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三国一个大将的后代,在明朝犯下死罪,皇帝犹豫再三没敢杀他

三国一个大将的后代,在明朝犯下死罪,皇帝犹豫再三没敢杀他

汉代是中国非常鼎盛的时期,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中原政权被当时周边民族非常向往,对汉朝加以尊称为“天汉”。

可是世界上并没有永远的王朝,所有的王朝都逃不过覆灭的命运,但东汉末年的乱世却是值得所有人怀念。

金戈铁马是每个男儿的梦想,马革裹尸更是古代将领都曾经预想到的结局,毕竟人生自古谁无死。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国家和民族奉献一生正是一件伟大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汉代的武功非常厉害,无论是在西汉还是在东汉,”一汉当五胡“犹如一道丰碑伫立在历史长河中。

东汉末年的军阀乱世中更是彻彻底底贯彻了这句话,没有一个外族能在东汉内乱的时候入侵中原,周边的游牧民族都老老实实地在待在原地,丝毫不敢有任何入侵中原的野心。

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原因只因为当时的北方霸主曹操抗敌有功。“夷狄畏威而不怀德”,这是千年来古人教给我们的普遍真理,当时的曹操就曾远征乌桓,让大汉的旗帜插在汉朝的东北之地。

雄主曹操手下有很多大将,但一个崇信宗教出身却是只有一个,他就是张鲁。张鲁的家世很不简单,他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张陵之孙。

更重要的是他凭借着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焉的信任,从一个传播宗教信仰的道士成为汉中郡的二千石太守,这才仅仅是他传奇的开始。

只不过,刘焉活着的时候,张鲁与益州集团的关系还算不错,整体是和谐共处的关系。汉中自古以来的地势就非常险固,为南北交通要冲,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秦岭屏障于北,巴山绵亘于南,汉水横贯其中。

因此刘焉任命张鲁为汉中太守,除了是因为张家在当地有着非常深厚的根基,张鲁自己的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原因。

事实上也是如此,在汉朝的凉州军阀们始终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突破张鲁的汉中防线,号称“天府之国“的益州地区就这样持续地过着和平的时光。

直到刘焉去世,其子刘璋继位,从此益州和汉中的关系剑拔弩张,一发不可收拾。

刘璋多次派遣手下大将庞羲等人攻打张鲁,但都是落得一个无功可返的下场。而且偷鸡不成蚀把米,自己统治的巴郡反被张鲁夺取,自此刘璋一生都没有夺回汉中。

当刘备入主蜀地后,张鲁于是面临着曹操和刘备这两个选择,要么降曹,要么降刘。

而张鲁最后选择的是曹操,至于刘备则遭到了张鲁的唾弃和辱骂,张鲁在降曹时对着属下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可见,刘备在张鲁的心中的地位到底如何。

张鲁降曹固然是因为曹操势大,但曹操的个人魅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世人只骂曹操为汉贼,却天下“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后来曹操也没有薄待张鲁,不但封其万户侯,还与其结成儿女亲家,这等于证明张鲁当初的选择并没有错。

一千多年后的张鲁后人张元吉更是直接继承了张鲁的遗泽,在明朝犯下死罪,当时在位的明宪宗却不敢杀他,这又是为何呢?

张元吉到底犯了什么死罪呢?史料《明史》记载他:“家置狱,前后杀四十余人”,私设地牢,“其狱幽暗,备诸残酷”。众所周知,杀人偿命是古代普遍的真理,照理来说张元吉被判死刑非常具有合理性。

并且因为张元吉犯的罪非常大,当时的明宪宗都收到了地方的奏报。一开始明宪宗非常愤怒,就想命人当场宣判死刑,只是后来得知张元吉的身份后又冷静下来了,命人将张元吉的死刑改为流放。

原来,张元吉是正一派天师大真人张留纲之子,三国大将张鲁的后代。上文就提到了张鲁是个宗教将领,他发展的天师道在历史变迁非但没有变得衰落,而是越发强盛,在民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而宗教信仰就是一个炸弹,即使是贵为天下至尊的皇帝都不敢轻易碰触,所以明宪宗朱见深才会改判对张元吉的惩罚。

尽管有的大臣认为张元吉罪该当死,但是明宪宗还是下旨“去真人号,竟以夤缘免死,杖百,发肃州军,寻释为庶人“,最终张元吉还是逃过了一劫,他的祖先张鲁可谓是功不可没。

当然,如果张鲁知道自己的后代子孙如此不争气,做下了如此的伤天害理之事,只怕会是羞愧难当。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明宪宗,死罪,明朝,大将,曹操,皇帝,张元吉,张鲁,汉中郡,后代,故事传记,明宪宗,曹操,张元吉,刘焉,张鲁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明宪宗,死罪,明朝,大将,曹操,皇帝,张元吉,张鲁,汉中郡,后代,故事传记,明宪宗,曹操,张元吉,刘焉,张鲁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明宪宗,死罪,明朝,大将,曹操,皇帝,张元吉,张鲁,汉中郡,后代,故事传记,明宪宗,曹操,张元吉,刘焉,张鲁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