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两宋风云录:宋太宗赵光义有没有弑兄夺位?烛影斧声究竟是否为真?

两宋风云录:宋太宗赵光义有没有弑兄夺位?烛影斧声究竟是否为真?

帝王召晋王光义,嘱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俄尔帝崩时漏下四鼓矣。

976年,也就是北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夜,宋太祖患病未愈,急召晋王议事,兄弟二人屏退宫女和太监后独处。期间,屋外有人看见烛光下的赵光义时而离席,时而躲避,还听见赵匡胤引柱斧戳地声,场面非常的激烈。

宋太宗继位后,逐渐又有了“金匮之盟”的说法,声言这次皇位传承是杜太后生前就定下的,并非谋逆夺权。但是,后世关于这个悬案却从来没有盖棺定论,至今都有许多的声音。

那么,宋太宗究竟有没有杀兄篡位?

本着尊重事实和揭秘历史的态度,文史不假带您走近宋太祖和宋太宗,走进备受争议的“两宋王朝”。为了抵制恶意抄袭,笔者在来源于网络的图片附加标识实属无奈之举,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这天晚上,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和亲信赵普等人在军中大肆散布消息,鼓吹“皇帝幼弱不能亲政,为国效力破敌又有谁人知晓”?受此影响,将士们的情绪立即被煽动了起来,赵光义等人将准备好的龙袍披在假装醉酒的赵匡胤身上,伏地皆呼万岁。

功成名就后,赵匡胤立即犒赏群臣,任命石守信为归德军节度使,任命高怀德为义成军节度使,任命张令铎为镇安节度使,任命王审琦为泰宁军节度使,任命张光翰为江宁军节度使,任命赵彦徽为武信军节度使……。而对于陈桥兵变最大的功臣赵光义,他又是如何封赏的?

在赵匡胤看来,弟弟对自己不错,而自己也没有亏待他。可是,赵光义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还有第二步棋要走,那就是未来也要当皇帝。

问题来了,这“皇帝”的名额非常有限,不像是在学校当个组长或者课代表,名额特别多。为了抢夺这唯一的名额,他开始蠢蠢欲动,终于对老哥赵匡胤下手了。

于是,在称帝九年后的一个夜晚,年仅50岁的赵匡胤就毫无征兆地驾崩了。事发当夜,赵光义奉诏后入宫面圣,哥俩在屏退左右后推杯换盏,聊到关键时刻还发生了剧烈争执,最终形成了“烛影斧声”。

由于过分自信和好大喜功,宋太宗主导的几次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国力消耗非常严重。一看外战不行,他立即调整了政策,开始执行“守内虚外”,为日后的“积贫积弱”局面埋下了伏笔。

自古以来,王位或者皇位的传承都是事关大局的重中之重。从商朝开始,继承制度基本都是按照“父死子承”,辅之以“兄终弟及”,逐渐成为了惯例。据《公羊传·昭公二十二年》记载:

其称王子猛卒何?不与当也,不与当父死子继和兄死弟及之辞也。

不过,无论从历史传统还是血缘亲疏来看,“父死子承”都是首选,“兄终弟及”都是备选。问题来了,宋太祖赵匡胤虽然驾崩了,但他并非没有儿子,除了滕王赵德秀和燕王赵德林早夭外,还有两个儿子活到了成年,他们分别是次子赵德昭和幼子赵德芳。也就是说,这二位正主才是真正的皇位继承人。

宋太宗在即位之初,朝野始终都议论纷纷,认为他的皇位得来不正。面对严峻的信任危机,他开始茶饭不思,开始寝食难安,终于下定决心要为自己皇位的合法性找到依据。

通过冥思苦想,宋太宗终于找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于是,他声称自己的母亲杜太后当年临终前,曾当着宋太祖的面留下一道懿旨,要求老哥死后传位于自己,而自己去世后再传位于弟弟赵廷美。

这套说辞俨然有鼻子有眼,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且,还有一份懿旨藏于金匮之中作为实物证据,更增加了可信程度,史称“金匮之盟”。

“金匮之盟”暂时让宋太宗度过了信任危机,可新的问题又来了。难道,自己真的要传位于弟弟赵光美吗?这是一个问题,一个大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太宗又一次下手了。于是,赵氏皇族内部开始接二连三的出事,很多都是“天外横祸”,离奇得让人目瞪口呆!

979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被叔叔赵光义痛斥一顿,理由是不思进取。结果,他回家后就莫名其妙地死了,具体死因高度成疑。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取证,官方结论竟然是自杀。

981年,赵匡胤的最后一个儿子赵德芳也离奇死了,年仅23岁。经过又一次的调查取证,官方结论竟然是病死,可问题是他正值盛年,而且从无病史。

于是,在赵氏皇族内部,仅存的隐患就剩下了赵光美。怎么办?赵光义开始天天犯愁。

赵廷美被人揭发阴谋篡位,立即遭到有关各方的密切调查,很快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贬到了西京,后来又贬到了房州。据说,他因为“羞愧难当”进而患病,在984年就一命呜呼了。

短短四年时间,潜在的皇位争夺者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都相继离世,而且非常的匪夷所思。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与宋太宗及其子孙们争夺皇位了,他终于笑了!

但是!也有人认为“金匮之盟”是真实的。

赵德昭出生于951年,先后担任过贵州防御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通过历练,宋太祖赵匡胤任命他出任中书门下平章事,基本上形同宰相。

赵德芳出生于959年,先后担任过贵州防御使和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和他的哥哥轨迹如出一辙。在此历练期间,他的表现有些平庸,并没有赢得父亲宋太祖的认可。

最关键的一点,宋太祖赵匡胤始终都没有册立太子,甚至没给两个儿子封王。而很早之前,他已经晋封弟弟赵光义为晋王,孰轻孰重明显一目了然。

为了延续来之不易的赵宋王朝,赵匡胤更愿意传位于年长的弟弟赵光义,这是最稳妥的办法。而且,当时传位长者为君也并非没有先例,后周世宗柴荣就是这样继位的,是郭威心甘情愿这样做的。

不过,事情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北宋在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并不顺畅。由于鼠目寸光和因循守旧,金国在1127年攻破了都城开封,还将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绝大部分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文臣武将共计三千多人都虏走,北宋的传承就此结束。

文史不假个人认为,宋朝的皇位传承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邪性。北宋朝,除了开国皇帝赵匡胤以外,继位的皇帝都是赵光义的这一支脉;南宋朝,除了开国皇帝赵构以外,继位的皇帝都是赵匡胤的这一支脉。

真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天定?欢迎各位留言评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宋太祖,赵匡胤,风云录,皇位,皇帝,赵光义,宋太宗,弟弟,晋王,节度使,观点评论,宋太祖,赵匡胤,皇位,赵光义,宋太宗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宋太祖,赵匡胤,风云录,皇位,皇帝,赵光义,宋太宗,弟弟,晋王,节度使,观点评论,宋太祖,赵匡胤,皇位,赵光义,宋太宗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宋太祖,赵匡胤,风云录,皇位,皇帝,赵光义,宋太宗,弟弟,晋王,节度使,观点评论,宋太祖,赵匡胤,皇位,赵光义,宋太宗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