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朱元璋姐夫李贞对明朝没有功劳,为何得以封公爵、穿龙袍、住皇城

朱元璋姐夫李贞对明朝没有功劳,为何得以封公爵、穿龙袍、住皇城

明朝历史上有这个一个人物,他在明朝建立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功劳,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却封他为公爵,还赏赐他穿龙袍,让他住在皇城,这样的待遇没有哪一个功臣可比。

这个人就是朱元璋的姐夫李贞,他为什么得到朱元璋如此厚待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李贞曾救过朱元璋的命,还培养了一个好儿子李文忠,并且他的人品堪称万世表率。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史书用赤贫来形容他的家庭,他的父亲只是个帮人种田的佃户,他和三个哥哥也都是农民。

朱元璋很小的时候,就到地主刘德家放牛,但因为家里人口太多,他经常吃不饱饭。

为了能养活家人,朱元璋的父亲朱五四留下大儿子朱重四帮着干农活,小儿子朱重八(也就是朱元璋)因为年纪太小,也被他留了下来,至于二儿子朱重六和三儿子朱重七,则被他送给别人当上门女婿。

即便如此,朱元璋家依然是饱一顿饿一顿,生活过得十分悲惨。

朱元璋还有两个姐姐,但很早就嫁人了,大姐嫁得不怎么样,也只能勉强养活自己,二姐朱佛女的运气相对较好,嫁给了临县富户李贞。

李贞,泗州盱眙县人,后来搬到濠州东乡居住,他于1303年出生,比朱元璋大二十五岁,年轻的时候娶朱佛女为妻,起初生育了一个儿子,但不幸夭折了,后来又生育一个儿子,取名李文忠,小字保儿。

李贞是个读书人,他人品贵重,史书说他“性孝友,敦约谦谨”,且为人十分善良,在当地非常有名望。

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李贞有四个弟弟,他的父亲去世的时候,弟弟们提出要分家产,李贞却对他们说:

这句话的大意是,母亲还在世,怎么能分家产,要不然谁来抚养母亲?等到母亲百年之后,你们再来取家产,到那时我就不计较了。

听了李贞的话,弟弟们都感到十分惭愧,就再也不提分家产的事了。

后来,李贞的母亲去世,李贞作为长子,分得了大部分财产,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不过他的妻子朱佛女却是个勤俭节约之人,而且非常友爱家人,与邻里关系也很和睦,还时常帮助穷困人,在当地口碑也很好。

那时候,朱元璋经常吃不饱饭,李贞和朱佛女很心疼他,就时常给他送吃送喝,有好几次朱元璋饿得快要晕过去了,李贞都突然出现在他面前,给他送来了吃的。

可以说,如果没有李贞的话,朱元璋恐怕早就饿死了,因此他与李贞十分亲近,与二姐朱佛女的感情也很深厚。

1344年,朱元璋的家乡濠州钟离乡爆发了严重的天灾和瘟疫,他的父母和大哥在半个月之内相继死去。

那时候,朱元璋家穷得叮当响,他不愿意再麻烦姐夫李贞和二姐,便与二哥一起去求地主刘德给他一块地埋葬父母及大哥。

但是,刘德根本不愿帮朱元璋,好在同村另一个地主刘继祖大发善心,给了他一块地,他这才得以将父母及大哥草草下葬。

在处理完丧事之后,朱元璋就与大嫂及儿子朱文正、二哥分别,到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

后来,朱元璋的二哥也在流浪途中去世,只有大嫂及儿子朱文正四处漂泊,过了好几年乞讨生活,直到朱元璋发迹之后才去投奔他。

1350年,悲剧再次发生,濠州东乡也爆发了严重的旱灾和瘟疫,李贞居住的村子死掉了十分之九的人,他的妻子朱佛女也在这个时候去世了。

那时候,村里人都没有吃的,李贞感到非常伤心,就变卖家产分给村民,还杀掉家里所有的牛羊分给村民吃。

当时,有人劝李贞不要这么做,李贞却对那人说:

李贞的意思是,村民都遭了灾了,这个时候自己还要继续当富翁吗?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李贞是个什么样的人。

然而,没过多久,悲剧再次降临,由于元朝的统治十分严酷,导致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一伙乱兵来到东乡为非作歹,李贞无奈之下只得带着李文忠逃离家乡,四处游荡。

从一个小富豪变成流民,李贞的人生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就发生了巨变,并且他在漂泊途中十分悲惨,没吃没喝不说,而且几次差点死于兵祸。

一直到1352年十一月,李贞在漂泊途中听说了一件事,那就是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成为一个小头领,还娶了郭子兴的养女马氏为妻。

李贞还打听到,朱元璋当时人在滁州,手下有两万余人马,而且兵强马壮,他便准备去投靠朱元璋。

大约走了一个多月,李贞带着李文忠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了滁州,朱元璋见到二人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与二人相拥而泣。

之后,朱元璋对李贞和李文忠予以厚待,并让李文忠当自己的养子,改姓为朱(后来李文忠封曹国公,又改回李姓),留在自己身边当一名亲兵,他还让范祖乾、胡翰两位大儒教李文忠读书。

李贞见朱元璋这么厚待自己,曾不无感慨地对朱元璋说:

朱元璋却对李贞说,如果没有你,哪有我的今天啊,我这辈子都报答不完你!

自那之后,李贞和李文忠就留在朱元璋身边了,与朱元璋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随着时间流逝,李文忠逐渐成才,时常在外征战,而李贞则多数时候都留在朱元璋身边,那时候朱元璋的同辈人很少,因此李贞是他为数不多可以说心里话的人,因此关系非常要好。

后来,朱元璋提拔李文忠为独自领兵的将军,并让李文忠出征张士诚,但两个月都没有取胜。

李贞有些不放心,就请求朱元璋让他去前线,朱元璋便让李贞“权掌军务”,其实就是去监督李文忠的,不让李文忠以身犯险。

后来,李文忠果然打了胜仗,这让朱元璋非常高兴,但朱元璋已经六天没见到李贞了,感到非常思念,就经常派人给李贞送信。

后来,李这又跟着李文忠转战桐庐、杭州等地,在攻克杭州之后,二人便暂时驻扎在此。

那时候,朱元璋很久没见到李贞,就经常做梦梦到李贞,他感到非常不放心,于是隔三差五就派人询问李贞的起居。

在杭州时,李贞曾干过一件事,这或许是他为明朝建立立下的唯一一个功劳吧。

那时候,杭州城内有一小部分士兵打算哗变,不料被李贞偶然得知了,李贞心生一计,他拿来酒肉犒赏这些将士,等到将士们都喝醉了,这才将其擒拿,然后派人押送到南京。

朱元璋得知此事后,感到非常高兴,趁机下令以让李贞返回南京受赏,其实是为了让李贞回去陪伴自己,李贞在与朱元璋分别一年多之后再次团聚。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当时他大封功臣,一共册封了六位公爵,以及几十位位侯爵等不同爵位,这些人毫不例外都是立下过战功的功臣。

这些人当中,就包含李文忠,他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曹国公,排在功臣第四位。

然而,让所有人想不到的是,朱元璋竟然册封姐夫李贞为恩亲侯,同时追封二姐朱佛女为孝亲公主。

要知道,刘伯温这样的功臣,都没有被封为侯爵,李贞却得到了侯爵爵位,由此可见朱元璋对他的感情有多深。

对于明朝的建立,我们不能说李贞一点功劳都没有,但肯定不足以封侯,但我们参考一下其他几个案例,就可以明白朱元璋的的意图了。

前文提到过,朱元璋的父母及大哥去世后,刘继祖给了他一块地,朱元璋称帝之后,追封去世的刘继祖为义惠侯,由刘继祖的儿子刘英继承爵位,并且刘英还成为凤阳明皇陵的署丞。

还有指点朱元璋去皇觉寺出家的汪母,也算是朱元璋的引路人了,她的儿子汪文后来投奔到朱元璋麾下,朱元璋称帝后封给汪文爵位,并让他到凤阳明皇陵担任署令。

史书还记载,朱元璋在召见刘英和汪文的时候,曾对他们说过这样一句话:

朱元璋说乡里乡亲当中,帮助过他的人,就只有刘英和汪文两家了。

也就是说,因为帮助过朱元璋,朱元璋要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所以他不会吝惜赏赐,官职爵位都可以给。

与刘英和汪文相比,作为朱元璋姐夫的李贞,对他的帮助也很大,在他最坚苦的时候长期接济他,要不然他是活不下来的,因此他也必须报恩。

不过,由于李贞与朱元璋的特殊关系,再加上他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儿子李文忠,因此朱元璋对他的报答,自然也会比刘盈和汪文要多。

洪武三年,李文忠与徐达分两路大军北伐,取得了傲人的战绩,朱元璋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做了一个决定,册封李贞为曹国公,加特进荣禄大夫、驸马都尉、右柱国,姐夫朱佛女则被追封为曹国长公主。

父子二人同为公爵,这在我国历史上恐怕是少有的吧,在明朝也只有李贞和李文忠得到了这个待遇。

并且,朱元璋嫌李贞住得太远,不方便经常见面,他便将皇城之内的一座宅院送给李贞,让李贞搬进去住。

这还没完,朱元璋见李贞年老,上朝十分不方便,就下旨恩准李贞“敕免常朝,赞拜不名”,意思是李贞不用每天去上朝,而且上朝的时候,赞礼官不直呼其姓名,只称官职,这个待遇在整个明朝是独一份。

并且,为了凸显出李贞崇高的地位,朱元璋还下令,李贞可以穿五爪金龙的龙袍!

我们都知道,古代只有皇帝才能穿五爪龙袍,其他人最多只能穿四爪龙袍,也就是所谓的蟒袍,朱元璋却让李贞身穿五爪龙袍,这个待遇明朝也只此一份。

当然了,洪武二年常遇春在北伐途中去世的时候,朱元璋为了褒奖他的,曾让人给他绘制了画像,画像上他也是身穿五爪金龙的龙袍的。

但是,与李贞相比,常遇春可就差得远了,因为他本人没穿过五爪龙袍,而是在他死后,画像上才有的,李贞则是活着的时候就已经身穿五爪龙袍了。

当然了,李贞虽然身穿五爪龙袍,但跟常遇春一样,龙袍的底色不是皇帝专属的黄色,而是一官员的颜色,但即便如此,也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身穿五爪龙袍,李贞的身份、地位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了,虽然只是个公爵,实际地位却在诸王之上。

我举个例子来说吧,李贞住到皇城内之后,朱元璋经常带着皇太子、皇子去看他,那时候他的许多皇子已经封王,见到李贞的时候,却要给李贞请安,当然这里执行的是家礼。

而在朝堂之上,李贞也是位极人臣的,虽然他不怎么参与政务,但位置却永远在最前面,距离朱元璋最近。

并且,李贞得到的赏赐,也是其他功臣无法相比的,朱元璋还隔三差五在皇宫中宴请他,遇到李文忠捷报传来,朱元璋更是要与他畅饮一番。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了,朱元璋对李贞这么好,是不是有点太过了,毕竟李贞不过是做了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且作为外戚来讲,朱元璋应该避嫌才对。

实际上,朱元璋之所以对李贞这么好,李贞的为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作为朱元璋的姐夫,李贞是他的知心人,两人虽然是亲戚,但也是很好的朋友。

前文说到过,自从李贞投奔朱元璋之后,两人就朝夕相处,感情十分深厚,那时候朱元璋正处在创业期,遇到不顺的时候,心情往往十分烦闷,这个时候李贞就与他聊天,给了他很大的安慰,也让他静下心来思考,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即便是朱元璋继位之后,李贞的作用也无可替代,我举个例子来说。

洪武五年,李文忠再次北伐,这一去就是五个多月,竟然没有半点消息,朱元璋很担心大军遇到困难了,甚至全军覆没了。

李贞见朱元璋心情烦闷,就入宫找朱元璋聊天,当时他对朱元璋说了这么一番话:

如果只是普通臣子,这番话看起来是有些空洞,但如果说这话的是李贞,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朱元璋听完非常受用,就不再那么焦虑了。

果不其然,过了几天捷报就传来了,李文忠取得大胜,朱元璋非常高兴,第一时间来到李贞府中,赏赐给李贞大量财物,并与李贞一起吃饭喝酒。

其次,李贞虽然位极人臣,富贵无极,但始终坚持低调做人,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并摆正自己的位置,那就是他是臣子,朱元璋是君。

自明朝建立之后,李贞得到的赏赐不计其数,但他时刻教导家人,不要奢侈浪费,他本人更是以身作则,穿衣服只求得体,不求华丽,吃的饭菜也只够吃饱,且从不铺张浪费。

有人问李贞为何如此,他却说,富贵了就忘记了贫贱,不是君子的所作所为。

有一次,朱元璋见李贞穿的衣服上有补丁,就送给他很多衣服,后来朱元璋发现他依然穿着带补丁的衣服,就问他为何,他就上书一封说:

朱元璋听了颇为感动,由此对李贞更加尊崇了。

并且,在李贞的影响下,他的家风很好,比如他续娶的妻子徐氏,就是个勤俭持家之人,朱元璋非常尊重他,特意加封她为淑德夫人,淑德二字很好地概括了她的人品。

当然了,李贞虽然是朱元璋的姐夫,却从不以长辈的口吻讲话,他为人谨小慎微,对朱元璋很恭敬,只是保持应有的尊严罢了。

比如说,李每次受朱元璋赏赐,除了极力推辞之外,还会经常说一句话,“恩义深重,言莫能报”,反而将朱元璋说成他的恩人。

再比如说,有一次李贞给朱元璋上谢恩折,说自己作为臣子,只不过是沾了长公主(指的是妻子朱佛女)的光,祖孙三人(当时他的孙子李景隆担任侍卫)为朝廷效力,拿俸禄就已经足够了,不需要额外赏赐。

又比如说,李贞无论自己行动十分方便,见到朱元璋必定行跪拜礼,一言一行也都以臣子的姿态示人,尽管朱元璋多次劝他不必如此,但他坚持说礼仪不可废。

可见,李贞很好地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而且从而参与朝堂纷争,这样的人朱元璋当然喜欢了。

最后,李贞对朱元璋足够忠诚,并常以江山社稷为念。

明朝建立之后,许多功臣横行不法,为害一方,这让朱元璋十分头痛,只有李贞等少数几个人不争权夺利,而且以国家利益为先,对朱元璋也足够忠诚。

关于这一点,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说李贞以国家为念,不因为子孙在侧而高兴,也不因为子孙奉命远征,长期在外劳碌而担忧。

可以说,李贞真正做到了对朱元璋忠诚,对国家热爱,他的所作所为,为功臣们立下了很好的典范,朱元璋对他好也就可以理解了。

总而言之,朱元璋之所以对李贞这么好,封他为公爵,让他穿龙袍,还住到皇宫内,享受荣华富贵,受到千万人尊崇,除了他与朱元璋关系特殊,又曾帮助过朱元璋之外,还在于他生了个好儿子,是大明朝的大功臣,他本人的人品也很过硬,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

洪武十一年(1378年),李贞生了重病,朱元璋亲自去看望他,那时候他口不能言,朱元璋拉着他的手说,你还认得我吗?李贞点头回应,二人相拥而泣。

朱元璋回宫之后,派去询问李贞病情的人络绎不绝,他还请最好的太医去给李贞治病,但李贞最终还是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

李贞去世后,朱元璋悲痛欲绝,宣布辍朝三日,并亲自驾马车去祭奠李贞,追封李贞为陇西王,上谥号为“恭献”,并赏赐李贞三世皆王爵,葬入凤阳明皇陵。

而当朱元璋得知李这去世前,还在叮嘱子孙要好好做人,报答朱元璋的恩情,朱元璋再次绷不住了,独自驾车到西城楼痛哭了一场。

可以说,朱元璋一生之中,能让他如此的人,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而李贞又是这些人当中最特殊的那一个。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姐夫,明朝,朱佛女,朱元璋,李文忠,龙袍,封公爵,儿子,李贞,功劳,故事传记,汪文,朱佛女,朱元璋,李文忠,李贞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姐夫,明朝,朱佛女,朱元璋,李文忠,龙袍,封公爵,儿子,李贞,功劳,故事传记,汪文,朱佛女,朱元璋,李文忠,李贞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姐夫,明朝,朱佛女,朱元璋,李文忠,龙袍,封公爵,儿子,李贞,功劳,故事传记,汪文,朱佛女,朱元璋,李文忠,李贞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