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观察网 历史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浅谈唐朝商人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浅谈唐朝商人是如何逆袭成功的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引言: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就极其重视农业发展,直到今天我们的国家也还是非常重视农业发展,可见“手有余粮,心里不慌”这句话到什么时候都是真理。

今天的中国提倡人人平等,即无论这个人从事的是什么职业,都不应该被歧视、打压。

而在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唐朝,统治者们将职业划分了等级,而且之后的朝代也被部分地传承了下来。

唐朝的统治者将人们从事的职业按照”士”、”农”、”工”、”商”划分了四个等级。

而官员是最高级别,他们拥有着权力,农民是第二等,说明了唐朝统治者对农业十分重视。

唐早期,统治者对商人则非常歧视,后来到了唐中后期,商人的地位却扶摇直上,这其中经历了什么呢?

一、唐朝商人的红利期

唐早期整个社会对商人是持歧视的态度的,上至朝廷,下至百姓都亦是如此态度。

朝廷不但不允许商人及子女家属做官,也不允许他们拥有和寻常百姓家一样多的田地。

哪怕这个商人家里人口众多,朝廷也不会多分他们土地,甚至不给他们分土地。

唐朝朝廷认为商人都是“懒惰之徒”,所以很鄙视他们,那么寻常百姓对他们的印象又会好吗?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寻常百姓对商人的态度也是鄙夷的,如果一户百姓家里有人是商人,那全家也会跟着抬不起头来。

但是随着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开启,商人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唐朝商人的”红利期”始于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是唐朝最鼎盛的时期,这个时期唐朝的经济实力雄厚,百姓粮食收成良好,人人夜不闭户,也不用担心家里会招致贼寇。

家家户户丰衣足食,唐朝对外又积极引入外来文化,外交关系良好,唐朝与外部通商的机会增多,刺激唐代本土经商环境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本土商人赚钱的机会增多,收入有所增加,同时为朝廷纳税基数开始增加。

以唐朝富商裴明礼做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看看自唐朝贞观之治以来,经济环境有多利于商人经商。

裴明礼首次从商,主要以收购别人不用的东西,之后把他们积攒到一定规模再一次性出售,从中赚取了巨万家产。

他第二次投资了一块荒地,雇佣人在这块地上种果树并拉羊粪牛粪浇灌,长出果苗后向外出售。

这期间雇佣人和雇佣牛马车花费了少量银两外,剩余都是净赚,又赚取巨万家财。

后来他把这块土地重复利用,先后盖了房屋,建了蜂房,种了果树,均赚取万贯家财。

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分析出三点:第一是内部原因:裴明礼具有经商头脑,善于在有限的资源里发掘无限商机;

第二就是外在原因:裴明礼身处贞观之治太平年间,经商环境好,他的赚钱机会变多了,最后就是唐朝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就是统治者不再打压商人。

二、唐朝的内在环境发生改变

进入唐朝中期,尤其是发生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朝廷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地方力量的强大。

他们以藩镇为单位,地方手里握有大量兵权,还有巨额银两,且可以不受中央调遣,权力过于庞大,这对唐朝中央朝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唐朝朝廷每年不得不拿出大量的银两招兵买马进行削藩,导致唐朝财政持续吃紧。

朝廷为了填补财政方面的赤字,唐朝朝廷便给了商人一些特权,允许他们通过财富来换取这些特权。

这样商人也享受到了与寻常百姓甚至优于寻常百姓的特权,唐朝朝廷也拿到了充足的银两,来扩充财政,可见当时商人手上的财富之多。

唐朝统治者不仅要加强中央集权外,还对唐早期各大门阀进行了成功扫荡。

在安史之乱后,很多藩镇的势力被削弱的同时,门阀的势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唐早期的一些相关制度废除,例如有关压制商人地位的制度的废除,从而商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了保障。

劳动力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是中期王朝统治的一个特征,所以均田制也受到了冲击,均田制的平衡被打破,贸易活动的增加。

所以很多人改变了对商人的看法,甚至家里的子女出去通过经商改变了家里的经济条件,人们开始不排斥从商的人。

这点从唐中期的商人的数量也能得到佐证,长安城中除了坐商,更多的是行商,由于数量之多,历史上记载的并不多。

找到相关史料记载的也是像邹凤炽这样的传奇坐商,记录他绰号叫邹骆驼,发家之前是沿街叫卖蒸饼的。

三、唐朝统治者对商人的重要性重新审视

之前笔者给大家介绍的裴明礼,他不仅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人,从官以后,也一路仕途坦荡,最后官拜太常卿。

可以说裴明礼是一个成功逆袭的代表,那么唐朝出台什么法令,才令裴明礼这样的商人可以入仕途当官呢?

上文笔者给大家介绍过唐早期人们是及其鄙视商人的,但是随着贞观之治的开启,唐朝对外贸易的增加,经商环境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商人们赚钱的机会也增多了。

商人收入增加,纳税基数也增加,商人给朝廷的贡献也变大了,朝廷对商人的态度有所松动,民间对商人的认知有所改变。

随着唐朝中晚期唐朝廷遏制地方势力和劳动力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均田制受到冲击,商人的力量就被凸显。

所以此时唐朝发布了一系列对商人的扶植政策,唐朝商人也迎来了红利期,朝廷不但承认了他们的地位,恢复了他们的权力,还对他们开放了某些特权。

比如唐代朝廷允许商人可以参加科举,允许商人送子女去上学。

条件好的商人可以把自己的子女送去与王孙贵族的子女共同读书,可见商人的地位这时候已经是非常高的了。

唐朝统治者在给商人恢复应有权利外,也给他们了一些特权,比如买官制。

买官制起源于汉代,盛行于唐代,唐中早期商人买官及其不易,但是中晚期几乎是达到了泛滥的程度。

这也给唐朝社会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隐患,但是总体来讲还是商人地位提高的表现。

前文提到的大富商裴明礼就是这样逆袭成功走上仕途的,他富有经商的头脑,擅长经营财务也擅与人打交道。

通过买官制,抓住机会获得一官半职,后来一步一步经过努力经营,最后官拜太常卿,裴明礼就是一个唐朝非常成功的买官的例子。

裴明礼是一个靠着经商走上仕途逆袭成功的例子,然而也有不想做官想从商的例子。

据史料记载有一个叫做薛颖的人,任职于齐州祝阿县的县令时,家中贫困潦倒,他做了几年官,生了场重病。

于是他办理了病退,辞官的他在家中养羊卖菜,生活竟然有了好转。

这位前县令就想从此做生意,不想做官了,他的老母亲得知把他一顿臭骂,于是他只好又回去做官。

可见官员不可能像商人那样逐利,只能拿基本工资,商人则不同可以通过用金钱换取官职。

富有的商人一年的利润甚至可以超过朝廷的高级官员,是低级官员几年甚至十几年的俸禄。

这也是很多官员想自己做生意甚至辞官下海的重要原因,可见此时官员和商人的界限已经模糊。

结语:

裴明礼是唐朝最有名的富商之一,他无论是从商还是从政都很成功,这都是得力于他自己的独到眼光。

良好的从商大环境和唐朝统治者对商人的扶植政策,可以说这三个原因缺一不可。在这样的道理在今天也非常适用,国家的经济大环境已经逐渐转好。

虽然当下我们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但是国家的开放政策下,我们能够享受更多红利。

我们只有克服眼前短暂的困难,带有持续可发展的眼光看待当下,我们才能像裴明礼那样抓得住机会,走上人生巅峰。

参考文献:

《太平广记》

《唐六典》

《洛阳流散唐代墓志铭汇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

什么,成功,朝廷,唐朝,百尺竿头,环境,中期,百姓,裴明礼,银两,消息资讯,统治者,朝廷,唐朝,裴明礼,商人

武陵观察网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什么,成功,朝廷,唐朝,百尺竿头,环境,中期,百姓,裴明礼,银两,消息资讯,统治者,朝廷,唐朝,裴明礼,商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什么,成功,朝廷,唐朝,百尺竿头,环境,中期,百姓,裴明礼,银两,消息资讯,统治者,朝廷,唐朝,裴明礼,商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