊的行政机构,京畿与都畿的行政或军事最高官员也被称之为观察使。这与地方各道的行政或军事最高长官的称呼一样,京畿和都畿就这样与各道被混杂了起来。

京畿道与都畿道这样不标准的称呼,也就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不过在这历史的舞台之上,京畿和都畿的印象倒还是保留了下来。

在五代十国时期,后唐的统治者就以唐王朝的继承者自居。后唐时期颁布的政令《平汴州大赦德音》当中就有记载,以“京畿及诸道见禁囚徒”的言语让京畿和地方各道达到区别的效果。

这样来看,在唐朝时期以至于五代时期京畿和都畿与地方各道还是有着一定的区别。京畿与都畿设置的进奏院,在作用上与地方各道、州、藩镇相差不大。

但是在实际传达命令的要求上来看,京畿和都畿的进奏院则与其他地方的进奏院大不相同。京畿和都畿的进奏院在对于关键的状报来说,至少有三点与各地方的进奏院不同。

唐朝时期京畿和都畿的进奏院在状报的意义方面不同。

京畿和都畿的进奏院传达的状报在意义上属于命令,这与朝廷的直辖州进奏院的状报差不多。对于进奏院传来的状报,京畿和都畿的官员是需要阅览后就要行动的。

而地方的进奏院则不同,状报大多数都是朝廷对于地方的商议以至于劝说。对于状报里的命令,地方行动与否的权力不在朝廷而在于各地的官员。

唐朝时期京畿和都畿的进奏院在状报的执行方面不同。就如同第一点那样,进奏院的状报当中如果有朝廷的命令是需要作为接纳者的官员去执行或回答的。

但从执行力度上来说,京畿和都畿与地方则是相差甚大。相比于京畿和都畿那种几乎无条件地执行,地方显然是多了些许怠慢。

唐朝时期京畿和都畿的进奏院在状报规定的准则方面不同。进奏院的状报本应该只有各地方的最高行政或军事长官有阅览的权力,但各地方的进奏院状报被因为各种原因很多都会扩散出去。

京畿和都畿的进奏院状报,则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只有最高行政或军事长官才可以阅览的规则。

唐朝时期进奏院的状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局势的变化。唐朝时期的进奏院状报作为一种国家公文,本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或执行方式。

但从唐朝中期以后,各地方对于状报的执行程度上来说就能够看出来唐朝时期朝廷与地方关系的变化。朝廷和地方本应该是从属关系,但此时的局面却是合作的关系。

这样一来,进奏院状报在社会层面的影响也被限制了。

各地方的行政或军事最高官员对于进奏院状报都有不同的考虑,这样的考虑大多数的时候都让进奏院的状报不能够广泛地传播因而形成更加广泛的社会影响。

可以说,唐朝时期进奏院的状报就是当时社会的直观表现。

参考文献:

唐代进奏院状报考论.申忠玲.青海师范大学.2014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地方,控制,时期,朝廷,唐朝,影响,中期,读者,特点,节度使,消息资讯,状报,朝廷,进奏院,京畿,藩镇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方,控制,时期,朝廷,唐朝,影响,中期,读者,特点,节度使,消息资讯,状报,朝廷,进奏院,京畿,藩镇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方,控制,时期,朝廷,唐朝,影响,中期,读者,特点,节度使,消息资讯,状报,朝廷,进奏院,京畿,藩镇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