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豪气又大方,竟拿出60万亩地大封功臣,外加30多块丹书铁券

朱元璋豪气又大方,竟拿出60万亩地大封功臣,外加30多块丹书铁券

洪武三年十一月(1370年11月29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大封功臣,对那些跟随他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将们,朱元璋豪气又大方,拿出60万亩地作为奖赏,外加30多块丹书铁券。陪着朱元璋打天下的那些人,只要是立下功劳的,都得到了应有的待遇。但功臣那么多,朱元璋是如何衡量的?这开国六公又是哪六位呢?

为了表彰跟他出生入死的文臣武将,朱元璋大封了一批功臣,专门设置了公爵、侯爵、侯爵三个级别的功勋爵位,其中公爵6位、侯爵28位。

众所周知,汤和是朱元璋的发小,还是他走向成功的领路人。然而,没有想到朱元璋一上来就没将好友老汤放在六公之中,被妻子马氏发现了,她立马一顿唠叨。说老朱是糊涂了,这汤和举义那么早,又立下无数战功,他得在六公之中,而且还得是六公之首。

朱元璋也是头大,道理是这样,但功臣那么多,还要细细斟酌。优秀的武将一抓一大把,文臣也是个顶个儿厉害。但开国六公就六位,不能只按人情来。

好在朱元璋身边有个贤内助,他和马皇后一起商量着定下了开国六公。两人一致认为,将才徐达必须位于六公,然后是猛将常遇春,他们立下的战功,没人敢质疑。

武将定下两位后,朱元璋又看起了文臣,首先拿出了刘伯温。在朱元璋心中,刘伯温虽然是个人才,但十分傲气,和文臣武将都不和,虽然他立下的功劳不小,但朱元璋没打算将他放在六公中。

马皇后则认为,刘伯温虽然有点傲气,但他的功劳不在李善长之下,就算不封公爵,也该封个侯爵。

朱元璋听完,觉得有点道理,就先将刘伯温放在了侯爵这一列。

但等马皇后一觉醒来,刘伯温又被降为了伯爵。

朱元璋是这样解释的,刘伯温生情骄傲,有时都没把我老朱放在眼里,给他个伯爵,正好压压他的气性,日后也好管些。然后,朱元璋将李善长放在了六公之首,将汤和放在了侯爵之首。

马皇后不理解,问他为什么将汤和放在这个位置?朱元璋是这样想的,汤和是最早跟着他的,他们是发小,也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这样好的感情,汤和都没被封上公爵,那些功劳次之的武将自然也不敢说什么了。

另一方面,朱元璋是想用汤和的位置来堵住众人的嘴,是想告诉众人,这位置不是瞎排的,得用立下的战功说话。

常遇春和徐达位于六公,是因为他们立下的战功排在最前。这下六公中已经有了三人,之首为李善长,然后是徐达和常遇春。

他们之后是李文忠,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虽然是亲戚,但李文忠有拿得出手的战绩,他年纪轻轻就和徐达一起征战沙场,北伐期间,李文忠立下大功,没人敢说朱元璋是徇私舞弊。

李文忠之后是邓愈,原名邓友德,战功还没汤和高的邓友德为何能位列六公?

他的情况相对特殊,邓愈本是抗元将领,当时所率人马六万多,在朱元璋最艰难的初期,邓愈带着人马投奔了他。这份情谊朱元璋一直都记得,就凭邓愈的几万人马,他位于六公中,其他人不敢嚼舌根。要是不将邓愈列在六公中,他身后的势力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六公中的最后一位是冯胜,他的经历和常遇春有点像,都做过打劫的土匪。他投奔朱元璋的时候也带有人马,但是没邓愈的人马多。

尽管冯胜投入得不多,但他立下的战功多,在对战元军大将王保保时,冯胜的表现那叫一个出色。综合来看,冯胜有实力位于六公之中。

汤和没有挤进六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在北伐的过程中没有立下战功,朱元璋给了他机会,可惜他没抓住。汤和心中有怨气,也只能暂时憋着。

相比汤和,刘伯温才是真的冤枉。他的功劳不比李善长少,朱元璋为了打压他,把他排在了伯爵中。

总的来说,朱元璋对功臣的排名都是有依据的。

确定好功臣的排名后,朱元璋还有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开庆功宴,宣布他的决定。在这之前,他先去接了徐达,接到徐达后,朱元璋显得格外高兴,还说要亲自给徐达驾马,吓得徐达连忙拒绝。

徐达功高但不自傲,坐皇帝驾的马车,根本也不合规矩,也是犯忌的。最后选了个折中的办法,两人一起乘坐了马车。有小朱棣驾马车,两人在马车中开心地聊了起来。

可是和朱元璋一起来接徐达的李善长,还有征战回来的汤和,这两人就不怎么高兴了。皇帝该不会是想将徐达立为六公之首吧?他们在心里盘算着自己该排在第几呢?李善长则劝汤和别期待太多,到时候也就不会太失望了。

这边,朱元璋和徐达在马车里聊得热火朝天,聊着聊着,朱元璋就提到徐达的女儿徐妙云也到了嫁人的年纪,要不和老朱家结个亲,看看我家老四如何呀?

徐达听说是朱棣,立马称赞道,四皇子风姿卓越,看着长大的不会有错。紧接着,徐达说自己女儿好福气,这事搁谁也要答应这一联姻,以后徐家和其他功臣之家就不一样了,日后好处只会多不会少。

洪武三年十一月(1370年11月29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大摆庆功宴,准备大封功臣。文武百官都来了,他们心里都很激动,天下已定,就等着封赏了。

众人都往殿中走,只有汤和选择了逆行,他在北伐一战中没有立下军功回来,朱元璋都不理会他,这叫什么事?难道是看不起兄弟?我这顿庆功宴不吃也罢。

马皇后见状却叫住了汤和,他称自己生病了,想回家躺着,说完转身就走了。

面对心里不服的汤和,马皇后是怎么做的?既然劝不动,那就直接来硬的。马皇后对汤和说,他是军中大帅,这种重要的场合必须在,要是不来就是逃兵一个。

马皇后一番话,汤和听出了缘由,要是自己现在走了,就是在打朱元璋的脸。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汤和帽子一戴,就去参加了庆功宴。

庆功宴结束后就是受封大典,开国六公就是朱元璋事先确定好的六人。但是这里面有个小插曲,因为常遇春在北伐过程中暴毙,所以他的位置由儿子常茂承袭了。

为了奖赏这六大国公,朱元璋就豪气地就拿出30万亩地,虽然朱元璋不喜铺张,但关键时刻还是要大方地。

宣布完六公,接下来是侯爵,排在首位的是汤和,当他听到自己名字的时候,脸都变了,就像李善长说的那样,不要期待太多,不然会失望。

汤和心中是不服气的,但他没有当场扫朱元璋的面子,先跪下了再说。侯爵和公爵相比,待遇就差了一大截儿,搁谁心里都不会舒服,相比之下,伯爵的待遇就更差了。

刘伯温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被排在了伯爵中。但他和汤和也是一样,先谢主隆恩,刘伯恩虽然不追求名利,但这落差也太大了些,不知他有没有后悔过当初尽心尽力给朱元璋出谋划策。

帝王就是这样,需要你的时候将你捧上天,当他坐稳皇位时,又会想着法儿打击你。

公布完公侯伯爵,朱元璋便拿出了自己的小牌牌,他称之为免死金牌,日后要是犯了什么过错,拿出这个小牌牌就能免去死罪。朱元璋一共发了34块免死金牌,他封了150位功臣,34人有免死的机会。

但这次数还不一样,公爵有三次免死机会,侯爵减少一次,伯爵就只有一次。

朱元璋这么做还是很豪放的,发完小牌牌,朱元璋对众功臣说,我希望你们一次也用不上,日后好好做人做事,就不会有犯错的那么一天。

朱元璋是这么说,但这免死金牌的使用最终还是他说了算。到了后期,他猜忌心中有免死金牌的功臣照样被杀了。

等受封大典结束后,几个老兵找到汤和,他们借着酒意说出了心中的怨言,也为汤和抱不平,说当初要不是汤和拉朱元璋入伙,他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汤和听着,但是一言不发。老兵们说着就激动了,说要进皇宫找朱元璋要一个说法。

汤和其实知道这里面的原因,但自己跟随朱元璋这么多年,最后只混了个侯爵,心理不平衡也正常,但他也只敢在心里埋怨了。

朱元璋大封功臣,除了考虑军功,还掺杂着其他思考。其实位高不一定好,所谓伴君如伴虎,帝王的心思最难猜,只有懂得激流勇退,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韩国公李善长因为胡惟庸案,朱元璋将李善长连同全家处死,时年七十七岁。魏国公徐达,在正史的描述中是病死的,评书和民间故事是朱元璋用烧鹅害死的。

而汤却提出告老还乡,朱元璋很高兴地同意了,还赐给他很多金银珠宝让他回老家去了。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汤和因病去世,享年70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徐达,朱元璋,邓愈,汤和,李善长,战功,豪气,侯爵,刘伯温,功臣,马皇后,徐达,朱元璋,李善长,侯爵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徐达,朱元璋,邓愈,汤和,李善长,战功,豪气,侯爵,刘伯温,功臣,马皇后,徐达,朱元璋,李善长,侯爵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徐达,朱元璋,邓愈,汤和,李善长,战功,豪气,侯爵,刘伯温,功臣,马皇后,徐达,朱元璋,李善长,侯爵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