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历史上的衣冠南渡,浅析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历史上的衣冠南渡,浅析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过程,大体上,我们认为从魏晋时期开始南移,隋唐两宋时期南方得到持续开发,到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结束。

自此,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南方,江南富庶,苏常熟天下足,即使元明清迁都北方也未改变这一事实。

除新中国成立初期,北方尤其是东北在行政命令的影响下得以繁荣,就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和现实来看,时至今日,经济重心仍在南方。

因此,探索历史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对现实很有启示意义。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呢?

一、农业技术的发展与自然环境

“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根据《史记》记载,汉代的江南由于缺乏劳动力和生产力不发达,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

而到了宋代,“耕无废圩,刈无遗垅”,由于圩田和梯田技术的运用,土地得到了很好的开垦,粮食产量也大幅提升。

除此之外,南方还大兴水利,形成“纵则有浦,横则有塘,又有门堰泾沥而棋布之”的水网化系统,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极大便利,又控制住了因雨水多带来的水涝。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民谚就在这时广为流传。

同一时期,北方却是自然环境恶化。木材是农业社会必不可少的资源,无论是修建房屋、制作农具、做饭取暖、造纸制墨,边防工程等等都离不开木材。

由于黄河中下游长期都是人口聚集和发展的中心,许多森林遭到破坏,加上农田的开垦,森林面积大幅减少,从而带来一系列的后果。

泥石流在黄河中游地区频发,水土流失严重,黄河的泥沙沉积量越来越大,进入了弊大于利的境地。

在二十四史中,也是从《宋史》中才有了“黄河自昔为中国患”的说法,而且是《宋史·河渠志》开篇的第一句话。“河为中国患,二千岁矣。自古竭天下之力以事河者,莫如本朝。”

宋代以来的黄河变迁,除了水患,还有治理之难,即使每年投入大量银钱去治理,也没有取得卓越的成效。除此之外,旱灾频发,进而引发蝗灾。

这些都给华北平原带来无穷的灾难,长期制约了经济的发展。黄河下游地区,开始成为黄泛区,不再是富庶的代名词。

然而,归根到底,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技术和水利技术不足以治理黄河。

好在中国幅员辽阔,黄河不再受控,还有长江,此时长江下游地区正好开发适宜,人口大量南迁已成定局。

二、频繁战争导致北人南迁

“天下衣冠士庶,避地东吴,永嘉南迁,未盛于此”——李白。动乱在历史上扮演着时代发展的触发点的角色。

唐朝的“安史之乱”撼动了大唐的荣耀,也带来中国古代史上的最后一次大分裂——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国力锐减,人口大量流失,对北方造成了极大破坏,导致北人南迁成为一时之潮。

“天宝末,安禄山反,天子去蜀,多士奔吴为人海。”

北人南迁,最直接的影响是给南方带去了大量劳动力和各行各业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而北方却丧失了大量的劳动力,战争之下也很难发展别的产业,北方经济受到严重打击。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战乱导致的南迁,第一次大规模的南迁是在魏晋时期,由于发生在永嘉时期,又称永嘉南渡。

永嘉南渡起因于八王之乱带来的五胡乱华,胡人侵占辽东后,趁西晋王室内乱,南下打入河南,攻陷洛阳。

“及五胡之乱,中原生齿渐耗,从晋室而东徙者,谓之侨人,久则安其土而乐其生。”

当时的江南地区还是比较稳定的,许多官员设法把家族子弟安插到江南任职,以求家族保全。

后来,洛阳被攻陷时,许多北方士族、地主举族南迁,北方人口大量流失。

当然,客观上,永嘉南迁给长江中下游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北宋末年,北方战争增多,北方的徭役和剥削加剧,已经出现北方富人迁入川蜀地现象。及至金兵南下,我国古代北人南迁的最大一次高潮到来。

靖康之难中宋徽宗和宋钦宗还有众多的宋朝宗室被金国俘虏掳到北方,而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因在外地勤王招兵,幸免于难,成为硕果仅存的皇室宗族。

靖康二年(1127年),死里逃生的赵构从今河北南下到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称帝,改元建炎,南宋建立,是为宋高宗。

金国听到高宗即位后,举国哗然,于是金兵整装南征,其目标就是活捉高宗,称之为“搜山检海捉赵构”。

赵构为躲避金兵,一路南逃,绍兴元年,定临安(今杭州)为“行在”,之后建都临安。

“建炎之后,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

据后世记载,此次南迁累计南下移民500万以上,从江南到东南沿海都有北方移民,也诞生了影响巨大的“客家人”。

由于一方面南迁后北方人数量上多于当地居民,另一方面南迁的北方人口中有大量的贵族、士族、以及富商大贾。

比如孔子第四十九代嫡长孙带孔家随王南下、辛弃疾辛家、李清照携大量文物古籍南下等。

“绝城境为墟,来居者多汴(今河南开封)、洛力能远迁的巨族仕家。”

这些人不仅给南方带来了劳动力,还带来了巨大的家族财富和资金,以及政治文化经验。

书院、画院、官窑等在江南展开新的建设,爱国主义、民族情怀掀起新的热潮,一大批爱国主义文学相继问世。

南方人口第一次超过北方人口,南北经济天平倾斜,中国也最终完成了人口、文化、经济等重心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的转移。

由此,南盛北衰的局面形成。

三、南方经济崛起

在农业社会,农业经济是第一位的。由于劳动力增多和水利工程的修建,南方的土质得以改变,熟化成更有肥力的水稻土,加上南方的气候优越性,土地的生产力大大提高。

“虽其田之膏腴,亦由人力之尽也。”同时,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更加成熟,粮食产量普遍提高。生产力的提升使得南方的农业经济更加繁荣。

在手工业方面,宋的纺织业、制瓷业等方面在唐的技术之上有了新的发展。

以丝织业来说,江南良好的种植条件和技术南迁的结合促进了南方棉花的种植,丝织产业在南方得到发展。

而北方由于战乱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棉盛丝衰”的现象。华北地区的丝织中心逐渐走向没落, 取而代之的是南方丝织中心的建立。

现存历史最久的苏绣实物就来自于宋,据闻当时苏州是“户户有刺绣”。

另外还有造纸术、造船术,当时在世界上都是遥遥领先,宋造的船不仅规模大而且技术先进,能够水密隔舱,船上还配备有指南针。

南方的丝织品和瓷器吸引了海内外的消费者,依托发达的船运,南方的海外贸易十分兴盛。

东南沿海的港口成为新的贸易中心,比如广州、泉州。泉州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在江南,商业城市逐渐兴起,杭州人口超过百万。商业的发达也得到政府的支持,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乡镇中也出现了草市。

市场的繁荣又促进了金融的发展。由于货币交易量增大,携带大笔金银外出不仅很沉重,而且很不安全。

于是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也产生了,比如当时政府设立了多种官营的金融机构,包括交引库、榷货务、便钱务、交子务、抵当所、检校库等。

此刻的北方却被女真控制,金兵占有中原后,仍然是落后的奴隶制,于是他们在北方推广奴隶制,造成北方生产关系的倒退。北方经济发展速度变慢。

结语:

而北方由于长期对自然环境的开发和破坏无法短时间恢复,长期不断的战乱,使得北方的农业、商业均无法发展。

加上人口的迁移和流失,北方的经济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在倒退,最终失去了经济重心的地位。

战乱导致的人口迁移,南方社会的稳定加上自然环境的优越,促进了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加上海外贸易的空前繁荣,使得南宋完成了经济重心南移。

由此可见,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经济发展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而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全球贸易,新丝绸之路是我们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必走之路。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唐宋时期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的南移

3.历史文本中的人口聚集与区域经济

4.唐朝经济重心南移的诱因及主要形式

5.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与思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南迁,经济,重心,时期,浅析,南方,黄河,衣冠,南下,的发展,消息资讯,重心,江南,永嘉,黄河,赵构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南迁,经济,重心,时期,浅析,南方,黄河,衣冠,南下,的发展,消息资讯,重心,江南,永嘉,黄河,赵构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南迁,经济,重心,时期,浅析,南方,黄河,衣冠,南下,的发展,消息资讯,重心,江南,永嘉,黄河,赵构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