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王安石写给女儿的两首诗,一首写生离,一首写死别,读来令人泪目

王安石写给女儿的两首诗,一首写生离,一首写死别,读来令人泪目

写在前面: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嘉祐五年(1060),王安石出使辽国前,与大妹王文淑见了一面,兄妹情深,二人都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相聚。

王安石情感细腻,重视亲情,具有较强的家庭观念,因为父亲早逝,进士及第后,他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地方任职,多次婉拒入朝为官,就是为了兼顾家庭。

父母高堂,兄弟姐妹,妻子儿女,占据了王安石全部的情感世界,他温暖和煦,体贴入微,深爱自己的家人,诗品如人品,这些都体现在他的诗词中。

王安石有三个女儿,长女早夭,另外两个女儿远嫁,无论是早逝的,还是嫁为人妻的,他都倾注了全部慈爱深情,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享他写给女儿的诗,感受他内心身处的柔软和温情。

01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宋 王安石《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

简译:

烟雨凄迷,龙安津愈显荒凉,平添离别的悲伤,泪水打湿了衣襟我都浑然不知。

此情此景,除了没有春风吹拂着河岸的绿草外,其他的都和我看你过江时一样。

赏析: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春,王安礼迁左丞相赴京任职,兄长王安石出城到龙江渡口为其饯别。

彼时的王安石已年届花甲,人生暮年,又将与至亲千里相隔,再见不知何年,执手相看,泪雨纷飞。

伫立在荒凉的古渡口,望着弟弟的船只渐行渐远,凄雨冷风中,眼前又浮现出了送大女儿出嫁时的情景。

那年送出嫁的女儿过江,也是这样烟雨迷蒙的天气,除了不是草长莺飞的春天外,其余的情景都和今日一样,令人感到无比的伤感。

王安石的大女儿嫁与当朝宰相吴充次子吴安持为妻,古时出嫁的女子随夫姓,故王安石称其女为吴氏。

吴安持出身世宦,饱读诗书,仕途顺遂,官至天章阁待制,虽女儿嫁得不错,可终究骨肉分离,怎不让父母心痛呢?

“伯姬不见我,乃今始七龄。”,熙宁九年(1076) ,五十五岁的王安石二次罢相,转眼间退居江宁已有六年,与居住在京城的女儿也已七年未见。

“家书无虚月,岂异常归宁。”,虽然每个月都有书信寄来,可那又如何比得上常回家看看?在《寄吴氏女子》一诗中,王安石这样抒发对女儿的思念之情。

虽思女心切,还是要安慰想家的女儿相夫教子好好生活,所以在《次吴氏女子韵》中,王安石又如是说:“人世岂能无聚散,亦逢佳节且吹花。”

真个离别难,不似相逢好。既希望家人常聚,又盼着子女幸福,这就是为人父母的心声吧,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着想。

此次江边送弟,触景生情,王安石更为思念远方的女儿,于是就写下这首饱含深情的七绝,以此表达父女之间的骨肉之情。

02

行年三十已衰翁,满眼忧伤只自攻。

今夜扁舟来决汝,死生从此各西东。——宋 王安石《别鄞女》

简译:

刚刚三十岁就已经未老先衰,心中的悲伤只能自我调节。

今夜我乘一叶扁舟来与你诀别,此后天上人间不复再见。

赏析:

“未满月而笑,未周岁能言”,王堇(jǐn)是王安石的第一个孩子,聪慧可爱,深得夫妇二人的怜爱,因其为出生在鄞(yín)县(浙江宁波),故称其小名为鄞女。

因为爱之深,所以王安石总担心女儿会离开自己,在《鄞女墓志铭》中,他这样写自己彼时的忧虑:“吾女生,慧异甚,吾固疑其成之难也。”

情深不寿,过慧易夭。王堇一岁多时不幸夭折,结束了与父母仅仅14个月的缘分,深爱女儿的王安石悲痛万分,难过异常。

这首七绝作于皇佑二年(1050年),彼时,王安石鄞县知县期满,准备回京述职,返程前夜,特地驾舟前来与女儿告别。

宦海沉浮,不知道自己下一任官至何方,此一去也许就是永别,想念女儿了,也难再到坟前诉说,想到此处,怎不让他肝肠寸断。

本是伤心欲绝,却还要故作坚强,本想做最后的诀别,却早已铭心刻骨,因为,独眠异乡的可是自己最爱的孩子啊。

可是,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把日子过下去,纵使伤心难过,思念成疾,也要努力调整好心态,积极面对接下来的日子。

字字写悲伤,句句抒心痛,这是一首有画面感的小诗,凄楚沧凉,父女情深,读来令人泪目。

写在最后: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铁血宰相、执拗相公的雅称。

其实,抛开这些政治光环和贴在他身上的标签,我们能看到他是一个极其温柔的人,因为,他是一个孝顺的儿子,友爱的兄长,体贴的丈夫,慈爱的父亲。

王安石十九岁时,父亲病逝在江宁府通判任上,彼时,家中上有年迈的祖母,下有寡母和年幼的弟妹,兄弟中他第一个科考及第,为了照顾一大家子人,他一直在地方任职。

对长辈,他极尽孝心,对兄弟姐妹,他竭尽所能,对妻子,他体贴入微,对子女,他悉心教导,他对家庭倾注了满腔热爱。

王安礼,字平甫,是王安石最小的弟弟,也是王安石为其作诗最多的一个,《送和甫至龙安微雨因寄吴氏女子》虽然是借送弟兼寄女儿的诗,但也充分表现了兄长对弟弟的深厚感情。

以上分享的两首写给女儿的诗,一首写生离,一首写死别,骨肉至亲,父女情深,肝肠寸断,倾注了王安石的满腔柔情,读来令人泪目。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删除,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因为,寄吴氏女子,兄长,父亲,此情此景,女儿,王安石,父母,孩子,衣襟,消息资讯,王堇,王安礼,女儿,王安石,吴安持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因为,寄吴氏女子,兄长,父亲,此情此景,女儿,王安石,父母,孩子,衣襟,消息资讯,王堇,王安礼,女儿,王安石,吴安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因为,寄吴氏女子,兄长,父亲,此情此景,女儿,王安石,父母,孩子,衣襟,消息资讯,王堇,王安礼,女儿,王安石,吴安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