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武氏专政与徐敬业起兵

武氏专政与徐敬业起兵

中国历史上固然有许多太后听政专权的记载,著名的如西汉的吕后,清末的慈禧;但真正当过女皇帝的,只有一个人------她就是唐初的武则天。

武则天从小读文史书籍,懂智谋权变。十四岁那年,她被唐太宗选入后宫,立为才人。唐太宗十分喜爱才貌双全的武则天,赐给她“武媚”的名号。

唐太宗死后,按当时规矩,凡没有生育过的嫔妃都要当尼姑或道姑,二十六岁的武则天也入了佛寺。但即唐太宗位的唐高宗,在当太子时就与她有旧情。正遇上王皇后为了与一个妃子争宠,叫武则天蓄了长发,然后接到后宫,怂恿唐高宗将她立为昭仪。

武则天当上了昭仪,得到唐高宗宠爱,接着便运用计谋,不择手段,掐死亲生女婴,嫁祸于王皇后。果然,唐高宗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这一年武则天三十二岁。

此后四五年中,武则天唆使懦弱无能的唐高宗,把反对她的政敌,贬的贬,杀的杀,一个一个收拾掉;后来唐高宗得了头昏病,武则天干脆自己当政决策,把皇帝作为傀儡。

从武则天实际上当政决策,一直到唐高宗死,二十三四年中,这位女中豪杰充分表现了政治才干。她一方面减轻了人民负担,发展了农业生产;同时也为实现个人抱负,篡唐做皇帝,作了种种准备。

比如,她的长子和次子都与父亲亲近而与母亲不好。武则天下狠心毒杀了已立为太子的长子。次子当了太子,也给她废掉,后又被害死。唐高宗死后,她的三子李显即位,也就是唐中宗。可是唐中宗昏庸,武则天很不满意,把他废掉,改立第四子李旦为皇帝,即唐睿宗。

也就在唐睿宗当皇帝的当年,大权在握的武则天,加紧了改朝换代当女皇帝的步伐。她改东都洛阳为“神都”,又改了许多官职、宫殿的名称;并仿照历来只皇帝才可有的规格,着手为她前七代祖宗建立祠庙。

为了巩固和扩大统治,武则天还重任武氏子侄,而把反对他的唐朝宗室以及忠于李氏皇族的人,如唐初名将李世(原姓徐,李是赐姓)的孙子徐敬业、徐敬猷,以及骆宾王、魏思温等,都贬了官。

徐敬业等人一方面感到惶恐不安,一方面又对此愤懑不已。他们经过秘密串连,赶到当时水陆交通要冲的扬州聚会,决定以匡复“皇唐”天下为号召,发动反对武则天的武装政变。

政变集团推举徐敬业为匡复府上将、扬州大都督,魏思温为军师,骆宾王为记室。为了号召四方,文才出众的骆宾王写了一篇著名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所谓檄文,也就是谴责敌人罪行的声讨书,号召人们响应的动员书,激励本军士气的誓师书,公开发出进军命令的宣战书。

骆宾王的这篇檄文,从武则天“寒微”的出身骂起,迭句数说她的罪状,直至天地人神所最不能容忍的大罪进---竟“包藏祸心”,企图窃持国家的正统!

接着,骆宾王大笔张扬徐敬业义军的声势和威力,号召忠于李氏皇室的人迅速投入这场斗争:

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鸣则

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檄文最后鼓动各方人士为恢复李氏皇帝而建立功勋,不要“徘徊歧路”,结句是:

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武则天看到这篇檄文,起初只是讪笑解嘲而已;读着读着,不由得动容问左右:“这是谁写的?”有人说:“骆宾王.”慕才若渴的武则天,忘了自己是被檄文讨伐而骂得狗血喷头的,

责备道:“这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使他流落在朝外,这是宰相的过失啊!”

或许正是这篇檄文的作用,十来天中,徐敬业聚合了十几万人马。

但是,武则天操纵政权毕竟历时二十多年,她的统治可以说根深蒂固,加上用人才得人心,实行的措施又有利于人民生活与发展生产。徐敬业等“皇唐旧臣”的号召,到底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天下响应起兵的,只有楚州司马一人。而近在扬州西北的盱眙,一个名叫刘行举的,公然亮出旗号,反对徐敬业。连徐敬业的叔父,任润州刺史的徐思文,都站在武则天一边,不肯与政变集团同谋。

武则天看清了形势,稳坐江山,毫不惊惶,一边任刘行举为游击将军,勉励他忠于自己,抗拒政变部队;一边命唐朝宗室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军三十万,扑向东南,决心以霹雳万钧的手段,将叛乱一举平定。

徐敬业既已起兵,下一步该怎么行动?

魏思温提议迅速进军中原,说:

“明公既然以匡复皇唐天下为号召,就该大张旗鼓挺进,直取洛阳。这样,天下的人都知道咱们的志向是维护大唐皇室,必定能获得四方响应!”

但另一位谋士薛仲璋却主张引兵南下,说:

“金陵有‘王气’,而且大江自古以来就是天险。依我说,不如先取润州,占据金陵,以作为定霸的基业;然后渐渐向北方发展,进图中原。这样,进无不利,退有归路,是万全的良策!”

魏思温坚持自己的意见,力争道:

“现在北方的豪杰都对武氏的专制愤愤不平,听说明公起兵,都蒸好了麦饭作干粮,举起了锄头当刀枪,只等着咱们的人马前去,就可以发动。我军岂能不乘这个机会建立大功,而只管筑自己的巢穴?一旦停留在南方的消息传出,将使那些豪杰寒心,连已聚集起来的兵马,都会因此而解体!”

徐敬业听了两人的意见,陷入了沉思。

照魏思温的计划,趁武则天还没防备,政变集团的军队应立即开向西北,疾取徐州,进军中原,逼临洛阳、长安,摇撼武则天统治前根本,造成天下大乱的时势。这样,四方豪杰一定会起兵响应,反武后、复皇唐的大功,也就告成了。

可是,这一计划要冒很大的风险:以区区十几万匆匆忙忙拉起的队伍,对抗训练有素兵多将强的唐朝正规军,能进军到洛阳的可能性本身就很小;而一旦进军失败,将没有退路,武则天调动大军,轻而易举就能将他们粉碎。

薛仲璋的主张要稳妥得多,先渡江取得江南根据地,站定了脚跟,然后发动北征,争取成功;万一失败,退保江南,就像三国或南北朝那样,拥有南方半壁河山,不会被一下子消灭。

可是,这一主张也行大不通:唐朝天下统一已六十多年,官兵百姓都不愿意吃分裂的苦头。如果政变集团不取得整个江南,光到手一个润州,甚至再加上金陵,仍无济于事;而要取得整个江南,又谈何容易?即使取得了江南,往后发动北征能否成功,还是没有把握....

徐敬业进退两难,最后还是决定取稳妥策略:南渡长江,攻下润州,有了根本,再图北征。

于是,他派遣部将尉迟昭进攻近在西北边的盱眙;命兄弟徐敬猷带兵五千溯长江西进,攻取和州;自己统率十万大军,渡江南夺润州。

魏思温见徐敬业采用薛仲璋的方案,已感到是极大的失策;再看他兵分三路,更是违背了集中兵力的军事原则,忍不住对一位朋友说:

“军队合则强,分则弱。徐敬业不集中力量渡淮河北上,会集北方豪杰而西取洛阳,恐怕失败就在眼前了!”

政变集团三路人马分别进军,结果是:北路尉迟昭进攻盱眙不克;南路徐敬猷略取和州无功;只有徐敬业,仗着十万人马的兵力,总算打下润州,活捉了徐思文。

魏思温提出,徐思文先前曾将政变的事向武则天告密,据守润州又顽固抗拒,力尽才被俘,所以应当斩首。但徐敬业下不了杀亲叔叔的决心,只是奚落了他一顿:“叔叔这么忠于武氏,改姓武得了!”然后把他关押起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武氏,专政,皇帝,天下,武则天,骆宾王,唐高宗,徐敬业,檄文,起兵,消息资讯,润州,魏思温,武则天,唐高宗,徐敬业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武氏,专政,皇帝,天下,武则天,骆宾王,唐高宗,徐敬业,檄文,起兵,消息资讯,润州,魏思温,武则天,唐高宗,徐敬业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武氏,专政,皇帝,天下,武则天,骆宾王,唐高宗,徐敬业,檄文,起兵,消息资讯,润州,魏思温,武则天,唐高宗,徐敬业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