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农夫家牛舌割破,包拯道:回将牛打死卖肉去,贼自会现前

农夫家牛舌割破,包拯道:回将牛打死卖肉去,贼自会现前

如果包拯,真是执法之臣了,所以虽然到现在儿童妇女都还知道称呼,况是那个时候呢!—张居正

北宋名臣包拯之名想必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秉公执法,刚正不阿,深得百姓喜爱,而民间有关包拯断案之事实在数不胜数,其逻辑之明晰,才智之过人,不畏强权之气节,实在令人敬佩。

由于在民间传说中包拯是一个黑面形象,故而百姓也会称其为“黑面包青天”,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包拯包青天的世界,看看他那英明决断的判案时刻。

早在先秦时期包拯的远祖就是着名的申包胥家族,包拯家族几乎所有朝代都曾在一两个朝做官,可以这样说包拯不仅出身于平凡富贵之家,更出身于官宦之家。

或许是血脉相连的官宦气息,或许是家族里无时无刻不在熏染着官家氛围,小小年纪的包拯还立下鸿鹄之志,决心以一生所学为朝廷和百姓服务,成为一个合格入仕者。

宋仁宗五年包拯考中举人,本应该是建昌县知县,即今江西某地父母官。但是包拯鉴于那时父母年事已高,作为人子的他离家太远,照料父母多不方便。

正进士,以亲老侍之。

因此,包拯上书朝廷陈述缘由,要求到老家合肥一带赴任,朝廷被他的一片孝心所打动,特批准让他改任。

但委派官员又非任意委派,并非各地必然会出现缺额。找了很久朝廷终于肯定了和州的空缺位置,和州在今安徽距合肥不近。

包拯望着父母期盼的目光,终于选择了辞官归乡,伺候老人,其举动也被当时十里八乡称赞。

直到十年后包拯父母先后去世后,他才再次入朝做官。

不仕宦而十年,人谓之孝。

即使以前有辞官不干之事,包拯并未受到朝廷的排斥,古代历代帝王都是以孝治世的,凭借这种“孝顺父母”之名,他反而更受到朝堂的赏识与重视。

包拯再次进仕受到朝廷的重用,他任监察御史、知谏院刺史、山西知州、开封府刺史等职,他又任三司使,可谓足迹遍及北宋大半个地方。

为官时包拯勇于积极对抗当世权贵,还甘于深入田间地头去了解民生疾苦,他所呆的这么多官职都有不小作为,包拯却不得意。

那时他始终保持初心,既不为官场黑暗现实所压,也不为小人阿谀奉承所惑,他秉承为民请命之心,真可谓一心向民之“青天”了。

拯为不苟言笑,未尝伪辞色而悦之。

为官时期包拯战绩卓着,但其最为人熟知的是在执法过程中目达耳通、铁面无私、曾热映《包青天》等影视剧,桥段多为杜撰。

然而对于包拯判此案的神机妙算,历史上确有这样一个案件,叫做“牛舌案”。这个案子,包拯一反常态,终于用他的聪明轻而易举地解决了。

包拯在天长县任知县期间,碰到一个不小的问题,一天早晨正收拾政务,外面登闻鼓“咚咚咚咚”敲得又急又响,他连忙放下书卷,向前厅走去。

包拯刚落座便见一农民便踉踉跄跄地跪倒在大厅里,哭着向包拯道:

“老爷,你可得救我呀,我全家都靠这头牛为生,原来昨晚有一个盗贼偷偷溜进我的牛棚里,把我牛舌割了下来。”

“如今这头牛没法下地干活了,我家庄稼都没法接着种了,你得把抓起来,让我有个交代呀老爷!”

包拯听到农民李氏抱怨,便再细问有关事情详情,并沉思片刻。他以为窃贼单割了牛舌而没有偷到牛舌,实际上是没有要多大好处,没有任何好处。

在此基础上包拯又不断猜测割牛舌之人更是仇人为报复这李氏而随之产生的举动。

由于北宋时期以农业建国,耕牛又为耕地主要劳力,按当时法律规定杀牛违法。

这样,窃贼只需割下牛舌很快耕牛便会死亡,同时该农户李氏也将受法律制裁。想了这么一层要素后包拯继续追问:

“你能与别人结下私怨吗?”

李氏想了想,想是不能冒犯了谁,终于无奈地说:

“老爷,我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哪还跟人家结怨?

即便是邻里间发生了些小冲突,也应该不会对我如此报复!你让我去想跟谁结仇的事我实在想不开。”

包拯看了看自己,想在目光中看到一些东西,终于感觉到老农不是在说谎。接着包拯略一思索平静地说:

“回去你们杀牛卖肉吧,到时候子会自首的。”

李氏怒目圆睁,不知其故,再说杀耕牛更属不法行为,有些着急。但是包拯令人信服的口气和态度使他相信了,他答应给他一头新耕牛。

所以老农们回到家后都会去杀死自己家的牛,并且高调地表示会卖这批牛肉。

果然,割牛舌者见此李氏竟然把耕牛杀得一干二净,以为抓住李氏把柄,当即到县衙报告此事。

见了包拯后,此人便发誓要告诉包拯有人杀了耕牛,并要包拯马上前去把那人押回衙门,向他求情:

“老爷,你马上就走吧,也许还会看到鲜嫩的牛肉!”

不料他刚讲完这些话,包拯便下诏逮捕了他,这位前来状告农民者莫名其妙,高声叫道:

“你把我抓住干什么!我来报官爵,你该把那私宰耕牛抓住才对。”

不料李氏亦现身公堂,怒言:

“结果就是你!你们这些黑心肝赵氏即使我俩人之间有什么冲突你们也不会这么狠毒!”

原来这个赵氏与李氏为邻,前段时间两人因两家土地发生纠纷,甚至大打出手,但这件事一发生就成为历史。

李氏怎么也想不到这赵氏胸襟这么狭隘,两个月过去了仍然记着此事,并做了这么一件事情来复仇。

然而赵氏起初并未承认,正是他割掉李氏家牛舌。包拯见大势已去,命部下上刑,要吓赵氏一跳,赵氏顿时吓得胆寒,不明原委。

就这样,这个看似棘手的案子,就这样被包拯化解。

廉,百姓之表;贪,民之贼

牛舌案在北宋时期非常出名,包拯用智慧轻松地解决了这一棘手问题,因此获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尊敬,这段故事,现在也仍然是街头巷尾老百姓们寒暄的材料之一。

有关包拯判案的相似事件还真不少,也使我们见识到其睿智过人,正是由于在办案中秉公执法、为民请命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和喜爱。

事实上,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近代,一个真正为民谋利的优秀官员总会拥有良好的声誉和信誉,并受到百姓的肯定和尊敬。您对这个问题有何异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回将,青天,朝廷,卖肉,老爷,耕牛,父母官,百姓,包拯道,先秦时期,消息资讯,包拯,耕牛,赵氏,李氏,牛舌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回将,青天,朝廷,卖肉,老爷,耕牛,父母官,百姓,包拯道,先秦时期,消息资讯,包拯,耕牛,赵氏,李氏,牛舌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回将,青天,朝廷,卖肉,老爷,耕牛,父母官,百姓,包拯道,先秦时期,消息资讯,包拯,耕牛,赵氏,李氏,牛舌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